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卷第一章
秦王兴师扫六合 荆轲刺秦无回返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十三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当时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秦王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
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秦王政渐长,吕不韦便将自己的门客嫪毐献给赵姬,赵姬与嫪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嫪毐便常以秦王的假父自居,暗中纠集了一帮势力。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王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王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知他与秦王的关系无法挽回,饮毒酒自杀。
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秦王政终于平定内乱,掌握了秦国大权。他的眼光开始投向六国,投向了秦国之外的疆域,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传奇一生。
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统一战略。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灭国之战,攻心为上,刚柔并济,历时弥久。
公元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争。赵国出兵攻燕,而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邑,漳水流域已为秦所占有。
公元前234年,秦又大举向赵进攻,以所取的赵地建立雁门郡和云中郡。
公元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秦,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
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这时赵国发生大旱灾。秦将王翦率领土兵直下井陉,秦将杨端和率领河内兵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
公元前229年,秦国名将王翦大破赵军,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迁。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就称他为代王嘉。秦就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邯郸郡。之后,秦国兵临易水,威胁燕国。
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亦是燕王喜二十八年,燕国王都蓟城,刚刚从秦国回到燕国没几年的燕太子丹愁眉深锁,饮酒消愁。
侍者来报:“殿下,燕国豪侠田光求见。”“快请。”
少时走进来一位高壮的老者,手按佩剑,精神饱满。太子丹迎光看去,只觉田光威武似神人,不由大悦,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上前迎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大声叹道:“田丈夫,想煞孤矣!”一把抱住田光的双臂,大笑道,“久仰田丈夫大名,终日只恨不得一见,今日可算是一偿夙愿啦!”
田光亦回抱太子丹,他已减了七成力气,在自小习武的太子丹感受下,仍是如同被箍住了一般动弹不得,太子丹暗道:“好气力!好壮士!”耳畔只听田光声如洪钟:“百闻不如一见,太子殿下果然非同凡响啊!”
太子丹连声请田光与自己一同上坐,又命侍者重新换过酒菜,这才问道:“田丈夫此来见孤,有何要事么?”
田光不答反问:“我观殿下眉间郁色难解,白日饮酒,大不似殿下过往励精图治的模样,如此颓然作态,所为何来?”
太子丹苦笑道:“秦军兵临易水,威胁燕国,秦剑所向,无不伏首,六国的众王侯都被秦人唬破了胆了。父王与朝臣终日只知饮酒高乐,若问他们抗秦良策,他们只知说可以举国逃往辽东,辽东苦寒,秦军势必不能北上。有了辽东这条退路,他们就更无心与秦军作战了。我与幕僚苦思退秦良策,呈给父王看时,父王反而大怒,骂我是要得罪秦国,置燕国于不顾的罪人。我......唉......我也无言以对了。”
田光再问:“秦国的土地遍天下,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肴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绰绰有余。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稳的地方了。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
太子丹微怒:“田丈夫此言大谬!秦国虽然强盛,我燕国从前在乐毅的治理下也不是没有过强盛的时机,可见国势之强弱,正如月之阴晴圆缺,是周而复始的。若如韩、赵两国一般亡了国,纵然故人心向故国,民心可用。可故国之地却会在秦国的治理下,人心思定,故国之臣民就会成为秦国的顺民,不欲再动兵戈反秦,正如人走茶凉。此消彼长之下,亡国的生机会被耗尽,亡国之民会自然而然成为他国之民。可笑韩、赵两国的王族这时图谋复国,前些年合纵抗秦时却不能同心抗秦。齐、楚自恃疆多域广,可以逃过秦剑兵锋,却不知秦王嬴政志在天下!唉,说到齐王、楚王的心思,我父王的心思又何尝不是与他们相类呢?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六国如今到了这个地步还在各怀鬼胎,怎能不亡于秦王之手呢!嗟乎!我真为六国的命运可叹、可悲、可笑、可怜啊!”
田光闻言满面敬佩,离座大礼参拜太子丹,道:“太子忧国之甚,田某感同身受,燕国危亡之际尚有殿下这样的明智之人,燕国幸甚!田某蹉跎半生,今日得遇明主,田某幸甚!不瞒主公,田某此次觐见是携良策而来,未明主公心志,不敢轻言献策。方才试探主公,实乃大不敬,望主公恕罪!”
