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红港
1976年初夏的一个早晨,风已经暖起来了,黑土地已经现出隐隐的绿色。
红港水电厂的家属区炊烟袅袅,饭菜的香气、收音机里的新闻播报和催孩子上学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沈依起床的时候,沈爸已经遛完他的鸽子,正在院子里给这些宝贝们喂食。
沈妈在给两岁的儿子沈山穿衣服,小家伙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姐姐沈依。
姐姐稀罕弟弟,跑过去亲了弟弟脸蛋儿一口。
沈山笑嘻嘻地:“姐背我,出去玩!”
这几天下午姐姐在外头玩的时候,背着弟弟跑得飞快,那些孩子都追不上她。
“你沈山”!沈依指着弟弟,“上午得去托儿所!”
“我沈依”!沈依指着自己,“要和妈去单位上班儿!”
“小依别逗小山了,快溜儿洗脸吃饭”,沈妈催促着俩孩子。
“老沈,别伺候那些祖宗啦,赶紧过来吃饭。”
盆里的洗脸水有点凉,一下子把沈依的困意赶跑了。
她三两下洗干净脸,又囫囵着漱了口,跑到饭桌前。早饭还是老几样儿:馒头花卷、小米粥、煮地瓜、鸡蛋酱、咸菜丝。
“妈,明天我想吃油条豆腐脑儿”,沈依边吃边指挥着:“爸,咸菜里再加点香油。中午我想吃拌蛋。”
“这丫头随谁呀,每天就惦记吃好的!”沈妈和沈爸小声嘀咕。
沈依还在没完没了:“礼拜天饺子吃啥馅儿的?酸菜,韭菜还是芹菜?我真想明天就到礼拜天!”
“随她二叔,太馋!”沈妈开始寻老沈家的根儿。
“我看随她三姨,吃上欻尖儿!”沈爸没有让步。
沈依的饭量完胜邻居七岁的大龙,大馒头吃完一个,又从饽饽筐里揪了小块儿花卷,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饭桌。
沈爸骑车送沈山去托儿所。
沈妈刷好碗,带沈依走着去她单位。
自从沈妈1968年嫁到油田,这位农林中专生就在卫生所、仓库和养猪厂这些后勤单位辗转着工作,乐天知命地发着热和光。
今天是个好日子,后勤的小支叔叔收到家人寄来的大包裹。前几年大庆油田分配来不少上海知青,有些知青自行排列组合,结婚成家。
分到红港的上海知青小支年纪不到二十,人长得干干净净,讲话温和有礼,平时高声大嗓的大姐们都很照顾这位小上海。
沈依踢踢踏踏地跑到小上海的桌前,小支叔叔递给她几颗糖果和一小包零食,轻声细语地开始和她聊天。
大伙儿都知道:小上海最喜欢老沈家的丫头沈依,俩人凑在一起就能海阔天空地唠到饿。
沈依从会说话起,就是个严肃的话痨,偶尔的吐字不清一点不妨碍她和别人的交谈。她尤其喜欢和大人聊天,就像现在,她和小上海叔叔旁若无人地聊着大上海,仿佛她已经去过八百回。
他们一大一小,从上海的各种建筑到各条街道,从各种上海小吃到上海电车,当然还有上海人的穿衣打扮。
后勤的阿姨们已经习惯这奇葩爷俩不着边际地唠嗑。反正这是俩闲人,后勤除了过年过节分东西要忙几天。平时那点活儿不用小支伸手,大伙儿就顺手为之。
小支心里清楚,也感激大姐们的照顾,每次回上海探亲,都会大包小裹地给她们代购各种东西,后勤的同事们相处得极其友爱和谐。
小上海普通话带着一点南方口音,语言极具画面感,上海的都市繁华与里弄琐碎就像生动的小人书在沈依眼前一本本翻开。
沈依是个绝佳好听众,如果说相声,就是最好的捧哏。她无师自通地与小支叔叔的故事做各种呼应,不但各种感叹词如有神助,还纠缠于各种细节。
她隐隐地知道:小上海每次和她畅聊的时候,其实在想他上海的家。他好像从来没有提起过家人?问不问呢,这是个问题。
小上海叔叔还会给沈依讲故事,他告诉沈依:童话是给小朋友讲的故事,童话里的坏人最后都会被打败。小说是给大人讲的故事,好人的结局不一定好,坏人的结局不一定坏。好人会有缺点,坏人也有优点。所以大人的故事很复杂。
小上海叔叔的包裹里经常有上海寄来的书或杂志,每次看书的时候他都变得安静愉快。
“他看书的样子真好看”,沈依想:“我和弟弟以后也要看厚厚的书,这样子太神气!”
