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早春的花朵在深秋绽放
上一章我写了来自花河一位发小的悲惨故事,所以我特加一章同样起源故乡但盛开于异乡的爱情戏剧,以对冲和平复哀伤的心情一一
我叫她朵朵,我第一次遇见她是1989年的五四青年节,在故乡花河大学的纪念活动上、她正在演讲。穿着白衬衣蓝外套,扎着一根独辫,额头光洁,一双大眼晴清澈明亮,皮肤微黑;声音甜脆、青春勃发!一一我立刻就被她点燃了一一仿佛瞬间重回大学时代……
我那时在《花河日报》做记者,正在采写五四青年节的专题报道。于是我公私兼顾地采访了她。刚演讲完的她脸色潮红,鼻子上渗着小汗珠。具体问答内容我都不记得了,因为我完全被她的活力、单纯和骄傲所吸引了……
但2010年这次迟来的重聚却是18年后了。这时我俩同城却互不相知。那一年的春天,也许是年届不惑之年不知怎么突然怀旧起来。为此之前还写了一首长诗《我在道路的另一头》(节选):
这条一直向前奔驰的 道 路
突然
倒
竖
回
来
反 过 去 慢 跑
两边的景致熟悉无比
他们在我的梦中无数次重现
记忆比未来清晰百倍
现在我终于有时间把过去的遗憾一件一件修补
这些年那一节一节 爱的绳索啊
如果可能我也愿意一个一个解开
让她们象我80年代喜欢的披肩长发 在阳光和风中飘扬
…….
其中写到这句诗时,我的眼前总在闪耀着她那双明亮而无辜的眼神,想起1992年她从故乡辞去公职,背着父母,怀着一腔爱和希望到蓝城找我,并且行前也没有告之我,更是想给我一个惊喜!但没料到迎接她的却是我冷漠而无情的脸色,并残酷而决绝地第二天就把她一个人送上了返回故乡的列车!当时我曾委托也同时要回花河的同事兼同乡杨兰路上照顾她。后来杨兰告诉,那一路朵朵伤心欲绝、几乎将眼泪都哭干了。而且表现出对人生和未来绝望的神情。杨兰都有点被吓坏了,一直安慰她并主动替我解释:一说我公司刚刚发生震惊全国的大案,我正自身难保。二说我己经有女朋友都快要结婚了。
但自从那以后我的心头一直压着一块石头,就是对朵朵的无以言说的内疚和负罪感!我知道我是多么混蛋地伤害她的纯真和痴情及义无返顾的选择……
所以当2010年听到我的诗友李宏,也是她大学时的辅导员说她也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漫欧”,专做北欧的特色旅游业务,而且在业内位列前三。
我没好意思向李宏打探她的联系方式,我知道李宏对我当年对朵朵的背叛和抛弃也大为不满和不平。因为他很欣赏他这位女弟子的容貌和才情、特别是勇敢!
但是这个消息却使我辗转反侧,第一我不晓得我能否有渠道找到她?第二即使找到她我怎么对她说?第三我对她是否会见我完全没有把握。第四我更无法想象怎么面对她?!
但我还是想尽办法要先找到她,甚至有点着魔了。好在互联网帮了我的大忙,我从网上查到了她公司的网页,上面还有她致辞的照片,虽然当年纯净明亮的的模样尚存,但无论妆容、着装和发式都尽显端庄和职业,洋溢着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气质和风姿,颇似陈冲刚在好莱坞闯出点名气时的形象和风情……
于是我于4月底在她公司的网页留言道:张朵女士,不,张总您好:我是一位与您在18年前5.4青年节相识的老朋友,非常冒昧打扰您!如果方便的话请与我联系。并留下了我的手机号。
没想到第二天我的手机就收到一条陌生的短信:你好,我知道你是谁。你好吗?。
我抑制不住心头一阵狂跳回道:我也在北京,方便何时见个面吗?
她好像一点没犹豫,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无畏和自信:可以啊,你定时间和地点吧。
于是我选在了5. 4我们初次相识的日子,而且这一天还是她的生日。她18岁的生日也是我给她过的,在花河市最早的一家“美林”西餐厅。
我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
今天
是一位好友的生日
我们相识于21年前的今天
那时的我们
年轻无畏
一腔热血
每年的今天
我都祝她生日快乐
并一起纪念这个我们相识的日子
我把地点选在了后海荷花巿场的时尚创意餐厅“茶马古道”,新派云南菜在当时的北京文化知识圈和海外游客中颇受青睐。晚5点半我拿着订好的生日蛋糕先到了,临水明窗的人行道已是熙熙攘攘。
6点钟,正在低头看手机的我听到服务生清脆的的声音传来:朱先生,您的客人到了。我边站起来边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银灰色套装,颈系一条彩色丝巾,一头披肩秀发的女士正款款向我走来,并浅笑着伸出手,“这还是我当年认识的朱冷波吗?”,语带双关。我心中一动:这已完全不是学生时代的朵朵了,全然出落成一个落落大方,气质非凡的熟女了!
