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我只是夫子 > 第181章 贡院科考

第181章 贡院科考


孟海坐在二层高台上,他并不知道礼部知道外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但是在千举屋内,他已经看见了不下十个人被抓住携带了小抄。
  这个时代抓小抄的严格程度和力度,要远比他上一世大学时候抓小抄的力度要大。
  甚至他还看见一个礼部官员在考生的舌头底下发现了一团小纸钞,这小纸钞被油布包裹着,只有小小的一团寒在了舌头下面,即使被发现,那也可以直接咽下去,虽然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诸多问题,但是总比抓住要好。
  但是这位考生可能低估了你部官员抓作弊的力度,那考官发现这位考生嘴巴里面有小抄,并没有打草惊蛇。
  考官在借机检查这位考生随行的包裹里面是否夹带着小抄之时,直接将这位考生给摁到了桌子上,然后一捏他的嘴,往下巴轻轻一拍,这考生下巴当中的小抄直接被喷了出来。
  看这礼部考官那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想必也是一位功夫极为不错的人。
  看此人近四十余岁的年纪,又想想此人是生于武宗时代,对于这考官,武功如此了的也就没有太多疑问了。
  这考官露的这一手,可是吓坏了周围的考生,有一位考生吓得手中一哆嗦,直接把他手里的砚台给摔到了地上,砚台破碎,从里面掉出来了一团小纸抄。
  孟海见到这一幕,有些庆幸。
  幸亏他不用参加这种考试,要不然他上一世学到的那些作弊技巧放在这里完全不顶用。
  甚至还有人把自己的鞋子中间开个缝,把小抄藏进鞋子里,结果还是被发现。
  孟海也不知道考官是怎样发现此人鞋子有问题的,但是他就是被抓住了,而且一抓就是抓住了两个人。
  原本参加科考的本身就不足两千余人,现在抓小抄就直接抓住了将近一百个人,等到这些人全部被清出场外之后,已经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孟海看着考生抓小抄这一幕好戏看了一个小时,到是对接下来的科考有些期待。
  等到考生全部坐定之后,国师于文墨看了看时间,对着礼部考官点了点头。
  紧接着,就有三个礼部考官扛了三条横幅跑了过来。
  接着由其他几个礼部考官共同协作之下,将这三条横幅挂在了二层的看台上。
  二层看台已经提前被人打了木钉,这三条横幅的左右两边也被人给钉了钉子。
  这一幕看得二层千举屋的考生有些呆了,有些考生有的都是第三次,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
  按照以往的流程,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发放试卷,再等上一段时间,钟声敲响就开始做题答卷了吗?
  这一次的科举为什么要挂横幅?
  而且看这横幅的规模大小,貌似还不小。
  不过很快,这些考生就知道为什么要挂横幅了。
  这横幅上面写着两首诗和一首词。
  左边的横幅上写着一首诗,
  《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右边横幅上写着一首诗。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两首诗,第一首是写给参加过不止三四次科举考试的考生,这些考生有的胡须都已经发白,有的甚至都够做孟海的爷爷了。
  所以孟海第一首诗是写给这些考生,让他们再接再厉,即使已经三考四考过了,但是仍然不要忘了初心,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奋斗科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第二首诗则是写给年轻的考生,祝愿他们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写给了多次参加科考的那些考生,可不要小看了年轻人。
  至于挂在正中央的那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的是一首词。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虽然看见这首词的无论是考生还是考官都不知道“廓之”是谁,但是丝毫不妨碍他们看这首词。
  这首诗的作者是辛弃疾,原本是写给他的一个门人,“廓之”就是那门人的字。
  孟海也看见了这三条横幅,让他最先注意到的是制作者横幅所用的纸张,有点像是他上衣时见到过的塑料纸,但是这些纸张整体产品黄色的,看这纸张的制作工艺,虽然不是塑料纸,但是无论是坚硬耐撕程度,都要高于塑料纸。
  而且这纸张在阳光的照射之下,还有些反光,应该还是防水的,至于是否防火,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两首诗,一首词被挂出来之后孟海也是有些愣神。
  他没想到皇帝居然以这种形式将这两首诗和一首词挂出来,虽然这两首诗一首词都没有署名,但是经过前两天那两首诗的传播,在场的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都已经非常清楚这两式一词是谁写的了。

  孟海看不到,坐在自己上面的三位主考官到底是什么神情,但是他能看见左边的礼部郎中与右边刑部郎中马高义同时投来的羡慕与钦佩之色。
  “言宣伯真是大才,据说伯爷在半刻钟不到的时间就写好了四诗一词。不知这传言是否是真?”
