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够不要脸
站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美国能源部长佩里斯面对着记者的镜头,发表了关于近期备受关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讲话,同时回应了关于流传已久的美国打算退出ITER组织的传言。
“关于未来的聚变能源的研究,美国的立场是一直不变的。”
“……我们在聚变能的研究项目上,已经持续投入了数以百亿的资金,并且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们对可控聚变技术的研究,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在这里我必须重申一点,美国没有退出ITER的计划,至少我在我的办公桌上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这方面的文件。”
“我们会与我们的盟友在聚变能的研究上展开更紧密的合作,并且尽我们所能,扩大我们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如果情况乐观的话,我们会在2015年前完成可控聚变示范堆的建造,并且在2025年前实现可控聚变技术的商业化!”
“我们将不惜代价的投入。”
看着视频中发表演讲的美国能源部部长,陆辰若有所思道:
“……看来美国佬开始着急了。”
如今航天竞赛呈现胶着状态,两边的进度不相上下,在自己公开了ns方程的通解之后,可控核聚变的三大难题一下子解决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控制系统以及材料上的问题大部分属于是工程问题,而工程问题不惜代价的砸钱确实能提升进度。
简单来说,ns方程的公开让他们看到了短时间实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运营的希望。
现在航天竞赛的战场上暂时分不出高下,看样子他们是打算去搞可控核聚变开辟“第二战场”去证明人类灯塔的优越性。
当然,也可能是和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一样只是一个幌子,一个给对手挖的经费天坑。
不过,美国佬肯定想不到陆辰在七年前就带领国内的研究团队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运营。
这些年中国之所以还在ITER这个国际可控核聚变合作组织里装样子,不过是等实力上能和美国佬对等罢了………
他们可能都没在意去的都是核物理专业普通的大学生,连个参与过当年TK-2工程的研究生都没有。。。
所以,这个计划知情者谁都不会当一回事。
然而,陆辰低估了对岸的脸皮厚度……
第二天早上,正在给若澜演示灌汤包吃法的陆辰,被从办公室外面传来的一道恭敬而陌生的声音——“请问陆教授在吗?”打断了………
1985年11月,美国“空军一号”抵达日内瓦,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会晤了苏.联新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就核裁军问题展开了谈判。
在铁幕的大背景下,这次“炉边会议”在当时被外界普遍看好为冷战破冰的一个契机。
然而,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第一次会面,并没有取得理想的进展。双方围绕着“战略防御计划”以及“星球大战计划”互相攻讦,就“人.权”和“地区性问题”争论不休,会晤一度濒临不欢而散的局面。
在会晤的最后,大概凌晨五点,双方终于同意发表一个不包含任何实际承诺的联合声明。
也正是在在这份声明的最后,几乎是脚注的位置,两位最高领袖加入了一个含糊不清的保证——即,两国将“本着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开发一种新能源。
而这,便是ITER计划的起源。
即便美国佬从来没有完成过它许诺的25%经费(只支付了9%),但ITER本身便是一个依存于政治的科研工程。
在通常情况下,关于可控核聚变这种未来技术的研究可以作为一座远离政治的“孤岛”。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谁也不知道未来还有多遥远的基础上。
在ns方程公开之前,没有人真正将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于还不知道有多远的可控聚变能,但现在即便是坐在市区的酒吧里,你都能听见年轻的小伙子们在讨论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运营之后的事情。
可以说,ns方程的公开,彻底点燃了全人类对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运营的希望。
…………
敲响办公室门的,是一位约莫三十出头的男人,模样看起来有些瘦高。
根据他本人的自我介绍,他的名字叫李明轩,是能源局的一把手吕局长的秘书。
前几年在进行可控核聚变研究的时候,陆辰倒是见过他几面,只是没说过话罢了。
虽然不知道能源局那边找自己有什么事,但陆辰还是很客气的邀请他进来坐下。
坐在了陆辰的对面,李明轩不好意思的说道:“没有打扰到你们吧?”
陆辰摆摆手:“没事,有什么事情不能在电话里说的吗?”
李明轩语气诚恳的说道:“我原本是先去北之星那边拜访您的,结果您不在那里,于是我只能连夜赶飞机过来了。这次情况太突然,冒昧前来打扰,实在是抱歉了。”
陆辰:“辛苦了,有什么事情能让你这么着急?”
注意到了李秘书的视线,若澜在桌子下踢了陆辰一脚。
陆辰瞬间会意:“直接说吧,我还真希望人家能看上地球的技术呢。”
(https://www.tyvxw.cc/ty22685126/4774398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