太子丹连忙搀起田光,跪下来拂拭座位给田光让坐:“田丈夫携策而来,试小王原也是应该。敢问田丈夫,何以教我?”
田光笑道:“我有两策,一曰正,一曰奇,敢问主公,先听哪策?”
太子丹略有不解:“正?奇?田丈夫说来听听!”
田光笑道:“正策便是请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连络齐、楚,向北与单于和好,再起合纵,然后就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了。”
太子丹忖了一忖,不以为然:“此计虽好,却已是不切实际,缓不济急。”言毕却见田光不恼反笑,目含深意,心头灵光一闪,顿悟:“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请先生以奇策教我!”
“奇策便是旁门左道了。”田光笑道,“殿下果然要听?”“果然要听!”“果然要用?”“果然要用!”
“好!”田光一拍案几,太子丹只觉浑身震了几震,只听田光笑道:“这却要太子再请一人进殿,此计若无他可不成!”“何人?”“荆轲!”“好!快请!”
荆轲其人却比田光要更加高壮,身似铁塔,手如铁钳,满身的肌肉成块成块得突出,单薄的粗布衣衫已不能遮掩其雄武形貌,一看便知其勇武过人、气力非凡。
太子丹高声大赞道:“好一个壮士!”盯着荆轲看了半晌,心内若有所悟:“先生这奇策是?”
田光正色道:“刺秦!”太子丹大骇,田光再接再励:“就是刺秦!长平一战后,秦昭襄王本欲一气下来就灭了赵国,可谁知遭到了六国的联手阻拦,只能灭了东周。后来秦昭襄王老迈,晚年急欲建功立业,昏招频出,致使秦国民生凋敝。
秦昭襄王去世后,其子秦孝文王嬴柱嗣位,这个病秧子在位仅三天,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
再由其子秦庄襄王嬴子楚即位,秦庄襄王在位仅三年就去世了,如今的秦王嬴政十三岁即位,早年朝政一直由吕不韦把持,吕不韦与嬴政之母赵姬私通。又有吕不韦门客嫪毐与太后赵姬私通生下两个私生子,嫪毐还想造反。
秦国连出两代庸懦的国君,这才拖慢了秦国征战六国的步伐。秦王政年少即位,权臣篡政,致使秦国多年耽于内乱。如今秦王政的诸子皆幼,兼储君未定,若秦王政身死,秦国必将再次陷于内乱。等幼主即位,主少国疑,起码能再为我们争取十年时间。”
太子丹闻言渐收了疑色,屏气沉思。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太子丹问道:“若依先生所言,刺秦之策将如何实施?”
田光郑重地说道:“我听说,樊於期率军攻打赵国,面对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大败,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不敢回秦国,后逃往燕国,得太子收留,并拜为燕国大将军。秦王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若荆轲去秦国,没有东西让秦王相信,是不能与秦王亲近的。今秦王用金千斤,邑万家的重赏捉拿樊将军,如果拿樊将军的人头和燕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见荆轲,这样就可以报太子之恩。”
太子丹说:“樊将军在天下已是穷途末路,穷困之时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暴秦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丹亦是不忍用自己的私事伤了长者的意愿。把他送到秦国去这应当是我将死之时,望卿另考虑别的办法。”
田光又劝道:“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请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何况是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对燕国发泄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
太子丹沉思半晌,仍是不愿:“若为刺秦而杀朋友,如此是为无信,那就要见弃于天下人了,我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田光却窥得了太子丹的真实心意,假意应道:“既然太子之意已决,那田某就回去再好好想想。”
太子丹抚慰道:“那就有劳田丈夫了。只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
田光和荆轲走后不到一个时辰,内侍附在太子丹耳侧低语:“殿下,田先生和荆壮士去樊将军府上了。”太子丹不语,只作不知此事。
又过了小半天时间,荆轲一人抱着个木匣子回来了,太子丹奇道:“荆壮士,怎么是你一个人回来了?田丈夫呢?”
