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李晗朱元璋 > 第115章 丰收的季节

第115章 丰收的季节


工业司的刘主事,本名刘三五,应天府人士,直到洪武开年后,才改名为刘三悟。

和上官李敏不一样,他并非通过科举一途当的官,而是因为擅长火铳制造,才被荐举来到工部,最初在工部营缮所任了个正七品的所正。

在营缮所兢兢业业干了多年,因为没有功名在身,一直被其他官员排挤,直到李敏第二次任职工部尚书后,获得了李敏的赏识,这才升任为军器局的主事。

随着工部内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也从军器局的主事,做到了工业司的主事,品级也来到了从五品。

可以说没有李敏,如今他还是个七品小官,在这京城里,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

因此他早将自己视为李敏一派的人了,用工部流行的话说,叫做大明工业党。

可这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他却是心中存疑,而且一旦试行失败,恐怕不光自己主事的位子坐不稳,更会连累到李尚书吧?

此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既然李尚书那么信心十足,他刘三悟又有何瞻前顾后的?

将流水线的教程彻底吃透后,又和工业司的其他专职生产的所正一起,研究出了一套流水线的试行方案。

按照方案,枪支的生产,应分为两个不同车间,一个生产零部件,一个负责组装。

先将枪支的各类零部件细化分类,哪些零部件可以合并生产,哪些必须单独生产,都得建不同的生产线。

最重要的,便是所有零件的制造,必须统一规格,才能方便组装线的匠人组装

幸好如今蒸汽机已经开始全面应用了,许多以前需要铸造修型许久的零件,如今用蒸汽机,便能在瞬间压制出来。

于此同时,他又从军器局以及其他工厂里,精心挑选了二百个机灵的小伙子,进行培训。

培训完毕后,正式进入试生产,一开始,也是状况百出,不是零件不到位,就是组装出错,小伙子们一个个手忙脚乱的,别说提高速度了,反倒浪费了不少时间。

一时间,大家也有些气馁,不少小伙子更是受不了其他老师傅的指指点点,走路都不敢抬头看人了。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大家熟悉了这一套生产流程,便顺利许多了。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位上,熟悉的操作着手中的零件,组装完毕,推到下一条生产线,继续组装生产。

一切都是如此的井然有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刘三悟也明白了为何叫流水线,这个名字简直取得太贴切了。

只是令他不敢相信的是,二百人的试验组,居然能在一天内造上百支枪!

放到以前,这恐怕得需要个三四天吧,而且工匠的数量还得翻倍!

不光如此,运用流水线造出来的针发枪,良品率居然能达到九成以上,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和李敏的预期!

而试验组的小伙子们,却是不以为然,他们已经习惯了如此速度造枪,要是发点狠,一天的产量还能翻个倍。

虽然流水线的效率大家都看在眼里,不过老师傅们心中还是有些不服,也在暗暗较劲。

直到看到二百个小伙子,在一上午的时间,便造出了上百支枪,这才彻底心服口服。

这速度,比起他们而言,快了三四倍不止!

刘三悟也是欣喜过望,原本以为只要生产速度快上一点,便是成功了,没想到效果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好上数倍!

事不宜迟,得抓紧时间在工业司内推广,不光是枪支的生产,子弹也不能落下!

消息传到朱元璋耳中,他倒是淡定不已,老李出的主意,那还能有差了?

……

秋闱过后,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如今大明百姓中,最火热的话题可不是秋闱,而是北伐!

一连好几期的大明周报,其上文章内容都和北伐有关。

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就像是在前朝时,汉人、南人的各种悲惨境遇,如今蒙古各部依然不断骚扰大明边疆百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继续北伐,便是为了永绝北方的后患!

这自然成功燃起了百姓们的怒火,而且已有不少学子,都已经在大街上公开声讨元庭的暴行了。

皇宫内殿,这一次比起以往来,热闹了许多,不光有李敏、徐达等人,还有兵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

“陛下,在运用流水线生产后,造枪的速度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共生产枪支一万两千余支,子弹一百三十万余颗,如果加急生产,产量还能进一步提高。”

李敏拿着一叠厚厚的册子,向朱元璋汇报着。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如今流水线已经在各个工厂铺开了,虽然耗费了好一番心思,不过效果却是惊人。

枪支弹药准备妥当后,只要粮草备足,便能开拔北伐了!

只是负责农司的杨思义一直也不见来,人也不在户部,前去招宣的太监倒是打听了他的去处,得到的统一答复是,去田地里了。

那么大一个尚书,怎么老往田里跑,众人也是纷纷打趣,看来继李敏后,大明又要多一个跑腿尚书了。

就在众人讨论着进攻的路线,需要攻克的要点时,太监终于来报,户部尚书杨思义求见。

众人这才看到,杨思义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浑身还沾满了泥点子。

看着自己的大臣跟个老农似的,朱元璋也是觉得有意思,打趣道:“杨大尚书,你这是下地干活去了?”

杨思义好不容易才将一口气给喘匀实了,这才开口道:

“陛下,您说得没错,臣确实是下地干活去了!”

见众人都是一脸莫名的看着自己,徐达几人甚至还在捂嘴偷笑,杨思义挺了挺胸膛,然后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话。

“陛下,还有诸位同僚,我这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土豆和红薯丰收了!”

朱元璋顿时大喜道:“产量如何?”

杨思义清了清嗓子,朱元璋立刻命人端来了茶水,在咕咚咕咚将茶水灌下了肚,他才说道:

“土豆亩产四千五百三十斤,红薯亩产五千一百六十斤!”

此话一出,整个内殿顿时鸦雀无声,众人皆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杨思义,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朱元璋倒还好,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还是被这个产量给惊呆了!

四五千斤的亩产量,天爷啊,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想到还真的给实现了?

老李啊老李,你对咱的恩情,如何才能还得清?

杨思义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也是有些得意,只不过脸上依然一副淡然的表情。

“这个产量,是臣亲手称出来的,没有半点虚假,陛下,还有诸位同僚,如若不信,可以和我一起去看看那堆满地的土豆红薯吧!”


  (https://www.tyvxw.cc/ty19736233/4474398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