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道光帝怒斥穆相 关天培扞卫虎门
第九回道光帝怒斥穆相关天培捍卫虎门
忠臣徒自捐躯,
好贼竟然幸免。
当世正人在自叹,
自有后人评判。
陈连升胸中数弹身亡。义律猖狂已极,就要命英兵把首级割下,妄想乱刃分尸。正在这时,忽听背后杀声大起。义律回头一看:有五六十名中国水师军兵,像下山猛虎一般,奔他冲来!为首的一员青年将军:头顶铜盔,身贯铁甲,骑着一匹大马,手舞宝刀,寒光闪闪,好不威风!宝刀到处,血肉横飞。霎时间,杀得英军尸横遍地。此人是谁?正是陈连升的儿子,陈长鹏。
陈长鹏原受父命,坚守大角炮台。战斗开始时,他和父亲一样,打退了英军数次进攻,阵地巍然屹立。打到后来,弹尽援绝了,英国侵略军副司令伯麦这才攻破防线,抢占了大角炮台。陈长鹏原想就地战死,有的亲兵对他说:“我们现在只剩下六十多人了,众寡悬殊,战也无用。不如和沙角炮台兵合一处,死守沙角,等待援兵。”陈长鹏听着有理,忍痛放弃大角炮台:“来人,把战马拉来!”“是!”亲兵答应一声,转身拉来一匹高头大马。陈长鹏心爱地抚摸了几下,飞身上马,率领众人奔向后山,尔后上船。
这匹马原来是陈连升的坐骑,经过多年驯养,颇懂人性。这匹马,驯服时好像一头羔羊,激怒时亚赛一头雄狮。阔背力驮千斤,脚力快如闪电!陈连升爱如珍宝,给它起名叫“陆地龙”。后因需要,便把陆地龙给了儿子骑用。他这样做,当然也包含着对儿子的激励。陈长鹏更是爱马如命,左右不离。这次撤离大角炮台,当然不能把它扔掉。
陈长鹏和众人上了战船,急往沙角炮台驶去。他站在船头,向沙角炮台眺望:只见沙角炮台浓烟笼罩,英军到处晃动,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自己的父亲和四百官兵,一定凶多吉少了!便命水手加足马力,快速前进。
由于两岛之间海面狭窄,时间不长,就靠岸了。陈长鹏刚登陆,就知道父亲已经壮烈牺牲了。同时,全岛弟兄无一幸存。陈长鹏真像疯了似的,两眼充血,飞身上马,“刷”一声抽出宝刀,双脚点镣,直奔侵略军冲去。他手下的五六十名弟兄也怀着深仇大恨,各抡刀枪,跟着冲杀上来。
俗话说,“一人舍命,万众难抵。”这句话确为有理,人要是把命都豁出去了,还怕什么?陈长鹏催马向前,一口气杀了五十多个英国鬼子。义律见抵挡不住,急忙退到海边。
且说乔治,此刻他正站在山头上观察战情。他看见那匹战马,喜不自禁。马上命令道:“人要死的,马要活的!快快开枪。”英兵受命,瞄准陈长鹏等人,一齐开枪。霎时间,枪声密集,陈长鹏胸部连中五弹,两眼一黑,从马上摔了下去。英军见了,连忙吼叫:“捉活的——”齐向陈长鹏扑来。陈长鹏咬牙忍痛,坐在地上,圆睁二目,怒视着这些英国鬼子,心中想:父亲哪,孩儿对得起你,没给天朝丢脸。他又想到琦善,对他更是痛恨不已:我天朝就断送在这些卖国好贼的手里了!
