天意文学网 >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 第264章 吹风脑门疼

第264章 吹风脑门疼


第264章  吹风脑门疼

        闫老二进了几次,才堪堪停进两条船中间的夹空里。

        岸上的人示意他将缰绳扔过来。

        待那人熟练的绑到船桩上。

        这才用眼细细打量起面前这个木筏子。

        “行啊兄弟,用料够足的,一个木筏子上了两层滚木,还有这两边的挡板……别说,还挺管用。”

        常年在水边讨生活,一看两侧的木板,就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往那后面一瞄,水花溅没溅进去,心里就有了数。

        “咱是这内码头的船头,看到那条船没,认一认,以后咱要是不在,你就直接将铜板送那去,给咱婆娘。”

        闫老二一脸的抠:“我这啥货物都没带,按走空算吧,听说筏子比船还能少交点儿……”

        船头也不恼,乡下汉子怕是头一回来长平,打听来的信也都是往前好几年的条令。

        “你打听那人怕是也好些年没往长平来了吧,说的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可不看你是筏子还是船,看大小,看伱能载多少东西,你看看你扎的这个筏子,这老个宽,和你旁边那船也不差啥了。

        还有,你可别蒙我,咱打小就在这内码头讨生活,你是来干啥的,咱一眼就看出来了。”

        闫老二指指自己,懵懵的问:“我是来干啥的?”

        船头一副看穿你的表情:“卖牛呗!要不你拉了它来干啥?还能是长平的草比较香,你带它来吃草的?”

        闫老二无言以对。

        他索性就认了。

        “船头,你抬抬手,我这牛真不卖,给我按空着算吧。”他低声求人。

        那汉子左右看看,见都是相熟不妨碍的,也一样小了声音:“咱是为你好,在这交了铜板,咱给你个签子,进城的时候这牛钱你就不用再交了,只管你们爷俩的就行。

        不然那守城的官爷,可没咱这么好说话。”

        “有签子,进城就不用交钱?”闫老二问。

        “牛不交,人得交。”船头认定了他是来卖牛的,可不能让这牛钱跑了。

        他管着这内码头,按月要往上交账。

        旁的船交得多一些,他们这些在内码头讨生活的船,就交的少些。

        可惜谷丰出了事,很久没有船过来了。

        “唉,对了,你是从哪来?”船头想起了什么,一脸警惕,向后退了退。

        闫老二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忙道:“我们爷俩打虎踞过来。”

        “虎踞城?”船头有些意外:“那不近啊,你来时还好,回去得费把子力气。”

        “没法子,原本都是去谷丰,这不是那边不好走……中间就没停,直接奔长平来了。”

        船头了然的点头。

        “兄弟咱和你说,你来长平卖牛不亏,虽然道远辛苦些,可咱这的牛能卖个好价,肯定比你去谷丰高。”他又小声道:“除了必要的物件,旁的都别买,咱这也高。”

        闫老二:……

        你凭啥就认定我是来卖牛的呢!

        他觉得也差不多了,便装作肉疼的样子,给了铜板,换了一根签子回来。

        竹签上一面刻着一个牲字,另一面的字小一些,是个内字。

        闫老二又一再求那船头帮着好好看着他的木筏子。

        船头想你这破筏子谁还能惦记咋地。

        但既收了人家的铜板,他也就好声好气的保证,没问题,包在他身上。

        父女两个牵牛离开码头。

        闫玉拿着那竹签,看了一会,说道:“这签子应该用了挺久吧,这个颜色,可不像是新竹。”

        上面的墨迹也有些晕开,当然也可能是临河之故,不小心沾到水之类,都有可能。

        “看着是有不短的时日,起码一年两年到不了这样。”闫老二估摸着说道。

        “那这长平城里,会不会有卖竹子的?”闫玉之所以对这竹签感兴趣,就是为这个。

        北戎进村的事,给他们上了一课。

        虎踞城的边防有漏洞,且口子就开在他们背后连绵的大山。

        箭楼,围住村子的高墙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起来。

        在这之前,他们得有点能保护自己的东西。

        第一个能想到的,肯定是竹弩。

        弓不好练,竹弩更易上手,他们村子的人,从老到小,几乎都会用。

        和北戎正面厮杀太过危险,且那些蛮子射的一手好箭,他们手中无弩,对上太吃亏了。

        “这个得正经打听。”闫老二道:“你大伯也说过,等避过了风头,咱还可以再做,都被人摸进了村子,太险了,咱小心着用,估计他也不会反对。”

