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无上皇朱高煦与宦官汪直
大明正宪四年,即炎黄历4493年、泰西历1493年。
朱祁铭作为大明第五任皇帝,登基已满三年。
这位年轻的皇帝,自幼聪颖过人,勤学好问,对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即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个信念,他决定在位期间对朝廷现有制度加以改良。
大明历经洪武开国、永乐开海、乾熙盛世、兴德之治四朝,如今已历时一百二十二年,这四朝虽然是君明臣贤,文治武功,震古烁今。
但是,朱祁铭深知朝廷体制发展到今天,已经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提升对本土领地与海外领地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经过多次深思熟虑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朱祁铭下定决心要推行这些改革。
正宪六年,大明皇帝朱祁铭正式开始推行改革,他命吏部尚书杨一清兼任内阁首辅,主持改革工作。
杨一清,字应宁,云南安宁人。
他年少时聪慧过人,七岁时便被视为神童,特准入翰林院学习,兴德年间中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陕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陕西巡抚、翰林学士等职。
杨一清是一位富有才干的政治家,深谙国家治理之道,被朱祁铭视为最合适的人选。
他担任内阁首辅后,立即组织了一批有识之士,共同研究改革方案。
他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增加机密监、宣扬监、外藩事务司等机构,以加强对大明政治经济、文化宣传、海外藩国等方面的管理。
这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得到了正宪皇帝朱祁铭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然而,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就在正宪皇帝朱祁铭准备在全国推行改革的时候,内阁次辅杨廷和却堂而皇之的前往真武观拜见太上皇朱瞻堂与无上皇朱高煦,他把正宪皇帝打算改革朝廷体制,增加机密监、宣扬监、外藩事务司等衙门的事对两位大明上皇做了详细禀告。
杨廷和认为正宪皇帝此举违背祖制,可能会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满和抵制。
因此,他建议两位上皇可以出面阻止正宪皇帝的改革计划。
太上皇朱瞻堂选择了沉默,他对儿子的改革计划持保留态度,他不愿意干预儿子的决策,也不愿看到朝廷陷入动荡。
当他听到杨廷和的告状后,心中也开始产生了疑虑和担忧。
他很清楚,如果朱祁铭的改革计划被证明是不符合大明利益的,那么将会给大明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无上皇朱高煦闻言后,却没有立即表态,他知道这个改革计划虽然有些激进,但却符合大明的长远利益。
他也担心改革会引起朝廷内部的纷争和矛盾。
于是,他决定暂时不表态,观察一下正宪皇帝的改革进展,但却在最后问了杨廷和一个问题道:“太宗皇帝曾言:‘皇明祖训五年一修’,这话我也说过,不知你可还记得?”
不久后,内阁次辅杨廷和拜谒两位上皇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
面对这场风波,朱高煦依然保持沉默。
他没有直接表态支持或反对孙子的改革计划,而是选择了观察和等待。
他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如果孙子的改革能够真正造福于大明和天下百姓,那么他将毫不迟疑地站出来发声支持。
与此同时,正宪皇帝朱祁铭并没有因为杨廷和等人的反对而放弃改革。
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大明王朝更加强大,天下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为了说服杨廷和与其他大臣支持改革,朱祁铭亲自召集了一次朝会,向众臣阐述了朝廷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但守旧派的思维根深蒂固,并不是三言两句就能改变。
直到最后一刻,朱祁铭面对众臣的质疑,反问了众臣一句道:“太宗皇帝与无上皇曾言:‘皇明祖训五年一修’,太上皇修过,增加了悬镜司、通财司、贤民院等衙门。现在朕要效法祖宗对朝廷进行改制,为何不可?”
他的这句话让众臣陷入了沉思。
无上皇朱高煦如今一百多岁了,依然健在,他对于朱祁铭要改革之事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
“无上皇曾言:‘每一代大明君臣都有权利去改变和创新,只要他们的改变符合朝廷利益和百姓福祉,朕都支持!’无上皇说没说过这番话,尔等难道不知么?”