这时,英军已经扑到他的跟前。陈长鹏拼着最后一点力气,一跃而起,挥舞利刃,砍倒一名英军,然后横刀自尽,为国壮烈牺牲了,时年仅仅二十六岁。
英国侵略军,凭着武器精良,人多势众,再加上卖国奸贼琦善不发援军,暗为英军让路,终于抢占了大角、沙角两座炮台。陈氏父子以身殉职,两座炮台的守军,没有一人投降,都壮烈牺牲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爱国精神。后人有诗赞曰:
老将陈连升,
豪气贯长虹。
血染边睡土,
万古留美名;
壮哉陈长鹏,
严父铸英雄。
丹气冲霄汉,
激励后人行。
再说英军司令乔治,他下令炸毁了大角、沙角两座炮台,把胜利品都运到船上。最使他满意的是得到一匹好马。他命英军把马牵来,这边瞧瞧,那边看看,连连称赞。只见这匹马:
蹄至背,高六尺,
头至尾,九尺长;
根根毛管发光亮,
浑身皮毛甘草黄;
蛤蟆脸儿,高鼻梁,
大嘴岔儿,脖颈长,
葡萄眼,明珠镶,
耳赛竹叶立两旁,
蹄碗大,腿粗壮,
长嘶一声如虎狼。
乔治越看越爱,一面用手摸着皮毛,一面嘿嘿直笑。前文书已经说过,这匹马颇通人性,尤其对生人、熟人,分得很清。它对乔治恨透了,突然调转身躯,就狠狠来了一蹄子,把乔治踢得“啊呀”一声怪叫,倒在地上,不住地翻滚,连尿都出来了。英兵慌了手脚,忙找军医抢救。乔治躺了三天,才勉强站起身来。此后,对这匹马又恨又爱,指派专人喂养,指望回国以后,自己好来受用。后来他把这匹马运到香港,洋人喂它东西,它摇头拒食。乔治又找个中国人喂它,也不吃一口草料,终日无精打采,二目不停流泪,朝着大陆嘶鸣,终因绝食而亡。消息传出,人们深受感动,称陆地龙为“义马”。金石匠还把陆地龙的图像錾下来,称做《义马图》。一些文人墨客还为这匹马写了不少颂诗。至今,这些古物犹存,以供后人瞻观。今人有诗赞义马曰:
义马比君子,
胜过败类人。
牲畜皆明理,
岂不愧奸魂!
且说乔治,虽然抢占了沙角、大角炮台,但损失也非常惨重,不得不向英国政府请求援兵。同时,继续对琦善施加压力,步步紧逼,威胁琦善说:再不在五项条件上签字,英军就要杀进广州。并命令英国舰队在珠江口外放炮示威。这一招儿,对贪生怕死的琦善果真灵验。
琦善在英人面前真像一只避猫鼠。他在广州的所做所为,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得罪英人。英军进攻沙角、大角炮台时,陈连升请琦善派兵援助,他按兵不动。两座炮台失守后,他反责骂陈家父子招灾惹祸、自寻死路。
乔治早就摸透琦善的脾气了,派人去见琦善,要求举行第二次谈判。琦善急忙叫人传话:只要英军停止在珠江口放炮进攻,一切都好商量。乔治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第二次谈判,就在听不到英舰炮声的情况下开始了。
在一八四一年一月二十五日,琦善领着广东巡抚怡良、广州知府余保纯等登上英舰。琦善见了乔治,先鞠躬,后道歉,又把陈家父子责骂了一顿,充分显露出一副奴才相。
乔治今天对待琦善,可一点也不给面子,不论脸色和语言,都显得粗野蛮横。还没等琦善说完,便把蓝眼珠一翻,拿出吃奶的力气大声吼道:“我提醒你,别再耍嘴皮子了。我们大英国的官员是最重实际的,你今天要是没有明确答复,我就要用大炮讲话!”琦善一听,吓得魂儿都跑了一半儿:“请司令阁下息怒!作为我,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复。不过,我说了不算哪。不经皇上允许,岂不是一纸空文吗?”乔治大怒:“不管你们皇帝什么态度,你是要有行动的。否则,还算什么钦差大臣?”
