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汉明 > 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标是重塑

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标是重塑


  这不奇怪,晋商不也就是靠此发家致富的嘛。

  用后世的话说,毛文龙那就是个“刺头”。

  当然,袁崇焕也不是仅仅因为这些就矫诏杀人。

  原因是,袁崇焕需要杀鸡敬猴,彻底控制毛文龙的军队。

  那时明军已经被清军打得已经无还手之力了,只能采取战略防御。

  袁崇焕袁督师,一生正气、两袖清风,眼中容不得半粒沙子,当然,人非圣贤嘛,他也是有些小瑕疵的,譬如爱吹牛。

  这是有据可查的,譬如,他为了安抚为国事愁得夜不能寐的崇祯帝,竟然直陈“五年复辽”。

  要说开始时,崇祯帝也没太当真,毕竟当时的局势,后金几乎是吊打明军了,这种实力的差距,哪是五年能够扭转的?

  可问题是听的没当真,吹牛的却当真了。

  袁崇焕开始“有理有据”的详细向崇祯皇帝介绍五年复辽的办法。

  如此一来,崇祯帝开始信了,于是,悲剧就从这一时开始了。

  所谓军令状嘛,这种事哪能开玩笑?

  袁崇焕由此成为蓟辽督师,真正接手蓟辽防务,才发现这事还真办不成。

  可牛吹出去了,只能硬着头皮来,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嘛。

  袁督师确实呕心沥血,为了这个牛皮倾注了全身心,急皇帝所急。

  可问题来了,毛文龙不服他啊。

  于是,为了服众,袁督师矫诏一刀砍下了这刺头的脑袋。

  老实说,袁崇焕这么做也没有办法,当时在辽东的明军,就是一盘散沙,相互推诿,根本不是清兵的对手。

  袁崇焕这么做,是杀鸡给猴看。

  可问题是,毛文龙的死,并未给袁督师带来预期的效果。

  杀了毛文龙之后,仅三个月,皇太极就率八旗军,绕开正面的关宁锦防线,借道蒙古直扑北京,造成了震惊大明朝廷的“己巳之变”。

  失去了毛文龙在背后的牵制,皇太极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长驱直入,在京城周边大肆抢掠了一番,才兴尽而返。

  而袁崇焕,虽然在“己巳之变”中奋力退敌,几乎丧命,最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崇祯皇帝的信任,最后被凌迟处死。

  说袁崇焕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未免有些过,但说他有取死之道,却不冤枉。

  原本互为犄角的战略防线,因擅杀了毛文龙,而变得独木难支。

  这直接造成了皇太极可以肆无忌惮地南下。

  所以,黄道周数次直谏崇祯皇帝赦免被袁崇焕牵连的大臣,却从未替袁崇焕有过任何开脱,他还曾直言“袁崇焕以七阅月之精神,仅杀一毛文龙,而欲以五年不动之期,坐收全胜,身卒磔死,为天下笑”。

  可见,当时朝廷中,对袁崇焕是恨到何种地步。

  黄道周是真有怨言,他怨得倒不完全是崇祯皇帝黜落他,而是崇祯皇帝因此而丢了江山。

  如果说袁崇焕使得后金突破了大明宁关锦防线,那么崇祯皇帝抽走了大明最后一根脊梁后,又推倒了朝堂上承重的栋梁。

  看着黄道周的激愤,吴争确实有些无奈。

  劝说黄道周不易,吴争只能转变思路,换一种说法。

  “幼玄先生以为反清复明,最重要的是什么?”

  黄道周冲口而出,“万众一心……。”

  说到这,他立马就顿住了,他自然知道吴争的意思。

  吴争道:“没错,是团结。听说隆武帝联合大顺、大西军残部,共同抗清,还是先生谏言的,连往日的贼军都可以联合,何况崇祯帝已逝四年之久?再怎么说,先帝是殉国而死,就凭这一点,先生再大的委屈,是不是也能化解?”

  黄道周沉默下来。

  吴争道:“满清入关至今,八旗军已经战损失近半,现在与我朝交战的,大多是汉人。战力已经远不及八旗军了,奈何人多啊。先生就不想想,为何这些汉人,要为外族与同胞厮杀?同族厮杀,这不是满清带进关来的,而是在清军入关前就存在的,包括大顺、大西两支民军武装,如果不是内讧,区区三十万清军如何入关?而这入关的三十万清军中,近半都是汉八旗。”

  黄道周依旧沉默。

  吴争轻叹道:“先生之前也说过,当今皇帝登基时,本王已经有了自立的实力。可为何本王宁可拥立,而不自立?其实很简单,本王得不到江南士族的拥戴,因为本王与他们的理念不同,我喊出了劫富济贫的口号,虽说没有真地去实施,但对于这个阶层,我是敬而远之的。”

  “可我心里清楚,他们掌握着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更对南北各大商帮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人得到,便须有人失去,若是按我的性子,那就彻底荡平这个阶层,在得到最广大底层百姓的拥护下,重塑天下。这在太平时期绝对能做到,可现在不行。一加一,无论对方多弱小,也必是大于一的,而一减一,无论我有多强大,也是小于一的。这道理我清楚,对方也清楚。”

  “所以,我默许了他们的存在,他们默许了我势力的野蛮生长,双方相安无事。但维持这个平衡的前提是,我不能砍倒大明这杆旗,这旗一倒,他们就失去了希望,那也是双方撕破脸,不共戴天了。当今皇帝,就是这杆旗。先生能听懂我的意思吗?”

  黄道周长吁一口气,点点头道:“老夫能听明白。”

  吴争自然知道,黄道周能听明白,义兴朝无数人,包括钱肃乐、陈子龙,包括张国维、张煌言,甚至包括钱谦益等,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菁英,随便哪个,都比自己有才。

  可问题是,这个时代的菁英们,满腹文才,于国于民皆有大用,可生生被堵在喉咙口,倒不出来。

  这个时代的教育和社会氛围,无疑是有问题的,错了,那就得改。

  但改,非常难。

  这些人都已经成人了,眉毛胡子一大把,形成的理念已经深入骨髓。

  吴争只能采取一个更简捷的方式,那就是重塑。


  (https://www.tyvxw.cc/ty195757/857817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