荆轲跪下答曰:“我和田丈夫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王对将军,可谓是十分恶毒,父母宗族都被他杀害,眼下又重赏缉拿将军,要怎么办呢?’樊於期仰天长叹:“我每想到这些,真是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田丈夫说:‘今天我有个计策,能解燕国的忧患,又可报将军之仇,你看怎么样?’樊於期问是什么计策,田丈夫便说:‘我愿得到将军的头颅去献给秦王,秦王肯定开心地见荊轲,到时荆轲就左手抓他的袖子,右手持短匕刺他的胸,这样将军报了仇,燕国被□□的仇也报了,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卷起袖子,露出右臂:‘我朝思暮想要报这切齿之恨,今日幸得指教!’遂自刎。田丈夫便割下了他的头,置于匣内,交由我来带给太子。”
太子丹踉跄着离座,一把扑到匣子上,待看到匣内头颅果然是樊於期的之后,不由伏地大哭:“是丹误了樊将军性命!”在内侍和荆轲的劝慰下,哭声方歇,复问道:“荆卿,那田丈夫怎么不来见我?莫非是怕我因樊将军之故而怪罪他么?”
荆轲哽咽道:“田丈夫对我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我听说,年长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让别人怀疑他。如今太子告诫我说:‘我们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一个人行事却让别人怀疑他,他就不算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于是田丈夫就用自杀来激励我说:‘希望您立即去见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泄露机密。’因此就刎颈自杀了。”
太子丹闻言痛哭失声:“是我这天下第一不义之人错怪了田丈夫了,我之所以告诫田先生不要讲,是想使大事的谋划得以成功。如今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不会说出去,难道这就是我的初衷吗!”
又扶荆轲上坐,待荆轲坐稳,太子丹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上进,使我能够到您跟前,不揣冒昧地有所陈述,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我啊。如今秦王有贪利的野心,而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如今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占领了他的全部领土。他又出动军队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抵达漳水、邺县一带,而李信出兵太原、云中。赵国抵挡不住秦军,一定会向秦国臣服;赵国臣服,那么灾祸就降临到燕国。燕国弱小,多次被战争所困扰,如今估计,调动全国的力量也不能够抵挡秦军。诸侯畏服秦国,没有谁敢提倡合纵策政,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婪,其情势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愿望。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就太好了;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却不知道把这使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过了一会儿,荆轲才道:“愿为燕国效死命!”
太子丹大受感动:“如此,燕国的前途都交到荆卿手上了。荆卿有什么需要我效劳的吗?”
荊轲又道:“我请您寻找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找到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让工匠用毒水淬它,用人试验,只要见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的。”
“可。我听说,燕国有位勇士叫秦舞阳,是燕国贤将秦开之孙,十三岁上就杀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我希望由他来做你的助手。”太子丹满口答应。
诸事齐备,太子丹及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至秦国都城咸阳后,荆轲持送厚礼给秦王的宠臣蒙嘉。由蒙嘉进言:“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嬴政听得蒙嘉所言,果然大悦:“好好好!樊於期这逆臣贼子终于伏诛了,他败于赵将李牧之手,断送了我大秦多少健儿的性命!他不思还朝谢罪,竟敢躲到燕国去了。叛国投敌,罪加十等,可算教他死了!你说,那荆轲要将樊於期的头颅亲手呈给寡人?”
蒙嘉道:“回禀大王,正是如此。大王可要见见这荆轲呢,臣观这荆轲可谓是真壮士也,大王可再得一大将。”
嬴政更喜:“果然如此,那就更不能怠慢了。传寡人口谕,乃朝服设九宾,在咸阳宫朝堂上召见燕国使节。”
一旁侍立的中书府令赵高睃了蒙嘉,劝道:“大王,那荆轲虽名为燕国使节,其实是草莽之人,大王千金贵体,何必以九宾这样郑重的礼仪亲自接见他,遣人将樊於期小儿的头颅和燕督亢的地图拿来呈给大王圣目御览就是了!”
嬴政道:“寡人心意已决,中书府令不必再劝。”
是日早朝,嬴政高据秦王宝座,侍者唱道:“宣燕国特使觐见!”