  说话的是礼部郎中。
  旁边的刑部郎中,马高义则是笑着说道:“那自然是真,能够写出如此好诗好词,尤其还是能够在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一气而成,除了我大秦孟才子之外,恐怕在无旁人!”
  孟海面对着左右两边两位郎中的恭维,他也只能笑着朝着两边两人拱了拱手,表示谢过称赞。
  孟海在高台上与两位郎中的互动刚刚结束,在整个千举楼的片区域却传来了一阵阵的赞叹。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妙哉妙哉,实在是太痛快!”
  孟海被这吼声吓了一跳,即使他坐在二楼的高台上,也能够清晰地听到这一声咆哮。
  他的目光快速地锁定在了距离他不远处的路个小木屋的考生身上,此人看上去五大三粗的,如果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武夫恐怕俺没有人不信,但是要说他是来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
  我这体型做个屠夫,还差不多来做科举考试的考生,恐怕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尤其是此人,刚刚吼出来的那大嗓门,距离他较近的几个小木屋当中的考生都不由自主地捂住了耳朵。
  此人是占着嗓门大的优势,所以他这一声喊完,距离他较近的考生几乎都听到了他喊的是什么。
  有些考生的声音并没有他那么大,但是也在似乎试着喊着些什么,除了距离他们较近的小木屋的人能听到之外,在远些的人完全听不到,只能听到若有若无的喊声。
  孟海看着下方的考生们,一个个神情激动,有许多都已经望向了他这位副考官。
  孟海总感觉自己的小绵羊此时正在被下面数千号大灰狼给盯着,盯着他有些冒汗。
  所幸的是在这之后没多久考试的钟声就已经敲响。
  钟声敲响一次,在场的考生全部安静。
  钟声敲响两次,礼部的考官开始发放试卷,钟声敲响三次,在场的考生同时拆开试卷答题。
  接下来的考场就陷入了极度的寂静。
  刚刚一个个还吼声震天,现在整个考场变得安静无比,这让孟海一时之间有些转不过来。
  礼部贡院是不准备笔墨纸砚这些东西的,蜡烛倒是有一支,最多给你发一张答题纸,所以笔墨之类的东西都需要考生自备。
  孟海就看见这些考生从怀里的包袱当中取出来了,砚台取出来了,毛笔又取出来了,喝水的杯子,总之拿出来了一大堆的东西。
  接着,按部就班地润笔,提笔,写字。
  在小木屋的左右,两边还挂着两个小篮子,有不少考生就把自己所带的包袱和一些用不着的物品放进小篮子里。
  孟海看着下方这些考生答题,刚开始的时候还看得目不转睛,炯炯有神。
  但是看了一刻钟之后,他就有些困了。
  又看了一刻钟,他的眼睛就有些睁不开了。
  他看了看自己左右两边的两个郎中。
  礼部郎中手中拿着一本书,看这本书的封面边角处印有“海宣”那四四方方的标记,想这此书应该是从海宣书铺里面购买到的。
  他的目光又看向了旁边的刑部尚书,却发现这刑部尚书的手中也抱着一本书,只不过是一本关于刑法方面的书籍,上面所记载的都是大秦律法的各个条款。
  孟海又坐了一会,只感觉到于正的无聊。
  他的目光不经意望向书桌下面的宣纸,隔了几张宣纸,下面压着一个文件袋。
  他有些好奇,取出了文件袋。
  打开文件袋,发现里面是这次科考的考题。
  他左右看了看,发现礼部郎中和刑部郎中的桌子上也都有此类的文件袋,这两位郎中早都已经看过文件袋里的东西了。
  孟海抱着猎奇心理拿出来了文件袋里的试卷,然后他就愣住了。
  他以前做过黄冈试卷,包括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还有各种各样的试卷,包括还有各种牛皮纸包着的试卷。
  但是他现在手中拿的试卷,三本黄冈试卷加在一起都还没有这套试卷厚。
  孟海估算了一下这试卷的页数。
  这至少也得三百来页吧?