琦善也很狡猾,在会见乔治以前,也给自己想了一个下台阶的办法。这就是:如果实在搪不过去,就和乔治先签一个“草约”,待奏请皇上旨准以后,再行生效。他把这个意思对乔治说了一遍,乔治本想拒绝,但又一想:现在援兵尚未来到,弹药给养也有困难,万一出现了麻烦,就会前功尽弃。所以,也只好点头同意了。
经过一再谈判,双方意见一致,决定暂时议定一个草约。因为这个草约是在穿鼻洋上签订的,就名为《穿鼻草约》。
《穿鼻草约》主要规定:割让香港,赔偿英国军费和英商损失费白银各六百万两,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英军撤出大角、沙角炮台,归还定海县等。
这就是近百年史上清朝钦差大臣琦善与英国代表乔治私订的卖国草约。
琦善回到广州行辕,马上给道光皇帝写了个奏折。他为讨得英人满意,使《穿鼻草约》在皇上那儿顺利通过,竟耍了个花招,蒙骗道光皇帝:他把向英国赔款,诡说“商欠”,也就是说暂不付款;把割让香港,说成是允许英人在外洋一个小岛寄居。琦善把奏折编好,立即委派专人,送往北京。与此同时,广东巡抚怡良也写了一个奏折,派人密送给道光皇帝。
这天,道光皇帝正在御书房内看书,内侍呈上两个奏折。道光皇帝对广东方面的事情很关心,一看这两份奏折都是广州来的,便放下书本,首先拿起琦善的奏折,打开观看。他边看边在心中夸奖琦善会办事儿。
道光皇帝看罢琦善的奏折,放在案上,又顺手拿起怡良的奏折。一看上边写个“密”字,不觉一怔。看罢大惊,好像当头挨了一棒,方才那股高兴劲儿全没了。
为什么?原来怡良在奏折里揭露琦善卖国求荣、欺骗皇帝的罪行,如实讲了沙角、大角炮台失守以及陈氏父子为国捐躯的经过;还有琦善议定《穿鼻草约》,赔银一千二百万两,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的经过。怡良还说:英夷在香港贴出安民布告,宣布香港已归英国所有。怡良还把英国政府在香港张贴的布告抄件,附在奏折后面。
道光皇帝看罢怡良的奏折,“噌”地站起身来,“咣当!”一脚把御案踢翻,大声吼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琦善,你竟骗到朕的头上来了,真是该杀!”道光越想越气,把牙齿咬得“咯嘣咯嘣”直响。宫女和内侍吓得面如土色,慌忙跪倒:“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只见道光皇帝一边喘着粗气,一边传旨道:“去,快快把穆彰阿给朕唤来!”“遵旨。”值日大监应声跑去。道光皇帝转身归座,宫女们急忙整理桌案。
片刻过后,门外传来脚步声响。接着,有人拉着长音说道:“奴才穆彰阿告进!”宫女把暖帘掀起,形似骷髅的穆彰阿轻步走了进来,刚迈进一步就跪在地上,爬到道光皇帝脚前叩头:“奴才给皇上问安。”道光一拍桌子,声色俱厉地喝道:“穆彰阿,你可知罪?”穆彰阿吓得浑身战栗,慌忙叩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说着,头上渗出汗珠。道光怒斥道:“琦善是你的学生,是你一再保举他,朕才重用这个奴才的。朕这次让他去广州办理善后,也是你保举的。你可知,他在广州都干了些什么吗?嗯!”“奴才不知。”道光皇帝把琦善和怡良的奏折“哗啦”往地上一扔:“你把这两个奏折仔细看看,他干的是什么事!”“遵旨!”穆彰阿擦擦头上的冷汗,拣起奏折,仔细观看。此时,又听皇上说道:“这个该死的奴才!到了广州,又割地,又赔款,把我天朝的面子都丢尽了,竟敢欺骗于朕!纸里能包得住火吗?你说该怎么办?”
穆彰阿边听边想:就数你的嘴大,咋说都行。当初同意英国人提出五个条件的是你,割地赔款也是你点的头。要不,英国的兵船能从大沽退走吗?你现在又倒打一耙,怪在琦善头上了。唉呀,这个理向谁讲去呀!
穆彰阿心里是这么想的,可他嘴里可不能这么说,他敢和皇上辩理吗?穆彰阿略思片刻,往上叩头说道:“琦善辜负了圣恩,理当严惩;奴才保举得不对,用人失误,也罪不容赦。请皇上发落。”他边说边叩头,从眼睛里还挤出了几滴眼泪。
道光皇帝对穆彰阿一向特别宠爱。他一看穆彰阿这副可怜相,心就软下来了,把手一摆说道:“不要啰嗦了,朕这次就宽恕了你。传朕的话,把琦善革职,交部严议。”穆彰阿知道皇上任性,自己都险些卷了进去,哪还敢给琦善求情?忙说:“皇上圣明,奴才谢恩!”