轻轻握手后,我请她坐在我的对面,一时四目相对,竟是无语成噎。我指着已给她倒了红酒的高脚杯低声问道:“今天可以喝点酒吗?”
“ OK啦”,她扬了下头,一脸阳光地应道。
“祝你生日快乐”,我举杯敬她,
“谢谢你还记得我的生日”。她和我碰碰杯,发出悠长的回音。
这顿穿越了18年的晚餐在意识流的交谈中悄然度过,窗外华灯绽放,昔日皇家的人工湖非要叫海的水面上夜船游曳。在断断续续的对话中,我俩尽量不去询问对方,生怕触痛哪个话题。都是任由个人自己想说什么就安心地倾听。但是这其中的信息量无疑有助于弥补这18年的空白和舒缓心中的那个隐隐作疼的伤口和情结……
我了解到她当年被我无情无理拒绝返回故乡一年后,好强也有点置气的她再回蓝城外语学院读研究生。我在花河市时就知道她有一位大学男同学一直在疯狂地追求她。不久那个男生也跟到蓝城。二年后毕业时两人就结婚了,一年后生了女儿。这期间我也在大连结婚生女,双方全然不知,毫无交集。
二年后离婚,她孤身一人应聘到上海一家外资旅游公司做导游,后来做业务成绩斐然,收入可观。2006年她被公司派到北京办事处负责,无论业务、管理,资源和人脉都全面提升和掌控。2008创办了自己的旅行社,专注北欧主题的文化旅游,打出了品牌并入选上海交大EMBA教学案例,时常去大学讲座和出席论坛,把她在校园时代演讲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久之后的见面,是在2010年7月上海世博会期间。当时我以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的身份受邀出席瑞典宜家在中国首个购物中心荟聚项目的预开业论坛。她则是去参加在浦东世博馆中的一个瑞典主题大型派对。
其实去沪之前并未相互告之,而是下飞机后,到酒店与一帮中国商业地产的各大协会的领导老友们喝完晚茶,回房间准备休息前看微信朋友圈才知道她也在上海。而且巧的是我们俩明天叁加的活动都在世博会瑞典馆。我是下午,她是晚上,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于是惊喜地相约我下午论坛结束后在晚上的主题派对上见。
第二天的约会我还同时邀了一位忘年交小同乡韩博,当年他在花河市一中念高二,是一位铁杆的现代诗爱好者,相貌英俊,与年轻的周恩来有一拚。我当时在《花河日报》做文化版的编辑。收到他的诗歌投稿,惊奇地发现他的诗写得已经相当前卫,是个好苗子。于是时常约他午夜前后到办公室长谈诗与哲学,并推荐给他大量的先锋诗民刊,把他彻底引上了“歧途”。
1990年我投笔从商,背井离乡一年后,他如愿考上了复旦大学,后成为校园诗社社长,这时已经成长为一位著名的新锐诗人、戏剧导演和策展人,经常出没于海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活动。
2014年,《诗探索》要为我出一期特辑,我同时邀请徐敬亚,孟浪,宋词、包临轩和他五位老中青诗友为我站台写评,他在《卡夫卡·朱前传》的文章中回忆了他和我相识相交的轶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中国东北一隅,一座叫做花河的小城,有一位在报社上班的诗人,在分行的文字作品中表达出这样的态度一一高中生几乎武断地认定,这就是一位本地版本的卡夫卡。卡夫卡·朱戴一副硕大的黑框眼镜,就像民国时期的革命者那样,长发及腰,也如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中的侠客那样——实际上,也许他本人更愿意将这种波西米亚风格与嬉皮风潮联系起来。他总是在傍晚时分前往报社,爬上顶楼,在卡夫卡·朱的办公室里,听后者谈论诗歌、哲学、八卦以及一切信手拈来的东西。在卡夫卡·朱这里,他的更多收获是文化观点,以及一种激进的社会态度。卡夫卡·朱时时谈论现实的荒诞,乃至抽象层面的存在的荒诞,然而,他无法跳脱这种荒诞。1989年之后,他被迫离开那座小城,与此前的自己分道扬镳,投身商海……
此后二十余年间,当年的高中生与卡夫卡·朱很少见面,甚至不超过五次。1989年将八十年代的诗人分作两种:一种是文字诗人,一种是时势英雄。他无疑是后一种。已由卡夫卡·朱变成了兰波·朱。
最近一次见面,是在上海浦东世博馆中的一个主题大型派对上,当年的高中生已逾不惑,而他少年时那位精神上的父亲则神采奕奕,自信之态丝毫未减于八十年代……