沈依知道书上的文字一定很优美,不然小上海叔叔不会像跑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沈依从来没有去过上海,她最远只去过佳木斯姥姥家和山东乡下爷爷家。
她在小上海叔叔思乡的细节描述里,脑海里也无数次浮现过上海的各种繁华景象。她会拼命想象也会随时提问。
她的问题常常是这样的:
“比十层楼还高的大厦是什么样子,有多少层台阶?我们爬上去会不会很累?”从小上海这里,她知道了电梯和扶梯,虽然不知道那是怎样的存在。
“电车怎么会长出辫子来,辫子居然会通电?地铁是在地底下跑?地下那么黑,要安多少灯啊?我们油田为什么没有地铁?”
从小上海这里,她知道了电车需要轨道,只有北京和上海这种特大城市才有地铁缓解交通堵塞。上海最多的交通工具和油田一样也是自行车,每天早晨上班和下午下班街道都是自行车的海洋。
沈依在几年后看到上影的电影觉得十分亲切,因为电影里的场景就是她梦里无数次出现的,也是小上海无数次回忆过的。
“蟹粉小笼包要浪费多少只螃蟹,螃蟹那么硬怎么吃?烤麸是什么东西?酸奶是牛奶放酸的吗?奶油蛋糕长什么样子,不是我们平时吃的蛋糕?”
沈依一年后搬家到盘锦后,立刻爱上螃蟹的味道,每年秋天都会大快朵颐地吃上十几只螃蟹。
她工作后第一次去上海才尝到了了地道的烤麸和蟹粉小笼包。
她去北京上大学才第一次品尝并立刻爱上了瓶装酸奶。
“电影院每天都都能放电影?有那么多电影可以看吗?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电影院?”
沈依原来以为全中国的人都是看露天电影,需要提前放小板凳占座位,她也以为看电影是单位福利,夏天看露天电影不需要花钱,只要口袋里装五分钱买瓜子或花生粘,衣服兜儿装的满满的。冬天厂子礼堂就兼作电影院,一个月能放两三部电影。
沈依后来在美国cinmax看电影的时候,躺在皮座椅上,她会想起儿时从反面看露天电影的场景。
小支叔叔两年前就开始教沈依认字,在他长达两年的督导下,五岁的沈依已经能够阅读简单的故事书,沈妈和后勤的阿姨们最近没事儿就让小丫头读报,虽然经常读错别字,大伙也是毫不吝惜地夸她厉害,像个大学生。
沈依就此膨胀起来,她偶尔会骗小伙伴儿说自己去小学上课了,学了很多新字儿。
那时她还不知道,上学和去托儿所不一样,不能像她现在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沈依觉得托儿所太没意思了,阿姨就让大家伙儿自己玩儿,淘气的去外面玩滑梯和沙坑,老实的屋子里坐在地上,在小板凳上吹泡泡儿。
沈依想着自己听过和读过的故事书,她就觉得书里面的世界很美好,和红岗托儿所和红岗后勤都不是一回事儿。
小上海叔叔经常说:依依,你要多读书,做个聪明有学问的小姑娘。这样你哪怕是坐在家里,也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依依,你看书里那么多的人遇到那么多的事,是不是比我们平时碰到的人和事都有趣?
沈依那时就知道读书多会让人变得聪明。她认真地识字读书,等着被小上海叔叔带着去草甸子去捉蚂蚱、摘天星星;等着爸妈带她去二部逛集,买油炸糕和绿豆糕吃。
后来的岁月里,沈依对儒雅清秀的男生以及大上海一直存有天然的好感,或许是她童年记忆里一直留有小上海叔叔的影子。
(https://www.tyvxw.cc/ty24637224/4218229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