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漠燕歌 > 第十八章 王猛赴秦

第十八章 王猛赴秦


晋朝自退保江南后,为应民心,曾先后分别派遣中军将军殷浩、征西大将军桓温进行北伐,但都被当时的秦国丞相,苻坚的父亲苻雄所败。

桓温退回江东后,力排众议,进行了他的第二次北伐,这次北伐打败了盘踞在洛阳的羌族首领姚襄,收复了洛阳和部分失地,但后继乏力,不久就被燕国吴王慕容垂率大军全部攻陷,洛阳亦得而复失,晋国长江以北仅襄阳保存。虽然战果不甚持久,但二次北伐,尤其在收复洛阳后,桓温在国内和民众中的声望达到顶峰,中原百姓更是希望晋国的王师能早日统一中原,救民于水火。但桓温北伐更大的目的,只是为自己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在大权在握时图谋自己的野心,并非真心想收复中原。中原百姓、士子从满心期望,慢慢变成了无比失望。

王猛目睹山河破碎,胡骑横行,中原百姓流离失所,他一心期望可以报效国家,驱除胡掳,重整河山,拯民水火。他知道中原民心仍在晋朝,日夜盼望王师北伐,而晋朝北伐可冀望的,也只能是权倾朝野的桓温。

此时的桓温通过北伐,掌握了东晋的兵权,势力不断扩大,他消灭了政敌殷浩,铲除了朝中一批与自己作对的名门士族,大权在握,威震晋国。

当日,有传令官报:“河北名士王猛求见。”

桓温问左右:“王猛何人?”谋士郗超道:“五年前,大将军北伐中原军至灞上,一人自称是河北名士求见将军,此人不修边幅,麻布短衣,一边用手抓虱子,一边夸夸其谈,自谓可以安邦定国。”

桓温哈哈大笑道:“原来是此狂生,当年大军兵临长安,关中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山东豪杰纷纷来投,消灭苻秦,收复汉家天下只在弹指之间,若非殷浩这个无耻小人,嫉妒本将军的赫赫战功,在朝中挑拨离间,从中作梗,断发我大军粮秣,使我军后继乏力,本相已消灭氐苻,一统中原,何有苻秦今日之气焰。今日此人重来,不知又为何事?”

郗超冷笑道:“大将军礼贤下士,为国招贤,自然就有些狂徒不自量力,自诩有张良之计,武侯之谋,欲凭苏秦,张仪之舌,谋取功名富贵。”

桓温连忙向传令官扬手道:“去,快去将此人捧走。”

郗超连忙喝止道:“且慢!此人在河北地区也有些名声,既来求见,将军不妨一见,随便赏他一个差事,也可以收天下士子之心,以彰显将军求贤的声望。”

“好吧。”桓温一脸厌烦。

桓温此人平时最是注重仪容仪表,讲究高冠华服,礼俗等级,一副名相雅士作派,见王猛身穿粗布麻衣,不修边幅,满面风尘,心中经已十分不悦,语带不屑道:“先生此番来见本相,不知又有何见教?”

王猛拱手道:“将军上次亲率王师,挥军数千里,深入敌国,长安已近在咫尺,大军却不肯渡过灞水,让关中父老大失所望,不知所以。现中原百姓,在胡虏的屠刀下度日如年,每日流泪痛哭,日夜盼望王师到来,若将军仍有北伐雄心,王猛愿于军前效力。”

郗超轻蔑道:“不知先生此番有何长谋大策可定中原?”

王猛道:“现北方民心仍然归附晋朝,若将军立志北伐拯民水火,王师所到民众一呼百应,大事仍有可为;若仍迟疑不决,畏首不前,待北方出一英明之主,体恤百姓,重教兴义,推行文化与民族融合,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则  民心将不再归附晋室。大势逆转,非但中原不再为晋朝所有,恐怕到时想偏安江南也不可能了。”

郗超哈哈大笑道:“你不过欲效苏秦、张仪谋取功名富贵罢了,可惜这番迂腐陈说了无新意。北方胡虏凶暴残虐,不懂教化,只知横征暴敛,君主多是赵石虎、秦苻生之流。胡虏之间连年征战,国弱民废,大将军只需静观其变,待其内溃,介时振臂一呼,王师北上,旌旗所指,自然万民归附,天下归心,平定中原、收复关中如探囊取物,何必现在劳师远征,身入险境。”