我之所以同时约了韩博,一是我记得当年在花河市时我曾介绍他们认识,而且都是我当时欣赏的少年才俊。二是我第二天就要返京,双方只有这个时段能碰上。
晚上7点钟,我和先到的韩博在瑞典馆门前排队等朵朵。不一会就见她从缤纷的人流中走过来,穿着一套粉色裙装,优雅而亮丽,远远的笑容就已经感染到了我,仿佛觉得细雨中的上海都欢快起来。我打着一把蓝色的雨伞迎上去把她接过来,与韩博互相引见,他俩依稀还记得21年前的第一面。
在派队上我和韩博几乎成了旁观者,每人拿了一杯白葡萄酒,看着朵朵穿梭周旋于老外中,一口流利的英语配上完全西化和老外几乎同频的表情和动作,如鱼得水得让她成了场上的一个中心……
一个多小时后,活动接近尾声。朵朵有点不好意思地过来和我俩打招呼,我则笑着说:“这本来就是你的主场啦。”,然后话锋一转,“走,我请你们吃大餐,我的一位学员老总是徽菜头牌“同庆楼”的老板,正好在世博会开了分店”。两人一听均做出悉听尊便,乐见其成的笑容。
到了雅俗共赏的同庆楼,我熟门熟路地点了几道招牌菜:臭桂鱼,甜口红烧肉,汤煮热干丝,肥东老母鸡汤和三个时令青菜及灌汤包,要了一瓶我最喜欢喝的安徽口子窖。这顿饭的前半场,也许是真的饿了,也许是太好吃了,我们三位基本没怎么说话,除了开场的碰杯酒。所谓老乡见老乡,啥也别说了。
下半场,倒是韩博和朵朵找到了共同话题,一是年龄相仿,二都是西化严重的精英,当然一个是文化精英,一个是商业精英。我则一直专注而做慈祥状的倾听,像观赏一对金童玉女般。只是中间听说朵朵和我明天下午同一航班回京,赶紧像一个勤快而有眼力见的助理一样在携程上给我俩办了连座的值机。
晚饭后,朵朵还有商务活动,要见瑞典驻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探讨如何推进瑞典旅游的话题。我俩相约明天机场见。
韩博带我去了一个文化人和老外很多的音乐酒吧,喝了两扎德国啤酒,场子里太吵,老夫我已不太习惯。就早早散了,相拥祝好。我也打车回大姆指广场的唐朝酒店休息,顺便逛了下大姆指广场,因为这个项目我很熟,操盘手吴总是我的学员,而且我还几次带全国各地的商业地产界同仁来此考察学习。
下午三点我和朵朵如约在浦东机场见面,离登机还有1个半小时,我们去了汉堡王等候安检,她点了一杯可乐加冰和宽署条,我要了杯热红茶和双层至尊牛肉汉堡,因为我太喜欢吃它家的汉堡了。这是因为它还未进入中国前我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吃过,结果一下就爱上了那种浓香辛醇的味觉。
闲坐的半个小时,我俩主要交流对北欧的看法。因为我还去过北欧四国但却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但朵朵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趟,有时会常住1~3个月。她说北欧确实最适合生活的,福利好,文明程度高,贫富差距小,平等自由。但就是纬度高有点冷,人与人之间太疏离,都有点社恐和宅。太安静和寂寞了。好像普遍有点忧郁症。我则笑着说,等退休了,争取去那养老隐居。
登机后,我俩并排坐在左侧的双人座位上,她靠𥦬一侧,我挨着过道。阳光从眩窗外眩目地照进来,我拉下档板,打开了座椅上的小屏幕放了一段坂本龙一的钢琴作品。飞机在滑翔中慢慢升起后开始平稳地飞行,客舱中的旅客都开始昏昏欲睡起来……
我和朵朵相视一笑,我轻轻地握住她左手,她则顺势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一股体香和香水混合的香味让我有了一种心动和冲动,轻轻地吻着她的左太阳穴,像我第一次吻她那样。她则顺势把头抬起来,左手从前面抱住我的腰给了我一个热吻,好像要找回当年爱而未得的感觉。我们就这样长久地,旁若无人地吻着,仿佛为了弥补18年的分离和抱憾!她是为了表达她当年与一直未变的爱意并带有一丝幽怨。而我更夹杂了愧疚和有点赎罪的心情,所以格外的卖力,我俩都有点气喘吁吁和虚脱,强抑住兴奋和类似高潮的状态,因为毕竟是在公共场合。最后朵朵又像我第一次采访她演讲后的模样,面色潮红,俏丽的小鼻子上渗出晶莹的汗珠,发出一声叹息,然后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这次回京后,我俩的关系仿佛霍然超越了前尘和情欲,升华为一种深厚而隽永的爱意和友情。几乎每个月都见1-2次,除了偶尔的牵手和拥抱,再无更亲热的举动。
