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突然转折
凤凰卫视播出了一期节目。
正是著名的“文涛拍案”,评讲各类案件,各种现象。
由于台里下的功夫深,做的又客观公正,往往一针见血,直击核心,很受观众欢迎。
一两句简单的开场白,便进入了主题。
“今天要说的事,很简单,我先跟您提个人,一听就明白了。这人是谁呢?张斯!”主持人一拍惊堂木,未多作渲染,直接说出了来。
他的声音很好听,并不怎么洪亮,但抑扬顿挫,颇有节韵。
关键是出言朴素,态度诚恳,十分令人信服。
“说起张先生这人,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说一声了不起。”
主持人说道:“不提早些时候的演讲,办晚会之类的,肯定是很有才华的。我曾随人去过桃源一趟,那真是个不错的地方,淳朴文雅,路不拾遗。听着有点假,但知道我为人的观众,定然晓得我不爱扯谎的。”
说的很慢,有点拉家常的意思,观众听了却很亲切,并且对他下面的内容产生了好奇。
主持人续道:“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些都与张先生有关!还有那儿的治安,非常好,大家很有礼貌;开放的图书案,随便进,非常方便;席地而坐的孩子,朗朗地背诵古文,听着是一种享受;热情的中学生,只要开口,他们便会过来帮忙……说起来就太多,要有机会,我建议大家都去看一看。”
顿了一下,给观众消化的时间。
“大家不明白,这些跟他有什么关系呢?又有什么了不起呢?”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道:“我曾经听一位前辈说过,他说,有那么一类人,天生具有号召力,他做什么事,常能形成风潮,大家纷纷模仿;说什么话,大家情愿听从,按他说的做;厉害些的,甚至能移风易俗。”
主持人一拍惊堂木,说道:“在我看来,张先生就是这样的人物!”
稍稍激越了一下,声音放慢,缓缓而谈:“许多观众或许已经意识到了,我今天总是一口一个‘张先生’,按理,他才十八九岁,我已经三四十了,喊名字就好,不能算失礼。但我执意要这么称呼,因为张先生确实了不起,我要表达我的敬意,这跟今天要说的事有关。”
层层地铺垫,步步推进,终于到了正题。
尽管只是一个人在讲,连音效不曾配,但一字一句清晰明朗,在他舒缓深沉地叙述下,极富魅力,引人入胜。
主持人说道:“近段时间,大家争论的很厉害,说张先生无礼残忍,动手打人;张先生眼高于顶,与县长龃龉;张先生这个,张先生那个……反正是很多。”
“许多人跟着起哄,有些张先生的粉丝,甚至痛哭流涕,感觉很难过。”
“我要说的是,无论是无意参与的,还是别有用心的,大家所认为的东西,都不够准确,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真相!”
拉过一张纸,竖在屏幕前,说道:“在这之前,我们就外界已知的新闻,给大家稍稍梳理一下,便于理解。”
开始画上序号,写标题:“首先,桃源高架桥倒塌,这是第一件事;接着呢,电视上有节目出现,解释原由,张先生写文章批评;下面,张先生又写文章批评,语气加重;与此同时,电视上开始播放节目,再次解释。
再接着,是《桃源报》的深度报道,听说是由张先生主持的;之后出现了一首短诗,轰动大家南北,紧接着便是张先生便拿出了专家报告,成为最有力的证据;最后,忽然有人报告张先生打人,接着轮番有人攻击,对他的个人品德进行指责,一直持续到现在。”
基本上没有进行说明说明,只是简单地梳理事件。
可这梳理当中,观众已经隐隐明白,对立的双方,呼之欲出。
这便是高手,明明一字未说,也能让大家心中了然。
主持人拿着笔,在中间插了两笔,说道:“据我所知,还要添上两件事,一是张先生被捕入狱!另一是张先生动手打人!”
电视机前的观众,心中是何等惊讶,可想而知。
动手打人的事,一直是个迷,不停争论,却不大清楚。
至于被捕入狱,则完全是首次听说,就如一道霹雳。
还有人敢抓张斯?
为了什么缘故呢?
一连串的问号涌起,那些本来昏昏入睡的观众,像被人浇了凉水一般,豁然惊醒,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想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参访。”
主持人说了一句,转入了视频:
画面对着镜头,进入了一条小路,路旁站了许多人,记者随机采访,问一位大嫂。
记者:请问,您认识张斯么?
