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决胜 20

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决胜 20


  叶臣是个将才,慨是须眉皆白的老将,论经验是没的说了,不过用这些镶红旗的人马一路打过去,功劳什么的两白旗是抢不到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摄政王当然不会出此下策。

  但情形比人强,现在清廷已经决定拼力一搏,山东方面是守势,但河南一定要攻,而且,要攻入明国腹心之地!

  平虏军已经是大患,再任由明军这样发展壮大下去,不要说混元一宇,就算是想保有辽东,恐怕也是一厢情愿的事。

  多尔衮和范文程等汉臣多番计较,又是和在京的王大臣连番会议,终于是决定把山西方面的兵马调出,把姜镶和唐通等明朝降将的兵马也用上,由陕西入荆襄,下武昌,开辟上游战场,支应河南。

  河南方面,是把包括两蓝旗力量在内的兵马,悉数派出,同时尽全力搜刮索伦兵等仆从兵马,méng古盟友,更是多多益善。

  豪格得到了补充,被要求压着平虏军骑兵,最少要打回睢州战线,把态式稳定在平虏军发力之前。

  要确保归德和洛阳、许昌等河南腹心之地的安全,原本的河南驻军,也就是驻防汉军,全境南压,确保豪格后勤和后防无患。

  山东方面,则是济尔哈郎这个辅政亲王带着数万兵马与明军小规模的交手,一直用骑兵优势牵扯着明军,济尔哈郎为人深沉弘毅,看似软弱,但只限在政治斗争上,打仗,他还算一把好手。

  这样一来,就是把徐镇和山东镇牵住了,暂且无力北进不说,想调兵到别的战场,也几乎不太可能。

  毕竟清军一方打了几十年的仗,随便拉个章京出来也够资格在明军一方当大将的。三营平虏军也是步兵,张全赋几个虽然在打硬仗的正面战场上表现不俗,甚至是优秀,但在应对济尔哈郎这种骑兵袭拢为主的战法上,三营步兵确实是办法不多。

  这个时候,他们当然想念河南战场上的平虏军骑兵,可惜,王源在那里打的也不怎么顺手,平虏军三营骑兵是打出来,也练出来了,但要紧的缺陷是在战马太少。清军是一人双马或三匹战马,除了战兵之外,还有有马的跟役,无马的跟役等大量辅兵,打的快和狠,不怕死战马,服shì的人多,恢复的也快。

  在早初人数远不及平虏军,又担心其它战场出漏子,以豪格之勇也是完全没有办法放开,所以只能被打的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现在得到加强,多尔衮派了不少援兵过来,豪格胆大心细打的凶猛的特点就显lù了出来。

  平虏军和清军是针尖对麦芒,打的火花四溅,但平虏军的劣势渐渐扩大,几次会战之后,只能暂且后退休整,短期之内,只能是被豪格压制。

  在骑战的同时,又有几营平虏军步兵赶了上来,配合炮兵,稳定战线,但在骑兵恢复之前想有什么大动作,也是十分困难了。

  就在各方以为暂时不会有大战的时候,多尔衮也是决定,把北京最为精锐,原本是保护北京和皇宫的最后一点力量全部都派出去,派到多锋军中!

  在多尔衮吩咐的同时,宁完我也是坐在一张小桌之前,以内院大学士之尊,亲自拟定摄政王的旨意。

  历来写旨,就是内三院的活计,但有时就是章京或启心郎来写就行了,然后快马专递,送到军前。

  清军的邮传驿递恢复的很好,各地消息军情都是畅行无阻,而当前最要紧的,就是叶臣所部和多锋所部。

  阿济格打残了,没有几个月时间西征军恢复不过来,就算有一些生力军还能用,也是调补到叶臣部了。

  叶臣原本有几千满洲和méng古兵的部属,现在加强到一万五六千人,加上汉军,凑起五六万人的大军。这些军队,一定要迅猛出击,直扑荆襄,威胁武昌和九江,在南京上游造出诺大声势来吸引明军的注意……其实一切都是为了多锋!

  和历史一样,多尔衮给多锋选择了一条最好最快捷的进军之路!

  原本的三路进击,现在只有两路,叶臣一路以虚兵为主,不过比起历史上阿济格只以李自成为敌,杀了李自成后顺军还有十几二十万的余部他都不理,只是留一个汉人佟养xìng当湖广总督,自己拍拍屁股就回北京去了。

  说起来这一路军,对南明的威胁几乎为零,因为左良玉在李自成一到荆襄时就已经东进,并且烧光武昌,打下九江,一路威风赫赫,不过就只是专打自己人罢了。

  江北四镇,高杰毁在自己人手里,结果河南不能经营,由得多锋轻松南下。

  现在山东那边在顶牛,少了一路,不过山东那一路原本也是打酱油,是跟在多锋身后检便宜的。

  最要紧的,还就是多锋部!