朱祁铭朗声问道:“科举必考的《无上皇语录》莫非尔等都忘记了?”
他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众臣思考。
朱高煦曾说过的那番话透露出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眼下朱祁铭提起这番话,让朝臣里的众多反对派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判断和立场。
他们开始反思皇帝的改革计划是否真的有悖于祖制和国家利益。
他们开始意识到,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都需要适应和改变,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使大明繁荣昌盛。
最终,朱高煦的语录成为了正宪改革的催化剂。
他的沉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让朝臣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估当今皇帝的改革计划。
接着,朝会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杨廷和此时终于明白了之前太上皇对当今皇帝改革之事选择沉默,而无上皇却反问他的意思。
他知道,两位上皇并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希望改革能够更加稳妥、有序地进行。
于是,杨廷和不再反对改革计划,不少人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正宪皇帝的改革计划。
这场风波最终平息下来,改革得以继续推进。
之后,杨廷和更是积极参与到了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来,但这时的大明朝廷上下,依然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不愿改革的顽固派。
正宪七年,以智谋和胆识着称的大明皇帝朱祁铭,决定微服出巡,深入民间了解改革的成果。
这是一场旨在了解民生、收集民意的行动,也是对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
然而,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改革反对派的一种挑衅,也是对改革的一种考验。
因此,这场行动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挠。
并不是所有朝臣都像杨廷和那样站在大明王朝领导人之一的位置考虑问题,有些守旧派不是不明白改革的好处,而是不愿意把手中的利益让出去。
虽然新设立的机密监与宣扬监、外藩事务司皆是内廷衙门,但这三个衙门的设立,却侵占了朝廷其他相关衙门的权力。
机密监下设密码司与皇家档案馆。
密码司负责维新会内的密码通信和密码管理,负责皇帝圣旨、内阁文件和机要文电、信件的传递工作,承担全国有关商用密码的科研、生产、销售、使用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国密码保密工作。
皇家档案馆负责皇家、中枢档案资料的接收、征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研究,负责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
设机密大监一名,少监两名分掌密码司与皇家档案馆。
宣扬监说是宣讲律法、政令,但实际上却是皇帝手中的一柄“舆论”神器,贬捧官员,宣传引导,政令布告,皆由此署而行。
其下设有法政宣讲司、大明英才库、中华一统司、舆情司,设宣扬大监一名掌本监,少监四名执掌各司。
法政宣讲司职责为统一政治律法等相关衙门的思想和工作,增加各衙门行政效率,调整、监督、管理朝廷各衙门编制。
大明英才库职责为由原内阁各机构负责人事的官员组成,网罗天下英才,跟踪记录各能臣名将之事迹,为朝廷用人提供帮助。
中华一统司职责为维护和普及华夏大一统的思想,维持本土领地与海外领地的社会稳定,宗教、民族、归化事务管理,与礼部共管宗教民俗局。
舆情司职责为宣传引导,舆论战场。
至于外藩事务司,其长官由内官监太监兼任,见皇帝称臣,外出则为大明使者之首席。
该司职负责收集外藩资料,协助皇帝处理对外国际事务,核心职责是联络沟通天下藩国内维新会决策层。
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皇帝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研究宗藩及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发展变化,向朝廷提供有关情况和对策性建议。
该司受皇帝委托,负责皇明维新会同外藩政治组织的交往和联络工作,以及协调、归口管理皇家直属机构和各直隶府、都护府、藩国维新分会的有关对外交往工作。
总之,三个衙门的设立,强化了皇帝对舆论以及海外藩国的控制,但也动了很多官员的利益。
阳奉阴违的反对派官员们,为了牢牢把控他们的地位和利益,决定采取极端的手段,他们派出死士化妆易容,企图刺杀朱祁铭。
这是一场充满了阴谋与诡计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场关乎大明王朝国家命运的生死较量。
那些死士经过精心的化妆和训练,成功地混入了民间,接近了朱祁铭。
他们的计划是在夜晚出手,利用混乱的机会,一举将朱祁铭刺杀。
然而,他们的计划并没有成功。
在他们即将接近朱祁铭的时候,随侍太监汪直挺身而出,为朱祁铭挡下了这一剑。
汪直的身影在火光中显得格外坚定,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忠诚与敬仰。
然而,这一剑的力量太大,汪直的右前臂被贯穿,并刺入了他的心口,剑尖只差一点点就会刺破他的心脏,但他仍然坚持着保护了朱祁铭的安全。
