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寻找夫人 2
“我前几年去南方做生意,听那里的朋友说的。听说,广东代督陈炯明想杀黄世仲,还诱降他:‘既不招供,我亦难强。君不如报效十万金作为罚款了事可乎?’黄世仲说自己没钱,陈炯明就故意诱降说:‘先立单,后付款,亦易易耳。’黄世仲不知是计,就在纸上写下了‘黄世仲报效军饷银十万元’交给了陈炯明。于是,陈炯明就把这个当成了罪证,制成了黄世仲的罪名,说是‘世仲如无勒索民财,何得此巨款?今款虽未交出,然彼无把握,又何得书此?’。后来,陈炯明追不到款项,竟然判了黄世仲死刑。”
“那当时,就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也没有人为黄世仲求情?”
“有。当时的外交司长陈少白等都替黄世仲请求保释,陈炯明说,如果黄世仲能缴罚款十万元,或许可免其一死。陈少白等人觉得陈炯明是故意刁难,不买人情,就电请南京,营救黄世仲。可是,已经晚了。因为陈炯明的目的就是要杀死黄世仲。陈炯明得知陈少白等人要电请南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迅速将黄世仲提出去枪毙了。
“我不明白,这个广东代督陈炯明为什么要杀害黄世仲呢?”
“有人认为是当时民军的领导人王和顺等人发出的‘打倒陈炯明,拥护黄世仲’的口号导致的。”
“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词?’”
“是啊。官场上的派系争斗很厉害,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那种黑暗,不是一般常人能想象出来的。”
“既然这样,我想,即便是黄世仲能缴罚款十万元,陈炯明也不一定会放过他。陈还会再找别的理由来杀害黄的。”
“你说得对。况且,这个黄世仲,据说居官一向廉介,何来十万元缴罚?”林子涵叹息。
“难道,这民国官府里就没有其他人能为黄世仲伸张正义了吗?听说,胡汉民可是国民党元老和主要领导人啊。难道,他也不过问一下吗?”
“你问得好。胡汉民是评议部的评议员和秘书,听说,他未经审讯便枪决了黄世仲。”
“老哥,我觉得这里边可大有文章,我觉得陈炯明不是真正的凶手。”
“正是。所以,有人认为胡汉民才是杀害黄世仲的凶手。因为,以前黄世仲担任过民军总长,和民军的关系可以说很密切。而民军当时据说有欺压良善之行,引起商民不满,被陈炯明整顿。而陈炯明整顿的过程中,又与民军发生了冲突,陈炯明就指控黄世仲参与****。这个案子陈炯明尚未审讯之时,胡汉民和上司就回来了,陈炯明就把这个案子丢给了胡汉民。胡汉民就过这个案子,为什么如此迅速地签署了和他本人及孙中山、陈炯明都关系密切、合作多年,而且私交甚好的战友黄世仲的枪决令呢?有人说胡汉民认为,如果释放了黄世仲,那么黄世仲出狱后,民军必然卷土重来,并且,胡汉民以一介文人担任广东都督,无力掌握全省的武装和军队,若不按照陈炯明的留言惩办黄世仲,则陈不会与其合作,因为,他在枪毙黄的告示中大段引用了陈炯明公布黄世仲罪行的文告,也正是表明自己不过萧规曹随。再者就是,黄世仲曾在狱中托人送书与胡,称愿以十万元买自己性命,胡汉民认为一个穷书生上任数月便有十万存款,怎能不是贪污受贿?胡汉民也相信黄世仲有罪,不可不死了。”
“老哥,我看这个胡汉民也不是真正想杀害他的人。你想啊,陈炯明不过是广东代督,而胡汉民却是国民党评议部的评议员和秘书。他俩,谁的官职大?而胡汉民上边的人又是谁?胡汉民这样做,并且是杀害一个知名度很高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家、小说界的扛鼎人物,难道他上边的人就不知道吗?知道了还不过问?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会是什么?只有一种可能可以解释。”
“什么可能?你说说看。”林子涵问。
“真正想杀害他的人,不是陈,也不是胡,而是胡的上司。”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因为,临时政府成立前,胡汉民随孙中山到南京,陈炯明代理广东都督。陈炯明以‘贪污受贿’和‘代民军私自购枪械’的罪名逮捕了黄世仲,但尚未及处置,胡汉民、孙中山就回到了广州。陈即托故赴港,行前特意留函于军政府法务局,要求速将黄世仲惩办。胡汉民接手审理此案,批示:‘指控确实,属法无可逭,应即枪毙。’黄世仲随后就被处死。黄世仲被执行枪决之日,恰巧是孙中山回到广州期间。黄世仲的案件和陈炯明的出走,是这段时间内最大的两件事,孙中山不可能不知,这说明他对惩治黄世仲是持赞成立场的。”
“这么说,孙中山才是‘话事者’?”
