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女主一心搞事业[快穿] > 第224章 224千金

第224章 224千金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  请元锦上台时,没有介绍她的身份。

        看到她一个20来岁的小年轻上台,  不止郑老心里不是滋味,受邀参加发布会的不少嘉宾都很纳闷。

        只有考古界的专家和名人和传统记忆手艺人,清楚知道元锦为什么会上台,也知道今天的这个数据库跟她有关。

        “冷老,你这么捧自己的徒弟是不是太过了。”坐在冷老爷子左边的花丝镶嵌传承人,压低了嗓音说,“你这徒弟年轻不经事,今天可是好多媒体记者在,  说错了话可不好收场。”

        冷老爷子当没听到,  脸上挂着慈爱又骄傲的笑容,目送元锦走上发言台。

        “大家是不是都很好奇,  我为什么要请她上来住持数据库上线仪式。”司长面带微笑,不疾不徐开口,  “我先介绍下她的身份。她是我国知名医用设备生产企业万康集团的董事长,  也是构建考古数据库的开元科技的创始人。考古数据库,  是开元科技捐赠给我司成立的贺礼。”

        此话一出,  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刚刚质疑元锦凭什么上台郑老,目瞪口呆。

        另外一位大师也被震到,  不由自主地吞了吞口水。

        都是收徒弟,人家怎么就收了个金疙瘩回来。万康集团的规模如今已经千亿级别,  跨界送贺礼,这份贺礼给的还不是考古司,而是整个考古专业。

        这个排面,谁还敢说她不配?

        “司长言重,我当初有建数据库的想法,  只是想减轻师父查资料的麻烦。”元锦落落大方地说,“数据库能够建成,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后面还有将近两千人的团队,还有无数的专家顾问。因此我最终决定免费将这个数据库赠与考古司,这是所有考古人努力的成果。”

        掌声热烈响起。

        “温董说的对,数据库是我们所有考古人努力的成果,今后也将为所有的考古人服务,为所有人服务。”司长做了个有请的手势,笑道,“现在请我们的数据库发起人,建造者,温元锦女士为我们启动数据库上线仪式。”

        元锦朝司长点点头,不动声色地通过蓝牙耳机,给数据库技术团队发号施令。

        APP和PC端网站今天准点上线,各大应用商店同步推荐。

        数据库的名字叫古树,寓意生长千年依旧常青不倒,启动仪式设计,是将APP标志上的树放入水晶操作台的凹槽中。

        元锦从礼仪姑娘手里接过那棵树,笑道,“司长,这棵树得我们一起种。”

        司长笑了下,将麦递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走到元锦身边和她一块将代表数据库的树种下。

        大屏幕亮起,数据库出现在网站上,各个应用商店上同步出现推荐。

        元锦回头看了看大屏幕,唇角弯起浅浅的笑容,“司长,我今天的任务完成了。”

        司长微笑颔首。

        元锦回到老爷子身边坐下,立刻便有无数道目光投到她身上。

        冷老爷子微微歪了下头,小声跟她说,“没你这么捧师父的。”

        “下回你捧我。”元锦抬手遮住嘴,故作神秘地说,“李老师那个陈年老项目快要出结果了,机会给你,不要忘了。”

        冷老爷子哼了声,坐直回去。

        元锦止不住笑。

        发布会还没结束,考古数据库就上了各个平台热门推荐、热搜。

        这是国内首个考古数据库,发布会邀请了众多专家、大师参与,重视程度可见一般。

        短短几分钟时间,数据库的访问量已经接近五千万次。

        凑热闹的网友下载或打开网站后,发现还有非遗技艺和传统技艺分类,纷纷截图发到各个平台。

        司长也在这时,郑重感谢参与影像资料录制留存的专家,感谢那些传统技艺手艺人。

        高爆发的访问和下载安装登录,数据库稳如泰山,无论看视频还是看资料都无比丝滑。冲在前排尝鲜的考古专业的学生狂喜,喜欢各种古代知识的网友也兴奋得奔走相告。

        数据库内可查询到每个朝代的律法、查到每个朝代的科举政策、科举考题、答案,民风民俗、官员体系、服饰更迭,发型变迁、家具变迁,等等。

        凡是和古代有关的知识,天上地下,所有的史料、文献都能在数据内查到。

        无广告无模糊信息干扰,想查什么就能查到什么,无比方便快捷。

        稳定的系统,简洁明了的UI设计,快速精准的检索类目、搜索结果,都让这款APP的口碑持续上涨。也打破了许多人,对政府出品的应用软件,这不行那不行的固有印象。

        发布会结束后不到半个小时,各个网络平台上的知名考古界人士,纷纷站出来感谢元锦,感谢她为考古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

