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红尘落尽 > 第56章 阿成相托 1

第56章 阿成相托 1


  “老哥,狐嗉皮是什么?”文韵不解地问。

  “狐嗉皮,是狐的下巴底下到脖颈的部份。一般分为白、黄二种色,白色最珍贵。还有有讲究带铃铛或不带铃铛的,带铃铛就是有黄色的嗉皮边子,不带铃铛的则为纯嗉皮。狐嗉皮下来依次是攥子皮、狐腋皮、前后腿皮、脑门皮、脊子皮、狐尾。不同部位做出的皮衣,价钱就不一样;用不同部位糅合在一起来做,制出不同图案,就更珍贵了。陕西那边有人就做出过金浪翻滚的‘腋抱脊’和浮云飘扬的‘脊抱腋’。最珍奇的要数‘高山流水’、‘鸳鸯戏水’、‘孔雀开屏’、‘松鹤延年式’、‘怀中抱月式’等了。这些皮衣,很受有钱人的青睐呢。他们买了这样的皮衣,可以从争购中赚到大钱,因为这些皮货,不单纯是一件让人穿了取暖的皮衣,更重要的是一件好的艺术珍品啊。”

  “这些经验,可都是宝贵的财富啊。”

  “做生意时间长,见得多,也就知道了。咱们这里地处豫陕交界,经商也很受西商的影响。明朝时期,政府为了巩固边防,在陕西等地实行‘食盐开中’、‘茶马交易’、‘棉布征实’、‘布马交易’等一系列的特殊经济政策,当时的陕西商人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己在地域和物产上的优势,形成了以泾阳、三原为中心,以西北为势利范围,输茶于陇青、贩盐于川黔、鬻布于苏湖、销烟于江浙的名震全国的商业资本集团。当初,老母亲让我学做生意,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个原因的。我开始做的是皮货生意,后来做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咱们这些做皮货生意的北方人,虽然在冬天到南方做这样的生意很受欢迎,可是,到了夏天,生意就不好做了。因为咱们北方的皮衣南方人喜欢,可是咱们北方人做的布衣南方人不喜欢,布装到南方可就不流行啦,南方人的布衣要比内放人做的精细好看得多。一个夏天,白白浪费了,算下来,皮货也赚不了多少钱。”

  “那怎么办?”

  “我发现夏天南方人用的竹编产品很受欢迎,于是就在夏天时候卖起了竹编。这样,春冬秋三个季节卖皮货,夏天卖竹编,店铺就成了一年四季常开的了。当时有人给我这个店铺起了个很好听很时兴的名字,‘皮草店’。”林子涵笑了笑,说。

  “我知道,‘皮’就是皮毛啦,‘草’呢?就是竹编,因为竹子是草本植物,还有,编织的商品也有一部分是草做的。”

  “后来,别人见了,也这样做,渐渐就成了皮草行。”

  “老哥,我有一点不明白,咱们这次回江南,是夏天,可是,你却带了很多皮货去,好卖吗?”

  “好卖。韵,这个叫反季节买卖,只是价格稍微的低一些。南方人看中的就是这个价格上的适当降低。用不很高的价钱买了自己喜欢的皮衣,你说,他们乐意不?我在江南做生意时间长了,就想着收一下心,把店铺交给了可靠的伙计来管,我每年只去看看就可以了。钱是赚不完的,而家里这边还有很多事要做。”林子涵叹息着说,“只是,我没想到,我林子涵竟然这么背运,先是父亲被冤,后是儿子失踪,现在竟然连夫人和管家都不见了。家里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想我林子涵,辛辛苦苦地经营,为乡里乡亲做的事情也不少,可是,到现在,却是这么个结局……唉!”