道光皇帝又问他:“你看什么人接替琦善好呢?”“这个……”穆彰阿不敢说了。心想:你这个皇上太难伺候了,一会儿是风,一会儿是雨;朝令夕改,变化无常;时软时硬,性情古怪。一旦保举不当,我就活不成了。他想到这儿,便支支吾吾起来:“奴才老迈昏庸,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人来,请皇上定夺吧。”道光皇帝也看出他心里有顾虑了,不便勉强,他闭上眼睛琢磨起来:汉人、外人都不是可靠的,还是从皇族里挑选一个人吧!究竟选谁好呢?他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地上来回走了几趟,心里突然一动:对呀!叫这个人去,可比琦善强多了。谁呀?道光皇帝的亲侄奕山。
奕山,爱新觉罗氏,字静轩,现年三十五岁,满洲镶蓝旗人,是道光皇帝的侄儿。侍卫出身,现任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在道光皇帝眼里是个能文善武、很有韬略的人,过去就很器重他。
道光选定奕山,就问穆彰阿:“叫奕山去广州怎么样?”穆彰阿也料到皇上要选他,急忙顺水推舟地说:“皇上圣明,奕山将军堪胜此任。”道光主意已定,马上传出两道圣旨:一把琦善革职,交部严议;二任奕山为靖逆大将军兼钦差大臣,节制两广军政事务。
两道圣旨下达后,京城又是一片哗然。尤其是官场之中,人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为自己的前程担心,怕踏琦善的覆辙。
一八四一年一月十八日,奕山奉旨到宫中陛辞。道光皇帝说:“朕命你为靖逆大将军、钦差大臣之职,去广州接替琦善,担子可不轻啊。你要吸取琦善的教训,莫负朕意!英夷得寸进尺,野心极大。《穿鼻草约》欺人太甚,朕万难应允。你对洋鬼子不能客气,能抚则抚,能剿则剿,要软硬兼施。倘若你办理不善,给天朝丢了体面,朕可决不饶你!”奕山叩头道:“侄儿记住了。不过,广州混乱,官兵都不可靠。臣打算从外省抽调军队,不知圣意如何?”道光点头:“这个,朕替你想过了,朕命陕西提督杨芳为你的帮办大臣。他手下尚有精兵一万余人,可以归你调动。再命协办大学士巴彦山辅佐于你。近日就起身吧。”“臣谢恩。”
奕山退出,回到府内-!溜须拍马的都上来了。府外车轿盈门,川流不息。奕山洋洋得意,神气十足,几天的工夫就收了不少礼物。奕山贪财如命,对送礼的,向来是敞开大门,来者不拒,送什么都收,哪怕是一叠烧纸也好。
这几天除了收礼、准备上任,还把自己心腹和账房先生找到密室。干什么?给他算算这一任能搂多少银子,要达不到目的,再从什么地方下手捞外快。像这类的将军,到了广州能打胜仗吗?可见道光皇帝多有“眼力”了。
且不表奕山起程,再说英国侵略军司令乔治。他请求的援军,在前几天已从印度开到了。大小兵船增加到三百多艘,军队扩充到万人,重炮八百五十门。乔治又抖起威风来了,他收买了一批汉好,替他搜集清朝的情报。对奕山挂帅、琦善革职、废除《穿鼻草约》这几件事,乔治都掌握了。他马上召集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伯麦在会上气冲冲地说:“阁下说得太正确了,对这个不守信用的国家,必须用武力狠狠地打!打得越痛,对我们越有利。他们既然撕毁《穿鼻草约》,又派了个奕山为大将军,很明显是对我们宣战了。先下手为强,我建议我们马上出兵,抢占广州。”义律说道:“我是一贯主张付诸武力的,只有大炮最有效。因此,我完全拥护伯麦副司令的意见。”到会的其他英国军官,也都发表了同样看法。乔治最后做出决定:“既然诸位意见一致,现在我命令,兵发广州!”于是,又一场激战开始了。
次日,也就是一八四一年二月二十五日破晓,英国侵略军兵分两路,从沙角、大角两炮台出发,直向横挡、永安两炮台扑去。
前文书说过,虎门炮台是广州门户,共有三道防线,当时称做三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是第一重门户,原由陈连升、陈长鹏父子镇守,已被英军攻占。南山、镇远、横挡三座炮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是第三重门户。假如这三道防线失守,广州就保不住了。因此,林则徐到广州后,一面禁烟,一面加强了虎门炮台的防务,增加了靖远、永安、蕉门、巩固、新涌等新炮台。