        元锦没看网上的报道,会议结束就和师父一起,避开一大群想要打招呼的人,躲到车上准备开溜。

        记者关于她个人的采访她也没答应。

        “我家那门槛明天得垫高一点。”老爷子靠着椅背,打趣道,“刚才有多少人觉得你不配上台,现在就有多少人想跟你套交情。”

        万康医院开业不过两年,就迅速成为崇城最有名的医院,费用和公立医院一样便宜。上了年纪的人,哪个不担心自己得病,哪个不操心医生不好找。

        “你帮我挡着呗。”元锦笑容俏皮,“要不咱请徐伯过来挡着。”

        徐伯白天在冷家,晚上吃完饭回别墅那边帮她守家。

        原先的佣人她安排到康复中心去工作,工资、福利比在别墅高,活差不多。现在别墅除了徐伯,平常都是请钟点工打理,她偶尔会回去住,大部分时间都在师父这边。

        “那倒不用了,他们也不敢太放肆。”冷老爷子略得意,“你师父我的架子也很大的。”

        元锦低低笑出声。

        师父不仅架子大,脾气也大。

        车子驶出停车区,元锦隔着车窗,看到那些受邀过来的手艺人开心离开,唇角一点点上扬。

        传统技艺影像资料录制还没结束。

        一些被工业淘汰掉的手艺,她也要留存下来。这些技艺是华国经济生活、文化、智慧的一部分,是组成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也是见证者。

        学习这些被淘汰的技艺的手艺人,有很多日子过的都不行。

        她在想办法让这些手艺重新焕发生命,想办法让这些看起来老土,费时费力却没有工业出品的好用的东西,重新进入市场。

        技艺传承,得有传才有承。

        ……

        数据库上线一事沸腾了两天慢慢平息下来。

        元锦和老爷子闭门谢客,专心制作第三件图纸上的作品——莲渚艳。

        “这里不对,应该是0.1毫米直径的两股丝。”老爷子推了推老花镜,拿着镊子将完成平填的蜻蜓翅膀取下来。“0.15毫米直径的两股丝看着有些笨重。”

        元锦取下填好的翅膀,从编号为0.1的盒子中,取出直径0.1毫米两股丝的配件。

        他们现在做的这件作品,技艺只复杂繁琐,是之前所有作品的之最。

        作品高45公分,宽30公分,整体造型由两支荷花、一支荷叶和一只蜻蜓组成。完成整件作品需要同时用到花丝镶嵌、錾刻、点翠、绢花、玉雕五种技艺。

        师徒俩确定工艺便用了半年之久。

        “焊接时不能烧太久。”冷老爷子敛眉看她操作,“这里一定要仔细,翅膀的纹路太细,你烧时间长翅膀会直接融出一个洞来。”

        十足仿真的蜻蜓翅膀,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知道。”元锦填好蜻蜓翅膀,拿起喷枪开始焊接。

        这件作品单看图样就知道,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物件,主人不是达官贵人就是皇亲国戚,也不知古代的匠人做出来没有。

        考古数据库录入工作从开展到收尾,她全程参与。为了更好地跟员工解释专家顾问的意图,她自学了考古本科专业。

        所有的文献当中,都没有提到这样的一幅作品。

        “师父,你觉得这件作品,最有可能出现在什地方?”元锦放下完成焊接的蜻蜓翅膀,用镊子将翅膀放到一旁备用,“我记得最爱荷花的是南宋的杨万里,有没有可能是送给他的。”

        图纸出自唐代,具体年份不详。

        从唐代到南宋间隔了两百多年,说不定那会图纸就已出现损毁的情况,而不是后来才损毁。

        “你这是瞎想,没有任何的史料可以佐证。”冷老爷子好笑端起茶杯喝茶,“不过也算是个思路,他生平最爱荷花,又当过江东转运副使,有人投其所好在所难免。”

        他这徒弟的脑瓜子里,永远都有稀奇古怪的想法。

        “我就随便那么一猜。”元锦自己也笑起来,开始焊接另外一支翅膀,“作品虽然还没完成,通过我们准备的这些配件,也能看出来并非是凡品。”

        “这件作品的观赏性和鹤鹿同春一样高,艺术价值也高,用料在古代更是贵重。”冷老爷子摘下老花镜,停了手里的活,转头看她,“想去学考古了?”