“中原百姓已十室九空,日夜盼望王师……”王猛还欲辩说。

桓温已极不耐烦道:“好了,先生两番来见,足鉴赤诚之心,现军营之中尚缺一名文书记录,就暂屈先生任之吧,日后若有立功,必定重用。”话犹未了,自顾起身拂袖而去。

王猛这次终于清楚知道桓温此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远大志向,没有救民水火收复中原的雄心,北伐只不过是他捞取政治资本,打击政敌的借口,目的就是为谋权夺利,震慑朝廷,谋图自己更大的野心。他强压自己的悲愤,转身决然离开。

王猛想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诚,被桓温的傲慢和轻蔑再一次羞辱得荡然无存。晋朝的当权者孱弱无能,桓温的独断专横让王猛深深失望。晋朝这些个门阀士大夫们满口忧国忧民,誓言收复中原,拯救遗民,实质骨子里只想苟且偏安,守着他们的荣华富贵。桓温北伐只为排除异己,实现个人野心。他从桓温的见识胸襟,可以知道他的能力有限,不是一个可以开创新局面的英雄人物。王猛带着无比的失望和满腔的义愤,返回了北方,但他并没有去长安,而是回了华山,报国无门,心有不甘。

王猛出生的时候,胡夷的铁骑已横扫中原,由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席卷北方,建都长安,兵锋南向,与东迁的晋国夹淮水对峙。中原百姓在石赵铁蹄下颠沛流离,随时都会被杀戮,王猛随家人逃荒流落到河北魏郡。

王猛年幼家贫,父亲病困早逝,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以编织竹箕为生。为求生计,十二三岁的王猛要常远到洛阳贩卖竹箕。

一日,王猛天色未明,他辞别了母亲,一人独自挑着竹箕到洛阳贩卖。路经半途,遇到一位老者,说愿出高价买他的竹箕。王猛十分高兴,如果这人愿买他的竹箕,他就不用担心母亲今年过冬的柴火了。只是那人说,因为今天出门太早了,身上没有带钱,请王猛跟他回家取钱。

王猛犹豫了一下,问那老者道:“你家离这里远吗?”老者指一指山里道:“不远,前面就是。”王猛虽半信半疑,但他们家境贫穷,母亲日夜操劳也未能饱饭,这样一单大买卖他怎么会容易放弃。于是挑起竹箕跟着此人向山里走,一直走进深山。

不知走了多久,转过一个山坳,王猛只觉前面景物豁然开朗,但见峰恋秀丽,万仞开屏,云雾雨霞锁住青山绿翠,彩叠岚光收拢粉黛青色。周围奇花瑞草,松柏修竹,一条清溪围绕着一方石洞,洞内传来幽鸟之声,谷壑之间老藤蔓绕。

老者领着王猛踏过小桥进入石洞,一阵芝兰清香泌入心腑,王猛见一白发老翁踞坐床前,白须童颜,仙风道骨,手执一卷《黄庭经》,身后站着两名执拂侍童,床前十多名弟子正专心听这老翁讲授。

老者带着王猛引见,王猛连忙向老翁揖拜,那老翁笑道:“王公何故拜我呢?”

王猛道:“猛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今早欲住洛阳卖箕,半途遇这位长者买箕,带猛引见仙翁。”

白发老翁道:“老夫隐居山中,不忍天下苍生之苦。今日你我有缘,我送你一本救民治世之学,你回去后要认真学习,日后建立功业,要以天下苍生为念。”说着命左右以十倍价钱给了竹箕钱,并送王猛白银九两,嘱咐他回去后学习治理天下之法,并派人将王猛送出山口,王猛再回顾时,已空无一人,只有巍峨的大山。

王猛心中惊奇便忙去寻问当地的土人,土人告诉他,此地是中岳嵩山。王猛似乎有些明白,于是怀揣着买竹箕的钱回家,购买书籍,勤奋学习,熟读儒、道、墨、法、兵等诸子经典,他母亲不久也过世了。王猛于是外出求学,遍访名师,拜入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天象等高深学问,十多年隐居学道,养晦待时,一直到桓温北伐。他以为可报效国家,拯救黎民,但两度求见桓温都无所作为,可以讲对晋朝当权者的腐朽无能彻底失望。王猛不禁心灰意冷,回到华山去请教老师,他需要一个答案。

老师好像已明白了一切似的,他道:“五年前为师不让你跟随桓温,在华山隐居等待天时,以择明主,现在你能体会到了吗?”