二十五日,英军包围了横挡、永安两座炮台。二十六日拂晓,英军发起猛攻,清军奋勇还击,终因炮台弹药不足,援兵受阻,两座炮台均被英军占领了。接着,英军又开始向靖远炮台发起猛攻。靖远炮台的守将是谁?就是那位广州水师提督、老英雄关天培。
关天培,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字仲因,出身行伍。自幼家境贫寒,素有大志。成人后,专喜使枪弄棒,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本领。进了军队不久,就从一个当兵的提为一名小武官。因他办事认真,为人忠正,此后逐年提升,历任江苏太湖营水师副将、江南苏松镇总兵、江南提督等职。在一八三四年调任广州水师提督。
关天培认为,广州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在这儿当提督,和在别处大不相同,这是守卫中国的南大门啊!这个门官儿,只能当好,不能当坏。所以,关天培到任以后,首先观察了广州的海防工事。结果一看哪,心里凉了半截。为什么?虎门海口那十几座炮台,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那些大炮,都是康熙、乾隆年间铸造的,最大的才三千斤,哪儿抵得过洋人的巨炮?一旦打起仗来,必败无疑。其次,水师定员是八千人,实际不过四千人,光老弱病残者就占了三分之一,能打仗的只有一千多人。特别是那些当官的,多数不会领兵,就知道吃空额,克军饷,宿妓院,抽鸦片。老英雄看到这里,心情十分沉重,决心把海防工事和广东水师整顿好。他把原有的几座炮台整修一新,增设了虎门、南山、横挡几座炮台。又用石条筑造了防炮墙和掩护沟,新铸了巨炮四十余门,还从外国购进最新式的转环炮十六门,把虎门海口的防御工事修筑得十分牢固,那十几座炮台就像十几尊金甲天王,手持利刃,威严地把守在虎门海面上。广州水师经他整顿和训练,人员达到了六千人,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了。林则徐来到广州后,对广州水师和海防更为重视,与关天培通力合作,把海防整治得固若金汤。关天培特别反对英国人把鸦片输入中国,禁烟运动开始后,曾配合林则徐收缴洋人的鸦片,为禁烟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
晴天一声霹雳,道光皇帝把林则徐革了职,派琦善来到广州,禁烟运动遭到彻底破坏。关天培对此痛不欲生。前文书已表过,由于他敢于和琦善辩理,差一点把命丢掉。后来他想辞官务农,林则徐规劝他说:“现在国家不幸,内优外患,正需我等出力。我已被贬,想报效国家也无能为力了。将军现在仍握兵权,应振作精神,为国出力。如果我们被贬职的贬职,辞官的辞官,谁来为国尽忠呢?难道能依靠琦善这些人吗?”林则徐这一席话,使关天培受到很大鼓励,他含着泪说:“大人指点迷途,天培顿开茅塞。我决不辜负您的期望,只要我天培不死,还当这个水师提督,就决不允许洋鬼子横行和琦善等人卖国!”从此,回到任上,情绪大振,率领水师官兵,日夜守卫着虎门海防。
前次沙角、大角两炮台失守,陈氏父子阵亡,关天培放声痛哭。他原想领兵支援,可是琦善下了死令,不允许他出兵援助,干着急也没有办法。两炮台失守后,他亲到靖远炮台,坐镇指挥。经过琦善的破坏,关天培手下只剩四百五十名官兵和几十门大炮了,弹药不足,给养困难。
这天,关天培早早起床,借着月光,站在靖远炮台的最高处,向远处眺望。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了沙角、大角两座炮台,不由心里一阵难过,他想起了陈连升、陈长鹏父子,想起了死难的几百名弟兄,不由掉下了眼泪,心中默默说道:死难的弟兄们,你们安息吧!你们死得荣耀,死得其所,万古流芳。你们是关某的楷模,我一定像你们那样,不给咱大清国丢脸!