        蔡天成和李楼两个,年年都要问她一次,什么时候去学考古。

        这几年,省内的考古工作在她的支持下,出了不少的成果。比如从已发掘的唐墓中,提取到的各种作物DNA,织物纤维、纸张纤维等等。

        她没去就捐了不少经费,去了那还得了。

        “没想去,该看的书和资料我都看过,各个朝代的历史我也学了一遍,知识够用了。”元锦摇头,“我就是好奇,我们手里的这些图纸做出来的成品,都去了哪里。”

        国外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藏品,能看到的她这些年都特意飞过去看过,还是没有找到和图样相似的作品。

        “可能还长埋在地下,也有可能在动荡的岁月中,彻底消失了。”冷老爷子慢悠悠放下杯子,眉眼间浮起淡淡的笑容,“我们现在还原的也不一定对,有东西在,说不定在我百年后会有真品出土。”

        复原图纸上的作品,每一道工序他们进行了细致的拍摄。真有真品出现用的是什么技艺,什么手法,上古树APP就能看到。

        “确实也是这个理。”元锦将焊接好的翅膀,小心翼翼组装到雕好的蜻蜓身上,拿来相机拍照,“这个东西太精致了。”

        蜻蜓翅膀的纹路,跟真的蜻蜓一模一样,薄薄的一层。

        “蜻蜓做完,接下来该做绢花了。”冷老爷子重新拿起工具,“我的荷叶杆还没雕完。”

        为了拍摄非遗技艺影像资料,她专程跟绢花传承人学了绢花制作,成了对方的半个徒弟。还学了木雕,几乎是拍什么学什么。

        人家是徒弟遍天下,她是到处有师父。

        “又不赶工期不用急。”元锦把相机收起来,开始制作荷花的花蕊。

        两支荷花一只半开不开,一支是花骨朵。

        花骨朵容易,半开的这支要做花蕊,技艺再纯熟也需要十天时间。花蕊的蕊丝是0.15毫米直径的银丝,每一根银丝的头头都要仔细掐成开花的模样,花心也要做成刚有形状的莲蓬样子。

        师徒一忙就是半个月,苦寻了好几年都没影子的鹤鹿同春实物,意外出现。

        元锦和冷老爷子看到省文物局发布的考古成果通报,第一时间给李楼打电话。

        他先拿走了图纸,后来拿走他们复制出来的实物,有结果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电话接通,李楼裹着开心的嗓音传来,“我刚想给你们打电话,发现鹤鹿同春实物的墓葬坑,身份是宋朝的古物收藏家。经过修复,鹤鹿同春青铜器的技艺比你们制作的花丝工艺要简单一些。”

        “现在方便我们过去看看吗。”元锦不自觉弯起唇角,“我跟师父辛苦了两年才做出来,青铜器实物到底长什么样,想亲眼看看。”

        她以为这件东西永远不会实物出现的一天。

        “你们过来吧,我在研究所。”李楼的笑声传来,“中午我请你们吃饭,是你们制作的实物让我有了研究的方向,终于确定文物的年代和墓主的身份。”

        元锦答应下来,结束通话便解下身上的围裙,扶着老爷子一道出去。

        老爷子这些年一直不愿意搬家,每次出了门都得走很长一段路才能拿到车。

        幸好研究所里的不是特别远。

        到地方停车上楼,李楼和几个同事还在研究室里忙活,师徒俩先去接待区待着。

        “宋代官方大规模仿造青铜器,实物出自宋代,不知道是仿制品还收藏的盗掘得来的古物。”元锦拿出手机打开古树APP,搜索宋朝青铜器。

        她仔细看了一会,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送茶过来,笑容洋溢地跟元锦打招呼,“小仙女好。”

        元锦:?

        他认错人了?自己每个星期最少来研究所两次,没人不认识自己。

        看他的样子也不是新来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2-11  20:52:45~2022-02-12  09:51: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卷卷儿  10瓶;三叶蔷薇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s://www.tyvxw.cc/ty28174801/4489921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