当年老师的警言似在耳边响起:“计国事者,当审权量;说人主者,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故虽有强国大策,圣智之谋,非揣摩真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错其人,勿与语,此名士择主之道。”老师是说:凡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应当先详细衡量君主,全面揣测君主的想法。一切谋略和考虑的出发点都应在于此。否则就算有治世韬略,有圣智之士的高超智谋,如果不知道君主内心的真实想法,面对隐藏的事实一无所知,那么再大的本领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量权”与“揣情”是谋略的根本,是游说的法宝。如果对方不是同一路人,就不要多言了,这是名士选择君主的道理。

当时的王猛认为学有所成,年轻气盛,心怀一腔热血只想报效祖国,对老师的劝解似懂非懂。两番求见桓温却无所作为,正心灰意冷的时候,老师当年的警语如一盆冷水,顿使他清凉醒悟。即使有圣者的智慧,报国的热忱,也要审视情势,要真正明白君主内心的选择,若不是真正立志匡扶社稷,救民水火的君主,何必对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自取其辱!

王猛向老师道:“现北方胡夷横行,南朝软弱无能,中原百姓在胡夷的屠刀下悲惨度日,南朝北归无望,我等报国无门,难道就凭由中原大地,华夏文明在胡夷的铁蹄下沉沦消失吗?学生心有不甘啊!”

老师看着一面义愤的王猛,平静地道:“当年老师不让你跟随桓温,是因为自司马睿东迁,晋朝的权柄尽在豪门世族之手,“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皇权已被各大家族分割,东晋已经很难有所作为,你若追随桓温,最后难免因助其篡位而被世人唾骂。”

王猛无奈长息道:“若东晋不能作为,中原尽是胡虏天下,难道中华从此不再,汉人永远消灭吗?”

老师语气坚定道:“华夏文明历经千年磨难,从未消亡,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的大一统思想已根植在华夏民族之中,胡夷的铁蹄最终也会折服在强大的华夏文明之下,如果你可以抛弃华夷之分,化夷为汉。如此地不分南北,族不分华夷,天下一统就可以实现。”

族不分华夷,地不分南北;化夷为汉,天下一统。王猛幡然醒悟道:“天下圣贤的智慧都是一样的,我到江南之前,曾拜访了秦国李太傅,他也向学生提出了策对,认为当今天下分裂,华夷矛盾对碰激烈,只有在强大武力支持下,消除华夷之分,实现民族融合,方可开创太平盛世。只是学生一直执念于华夷之分,认为东晋才是天下正统,一心只想报效国家,驱除胡虏,复汉家天下,与之相比,学生的胸襟格局均在李太傅之下。”

老师捋须微笑道:“消除华夷之分,实现民族融合,创立太平盛世,此乃千古策对,高屋建瓴。你若有此人相帮,一定可以实现心中的抱负,名垂青史。”

王猛慨然道:“弟子心中已有所决,此番再度下山,定不负老师期望。”

老师面色肃严地对王猛道:“这次下山,你一定可以建立一番功业,但有一事你必须切记,武力虽可统一,却不可盛世,晋朝虽弱,然终是华夏正朔,民心仍附,天心犹顾。要使北方胡夷逐步汉化,融入到华夏文明之中,前路漫漫,艰难重重,在胡夷未能汉化,民族未融合之前,切不可轻易灭晋,否则将会把华夏民族推向更为沉重的灾难之中。天道不假,天心难测,你要切记、切记!”

“弟子谨记师嘱。”王猛伏地向老师叩头辞别,下山直奔长安。


  (https://www.tyvxw.cc/ty20438899/7330271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