见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吃饭聊天;一种是游玩运动。
吃饭的类型和主题也分为两类:她主要请吃各类西餐,几乎带我吃遍了北京三里屯、使馆区、蓝色港湾及散落的欧美美食,话题也重点谈欧美文化、生活和历史。而我则偏向请吃东北及中国八大菜系名店,还包括素食餐厅。话题倾向于怀旧和东方文化。
而且我俩有两个话题特别聚焦和重合:一是宗教。她信佛,还拜了一位世外高人为师,时常去上课禅修和遍访名山游历;我更信道,拜了青城派36代传人刘绥滨为师,打坐、太极和冥想是我每天的功课和修为。所以这个主题是我俩最愿意交流的。二是企业运营和管理。因为我俩都做企业都是老板,所以这方面的感触、体会和思考特别有共鸣,但也经常发生歧见和辩论。因为她的企业主要面向境外更现代,所以更倾向西式的管理;而我所在的机构多是民营甚至充满江湖色彩,因此更东方化和民间性。
但每次的交流都互有启发和借鉴,但主要是我受益更多。尤其是她的女性思维和智慧常常令我别有洞天甚至醍醐灌顶!我俩的关系越来越像知音好友,不,更准确的说是红颜知己。
游玩运动主要是去公司和郊外一起走步和登山,经常去朝阳公园和香山植物园,也偶尔一起去看场电影和小话剧或去寺庙及放生……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3年深秋某个周末下午,我邀去香山植物园,我们从东北小门进入先参观了曹雪芹故居,藤蔓缠绕,鲜花绽放,流淌着书香与传说。曹雪芹就是在这里隐居,写下了象征中国庙堂末落百态和社会悲剧及男欢女爱之色空的千古不朽杰作。
游览完毕我们又牵手走过青草地和精致拱桥,来到北面绿树掩映山坡上的梁启超家族墓,方正古雅的墓碑和隽永深厚的文字,让我们对梁氏两代人都充满了敬意。鞠躬后仍驻留了许久一一基座周围盛开着天堂的花朵,整片碑林在氤氲中散发着一股乌托邦的意境……
接着悠闲漫步到藏传佛教的卧佛寺,在参天古柏中沿缓坡上行,一种出世的宁静笼罩着弥漫着,虔诚参拜后,在门口的深潭中还放生一桶金鱼和神龟……
最后走了一段长长的的木栈道,到达写有红漆大字的“水源头”,在清澈的山涧溪流洗手濯足,合影留念。
临近黄昏时,夕阳的余晖洒遍整个公园,象黄金似火焰,照亮了生命的后半程……
原路返回曹雪芹故居的黄叶村酒家,门口挂着一块绿色牌匾:不如著书黄叶村。在室外的竹椅竹桌上,我们点了几样宁波小菜和一壶黄酒,望远山如黛,红叶似霞,听近水低鸣,翠鸟穿飞,顿感人生就此定格多好……
还有一次我们竟不期而遇于故乡花河。那是2018年早春,清明我回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她去接春节一直待在老家的妈妈回京。我们相约在29年前第一次见面的工人文化宫广场,苏联时期建的哥特式建筑横亘在现代高楼大厦的中央,宛若一座恐怖荒诞的古堡,恰如一个时代和政治的缩影!
我请她吃冰糖葫芦,一路高高兴兴,走走停停,指点着我们当年共同亲历的记忆点,高高兴兴,不知不觉就到了江畔,望着开江的冰排前赴后继地奔涌着,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发出阵阵隐隐的雷鸣声一一那是春与冬的激烈博弈,是记忆与未来的强烈对冲,是情与怨的浓烈交锋……
两个远离故乡多年的游子置身于故乡的山水中,却有一种恍如异乡的错觉。而且每一次回来都好象是最后的告别!也许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流浪,最后的归宿或注定是远方和未知……
2023年十一长假后我去北京办理退休和养老金相关事宜,这是2019新冠以来我俩第一次见面。因为疫情之后就渐渐淡出江湖,回蓝城遁居了。这次她请我去她的远洋大厦办公室,现在已重新装改为北欧体验馆,专营北欧美酒美食,特色商品兼营旅游业务。因为三年的封控使她原来主营业务基本中断,现在虽然在慢慢恢复,但已大不如从前的盛况。所以此次我们的谈话颇有点劫后余生的感觉……
2024大年三十夜,我给她发了问候短信。但她10天后才回,说春节期间正在闭关。彼此互致安好,别无赘言。
(https://www.tyvxw.cc/ty22619372/9533638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