        “咱可以都做都练,平时用弓,有需要的时候再用竹弩。”闫玉道。

        闫老二摇头道:“希望咱不会有用上它的时候,不过提早备着点没毛病。”

        父女两个达成共识。

        也走到了长平城外。

        长平辖下有二镇临海,坐拥两处天然海港。

        西、南两个方向各有一条河。

        城西过河便是永宁。

        城南这条河与谷丰一衣带水。

        也是闫家父女所渡之河。

        两人从南门入城,进出城门的人不多。

        很快就排到他们。

        那守城的官差见了竹签,果然只要了人头钱。

        就是这人头钱有些贵。

        闫玉这个小儿也按大人算,要三个铜板。

        两个人就是六文。

        “等有功夫得算算,到底是走水路合适还是陆路合适。”闫老二道:“算上木筏的,算上三宝的,算上咱的……”

        “爹!咱在家不是都算过么,肯定是走水路合适,拉东西多,你走官道,就算省下住驿站的钱,到了城门口,不也得给。”

        闫玉道:“那船头都说了,不在他那交,就得在这交,咱要是不带上三宝,买回东西还得另外雇车给咱拉到码头……都一样的爹。”

        闫老二叹气道:“一出门,哪哪都要花钱。”

        他摸了摸怀里的半截人参,“走,先去药铺。”

        有过几次找药铺的经验。

        闫老二很快锁定了几间药铺,在这几间钻进钻出。

        那药铺掌柜见这乡下汉子又带着孩子回来了。

        都乐了:“我说老乡,还是我给的价实在吧,你那人参少了一截,大户人家都是收整参,人家指定不要,只有给了我们药铺,切成参片慢慢卖”

        “就少这么点,你们折得也太狠了。”闫老二满脸哀怨的控诉道。

        那掌柜原本还不待见他。

        什么人家啊!

        乡下泥腿子,挖着人参还不赶紧拿出来卖,藏着掖着当个宝贝妥当放着也行,好么,当那地里的大萝卜呢,还自己切了一段吃了……

        浪费啊!

        可看他这出一家进一家来来回回的问啊讨价还价,一脸的纠结惆怅不舍得,不知咋地,他看着就觉得好笑。

        心情一好,人也宽容许多。

        “那你说能咋整,整支好卖,我们不压钱,收你这半支,我得一片一片的卖,你以为这是大萝卜呐,按斤称,多少斤就给你多少钱,这人参,是啥人都吃得起的吗?”

        “我给你看看。”掌柜回身从药柜里找出参片那一格,抽出木匣,打开里面包裹的严密的几片参片。

        隔着布,用手捻着,离老远让看。

        “瞧仔细喽,这么薄的一片,一副药里,两片也就顶天了,寻常的药方也用不到它。

        你自己说,你那一半参能切出多少片来,我得卖到啥时候去。”

        闫玉认为掌柜说的话在理。

        这就是货物沉淀的时间成本。

        她看向她爹。

        闫老二自己是个买卖人,这能不懂吗?

        咳咳,小买卖也是买卖。

        “掌柜的,你再加些吧。”他还是不放弃。

        掌柜更是笑,眼睛都眯缝起来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从这位身上割肉,看这心疼的。

        “行啊,我给你加一口,你也别这家那家的来回折腾了,我看你都累得慌,五钱,三十五两五钱!”

        闫老二神色变幻半天。

        憋出来一句:“行,我要银子,不要铜板。”

        闫玉强忍着不笑。

        这是和卖羊那小不点学的吧。

        银子兑铜板,更划算些。

        掌柜笑呵呵道:“行啊!”

