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红梅醉英雄 > 第1章 ?54生愧疚遣子祭皇陵 55 阴差阳错剿灭鹰巢

第1章 ?54生愧疚遣子祭皇陵 55 阴差阳错剿灭鹰巢


54生愧疚遣子祭皇陵

        元侃正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喝着茶,听张耆给他报着一个个令人高兴地数字,赵光义身边的小太监顾德来了。

        顾德告诉他,皇上近几日夜不能寐,经常自言自语说些列祖列宗的话,说不定让他替太宗到永安府祭祖也未可知。

        原来,赵光义这几天来连做噩梦,都是父亲在厉声呵斥自己,却听不见说些什么。心里想:难道是自己对待几个侄子的做法太狠了?自己有时想想也很后悔,但不那样做不行呀,毕竟亲儿子和侄子相比还是不同。

        这天,他心中一动:何不到父亲坟上祭拜一番,权且算作安慰。自己肯定不能亲往,那样举国皆知,动静太大;元祐是开封府尹,去了也是太过招摇;毕竟,不逢年不过节的,不能让百姓和群臣看出端倪。

        这样想来,只有元侃前去合适,从这孩子办的粮草一事来看,还是比较沉稳,让他代替自己,微服前往,不显山不漏水,就可以把事情办了!

        他让人叫来元侃,嘱咐过后,还是有点不放心,又再三交待要微服减从,悄声前往,到了地方,只向永安府尹出示圣旨即可。

        元侃尽管不太理解父亲的真意,但一听说有此差事,说明父亲还是很看重自己的,又可以出去游玩一下,岂不是巴不得的好事?当下接了圣旨,兴冲冲回到府中准备。

        次日上午,元侃到衙门把差事安排了一遍,已是中午时分,想想再无疏漏,就在街上吃了饭,然后便带了张耆、王继忠、杨崇勋等人,均是便服,各带武器防身,驾了马车,沿着黄河岸边的官道,直奔永安府而去。

        几个人有说有笑,一马平川走得甚是迅捷,将近中午已过了荥阳地界,路南边开始出现高高低低的山丘。

        太阳将要落山,几人到了永安府十里外的笔架山下。

        想着到了永安府也是晚了,倒不如在这里歇了,明早再去不迟。几人下了车,在路边找了一家客栈,让店家准备晚饭。

        几个人无事,便登了高处看黄河。由于官道是沿黄河而修,几里外就是黄河和伊洛河的交汇处,相传是周易演绎八卦的地方。远远望去,那黄河莽莽苍苍,一片混沌;山下的伊洛河蜿蜒清澈,宛如碧带;两河交界处,清黄分明,倒真是颇有黑白乾坤的味道。

        看罢黄河,算着时间,饭菜肯定还未做好,就顺便来到客栈旁边的笔架山。

        说是山,其实并不高,只不过形似笔架,一条小溪潺潺而淌,一颗歪脖柳树下,几间草房相伴着三孔窑洞,相传杜甫就诞生在中间的窑洞里。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常常是肚子都难填饱,却心忧天下苍生,留下大量诗歌,被称“诗圣”,没想到其故里如此简陋。

        几人唏嘘一番,想着饭菜准备得差不多了,便回到店里。

        主菜是红烧黄河大鲤鱼,油煎小河鱼,还有几个时令蔬菜。配上米饭,喝着小酒,几个人吃得不亦乐乎,不一会便有些晕乎乎,就开了四间房子睡下。

        次日早上,几人赶了马车,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永安府。这永安府名字叫府,其实地方并不大,连个县都不如,起因是皇家陵墓在这里,所以才升了规格。

        府尹接了圣旨,元侃也不同他废话,直接把自己的来意说了。

        在府尹带领下,几人又行了几里地,来到爷爷赵弘殷的墓前,但见石刻的文臣武将和外使、马、瑞兽列立两边,场面甚是壮观,走了好几百米才是正陵。供奉早已准备好了,元侃上前行了叩拜大礼,口中说得无非是些歌颂祖宗阴德的话,父亲委托的话自然也在其中。

        祭拜完毕,府尹便向元侃说:“三皇子难得到此,是本地黎民民福祉,不妨多住几日,也好领略一下本地的风景。”      元侃正有此意,当下便一口答应。

        于是,加上府尹等十几人便向嵩山北麓而来,约莫一个时辰,到了永安府南部的丁沟山上。这里和嵩山少林寺只隔了不远,端得是白云渺渺,树木苍苍,怪石嶙峋。元侃顿觉得心胸开阔,舒畅无比。

        张耆偶然一抬眼,远方几只黑色大鸟正张开了双翼,向东方飞去,仔细一想,那正是开封府方向,便随口问了府尹一句:“那是什么鸟?”