  现在多锋部也是得到加强,大局不利,剃发令一下,建北直隶和山西也都在闹腾,到处起烽烟,县城一级还算是清军掌握,乡镇就不复为清方所有。

  什么赋役保甲,催科纳粮,这些事都没有人做了。

  换句话来说,清军的基层力量都被毁灭了。根本失去了健康的肌体,靠着关外的补给,迟早要撑不下去,北方到处是乱糟糟,有些地方不要说收不上来税,地方官还在请中枢朝廷赈啊……这当然是痴人说梦,不过局势之恶劣,也是叫多尔衮的健康状态急剧下降,已经快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北直的一些州县,比如向来民风彪悍的沧州等地,剃发令一下,到处火起,不得不抽调一些兵马,四处弹压。

  西征军一打残,多尔衮自己也觉得出了副招,现在这时候,已不得地面安静,怎么能图省事,现在就把人往敌对一方逼?

  等他觉得自己是人头猪脑,上了周钟大当,下令把此人抓起来的时候,整个京师却是大索不着,姓周的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象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这个时候还觉不出味道,多尔衮不仅不睿,还是头猪了!

  一想起明朝一方不仅在军事上颇有起sè,财政上听说更有可怕的变化,加上民心明显不对,刚入关时,明朝降官就算不愿当官,可也觉得清朝似有混元一宇之望。

  而降官更是说三百年气运轮转,现在确实是轮着大清了。

  总之,气运一说甚嚣尘上,使得多尔衮十分得意。

  现在却明显不同,南官心思不定,不愿效力的迹象十分明显,剃发令下后,虽然官员冉普遍剃头,没有几个敢硬扛的,但偷偷逃走的南官也并不少,举家外逃的就有十几二十家之多。

  这还只是一点,说明人心不稳,更加可怕的,就是和周钟失踪的事联系起来,说明了明朝在京师渗透安排的细作之多,能量之大,已经到叫多尔衮睡不着觉的地步了!

  谁知道会不会有几百细作,前来攻打摄政王府?

  这种可能xìng虽不大,但并非完全没有,他只能吩咐苏克萨哈,加强对王府的护卫,同时迭下严令,任何汉官,汉人,不论官军商民,入暮之前,一律离开北京内城,否则擒拿不问,立刻处斩。

  象范文程这样的心腹汉臣早就入旗,当然不在此列,别的汉官要被留下来办事的话,还得安令箭给他们,不然拿住了被砍了脑袋,那就十分冤枉了。

  现在全八旗六万男丁,除了不能出战的老弱和残疾之外,几乎全被派了出去,加上什么索伦,鄂伦春等各族兵,还有méng古盟友,汉军,出关时凑了小二十万,阿济格带走三分之一还多,多锋要少一些,山东和河南加起来才一万多满méng八旗,加上晋西,二十万大军最后能调的一点机动兵力,全补给了多锋。

  凑起了王师十万,什么辅兵跟役并不多,地方上沿途拉夫子就是。

  战兵是绝大多数,游méng兵有三四万人,剩下的是关外各族的汉军。就算是汉军,也是河南和北直隶各地归附很久,将领都是关外入子旗的,战斗力和忠诚都靠的住。

  唐通那样的明朝降将,统统拨给了叶臣和阿济格,多锋这里,全部是关外老人。

  这十万兵,要直插商丘,渡淮水,击泗州,然后由泗州绕过清江淮安不打,直接从天长旰贻打扬州,直接打南京!

  南京虽然城高墙厚,但据很多消息来分析,城中禁军无用,新募六万多京营兵,全部是新军,什么shì卫处下,兵马没有过万,也没有什么大用,而且也是新军为主。

  大军一至,打下镇江包围南京,上游还有叶臣部顺流而下,两路齐至,非在南京灭了明朝不可。

  至于身后的清江的大元帅府行营的平虏军,不动很好,一旦来援,正好迎头野战,倒不相信,十万八旗劲旅,打不过几万平虏新军?

  要说平虏军骑兵利害,已经被拖在河南,如果退,豪格便进。

  徐镇山东镇也是被拖住,动弹不得。而平虏军最狠的不过就是火炮,炮营已经有一部分在山东和河南,剩下的,多锋也有办法对付。

  三顺王中尚可喜在西北,还有孔有德和耿精忠在多锋所部,孔有德部有几千火铣手,训练极好,准头很不错,火铣也是在辽东时打造,不比明军那些烧火棍。

  还有不少火炮,其中有相当部份是孙元化在登莱时所铸,平虏军用火炮,清军也用火炮,彼此对轰。

  这个计划,雄心勃勃,尽管有人说是燕王入南京的翻版,不过,公平来说,清军这打法比朱棣那种拼命的穿插要强的多了。

  如此这般,多尔衮雄心勃勃,就要等着明朝覆灭的消息了。

  。!。


  (https://www.tyvxw.cc/ty231580/541234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