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
秦舞阳按捺不住好奇心,朝秦王宝座上窥去,但见嬴政嘴巴大,额头鼓起,眼睛长,鼻梁高,鹰目似电,虎步龙形,身长过人,威风凛凛,霸气雄武,慑人心魄,令人胆寒。秦舞阳登时色变震恐,两股战战,满面冷汗。
群臣见状责怪道:“这人是谁,这样失态,太不成器了些。”“这可是对大王的大不敬啊!”“御前失仪,无胆小儿也配做特使,燕国这是无人了吧!”
赵高趁机再次进言:“大王,小人有一言,不得不进于大王。大王,这燕国派来的副使一点礼仪规矩也不懂,燕国送如此贵重的东西却派如此不识礼数的使者,实在令我疑惑,究竟是为了交好我们秦国,还是没把我们秦国放在眼里。”
此言一出,群臣深以为然,便是嬴政也目露疑色地望向荆轲。
荆轲不疾不徐:“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嬴政被捧得舒心了些,蒙嘉收受了荊轲的巨额贿赂,此时也帮腔道:“启奏大王,燕国副使乃燕国贤将秦开之孙,并不是无名之辈。想来副使是为大王的气势所慑,并非故意怠慢大王。”
嬴政疑惑尽消:“副使不必惊慌,寡人没有怪罪你。”
荆轲拍马道:“秦王贤明,实乃圣徳之君。”群臣也随之夸捧:“大王贤明,实乃圣徳之君。”
嬴政笑道:“你倒是会说话,那就把樊於期的人头和燕督亢的地图呈上来吧。”便有内侍要去接。
荆轲拒道:“秦王明鉴,这两样东西必须要由我们亲自呈给大王过目。”“哦?”“这樊於期乃是我亲手所杀,他的头颅也是我亲手割下密封于匣内,所以我要亲自呈给大王来表示忠心。至于这地图,也请大王能赐我一份荣幸来亲自为大王讲解。”
嬴政不疑有他:“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嬴政。嬴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心下大悦。又叫荆轲拿地图来。
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直到图穷匕现。当荆轲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嬴政的袖子正要说话。嬴政此时大惊,出于本能反应,起身挣脱开了荆轲,荆轲抓着的袖子被扯断。
秦王想将佩剑拔出,但剑太长,心里又着急,剑没有□□。荆轲向秦王扑来,秦王环柱逃避,荆轲紧追秦王。旁边虽有许多人,但是都手无寸铁,而殿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定,没有秦王的召令是不准上殿的。
官员中有个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因为荆轲扬起手来挡避这个药袋,而使他分了神。
这时,一边的大臣对着秦王喊道“大王背负着剑鞘,背负着就能□□了”。嬴政抓住刚才夏无且制造的机会,将剑负于背拔出,刹那间斩断了荆轲左股,荆轲因伤栽倒到地上,勉强坐起,右手把匕首向嬴政掷去,击中桐柱,擦出火花。嬴政再用剑砍他,荆轲用手去接,五个手指应声而落。嬴政大声命令侍卫护驾。
荆轲自知大事未成,倚柱而笑,对嬴政说:“事情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的,一定要你同我们订下退还土地的条约来回报太子啊。”此时,侍从的武士已受嬴政的命令,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而秦舞阳也被侍从的武士砍杀于朝堂的台阶下。
嬴政大怒:“竖子可恨!竟敢行刺寡人!”
群臣纷纷附和,扬言灭燕。廷尉李斯谏言道:“请大王息怒,勿要以燕国之罪毀伤自身!大王,燕人斗胆,派刺客行刺大王,那咱们的灭国顺序就要变一变了。按大王与臣和尉缭原先拟定的计划,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秦国已经并韩灭赵,下一步可就是灭魏了。”
嬴政问道:“廷尉的意思是先灭了燕国?”