  虽然这些试卷上的字体较大,毕竟是毛笔书写而成的,一张试卷大概有七八题的样子,但是直接给你来三百多页,那也太恐怖了。
  而且这个时代可没有选择题,全部都是填空加简答题。
  就比如说这套试卷的第一道题。
  《观海经》一文中,第三段第二行话是什么?
  孟海连这本书都没有看过,哪门子知道这第三段第二行的话是什么?
  而且看后面给出来的横格,貌似这第二行话至少也是百字出头。
  孟海又随便从里面抽出来了一沓试卷,目光随意地瞟到第“一佰玖十叁”道题上。

  《孔仪与代宗皇帝奏对》其中内容是什么?
  下面给出两页纸的答题内容,然后是第二小问。
  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下面给出一页白纸的答题内容。
  代宗皇帝是如何回复的?
  下面给出一页答题内容。
  这与《勤典·民风》有哪些相似之处?
  下面给出了三页答题内容。
  有什么样的启发?
  后面给出了三页的答题内容。
  呃……
  孟海看了看下面,正在快速答题的考生,又看了看面前一沓一沓的白纸,当时让他写八百字的小论文都没追恐怖。
  他又仔细地观看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张试卷发现,上面还有许多是关于刑法方面的题。
  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是采用哪部法典当中的哪一个条例进行断案,但是断案是确实涉及关于刑法方面的许多基础类型的知识,或者包括还有如何将刑罚与百姓相结合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居多。
  所有的题目当中,还是以填空类型的为主,虽说每一空至少也有十几个字,但是比起小部分动辄就要一两千字的小作文来说,那些填空题还是容易写上许多。
  孟海随意地翻动着这一后台的卷子,有些庆幸自己不是土生土长在这个时代的,要不然他非得要学死不可。
  孟海不经意地抬头望向千巨屋内,那些坐在小木屋当中正在科考的考生。
  却发现有许多考生都在挠着头,或者满眼无神地望着卷子。
  看来这些正在做题的考生,对卷子上的内容也不是什么都会,除了几个别不断奋笔疾书的考生以外,绝大多数的考生都是一边写着一边想着,甚至还有一些考生一边写着一边吃着带来的食物点心。
  孟海东瞅西看看,看了会考生,看了会巡逻的礼部考官,又看了一会儿左右两边各自看书的两位郎中,他有些无聊的拿出了笔,开始在桌子上的白纸上勾勾画画了起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太阳逐渐升向高空。
  还好,在这高台有人拿布子搭了个布棚,再加上现在已经入秋了天气并不是很热,所以坐在布棚里面倒也不觉得太过于燥闷。
  孟海看着天色可能已经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
  他就打算溜出去了。
  毕竟他这个副考官也就是个摆设,少他一个不少,多他一个不多,所以他就打算偷偷溜出去。
  他借着上茅房为由,结果刚刚来到礼部贡院的大门,就被礼部的官员给拦了下来。
  “伯爷,主考官和副考官在这四日的时间内,不得离开礼部贡院。除非有陛下的旨意,在文礼楼内已经为大人们备好了午膳,如果不也觉得腹中饥饿,可以去文礼楼品味美食。”
  孟海再三确认。
  在科举考试的这四日时间内,他只能在礼部贡院里面待着,不得外出。
  孟海有些郁闷地绕回到了千举楼,那里还站着众多考生正在答题。
  孟海绕过了千举楼,直接奔着贡院最后方的文礼楼,大踏步而去。
  在文礼楼外有一处凉亭,凉亭很大,坐上十几人都不成问题。
  在凉亭的正中央,摆放着三张桌子。
  三张小石桌呈现三角形,摆放在凉亭之内。
  孟海一步踏入凉亭之中的时候,看见了,正在摆放着食物的礼部官员。
  看他的穿着打扮应该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小职员。
  “伯爷,午膳在此处!”
  那位礼部小职员看见了东张西望孟海,他冲着不远处的角落指了指。
  在距离凉亭不足十米远的地方,摆放着一个木架子,在木架子上面放着食盒,一共有十余个。
  孟海走到木架前随手拿了一个食盒,再回到凉亭的时候,却发现远处的小道上行步郎中与礼部郎中,并排走了过来。
  “我说刚刚为何没见到言宣伯,伯爷原来比我们早来了一步!”