        本来也没想占这便宜。

        就是可惜了。

        这可是上七两的好参。

        再加上切掉的那一块,就算没到八两,也大差不差。

        要是整支,他五十两收下都行,再加几两也不是不能谈。

        想到这,掌柜多嘱咐一句:“再有这样的好参,可别糟践了,这参上了年份,一根须都值不少银子,真要用参,就买了参片回去,你自己算算,里外里差着多少。”

        闫老二不能再认同,连连点头。

        他又问了参片的价。

        掌柜的给他报了一个他口中的实在价。

        闫老二:……

        按你们长平的物价看,你这价说的应该还算实在,可和府城永宁一比,你们这的东西还真是要卖上天。

        啥啥啥都贵!

        这是爷俩从药铺出来,又逛了好几条街得出的结论。

        “药贵,粮贵,盐贵,纸贵,布贵……没有一样不贵。”闫老二吐槽道:“卖东西是高一些,可买东西都花出去了,还可能花的更多,总账算下来,还是被占了便宜。”

        “说是长平的大老爷定的税高。”闫玉往官衙所在的方向望了望。

        听说这位大老爷现在不在官衙,去了平浪镇的海港。

        城里的百姓都在八卦,好像说是接来了什么人,也是英王的亲戚。

        英王的亲戚……

        不是王族,就是母族、妻族。

        只有这些,才能被称作是王爷家的亲戚。

        不过他们这些斗升小民,也就八卦一下,根本搞不懂来的是哪位大神,和英王又是什么样的亲。

        对他们来说,来不来的,都没啥影响。

        “你觉得临海是会低些还是差不多?”闫老二问他闺女。

        闫玉:“那要看临海今年有没有大伯说的风灾水灾,要是没有,肯定比长平要低,这边的物价比永宁都高,简直离谱。”

        永宁作为关州的府城所在,应该是关州一地政治经济的最高标准。

        长平临河临海水运发达又怎么样。

        这里是关州,又不是南方。

        百姓的消费水准完全达不到,硬拔。

        卖的东西那么贵,一个个店铺都冷冷清清。

        越是买卖稀,他们越得卖高价,赚一个是一个,这不是在增加税收,而是竭泽而渔。

        “我们要是去临海,发现价钱还高,再回来的话,还得再花一次钱进城。”闫老二不想花冤枉钱。

        “这简单,咱找人打听打听临海今年天咋样就行,要是风调雨顺,咱就过去。”

        闫玉其实也不想折腾,在水上行船,要是心境恬然,自然千般都好,可他们心里惦记的事情太多,初初还好,时间久了就觉得两岸的美景都变得千篇一律起来。

        想回家。

        爷俩找了一间酒肆。

        这里不光卖酒,也有吃食,小炒下酒菜,酱肉卤味,主食有面条,也能给烙饼。

        之所以选了这里,也是无奈之举。

        消息流通之地,得有人,还得是闲人。

        正经有事做的,天天忙着做活赚钱,谁有时间扯闲篇。

        再一个,这种地方四处走商的人多。

        好的酒楼去不起,这种小酒肆是最好的选择。

        喝上一二两小酒,来两盘下酒菜,抿一下,夹口菜,再抿一下,和人砍两句大山,浑身舒坦,美滋滋。

        带孩子过来的少,闫老二一进来,就有些招眼。

        他也不管那许多,找那中间的位置,带着闫玉坐过去。

        两个人点了一张烙饼,一碗面,一碟子花生米,还有一盘烧鸡……

        好家伙,伙计一唱菜名,给酒肆里的老少爷们都镇住了。

        什么身家啊这是,竟然点了烧鸡!

        这些人的目光在这爷俩身上打量。

        莫非是人不可貌相,故意穿的这么穷酸?

        爱来酒肆的人,就好喝两口,能喝的人分两种,一种闷头喝,一个人喝的有滋有味,一种爱和人唠嗑,喝前喝后都贼能说。

        这后一种还有一般好处——自来熟。

        “兄弟,你是不是忘了啥?咋没点酒呢?是喝惯了好的,喝不上孬的?”

        这人想说,你点那么硬实的菜,高低得整壶酒啊,不然不是浪费那鸡了么。

        “倒也不是,下午还要撑杆,担心喝了上头,吹风脑门疼。”闫老二这一口标准的关州话。

        再加上这实在的家常嗑。

        一下子就给大家伙整得挺亲切。

        二合一~

        章节名就是宅宅现在的状态,今天出去了,有点吹到风了,脑门疼~嘎嘎~


  (https://www.tyvxw.cc/ty30203609/12349502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