大嫂:认识,认识,他跟我们住的很近。
记者:好多人传闻,说张斯被抓过,有这么回事么?
大嫂:有,那天忽然来了两辆警车,将他带走的时候,好多人都看见了。
记者:您知道他犯了什么罪么?
大嫂:那能犯啥罪,那些人看他不顺眼而已。
……
记者换了个地方,又问一位大爷。
记者:张斯对周围人如何?
大爷:没的说,只要帮得上忙,从没说过推脱的话。
记者:他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么?
大爷:这就有点瞎扯了,他要是这样的人,就没天理了。
记者:那为何警察抓他?
大爷:听说了为了帮人讨公道,把政府人员打了。
记者:这不算作奸犯科么?
大爷:那群混蛋,没一个好东西,应该往死里揍。
……
记者:到底为了什么呢?
小伙子:为了大桥的事呗。
记者:你对此事怎么看?
小伙子:能咋看,当官的欺负人,我们也没办法。
……
记者:这件事是真的么?
姐姐:只是传闻,没亲眼看到,不过,应该是真的。
记者:报纸上的谈论,你怎么看?
姐姐:我是感觉大家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其实张斯的已经很难办了,他又不是为了自己,那些指责太过火了。
……
记者:张斯跟县长有什么恩怨么?
大叔:八竿子打不着。
记者:那外界的传闻怎么回事?
大叔:有人在造谣,想抹黑他,我猜就是那些当官的干的。
……
画面切回演播厅,主持人点点头,接过话题。
“看过简单的采访,我想大家应该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了,”他说道:“这都是张先生周围的邻居,对于他被抓之事,大都亲眼目睹,没什么好怀疑的。
可惜,大家对其中的原因,只是猜测,没有详细的了解。
那么,张先生到底为何被抓呢?
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另一批人,通过这些,观众就能明白了。”
画面再次切成视频:
首先出现的医院的招牌,接着是护士的采访,不过,这次没有出现脸,似乎考虑到安全的问题,隐匿了护士的身份。
护士:他来过好几次。
记者:他都来干什么?
护士:主要是照料病人,利用他的身份,帮着解决一些医院不好处理的事,还有就是询问大家的善后的事?
记者:善后?
护士:对,张先生很关注这些事,以至于后来很生气。
记者:哦?这是怎么回事?
护士:按理,遇难者的亲属,应该会有一笔抚恤金。张先生也这样认为,他们却只给了医药费,其它都没给,为了让他相信,还让一个警察来骗他。
记者:张斯是怎么知道真相的?
护士:听说是在政府大楼门前,遇着了遇难者家属。
记者:那,他了解之后,反应如何?
护士:自然是很生气,当时一言不发,面色很吓人。那些家属又哭着哀诉,他就安慰大家,说由他去交涉,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
……
采访不是怎么长,也有些语焉不详。
但结合报纸上的种种,已经大致可以推断出来是怎么回事了。
情形正在发生偏转,观众的心也在悄悄变化,那些指责张斯的人有些紧张,怕自己说错了话;那些张斯的粉丝,则更加紧张,怕这大好形势,再次偏转。
主持人说道:“大桥倒塌,群众遇难,善后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事实恰好相反,张先生听了发怒,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觉。但是说实话,我很欣慰,从事媒体工作这么多年,我已经见过太多的龌龊黑暗。
遇到这种事,指望有人会被触动,是太过奢望了,有些不切实际。
但张先生的反应,令我感到鼓舞。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不为利益,不为名声,不为其它种种,而能听起身来,为民做主,这种人,了不起!”
主持人激动,拍着桌子,赞赏张斯。
观众看了也非常激动,受他的语气影响,竟有些血脉贲张的感觉。
一介布衣,为民做主?
这是多么神奇的说法,似乎只有遥远的封建社会,才发生过这种事。
如今的年代,谁还有这种勇气呢?
大家又想起了张斯演讲时的模样,长衫飘逸,自信满满,确实是一副好精神的模样,恍惚之间,他的身上,又增加了一些异样的魅力,坚韧而刚劲。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tyvxw.cc/ty277291/559128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