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五回 作璧诗文卿得青眼 展辩才静仙露锋芒 (2)
我将笔蘸了墨,深吸一口气。
梦游璧山元君宫
盘古开天降独尊,九重苍碧破凡尘。
吞吐日月参天地,推移星斗转乾坤。
天街为梯云作引,驾风长啸过朱门。
千重山掩万壑松,云帘翠幕元君宫。
骑鹿走马寻仙迹,行川涉水访山空。
步云踱月揽清气,掬雪饮露听古松。
千载纷扰遗世外,夜卧璧山盘飞龙。
搁下笔,我细细查验一番,并无错漏。同旁的姑娘们大多业已停笔。待墨干了,我便命扶霜递了上去。
先生一份份看来,脸上看不出什么神色。姑娘们却是神情不安,我心中更是打鼓,新入学不知各位是什么底子,也不知方才的诗合不合先生心意。
先生翻到一页纸,停了良久,道:
“林玳艺,是哪一位?”
我脑中“嗡”得一声,忙起身道:“学生林玳艺,见过先生。”
“你是璧山城人?”
“正是。”我恭恭敬敬答到。只是方答完话,似听得“啪”得一声,恍惚是谁的笔掉了,抬眼看时,姑娘们倒都是笑盈盈只瞧着我。
“都道璧山城人杰地灵,果然不虚。小小年纪,诗中纳山河,有太白遗风。”先生一面笑,一面将我的诗剔了出来搁在案上。
“先生缪赞,玳艺惶恐。”知是褒扬,我方敢稍松一口气。
“这诗风雄壮,倒不似出自闺阁女儿之手,其中立意,你可愿讲来听听?”先生饶有兴致。
“先生容禀。玳艺家世代居住璧山城,璧山乃国之圣山,相传本是盘古开天时,日月精华所凝成的一块玉璧,女娲补天时得了灵气,下落凡尘化为璧山,由圣女璧山元君护佑。璧山城依璧山而建,钟灵毓秀,多有仙人古迹,是玳艺心中最神圣美好之地。玳艺生于璧山,长于璧山,自幼常去璧山上玩耍,若说何处最牵动心魄,那便是璧山元君宫了,城中百姓世代受元君恩泽,故而写入诗中,以抒思乡之情。”我低眉温声,娓娓道来。
“不错,果然文思不凡,条理清晰。”先生点头笑道。
“多谢先生。”我谢过先生,缓缓坐下。
先生继续看去,又择了两篇出来,命姑娘细细讲了。我听了,暗暗赞叹学中确有倚马之才,我的诗词立意虽新,终究文思不够敏捷,不及那两篇其中之一,两炷香的工夫竟洋洋洒洒数百言。另一篇仅就措词而言,高下立现,我多有不及。我不免忧心,钤玒馆藏龙卧虎,若想有所成,日后要进益的地方还多了。
王先生收了诗文,在讲坛上细细写了什么。
“今日文才初试,各位姑娘的底子我心中已有了大概,钤玒馆出人才,果真是历年不变的传统,今年的新人尤其出挑。”先生笑道,“按我的规矩,每年新人初试的前三甲皆会赠书,以为嘉奖。方才择出的三位姑娘,林玳艺,凌霄,戴时飞,上前来。”
先生叫得太突然,我几乎有些愣住了。扶霜忙按了按我的手,示意我上前去。
我和另两位姑娘并排站了,先生挨个手赠一书,我们依礼谢过,回了座上,坐下方觉脸已烧得滚烫。回过神来,才想起戴时飞与凌霄仿佛是上书房前在廊下站着说话的那两位姑娘。
“今日初见,我也不上生书。回去将学中发下的《诗文要理》第一篇读熟,后日便要步入正轨了。”先生收了书笑道,“那今日便散了罢。”
姑娘们都收拾了纸笔陆续离去,我多坐了片刻翻看先生所赠之书。
此书名为《春山文集》,是王先生的诗文汇集,在文坛颇负盛名。扉页题了一行小字,应是先生方才在讲坛上所书:
“玳艺:
汝初入钤玒馆,灵气已露。他日羽翼渐丰,会当青云直上。
春山先生赠”
我与扶霜对试一笑,低声道:“此次赠书的分量众人皆知,我也未曾想到第一堂课竟有如此收获。”
“姑娘欢喜,可保不齐就有人眼红。此书必定要妥善保管才是。”扶霜扫了身旁,见无人在侧,方低声说来。
“这个自然。”我犹疑道,“扶霜,今日你可曾觉得哪里不对劲?我总觉得角落里似乎有人一直盯着我。”
“这……扶霜还真未觉察。”扶霜仔细回想了一番,“姑娘得了赠书,旁人羡慕多看两眼也是有的。”
“许是我紧张太过了。”
“倒也未见得。日后若是还有不安,姑娘一定告知扶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因公子的事连累得姑娘有个好歹,那扶霜真是万死不足谢罪了。”
听扶霜如此言重,我倒笑了:“瞧你说的,哪里就这么容易出事了。”
出了书房,撷露迎上来道:“姑娘手中拿的什么?怎么我瞧其他姑娘没有?”
“先生赠的书。”
(https://www.tyvxw.cc/ty223132/502245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