关天培走下山来,巡视了一下阵地,回到寝帐,把蜡烛燃亮,提起笔来,给远在家乡的老母写了封信。然后,又找出几件东西,连同书信一起锁在一只小箱子里。有个亲兵在一旁看着,不敢询问。这时,关天培朝那个亲兵嘱咐道:“你辛苦一趟,把这个箱子送到我的原籍,亲自交给我的老娘。并告诉她暂把箱子好好保存起来,不要启封,一个月后,再打开观看。千万千万!”亲兵应声道:“是。”关天培又取出五十两银子说道:“你把这点银子拿去,路上用吧!”亲兵接过银子,背上木箱,施礼转身走去。关天培一直看到他上了小船,这才回来,坐在灯下,又想着当前事态。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炮声。军兵跑来禀报:“英国鬼子杀来了!”关天培并不感到突然,他沉稳地站起来命令道:“全体集合!”口令传下,守卫靖远炮台的官兵“哗”的一声,从自己的岗位上跑来,整齐地站在沙滩上。关天培全身披挂,腰悬宝刀,威风凛禀,站在军兵排前,说道:“弟兄们,洋鬼子打来了,一场大战就要开始。我们人少,炮少,弹药不足,困难是比较大的。可是我相信,我们都是不怕死的英雄。陈连升将军就是我们的榜样,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能让炮台失守,你们说呢?”官兵们同时答道:“人在炮台在,誓与将军共存亡!”这声音震撼着山谷,在四周引起回响,经久不息。
关天培微笑着不住地点头,然后,又严肃地说:“现在,我命令你们各就各位,拿起武器,坚守阵地!”军兵们听了,“哗!”马上散开,进入阵地。关天培又派几名军兵,到靖远、威远、巩固三个炮台传话,让各炮台的官兵做好战斗准备,坚守阵地,定与炮台共存亡。如有疏漏,军法是问!传话的军兵忙乘小船而去,关天培也到靖远炮台的半山腰观察敌情。
这时,天色渐渐亮了,日头刚刚露出半个脸来,映在海里,海水闪着道道粼光。远处海面出现了无数黑点,由远而近,越来越大。又过了一会儿,能看清船头、桅杆和飘动着的“米”字旗了。隆隆的炮声也越来越响,发发炮弹呼啸着在海边降落,海水不停地翻腾。卯时左右,侵略军的兵船驶近了炮台。
关天培,钢髯倒竖,虎目圆睁,把号旗一摆:“开炮!”军兵们齐喊:“杀敌保国!”霎时间,几十门大炮一齐开火,命中率之高是空前的,可以说弹无虚发。“咚!”“轰!”“咚!”“轰!”炮弹落处,敌船着火,还有三只迅速沉入海底,英军一片混乱。
且说英军司令乔治,早已探明关天培在此驻军。他知道这员老将的厉害,所以格外小心,亲自带兵攻靖远炮台。当受挫后,他马上命令铁甲舰在前,木船靠后,集中几百门大炮,一齐猛轰。霎时,靖远炮台燃起了大火,浓烟滚滚,烈焰腾腾,什么也看不清了。英国侵略军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迅速靠岸登陆,一个个猫着腰、端着枪,向前冲去。
关天培把这些情形早看到眼里,他“刷”的一声,抽出宝刀,纵身跳上壕边,高声喊道:“弟兄们,随我杀呀——”“杀呀!杀呀!”军兵们一边呼喊,一边紧跟着关天培向敌群冲去,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
关天培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抡起宝刀,一刀竟砍死三个鬼子,你说这劲有多大!主将玩儿了命,军兵们更勇敢了。这就叫兵助将胆,将助兵威,这几百人,一下子就迸发出几千人的力量。就这一次冲锋,便把英军杀退了。敌人互相拥挤着,践踏着,咒骂着。有的上不去船,干脆就跳进海里。真是敌兵惨败如山倒,太叫人痛快了。
(https://www.tyvxw.cc/ty268220/1195807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