这场刺杀事件震惊了整个朝廷,也引起了朱祁铭的深深警觉。
他看到了反对派的狠毒与无情,也看到了他自己的想当然与粗心。
他意识到,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反对派的威胁仍然存在。
这场刺杀事件虽然引起了一时的动荡,但也激发出了朱祁铭的决心和勇气。
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无上皇朱高煦得知朱祁铭被刺杀的消息后,大发雷霆。
他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君主,对政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深知这一定是改革反对派的阴毒之计,对此深感愤怒和痛心。
他决定亲自出马,揭开这一切的真相,保护朱祁铭的安全。
朱高煦的行动引起了朝廷的震动,改革的步伐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然而,朱高煦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是想要找出真相,为自己的孙子复仇。
他坚信只有打击反对派,才能保护改革的成果,保护大明王朝的未来。
他的行动也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他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他不再只是一个修玄问道的无上皇,而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决心的英雄。
在这个过程中,朱高煦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他的行动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他充满了敬仰和钦佩。
朱高煦的决定也让大明全国上下官员对改革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朝臣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开始支持朱祁铭的改革,开始反对反对派的阴毒计策。
这场刺杀事件,虽然是一场危机,但也是一次机遇。
它让朱高煦看清了形势,也让朝廷中的其他人看清了真相。
它让他们明白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让他们明白了反对改革的危害性。
最终,朱高煦成功地揭开了这一切的真相,他找出了刺杀朱祁铭的凶手,为他的儿子复仇。
数年后,朝廷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机密监、宣扬监、外藩事务司等机构相继建立并发挥作用,为国家治理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效率。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大明王朝的国家治理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国家繁荣昌盛的局面得以延续。
总的来说,正宪皇帝朱祁铭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
它不仅推动了大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宗藩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多年以后,朱祁铭退位时把他改革的这个故事了告诉新皇。
“你要明白改革的艰难和复杂,它需要你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也需要你有智慧和策略。你不能盲目地推进改革,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要有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你要学习武皇帝的智慧和胸怀,他当年没有直接反对我的改革计划,而是通过沉默和提问的方式引发了朝臣们对改革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沉默不仅没有阻碍改革的进程,反而促进了改革的顺利进行。这种智慧和胸怀值得你学习和借鉴,让你将来更好地面对变革和挑战。”
“你一定要记住,以后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不能放弃你的信念和决心,必须要勇敢地面对,坚持到底,绝不妥协!”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随侍太监汪直以身挡剑的忠诚和勇敢赢得了朱祁铭的信任,之后逐渐被朱祁铭引以为心腹。
而且,汪直更是得到了朱高煦的召见,被朱高煦留在身边指点了两年之久。
因此,这个时空的汪直在朱高煦的调教下成为了一个不仅聪明有胆识,而且对政治也有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的大宦官。
他在之后朱祁铭在位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汪直以内官监太监兼任外藩事务司大监,帮助朱祁铭处理外藩事务,巡视四洋,稳定海外局势。
在他的帮助下,朱祁铭成功地推动了外藩事务改革,使得大明对海外领地的控制力越发强大。
在这个时空的历史上,汪直对大明王朝的贡献,不亚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https://www.tyvxw.cc/ty26282074/81509242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