“也可以这么说吧。不过,黄世仲被害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他卷入了民军叛乱的,而他的所谓‘受贿’罪名估计只是一种借口罢了。你想,黄是功勋卓著的老同盟会员,在党内人脉深厚,陈炯明不敢承担杀黄的责任,胡汉民也不敢,只有孙中山有这个影响力。并且,孙中山在《通告粤中父老昆弟书》中称:‘如黄世仲者流,遂得恣肆于一时……乃从而多方煽惑,结党营私,冀人售其期,而彼亦得于中取利。’很显然,孙中山明确表态,站在了胡、陈一边。孙中山明确表态,站在了胡、陈一边,根本原因在于黄世仲支持王和顺等‘反政府’之民军,这是致力于稳定广东秩序的孙中山所不能容忍的。”
“老哥说的是。黄世仲是参与了王和顺等人的反政府活动的,这是他被杀的真正原因。”
“所以,有人说是因为他与都督陈炯明不和,被其以‘侵吞军饷’之罪名杀害。这个说法有些不对。至于胡汉民为什么没审核就处决了他,也有人说是胡与陈早就商量好的预谋。可是,他和胡关系很密切。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很对。”林子涵说,“并且,奇怪的是,几年过去了,黄世仲为之奋斗终生并献出生命的国民党,至今仍对这宗冤案态度暖昧。这些,只有孙中山支持,才能说过去。”
“这个黄世仲也太不了解当权者的心理了。大凡当权者,最忌讳的就是下属的谋反或不合作啊。为了消灭异己分子,为了顾及社会影响,他们会往往捏造罪名、借刀杀人,甚至杀了无辜还嫁祸于人。”
“你看,这样大的事情反而是这样的草率处理,咱普通老百姓,官府能认真给你办?”
“老哥,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就花些银子,打点一下上边的人?”文韵建议。
“韵啊,你还年轻,不知道官场的事情。咱们家的这个事情,不能送银子的。咱不送,他们也许还有可能给咱们办,如果送了,他们会觉得是咱们自己有问题呢。这样,不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咱们都栽进去了。有时,钱是会祸害人的。”
“那就先等等吧。”
“韵,咱们先去阿成叔的店铺里,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能帮着把店铺弄好也行。”
“嗯。老哥,你说,一般的情况下,绸布店不景气的原因有哪些?”
“这个,也不好说。我想,可能是经营上的原因占的成分多一些吧。”
“经营上的原因?”文韵有些不解。
“是的,经营上一般要考虑选址,包括环境、发展趋势、交通、周边设施、人群等因素。”
“哦?”文韵不解地看着林子涵。
“你听说过商业上的这样一句话没?”林子涵见文韵疑惑,就笑着问。
“什么话?”
“在商业中有一句名言:‘成功的第一条件是选址,第二条件也是选址。’开店铺,首先要考虑选址。选址,首先看的是位置。一般,三叉路口、拐角的位置是好位置,坡路、偏僻角落、或楼层高的地方,位置较次,南向街面的店铺显然优于北向街面,十字路口要优于直行路段。其次,还要看环境,那些垃圾成堆、臭水满沟的脏乱差的环境恶劣地方,绝对不是开店的首选,而那些繁华的人流量大的地段,开店就比较合适。”
“有道理。”文韵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可是,也不尽然。影响开店位置的因素很多,不能千篇一律。有的偏僻小巷的店铺,生意非常兴隆,而有的繁华地段的店铺的生意却很萧条。”
“我想,这开店铺,位置的好坏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影响生意好坏的,应该还有其它因素的。”
“是的,影响店铺生意好坏,还同店铺经营内容、方式、服务、形象等有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我前边说到过的发展趋势、周边设施、人群等。例如,有的店铺,你看着现在很一般,可是,它很有发展余地,这样的店铺开了,肯定生意好。如果你开的店铺周围又聚集了很多合适的消费人群,那么……”
“生意肯定好。”文韵见林子涵说起生意来,滔滔不绝,很是佩服。
“那是。不过,开店铺得看综合因素,也得考虑很细节的问题。店铺开的时候,你除了得考虑店铺所在地的人口分布情况嫩否给你带来商机,还得考虑交通是否便利,位置是否能吸引人、这个店铺周围人群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等。这些,都是很细致的。再比如,一个地方交通很方便,可是没考虑到顾客的乘车来去、停车和货物运输是否方便,生意是很受影响的。店铺开在了繁华地段,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可是,你疏忽了周围有没有栅栏阻挡、店铺门前的道路距离店铺是近还是远,也是不行的。”
“这个我还没听说过。”文韵笑着,不好意思地说。
“店铺门前的道路过宽,聚不起人气;过窄,则很容易造成交通封闭,这些,对开设店面都是不太有利的。”
“那么,店铺门前的道路应该多宽为好?”