        府尹抬头看了看,见那些鸟儿几乎消失不见,便回答说:“那是老鹰。”

        张耆心中一动,继续问道:“这里以前就有吗?”

        府尹说:“以前那倒是没有,只不过几个月前才开始出现。”

        停顿了一下,府尹喃喃自语道:“奇怪得很,这些大鸟都是晚上往这个方向飞,上午往东边飞,你说奇怪不奇怪?”

        见张耆盯着自己看,府尹解释道:“本地多有上报,这些大鸟这几个月几乎天天可以看到,只是本地没有发现伤人的事,也就没放在心上。”

        55  阴差阳错剿灭鹰巢

        张耆又问:“东边有什么山吗?”

        府尹说,有,叫作紫云山,在这方圆百十里也算作最高山了。天将黑时,残阳如火,罩着大山形成各种形状,甚是好看,故名唤紫云山。据说南北朝一高僧云游到此,被此地美景折服,便用化缘的钱建了一座寺庙,借山名叫作紫云寺,虽然山高路远,但逢年过节自是香火不断。

        众人再看时,果然那地方天空中彩云翻滚,霞光万道,端的是世间少有的美景。

        府尹接着介绍,寺里有大小僧众十余人,主持叫智能。

        张耆私下拉了元侃私语道:“万岁正苦于汴梁老鹰伤人之事,却一直没有眉目。我看这紫云寺方向,倒是十分可疑,藏污纳垢也说不定。如果能查出老鹰巢穴,岂不是解了万岁心忧?也让万岁看到你的才能?”

        元侃皱眉道:“可如何查清?你有何主意?”

        张耆说道:“既然出来公干,也不在乎耽误一天时间。让王世忠陪着你在家候着,我和杨崇勋一起,在当地找个向导,扮成进香模样,悄悄前往查探即可。”

        元侃点头同意,府尹派了一个看护皇陵的副将,唤作张润,商定明天一早出发上山。

        当晚,几个人商量了半天,把可能遇到的凶险想了又想,觉得再无漏洞,才各自睡去。

        天空刚升起鱼白肚,通往青龙山的山道上,一辆驴车正在负重前行。

        到了山下,张润下车找了个向导带路。向导年近五旬,以打柴捕猎为生,家中住着茅草屋,听说有一百文钱的报酬,甚是欢喜,一路上恨不得把知道的说个精光。

        原来,这寺里去年以来,突然多了一二十名和尚,他们从哪里来,怎么来的,没有人知道。他们占据后山,从不与外人见面。有猎户在山上看到,他们每日与上百只秃鹰为伍,那些秃鹰十分听话,和尚一挥手,便飞向空中,再一声呼哨,便飞回和尚肩头。

        周边的山民经常看到,每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成群结队地秃鹰便飞向东方,下午则依次飞回,在山上盘旋落下,遮天蔽日,场面十分壮观。

        上山的路坑坑洼洼,走起来颠簸不平,车子吱吱呀呀前行。两边怪石嶙峋,灌木枝枝丫丫伸向峡谷,开满了各种野花,中间小溪潺潺,水流清澈见底,鹅卵石在早晨的太阳照射下,道道彩色的光闪在眼前。

        张耆哪有心思欣赏,只顾听着老人的讲述,警惕着可疑的地方。杨崇勋和张润却是看得津津有味。路越来越难走,拉车的驴累得呼呼哧哧,直出长气。

        足足走了两三个时辰,好不容易到了。只见群山环抱中突兀一个三层的寺院,大小十几间房子,红色高墙,中间一个大门,三三俩俩的香客进进出出。

        “人多时挤扛不动,路上都站满了人,几乎无法行走。从去年开始,寺院便不再节日开放,反倒是平时人少时不管。”向导说。

        三人下了车,让向导在车边等候,先后进了寺院。不到一个时辰,上下看了个遍,并没有什么发现。

        三个人面面相觑,正不知下一步如何进行时,张耆猛一抬头,看见了寺院后山上一片彩旗迎风招展,最高处是一杆鲜艳的红色旗帜,最是显眼。

        当下对两人说:“寺院人多眼杂,说不定问题出在后山,既然后山有鬼,肯定有人把守,张副将装作非要上山,前去纠缠,吸引守卫注意,我和杨崇勋趁机上山。”

