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团宠之灾年不慌,香宝儿有空间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背“好锅”

第一百一十四章 背“好锅”


  庆帝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这户农家确实有几分奇异本事。
  不过,邱卿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是要慎重一些,众卿觉得该派谁去合适?”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司农寺卿楼庚出列道:“臣愿意前去核实。”
  庆帝一见他便乐了:“哟,这个还真得你来最合适,你们司农寺专管农桑,说起来也是你的份内之事。
  这样,楼卿,你即刻挑选几名靠谱的农官随行,朕再给你派二十名羽林卫随行,到了青州速速查明此事。
  若此事属实,务必配合好秦小子和这户农家以清河县主中心,明年大力推广红薯,不得有误。
  正好也让农官们学学怎么样种红薯。”
  “臣,楼庚领旨!”
  这事暂时有了个结果,庆帝让人把那篓子红薯让人拿去御善房蒸了,蒸好后再送来勤政殿,他也想尝尝这红薯是个什么味儿。
  看是不是真如信上所说,那般软糯绵甜,饱腹感强。
  红薯一事后,朝议继续。
  临散朝前,内监将蒸好的红薯送来。
  但见那托盘上,一个个或长条或椭圆的红色果实,热腾腾的散发着一股好闻的香味。
  内监率先拿起一个,外面是溥溥的一层红色的皮,剥开后里头是黄澄澄的果肉,香味诱人。
  内监吃了一口,顿时眼前一亮,同庆帝点了下头。
  庆帝便亲自上手拿了一只中等大小的吃了,果然如秦朗信上所说,口感软、糯、绵甜,便是无齿的老人和孩子都可以。
  他只吃了一个就已经半饱了,果然饱腹感极强。
  于是,庆帝对红薯更有信心了。
  至于信上所说,食多容易放屁的事,他压根没当回事。
  在吃饱肚子面前,放屁这样的小事,几可忽略不计。
  东西不多,许多大臣们都是两人分一个甚至三人分一个,尝过之后,都说此物大为可行……
  下朝后,庆帝拿过信件又看了一遍,纳闷道:“这清河县白家,莫非真的是戏文话本子中所说的拥有大气运的人家?
  不行,抽空去找国师算算去。”
  不得不说,舅甥俩不愧是一家人,连这无厘头的想法都是出奇的一致。
  且说楼庚领了差使,当即就回去选人了。
  次日一大早,楼庚便带着几个农官和随从,及二十名带刀羽林卫的,一路快马加鞭奔往青州。
  这待遇这排场还是东耀司农官外出办差的头一遭,足可见庆帝对新粮种的重视。
  一路餐风露宿,风尘仆仆,楼庚一行终于在十二天后赶着关城门的档口,进了清河县城。
  秦朗有想过朝廷会派人来,没想到会来的这样快,还是司农寺最高长官楼庚。
  诧异的同时,秦朗心中也倍感欣慰,想来陛下是极为重视这新粮种的。
  秦朗一行将近三十人,县衙压根安置不下,秦朗只得差人就近包下了一家客栈,置了酒饭,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安置了。
  楼庚等一众农官,一连在马背上颠了十几天,老骨头差点散架。
  不过他得记得此次来的使命,于是,第二天一早秦朗被催促着带他们去看红薯。
  既然大人们都这么着急,秦朗目前一个小小的县令自然不会拦着,当下便带人去了西递村。
  虽来时心里便有所准备,等看到仓库里堆成山的红薯时,还是吓了一跳。
  之后秦朗又领他们去看了那三十亩的红薯田。
  此时红薯田里只留下些干掉的红薯叶,楼庚运气好,一脚踢到个落在土里的红薯,忙宝贝似的捡起来,拍干净上头的泥土,小心的握在手里。
  一行人又去了白家大宅,秦朗把楼庚等官员又介绍给了白老头儿等人,楼庚这才得看到这种出高产粮种的奇人们。
  而后,老胡氏和儿媳几个把招待贵客的茶水瓜果等端上来,一行人坐在中堂内针对如何种植红薯的话题讨论的热火朝天。
  而种这红薯,白家白老大可是出力最大的,非常之有经验,被楼庚拉着问来问去,时不时还要夸奖他两句。
  这给务农做工了半辈子的白老大都给整不好意思了,他也只是按照自家侄女儿给的种植流程去种红薯的,可这话万万不能说出来。
  白老头儿几人也知道他们是有乖宝儿说出来的种植方法才成功种出红薯的,不过这红薯,也确实是最擅长农活的白老大贡献的精力最多。
  所以对外人而言,他们均是统一口径,这些种植办法都是白老大研制出来的。
  白老大也只能算是背了这一大口锅,但这锅可不是黑锅,是“好锅”。
  一行人讨论完后,楼庚跟白老大两人相见恨晚。
  楼庚觉得这白家老大虽然是个农户,却在务农上面颇有能耐,尤其是对种植这方面,也确实让他这个司农寺卿也学到了很多。
  随后白老头儿看这位大人如此欣赏自家大儿子,便让白老大领着一行人去了白家老宅后院,那里还有几垄后种的红薯,如今正好可以收了。
  听说能亲自收一回红薯,几位农官高兴坏了。
  就连这队羽林卫的头儿,也忍不住跑过来看热闹,他也想见识见识,这亩产几千斤的高产粮出土的瞬间。
  于是白老头儿又让人去家里拿了镰刀和锄头来,告诉他们先割去藤萝再刨比较省事。
  几位农官都是精于农事的实干派,在白老大的教导下一点就通,当下,接了家伙什儿就开干。
  不过短短的五垄红薯,撑死了一分地,收完了一过秤,六百零七斤。
  这会儿,楼庚也终于相信有亩产五六千斤的高产粮种了。
  他心中突然升腾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豪情!东耀的百姓,再也不会挨饿了。
  楼庚一行这天过后,又一连在府衙待了两天,就红薯明年推广的事情,同秦朗一起做了细细地规划。
  之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回京城汇报去了。
  除了楼庚外,其他的三位司农官都留了下来,辅助秦朗等人做好明年的红薯推广。
  二十名羽林卫全部留下,专门看守红薯种。
  至此,白家人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


  (https://www.tyvxw.cc/ty28749283/2778759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