  “老哥,你别灰心,有我呢。韵在你身边,会尽力帮你的。”

  “韵啊,你还年轻,跟着我,其实是耽误了你。”林子涵看着文韵饱含深情的目光,歉疚地说。

  “老哥说的这是什么话?再这样说,我就不理你了。咱们都成亲了,你还这样说?!”文韵说着,难过地把脸扭在了一边。

  “韵,别生气,都怪我不好。我是逗你玩的,你是我的韵,我怎么舍得?”林子涵说着,轻轻地拉住了文韵的手,“快到阌乡镇了,咱们先去找个地方吃饭,吃完饭再去绸布店吧。”

  “好,咱们先吃饭。”文韵答应着,和林子涵往阌乡镇西头的老李家岐山面馆走去。

  花雨村到阌乡镇的距离不很近,因为家里出了事,林子涵心里难过,没坐马车,和文韵沿着僻静的山路走着去了。豫西的山路曲折蜿蜒,一路走下来,不说文韵,林子涵也已经感觉有些累了。他俩来到老李家岐山面馆,见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店小二见他们来了,急忙招呼他们进来,忙着给他们找座位。林子涵要了个僻静的雅座,和文韵坐下,报了饭菜,听着外间熙熙攘攘的声音,不觉有些失落起来。

  想当年,他在南方开皮货店,生意很红火。那些老顾客,一方面是喜欢他的皮货,另一方面,也是欣赏他的为人。他们说,西北人,淳朴厚道,值得信赖。林子涵和大多数西商一样,虽然不完全“弃儒经商”的士人君子,但他饱读诗书,经商的过程中用了很多儒家文化,那种睿智,不是普通的商人能比的。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经总结说“关中多豪杰之士,其起家商贾为权利者,大抵崇孝义,尚节概,有古君子之风”,林子涵正是其中一员。有智有谋,胆识过人,使林子涵在西商中渐渐有了名气。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陕西出现了灾民暴乱,很多无家可归的逃荒者为了糊口,也加入了暴乱之中。这些人,大多来自西部偏远的陇青川陕地区,戈壁瀚海、风沙扑面,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他们无所顾忌。再加上民族杂居,风俗各异,使得强盗蜂起,土匪横行,持资携重的商人往往成为他们劫杀的主要对象。林子涵本是一介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渐渐有些厌倦起来。那种“骏马快刀英雄胆,干肉水囊老羊皮”的西商形象,对他来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也有些不伦不类了。林子涵不喜欢打打杀杀的场面,可是,在西北经商,必须得学会应付这个的残酷场面。见林子涵无心经商,他母亲就帮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她的一个远房亲戚来帮林子涵经营店铺,而林子涵每年只需过问一下即可。

  林子涵终于从那种“一大二土”的西商中解脱了出来,每年,也不过象征性地走个过场。反正,他家有果园,有田地,不愁吃穿。林子涵开始了他最喜欢的教书生涯,在学堂,他和天真的孩子们在一起,感到很是快乐。也正是这样,才使他逃过了很多次的劫难。因为到了清末民初,豫陕交界,发生了很多次的边民起义。这些义民,常常把矛头对准大商人、大富豪,让他们倾其所有地资助,稍有不从,便残酷打杀。

  西商中,有钱的大商人多如牛毛,林子涵家和他们相比,连小富都算不上。

  听林子涵这样说,文韵有些吃惊。

  林子涵笑了笑,喝了口茶,说:“咱们这里的人,不富裕。最富的要数渭北了,那里有很多巨富,号称“盖省财东”。我记得渭南孝义的赵家有“关中富汉”之称,听说,在西安、咸阳等地生意店铺很多,主要经营盐业、布店、典当、茶庄、粮店等。赵家的家人曾说过,赵家每年赚的银子都从外面运回,运的办法是人挑、马驮,成群结队。并且,这些银子经常有保镖随行,所以叫出镖银。有一次赵家出镖银时,先头部分已经进了赵家大院,后一部分还在渭河滩,担银子的担子足足排了八里路长。”

  “怪不得我听人说‘八百里秦川皆富商’,原来,果然名不虚传啊。”文韵赞叹着。

  “那是。你听说过渭南阳郭镇贺家洼村的贺家吗?那可是以前陕西有名的大财主。他家有三十六个当铺,每个当铺听说至少有白银万两。”

  “这么多银子?那还不把全陕西的银子都装进去了?”

