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汉明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应天府之变(七)

第三百六十四章 应天府之变(七)


  鲁之域、陈守节面对朱以海派来的“钦使”,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前来延揽的“钦使”逐出了军营。

  倒不是二人对吴争的忠诚到了舍生忘死的高度。

  而是二人在吴争和朱以海之间,宁愿相信吴争。

  这种选择,其实在军中很常见,知将帅而不知君嘛。

  但这二人还是有些不同的,他们在与吴争这一路的北伐中,深知了一事,吴争这样的人,不会倒在这种见不得人的政治倾轧之下,他们对的最后获胜抱有信心。

  也就是说,钱肃乐三条应对计策中的第一条,最先无疾而终,宣告失败了。

  但第二条,显然没有让钱肃乐失望,当新军出现在正阳门的时候,钱肃乐沉寂似铁的脸上,终于显露出一丝舒心的笑容。

  他转向朱以海躬身道:“鲁王殿下,舍弟和犬子率新军已至,有此大军,所谋之事便有了七成把握,如今只要兴国公能附从殿下,那么胜算可至九成。”

  朱以海这时是心花怒放,他满口夸赞道:“钱大人赤胆忠心,孤一直是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的,只要今日孤进城登基,孤绝不吝赏赐,今后朝堂之上,钱爱卿是当之无愧的首辅人选。”

  钱肃乐却微微叹息道:“多谢殿下青睐,不过此事若成,臣会向殿下请辞。”

  朱以海大惊,“钱爱卿这是为何,孤身边岂能少了钱爱卿?是否爱卿还有别的要求,无妨,尽数说来,孤莫不应允。”

  钱肃乐摇摇头道:“臣别无他求。殿下放心,臣之为人,殿下想必清楚,谋事向来有始有终,必会拥戴殿下入城登上尊位。”

  “那爱卿何以说出请辞之言?”

  “臣短短两年之间,先于绍兴府黜落殿下监国之职,应天府黜落长平公主在后,前后两任监国,皆因臣而被黜落,臣已是不忠不义之人,有何颜面站在朝堂之上,只待拥戴殿下之后,便去官归乡、闭门谢客、反省己过。”

  朱以海感到莫名其妙,可他看钱肃乐神色,便明白此言非虚。

  再三挽留,钱肃乐不应,朱以海也就不劝了。

  在朱以海心里,此时最重要的,莫过于洪武门中,那个至尊之位。

  只要坐上那个位置,钱肃乐在与不在,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以他的帝王心学,钱肃乐其实是不合他授以首辅重任的,钱肃乐太过刚正,行事非黑即白,这种人,是朱以海心中不喜的。

  朱以海劝说无效之后,便转变话头,“钱大人以为,兴国公能接受孤的条件吗?”

  钱肃乐见朱以海只劝说了三遍就转变了话头,心中骤然一凉。

  心道,果然君王无情啊!

  虽然钱肃乐请辞之说,确是真心实意,可做为文人,心中那份被君王赏识的虚荣心还是非常大的。

  哪怕是要急流勇退,钱肃乐下意识中,也希望朱以海能多劝他几遍。

  可朱以海显然没有再劝他的意思。

  钱肃乐突然感到一阵心酸。

  此时听朱以海询问,钱肃乐深吸一口气,将杂乱的情绪压了下去,回答道:“依臣猜想,兴国公会接受殿下的。兴国公是个老成世故之人,不可能为了与吴争区区交情而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或许他两不相帮,保持中立,但绝不会与殿下为敌。”

  朱以海大松了一口气,就算他不是钱肃乐这般对人心把握笃定,他也能猜想得到,只要兴国公接受自己的条件,哪怕保持中立,他的胜算也是极大的。

  朱以海连连点头,将目光投向正阳门那支刚刚抵达的新军,脸上一片灿烂的神色。

  钱肃乐看着朱以海的后脑勺,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惆怅。

  他说因为先后黜落两任监国,无颜站在朝堂之上,这不假,但不是全部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肃乐有愧,他觉得愧对了吴争,这个名义上自己乘龙快婿的少年,就因为自己的这一阴谋,生生断绝了未来的政治前途。

  而这少年,还刚刚光复了应天府等九府之地,还刚刚在绍兴府拯救了朝廷一众官员及家眷,这其中就包括朱以海本人和他的妻妾。

  就算钱肃乐铁石心肠,就算钱肃乐深信不疑自己的做为是正确的,也无法隐瞒自己的良心,他是在恩将仇报。

  这一点,就象是一只虫子,不断地吞噬他的心血,让他无端地抽痛和战栗。

  ……。

  王之仁真会象钱肃乐所言,就算不站在朱以海这边,也会保持中立、两不相帮吗?

  不得不说,钱肃乐看人是很准的。

  至少王之仁确实是这样的人,也是这么想的。

  在他看来,这乱世之中,唯有手中的实力和军力是最可靠的。

  什么情意啊、大义啊,都是扯蛋。

  就算是必须扯,也要选得不痛点的地方去扯。

  而眼下这个变局,绝对不是扯的好时机。

  所以,王之仁选择了撤,两不相帮,也就是两不得罪。

  虽然失去了一个邀功的良机,但这与选择一方投靠的风险相比,是值得的。

  但世事往往有意外。

  而且这意外往往来自于不起眼的人,所谓小人物改变历史,就是这个道理。

  但在王一林看来,自己绝不是个小人物。

  特别是接受了应天府大大小小富商显贵的集体“贿赂”,腰缠数十万贯,置了豪宅、田地,纳了两房小妾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是贵族了。

  所以,他有自己的考量。

  在朱以海和吴争之间选择,他选择吴争。

  不是因为与吴争在梁湖有手足之情,也非是与吴争在杭州之战有同袍之义,而是他认为,吴争是个可以同富贵共患难的人。

  简单点说,他更相信吴争。

  吴争对钱财、军功的洒脱,明军之中谁人不知,被将士交口称赞。

  王一林也是受过恩惠的,杭州城之战后,吴争除了给王之仁的,还塞了不少给王一林,而这次北伐光复应天府之后,吴争更是对王一林受贿视若不见。

  二人私下里,还能勾肩搭背,你一声兄弟我一声老弟相称。


  (https://www.tyvxw.cc/ty195757/848095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