李斯笑答:“燕国有罪,秦国必须先示之以威,否则,天下人人都敢冒犯大王天威了。可燕国有辽东这条退路,辽东之地苦寒,将秦军陷于辽东实为不智。以臣愚见,请大王遍发国书,详述荆轲刺秦之举,昭吿天下,是燕国无理在先。再遣特使赴燕,问燕王之罪,令其赴秦授首。燕王如果不从,咱们就师出有名,尽发大军,将燕王赶到辽东去,尽掠燕地以强秦势,再图灭魏之事。至于燕王,就先让他苟延残喘几年吧。”
嬴政大悦:“就依廷尉所言。”
是夜,赵高为嬴政换了安神香:“臣知大王今夜难眠,可贼寇已除,廷尉又出妙计,大王当可安枕了。”
嬴政蹙眉道:“寡人睡不着,可有什么新书么?”
“有有。”赵高一面应答,一面遣内侍去拿,少时便膝行至嬴政榻前,将一卷竹简举过头顶呈给嬴政过目:“大王,这是今年新问世的《黄帝内经》,恭请大王御览。”
嬴政见赵高这样低眉顺目很是赞许,接过《黄帝内经》草草翻了翻:“《素问》?《灵枢》?阴阳五行?针刺和灸?这是讲治病的?那就拿给今天救驾的御医,叫?”“夏无且。”赵高轻声提醒嬴政。“对,就是这个夏无且,你把这书拿给他看看,再替寡人好好赏他!”“谨遵王命。”
嬴政问道:“赵高,我听说道家有长生之术,你说,果然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么?”
“这。”赵高迟疑了,“大王,臣只是微末的一个宦者,哪里能见识到仙家人物。不过既然有了这样的传说,那应该是确有其事了吧。”
嬴政:“罢了,问你作甚?连寡人也没见识过呢。”赵高连忙接口赞道:“今日大王制服刺客,以臣的一点鄙见,正如那神人一般威武呢!”
“你这老小子。”嬴政好笑不已,“你提刺客倒是提醒寡人了,寡人今年已三十有二,人活七十古来稀,寡人是时候该考虑身后之事了。”
“大王万年!大王福寿无疆!”赵高没口子地祝愿道。
嬴政笑骂:“好了好了,你的忠心寡人都知道,还不快把堪舆志和礼仪之书拿来。”赵高应声而去。
嬴政道:“寡人曾在骊山得遇神女,依山造陵,骊山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就在骊山择址修造陵墓吧,寡人就把这事儿交给你来。”
赵高闻言直接跪伏于地,感动地涕泪横流:“大王信得过臣,才将身后事交给臣来办。但请大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出了一星半点的差错,您就摘了我的脑袋当夜壶!”
嬴政轻踢赵高一脚:“寡人且使不上这么大的夜壶呢!今日救驾,你亦有功,寡人得赏,赏你什么好呢?”
赵高涎脸凑趣:“大王随便赏点儿什么,臣还不拿它当个心头宝啊!”
“有了。”嬴政道,“你字写得好,就去给寡人的小儿子胡亥当个老师吧!”
赵高闻言大喜:“大王抬爱,臣一定好好教少公子习字!”
公元前227年,秦派王翦、辛胜攻燕。燕、代两国发兵抵抗,被秦军败于易水以西。次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到辽东。秦将李信带兵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的计策,杀了太子丹,把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求和。
公元前226年,韩国都城发生叛乱,秦国出兵平定韩的叛乱,乘机处死了韩王安。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将军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国灭亡。秦国就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
公元前225年,秦派李信、蒙武带二十万大军攻楚。李信攻楚的平舆,蒙武攻楚的寝,取得初步胜利。秦楚两军在城父邑相遇,楚军乘秦军不备发起反攻,大败秦军。
后秦王政派王翦带六十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迫使楚将项燕自杀。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秦于楚地设九江郡、长沙郡。
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之地,降服了越国之君,设置会稽郡,楚国灭亡。秦在灭楚的同时,不断地向东扩展,陆续设郡,并攻取齐地,设置薛郡。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了燕国。接着又回师攻代,虏代王赵嘉,建立代郡和辽东郡。
公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在齐旧地建齐郡和琅邪郡。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十年陆续兼并了六国,继而于公元前219年开始“秦攻百越之战”,平定南方百越,从此完成统一大业。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后,嬴政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史称“秦始皇”。
(https://www.tyvxw.cc/ty195974/430568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