  “谁说不是?据说,贺家老板一句话可以左右陕西的金融。贺家的财富远不至这些,除了当铺,他家在四川、兰州、新疆等地还有老字号的皮毛、茶叶生意,商铺很多。贺家致富后,还在贺家洼设立了两个‘市’,一是四月初十的‘古会’,会期唱大戏,招引各地客商;另一个是劳动力市场。”

  “看来,在咱们这里经商,说容易也很容易,说难也很难。”文韵叹着。

  “是的,容易,是指咱们这里经商有历史,经商的人多;不容易,是指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不但竞争厉害,而且做生意很难。”

  “也不知道咱们能不能把阿成叔的江南稠布店经营好?”听了林子涵的话,文韵有些担心起来。

  “没事。阿成叔的店不牵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进货主要是和南方人打交道,卖货主要是和咱们这里的本地人打交道,经营起来不很难的。”林子涵说,“你看,陕西人淳朴厚道,善于开拓,恪守贾道,而江南人虽然惟利是图,但却很守规矩,做生意一般是不会违约的。咱们只需要灵活经营即可。”

  林子涵和文韵吃完饭,就直接去阿成的江南绸布店了。江南绸布店,在阌乡镇的东头,从外边看,店铺的门面并不很大,紧邻路边。中午时分,街上人来人往。文韵顺着林子涵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阿成叔正站在店铺门口不停地迎候他们呢。

  “子涵、韵儿,你俩可来了。”阿成见林子涵和文韵来了,很是高兴,急忙把他们迎进了店里,“你们先看看,等一会儿我和大师傅交代一声,就得赶紧回去,老父亲这几天病得又严重了。”

  阿成说着,让林子涵和文韵在茶几旁坐下,挑了门帘进里屋了。

  林子涵和文韵见阿成这么着急,也很吃惊。

  大师傅在一旁见了,悄声说:“掌柜从昨天到今天,都一直盼着你俩来呢。他家里捎来信说,他老父亲现在已经是卧床不起了,都快把他给急坏了。”

  林子涵问老人家得的是什么病,大师傅说,他也不很清楚,只知道看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轻老是吐痰。估计,不是很好。林子涵听了,又问了问病症,大师傅说阿成的父亲只是不停地咳嗽、发烧,半夜老是睡不着。林子涵沉默了老半天,才叹了口气,说,尽心吧。

  阿成在里屋翻箱倒柜地找了老半天,终于从柜子里找到了一个小本子,他打开本子,从里边取出一张发黄的纸条,戴上老花镜看了看,小心地放在衣袖里,走了出来。

  “子涵,韵儿,你们看,这是当年我向陈老先生借银子的借条,上边有我俩的指印。当年,老先生见我手头紧张,死活不让我还。可是,我于心不安啊。后来,老先生见我很诚心,就笑着说,那就把我算成你开店的股东吧。我知道老先生是在说笑,可是,在我的心里,这个店也就有老先生的了。韵儿,你和子涵大喜的日子,我也不知道,没能赶过去庆贺,心里很过意不去。我想等你们回来时再去祝贺,不料,子涵家里却出了事。唉!也不知道是谁做的手脚。子涵,夫人现在有消息没?”阿成问。

  “还没有。阿成叔,我和韵的婚事,多亏了您。本来我想着一回来就办酒席,请请大家,可是……”林子涵说着,低下了头,显得很是无奈和难过。

  “子涵,你也别太担忧了。夫人要是有事,早就有人报案了。我看,到现在还没见动静,估计是没事。只是,不知道她现在到底在哪里。”阿成说,“韵儿,我也没什么给你们,这块织锦是我专门托人从四川捎来的,送给你俩。”

  阿成说着,让大师傅从柜台下边的箱子里取出了一个包装很精美的盒子,打开,让林子涵和文韵看。林子涵和文韵走过去看,只见盒子里有两块织锦,一块是玫红色的,一块是水蓝色的,上边分别绣有梅花点和水波纹,显得很古朴典雅。

  林子涵小心地用手摸了摸,问:“这是浣花锦吧?”

