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清朝的那点事儿 > 第009章 养虎为患 4

第009章 养虎为患 4


  高仪听说高拱被赶出了朝廷,一直寝食不安,心想,完蛋了,下一个很可能就是自己了,那些死太监心里变态,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高仪一连忧郁了一个多月,最后还是没禁得住惊吓,吐血而亡。

  就这样,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开启了。

  此时的张居正是忧心的,大明朝历经几位不肖子孙的胡乱折腾,风雨飘摇,社会危机严重,外部环境亦不容乐观,可谓危机四伏,已经到了不变革不行的地步。

  明朝自洪武时期的励精图治,经建文的短暂过渡,然后朱棣发动军事政变登上皇位,年号永乐,期间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可谓万国来朝。到洪熙、宣德时达到鼎盛,称为“仁宣之治”,之后便走上了下坡路。

  正统时的“土木之变”,一度使明朝走上亡国的边缘。景泰即位后,明朝在于谦的带领下,最后终于顶住了蒙古人的最后一击,力挽大明于狂澜之际。之后英宗复辟,听信谗言,杀于谦,杀了帝国的脊梁。一直到此后的成化年间,朝廷奸佞当道,朝政乌烟瘴气。

  弘治即位后,呕心沥血,终于一改帝国颓废的面孔,一举中兴明朝,让明朝焕发了往日的神采,自己也成了名符其实的中兴之君,耗尽心血的他也因劳累过度,最后英年早逝,可悲可叹可惜。

  正德即位后,宠信宦官,荒淫无度,挥霍着弘治时的财产,再次将国家带进衰败。嘉靖前期,在杨廷和的带领下,推行新政,变革求新,使国家财政大有好转,可惜好景不长,嘉靖后期,开始不上朝,荒淫并求长生不老,最后嗑药而亡。这就是隆庆新政前,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基本情况。

  隆庆新政虽取得了成绩,并看到了效果,但这种小修小补的维修作业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明朝累积下来的顽疾,要想彻底地将明朝从危机中解困,只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才行,从目前的小刀小斧的局部改革,到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

  然而,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自古改革多变数,不仅自己要有坚定的决心,还要顶住反对派的阵阵反扑,最重要的还要把好领导的脉,作为改革的总设计师,一旦改革失败,轻则精神失常(罢官,下岗),重则吐血身亡(清算)。

  作为王朝的改革派,张居正也一定深知改革的利害,因为改革重点对付的都是地主豪强式的强权人物,王安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张居正所处的明朝和王安石所处的北宋,此时都面临着同样问题,朝政腐败,内忧外患。两人又都是锐意进取的改革派,立志为这浑身是病的国家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自己富国强兵的愿望。

  宋神宗也具有危机意识,遂支持王安石变法,于是王安石强制性地推行了一系列法律,结果碰触了官僚地主的利益,他们群起而攻之,甚至连宋神宗的母亲也站到了反对派的阵营里,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国家的种种灾难全部归咎于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变相地说变法是万恶之源。

  宋神宗被这里里外外搞的焦头烂额,对王安石撤了又任,任了又撤,在王安石两起两落,折腾了八年后,变法终以失败告终,北宋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最终被金军铁骑踏破帝都。

  王安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变革求新的努力依然对后世影响巨大,很多方面已经具备了现代改革的特点,就连外国人列宁也对他赞誉有加,说他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然而,对比于宋仁宗时范仲淹的改革只坚持了一年即宣告流产的尴尬纪录,王安石还是有进步的。

  相对于王安石变法时受到的内外牵制,此时的张居正,可谓是得天独厚,至少他不用为皇室方面的压力考虑,而边疆形势的稳固也为他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张居正一路绿灯式的政策推行。

  张居正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告诉其他大臣,然后由自己的内阁作出“票拟”,然后万历再在自己老朋友冯保的指导下完成“批红”。于是,从政策的提出,到方案的形成,再到老板的点头批复,这一套完整的政务流程完全在张居正的掌控之内,畅通无阻,而他要做的就是提出自己的改革大纲。

  和王安石的改革相比,张居正的改革的覆盖面没有他那么广泛,但依然触及政治、经济、军事三大面。

  经济方面,他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并对全国的土地进行清查和丈量,进行赋税改革,使朝廷的财政收入大增。明朝自弘治后,经过正德、嘉靖的败家式的挥霍,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朝廷和地方政府大肆举债,政府无钱可用,然而到万历十年(1582)时,光太仓的存粮就够十年支用,固有“自正德、嘉靖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

  军事方面,任用戚继光镇蓟门,李成梁守辽东,并大修长城,加强军备,巩固了北部边疆。除了加强自身的防御之外,还积极进行边疆地区的双边贸易,降低战争的可能性,俺答汗就是最好的证明。

  政治方面,就是实行“考成法”,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即所谓的考勤。官吏腐败,很大程度上是官员的欺下瞒上造成的,导致政令法令不通,政府的办事效率低下。为了一改官场的懒散局面,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对那些“只吃饭不做事”的家伙说不,于是号称明朝历史上最严厉的考勤制度诞生了。

  官员要写好自己下一年的施政报告,定下自己的施政目标,目标少了,要被退回重写,直到通过为止。然后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的施政报告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案底,一本送六科,一本给内阁。然后六部和都察院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每完成一件目标就登记一次,反之要如实汇报,否则就对其进行处罚。六科也可以根据账簿的登记情况,让六部每隔一段时间汇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同样要受处罚。最后内阁根据账簿登记情况,对六科的工作进行核实。

  比如一位知府,如果考核不过关,没有完成自己的施政纲领,就会被贬成知县,到知县这个任上如果还是没达标,就这样一路降下去,一直到被削职为民为止。

  虽然张居正改革的各项主张都是前人说过做过的,但说的和做的是一回事,做的和做的到不到位又是另一回事,张居正则以自己非凡的毅力一举将脱轨的明朝带入正轨,让人看到了大明再次中兴的希望,因为这个希望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考成法的实施,主要是激励官员的办事效率,并进行相应的赏罚。罚的话主要就是贬职撤职,赏的话,当然就是加官进爵了。而作为考成法的最大受益者,李成梁在搭上张居正改革的这趟顺风车时,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李成梁飞舞着大刀,在辽东大败各路“诸侯”,威震辽东,享誉海内,不仅在辽东竖立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也凭着一次次地战功,为自己捞足了政治资本和油水,一次次的加官进爵,让他从一个落魄的世袭小军爷挤身贵族之列。


  (https://www.tyvxw.cc/ty277084/509078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