“一般,宽度为七、八丈左右,最易形成人气。”
“这么多讲究,怪不得我父亲以前常常对我说,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呢。”
“那是。社会包罗万象,要想融入社会,求得生存,就必须学会各种各样的生存本领。”
“刚才说的这些,还只是开店铺的因素,等店铺开起来了,还牵涉到经营的问题。”
“老哥,我想,并不是所有的店铺都必须开在繁华热闹的地方吧?”
“那是。开店铺还要结合行业特点。一般,开店位置附近人口越多、越密集越好。这样的地方,可以开设小百货、小吃等店铺;而对那些有消费特色的经营行业,如,茶座、乐器店等商品很专一的店铺,就没有必要开到商业闹市区去,去了,反而很容易被挤跨;对于经营价格较高的衣料、服装、鞋帽等,则店铺应设在商业中心比较好些。”
“怪不得阿成要你我来帮忙,原来,你这么有经验啊。”文韵笑着说。
“韵,你忘了?我也是做了多年生意的人啊。这些,我从来不和人说的。”林子涵看着文韵,笑了笑说。
文韵见林子涵笑了,心里稍微感觉有些轻松。这些天来,她很少看见林子涵有个笑脸啊。
“那,阿成叔开的绸布店,为什么现在会不景气呢?他的店位置好,他自己也很有经营的经验……”
“阿成叔的店,我不很了解里边的细节,但我也知道一些情况。他的绸布店,开得很早,在阌乡镇也是个很老的店铺了。他开绸布店的时候,应该是清朝光绪帝在位时的事了。那时,从沿海到内地,大多数地方都基本上还是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外国的洋布进不来,稠布生产得多,进钱也低,很好卖的。可是,随着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洋布洋稠开始大量的倾销到了国内,再加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双重的打击下,丝绸制造业就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南方很多丝绸制造厂都濒临破产。丝绸少了,进价越来越高,而买了人也越来越少了。咱们这里,虽然地处偏僻的山村小镇,可是,也受到了影响。阿成的绸布店不景气也是预料之中的啊。”
“老哥,如果是这样,咱们到那里也怕难有起色啊。”文韵担心地说。
“先去帮他照看着店铺。”
“老哥,我不明白:既然绸缎进价高,买的人少,那,怎么不改卖别的呢?”
“卖了多年的绸布,让他一下子改卖其它,不说别的,他自己都很难接受。再说,他的稠布店在这一带也很有名气的,改了,很可惜的。”林子涵说,“一个老店铺,蕴涵着许多的艰辛和智慧,那种感情,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即便是后来变得再不争气,也不会放弃或改变的。这里边有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诚信重义、坚韧不屈。”
“可是,这种保持传统的思维,实际上起了制约作用、禁锢了思维,少了开创和发展,在竞争中,走下坡路也就很难免了。”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是所有老店铺无法回避的弱点:观念陈旧、经营方法落后、进的东西滞后,并且,所用的店员普遍老化、有亏损负债的历史包袱。不过,也有的老店在保持传统的同时,能创新、都注重文化内涵的充实。这个和店主的思想观念有很大关系的。”林子涵说,“如果不补充新的东西,老店铺也只能惨淡经营了。”
“老哥,你说的这个情况,我记得我在报纸上看过,说各地有老字号一千多家,效益良好、已形成规模效应的仅有百分之十五左右,能勉强维持的有百分之七十左右,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约占百分之十五左右。”
(https://www.tyvxw.cc/ty290611/444798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