        三人定好计策,趁人不备,绕道后山。

        果然如张耆所料,只见一名和尚正站在上山的路口守护。副将张润心中暗自佩服张耆:别看年纪轻轻,却是经验老到,此人将来定是前途无量。

        张润本是当地口音,以想上山顶看看为由,和那和尚拉扯,但那和尚并不答话,只是口中“啊啊”直叫,连连摆手拒绝;副将装作非要通过,那和尚急了,抄起身边一根哨棒,硬生生挡住了去路。

        张耆和杨崇勋瞅准了空挡,几个纵身,早已轻轻过了哨卡,冲张润打了个手势,张润借机走了回去。

        两人害怕再遇上巡逻的人,朝着山顶的大致方向,借着灌木的掩护,小心谨慎地爬上山来。

        山顶有间小屋,屋里传来均匀的鼾声,听得出里面的人睡得正酣。

        山坳里几十亩大的空地上,有十几间木屋,还有百十间草棚,中间一个诺大的空场,几个人正指挥者秃鹰在训练。

        离得太远,看得模模糊糊,俩人往下走了几十米,终于看清了:几个木杆上绑着几个人,有人指挥者十几只小秃鹰向他们飞去,猛啄一口,那几人顿时血流如注;迅捷飞回后,秃鹰们都会被奖励一块肉;而那些被啄的人,口中被塞满了布条,喊不出口,只能听任摆布,面目表情极其恐怖。

        两人伏在荆芥棵后,吓得大气不敢出,好半天才从恐惧中回过神来,下山的时候腿肚子直打颤,好不容易才提心吊胆回到了寺院外。

        张润刚要开口询问,杨崇勋哪有心思和他说话,只是一个劲催着:“上车!快走!”

        送走了向导后,杨崇勋才向张润说了看到的情景,张润也是满脸惊愕,赶紧连扬几鞭子,恨不得马上离开这里。

        元侃听了经过,也不禁愕然,对府尹和张润等人说:“你们职责守陵,非皇上不能调动,且等我回京后再行定夺,期间你须守口如瓶,不得泄露半点消息。”

        张润哪敢不听?慌忙点头。

        当下不再停留,几人迅疾赶回汴京。看看天色已晚,元侃顾不上吃饭,直奔后宫,求见赵光义。

        赵光义正要用膳,听了元侃禀报,勃然大怒:“我道什么天灾,原来是人祸!定是那番邦所为,以乱我朝民心!”

        转而又夸元侃:“我儿此事办得好,必堪大用!”

        次日早朝,着令元祐率开封府差人五十名,又传圣旨派出士兵二百人,由永安府副将张润带路,元祐指挥,夜晚行军,半夜突袭,宋兵在前,开封府的人在后。

        守卫道路的和尚已经变成两名,且跨着短刀。可能是来得官兵人多,哪个不小心弄出了动静,一个和尚“啊啊”怪叫着就要点火报警,被众人冲上去乱刀砍死。

        山顶的哨屋更好办,几个人撞开了屋门,不由分说将持刀抵抗的两人割了头颅。

        山坳被围后,里面的和尚死战不降,怪叫着发疯般迎着刀枪而来,无奈宋兵人多,占了绝对优势,转瞬之间便杀了进去。

        突然,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众人感到五脏六腑要被震出来,紧接着一道火光腾起;还来不及反应,又是几声,整个山谷如同地震,爆炸声此起彼伏,仿佛到处都在燃烧。

        好不容易爆炸声停止,活着的人半天才愣过神来,眼前到处是尸体和血浆,屋子、鹰舍、老鹰以及那些和尚,都已经不知去向。

        尸体血肉模糊,早已分不出敌我,只有等到天明再行分辨和外运。

        一日后,赵广义接到战报:共斩杀叛乱和尚二十五人,烧死秃鹰数百,己方损失官兵三十人。

        询问原紫云寺和尚,俱称没去过后山,方丈称与寺院无关。

        赵光义总算松了口气:这恼人的老鹰算是有个结果了,

        众人皆有封赏,无不兴高采烈,捕头乔覇虽然得了二两赏银,却一直心存疑团:这地方分明早有准备,火药都提前藏好,专等不测时点燃,这些东西都是通过寺院的路运进去的,方丈难道真的不知道?

        从结果上看,老鹰巢穴是被剿灭了,但训练它们的都是些什么人?背后还有什么人?

        他百思不得其解。


  (https://www.tyvxw.cc/ty22804473/4289763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