  说话的人,是刑部郎中马高义,他说话的时候嘴角是带笑的。
  因为他儿子马天的缘故,马高义在孟海面前那是半点脾气都没有。
  他来到不远处的木架旁,随手也拿过了一个食盒,接着移步到凉亭当中。
  不远处的礼部郎中同样如此。
  “久仰伯爷大名,在下礼部郎中贺显!”
  礼部郎中贺显可能知道孟海没听说过自己,所以他这算第一次与孟海正式见面,并先道出了自己的名字。
  孟海拱了拱手回礼了:“原来是贺大人,久仰久仰。”
  在经过两人这简短的寒暄之后,三人便坐在了这凉亭的山张石椅上,开始用起了午膳。
  食盒挺大,但是在里面却只放着两碗荤菜,一碗素菜,外加一碗米饭。
  一个肉丝炒金心菜,一个肉丝炒白菜,还有一样素炒土豆,只放土豆和盐炒的那种。
  孟海看了看这清淡的菜肴,又看了看不远处马高义和贺显两人与他同样的菜肴,也只得就着白米饭吃了两口。
  “可惜,主考官和副考官在科举这四日内不能离开此处,要不然肯定去美食楼好好地吃一顿。”

  说话的是刑部郎中马高义。
  礼部郎中贺显认同地点点头:“说的是,目前也就只得将就得吃些,等四日科举结束之后,定当好好地大吃一顿。”
  孟海爬了两口饭,完全没有这个时代寻常书生该有的食不言寝不语,他听着那两人说的话,就有些奇怪地问道。
  “为何我们不能离开礼部贡院?”
  正在吃饭的马高义和贺显听到这里互相对望了一眼,解释的是贺显。
  “伯爷今日来晚了,有所不知。今日早间伯爷还没有来的时候,主考官和我们两人都已经看过了,这次科考的试题。包括明日要考的测论题,后门要考的鉴赏题包括诗词题。为了防止这次科考的试题内容外泄,所以作为主考官和副考官的我们不得擅自离开。”
  马高义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附和着说道。
  “不仅如此,在贡院当中,我们几个说话倒还好,与旁人包括那些考官说话都不能超过三句,甚至都不能靠得太近,以防将考题泄露出去。即使今晚休息之时,我们也都要在文礼楼当中住宿,尤其是三位主考大人,在他们的身下放着的就是明日要考的三道测论题,可以说是人在试卷在,就算人没了试卷,也必须得要保存好。”
  孟海听着这两人一前一后所说,恍然地点了点头。
  他毕竟不属于这个时代,不知道这些也不足为怪。
  只不过听了这两人的话,他就有些郁闷,其他几位主考官和副考官都见过了,明日要考的试题,但是他一个来晚的人,连卷子都没,摸着干吗不让他离开?
  不过这既然是规矩,他也不好破坏。
  一想到他还要在这个无聊的地方待上三四天,就不由得觉得头大。
  孟海和这两位郎中大人相处得不错,由于整个凉亭周围并没有外人的缘故,所以这两位郎中一边吃着饭就一边点头论足这国家大事,上至朝廷皇帝正在筹办的正事,下至寻常百姓小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孟海全程都在听着,这两人一会扯东,一会扯西。
  直到一顿饭吃完,孟海这才与两位郎中大人回到千举楼。
  路过高台的时候,发现三位主考官此时也在用餐。
  他们所吃得于孟海所吃的一样,都是碎肉炒白菜,碎肉炒青菜,再来个土豆丝。
  孟海见到这一幕,就觉得心中平衡了不少。
  国师于文默倒没怎么嫌弃,但是在他旁边的翰林院学士杜定杰与礼部左侍郎萧云,这两人吃饭的时候就有些嫌弃只不过碍于面子,这两人还是将盘子当中不多的食物给吃了干净。
  在这三位主考官吃完之后,就由礼部官员前来打扫卫生。
  孟海吃完饭就有些犯困了,他就看着千举屋内那些正在进行答题边吃东西的考生,眼皮有些抬不起来了。
  只不过为了保持他这位副考官的形象,毕竟下面还有数千考生时不时地抬头看看上方的主考官和副考官,所以他还得要强打起精神来。
  孟海打算去千举屋内巡视一圈,毕竟走走动也能消消乏。


  (https://www.tyvxw.cc/ty23784447/7136060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