  阿成笑着说:“正是。子涵你见多识广,是行家。这种锦现在也叫做花锦,就是古代书中所说的落花流水锦。传说是由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贵妇人根据落花流水荡起的涟猗而设计的花纹,并且,在锦织成之后,在锦江上游的溪水潭内洗涤,因此得的名字。这种锦有绸、缎两种,纹样多为曲水纹、浪花纹,绣上点点梅花,显得很典雅大方。”

  “阿成叔这个心意我和韵收下了。韵,这可是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蜀锦。”

  “四大名锦?”文韵不解。

  “就是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阿成解释说。

  “这个我不知道,我只记得小时候父亲让我背唐诗,杜甫的《白丝行》里有‘缲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的诗句,当时觉得很美呢。”

  “唐代罗隐在《江都》里也称赞蜀锦,‘歌听丽句秦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清代的钮琇在《觚賸续编桃花园》里有‘故或只语生香,江花独灿;亦有数章迭绮,蜀锦纷披。’的句子,也是称赞蜀锦的。蜀锦,还有人把它比成海棠。宋代的王十朋在《蜀锦亭》里有‘犹馀蜀中锦,爱惜比甘棠’的诗句,清代陈维崧在《满庭芳咏西府海棠》里干脆直接描述:‘豪华甚,千堆蜀锦,那用杜陵诗。’”

  “子涵博学多才,让我们大开眼界啊。子涵,韵儿,你们过来,我把咱这个店铺里的一些事给你俩交代一下。”阿成说。

  阿成和林子涵、文韵交代完,就赶着回去照顾老父亲了。

  林子涵和文韵在绸布店里和周围转着看了看,把大师傅喊过来问了一些店铺经营方面的情况。大师傅说,他也发现店里最近几年的生意不很好,但是,掌柜的不发话,他也没办法。林子涵问大师傅,是否和阿成叔提过这事,大师傅说,都说过好多遍了,可是,掌柜的似乎不很热心。

  林子涵点了点头说:“也难怪,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太富裕,会被土匪和当官的盯上的。一旦被这些人盯上,破财有时也不一定能消灾啊。阿成叔是经过过好几个朝代的人,他见多识广,经历的事也多,他的这种处世观,也能理解。可是,咱们现在是开店铺,光害怕不行的。如果一味地担心,什么事也做不成。”

  大师傅说:“其实,掌柜的是担心过头了。咱们这里富人很多的,咱们即便是把生意做大十倍,也是不显眼的。即便是咱们真的做得很大,也没什么。到时间咱们就说店铺被盗,想个办法,不就遮掩过去了?”

  “阿成叔谨慎些也没错。来,咱们现在先想想办法,看怎样才能把店铺的生意弄得红火一些。”林子涵对大师傅说。

  大师傅见林子涵这么热心,也很高兴,就把柜台上的生意交给了小伙计们,坐下来和林子涵认真地商量起店里的事情了。

  林子涵让大师傅说说对绸布店的看法,大师傅没说阿成的绸布店,而是列举了其它地方一些店铺经营的方法。他说,有一次,他去长沙,见那里有个介福昌绸布店,经营就很特别:门前竖一“时钟楼”,指针到点,当当鸣响,行人争相仰头观赏。店堂布置全是按新式商场的规格来布置的,顶端有装饰画,堂中设有玻璃橱窗,橱窗里陈列着各种高档商品,一方面可以显示出店铺的档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顾客一进店门便有琳琅满目的感觉。店员的装束也很特别,统一都着长衫,戴瓜皮帽,这在当时的长沙也是别开生面的。店内还设有专供接待大户的客厅,客厅壁上挂有名人字画,布置也很考究,让人一看就知道店铺的实力。这个店铺,对平民百姓的生意也热情招揽,同时还对喜欢做布鞋的顾客专门剪好不同型号的鞋样,让顾客挑选。

  “嗯,这个店铺我也听说过,据说是长沙第一布店,经营方法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咱们可以把咱们的店铺进行简单的修改,临街的那面,也设置个大玻璃橱窗,并且,店里边的柜台设置成开放性的柜台,让顾客来了,可以随心尽情挑选到他们满意的绸布。您说呢?”林子涵说完,询问地看着大师傅。

  “这个方法好是好,就是需要一些资金,另外,顾客少了咱们还能照顾过来,多了,恐怕咱们看不住的。”大师傅说。

  “这个您放心。资金的事,我和阿成叔说,至于顾客看管的事,咱们先试一段时间,等生意确实好了,就再招聘新店员,让他们来帮着照看。这些新店员,可以按学徒对待。其实,咱们这个店是卖绸布的,照看起来很方便的,顾客来了,这么的绸布卷,拿着很不方便的。”


  (https://www.tyvxw.cc/ty290611/444799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