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梁山终结者 > 五百一十二 修史

五百一十二 修史


  入黑后的应天,依旧灯火通明。

  怀州城外的酣战,未曾影响到这里半分。

  若说两者有什么牵连,大约就是百姓们担忧自己的家人能否平安归来。

  明军能否取胜,百姓并无疑虑。

  久居京城,哪怕在迟钝的人都知道国朝军队的厉害,自然信心满满。

  再则,若是前线吃紧,此时应天两万精锐禁军也该开出去了吧?

  然而并没有。

  并且,城中并未宵禁,放任百姓夜间来往。

  所以,街道上叫卖声络绎不绝,行人也是川流不息。

  此时的应天城里,街道两侧都竖起了木杆,木杆上架着电线,挂着电灯。

  百姓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除了感叹两句真亮外,也不会驻足观望。

  铛~铛~铛~

  一队衙役敲着锣出来,喝道:“前线战报,岳飞将军于耀德城围歼西夏军兵四万,关胜将军阵斩西夏晋王察哥。”

  哗~

  百姓们闻言,立刻围了过来。

  衙役拱手道:“诸位,莫要拦着去路,我等还要去别处通报。”

  “小哥莫急,且把详细说说。”有性急的百姓催问道。

  衙役道:“这战元宵前后就打完了,之所以现在才放出来,乃是为了瞒过辽国耳目,因此延后……”

  刘子羽领兵来往扫荡,辽国若是要联系西夏,非得绕远路不可。

  但是要获得前线战报,只要从明国境内打探就行。

  边境漫漫,许多地方大军难以通行,个把人通传消息还是可以的。

  为了防止辽国得知西夏近况,明国官方通报前线战况,有意识地延迟了一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大约也就是西夏信使跑到辽国的时间。

  其目的,便是不要让耶律大石提前得知消息。

  根本原因,再于方明担心耶律大石挥兵西进。

  三十万骑兵西进,明国还真不一定能干的过。

  毕竟,两条腿还是跑不过四条腿啊。

  所以,尽量让耶律大石呆在辽国西京,等明军兵临城下就好。

  详细说了前方战报,衙役们笑眯眯地排开众人,往其他地方去了。

  听了这等好消息,百姓们都是喜笑颜开。

  不过日子过得如何,国家打胜了总是一件好事。

  不一刻,衙役们到了翰林院前。

  这等高雅的地方,他们全无半点顾虑,只把铜锣敲的飞起,大声昭告喜讯。

  屋内,宇文虚中止住吵闹的学士们,道:“都听清楚了?”

  “听到了,前线大捷!”吴激应道。

  两人听得这个消息,感想各自不同。

  宇文虚中于大观三年进士及第,历官州县,政和五年入为起居舍人、国史院编修官,官至资政殿大学士。

  当时开封被破,宇文虚中感于内战,并未多加抗拒,随后出仕,仍然为国史院编修官。

  下旨提拔宇文虚中的方天定,包括宇文虚中本人也不清楚,他的文弱身躯里有着怎样的刚烈。

  宋高宗建炎二年,宇文虚中应诏使金,被软禁,以仕金为条件获释,后与礼部尚书、翰林学士韩具掌词命。

  金天眷间(年),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国公,后以书《太祖睿德神功碑》,进阶为金紫光禄大夫。

  皇统二年(1142年),金朝移文南宋、索其家属北迁。

  皇统四年虚中仕为翰林学士,承旨,加特进,迁礼部尚书,承旨如故。

  皇统六年,虚中以所据位柄,暗中联络中原东北豪杰义勇举事复宋,事泄被杀,全家老幼百口同日遇害。

  如此刚烈的人物,若非方明确实干的不错,怕是他也不会投明。

  不过,听到前线大捷,宇文虚中也清楚,赵宋是彻底没戏了。

  想起旧日恩情,他的心情有些伤感。

  吴激则不同,他满满的全是激动。

  反正他也未曾出仕,不亏欠赵宋分毫,开心完全不用掩饰。

  当然,若说吴激和赵宋朝廷全无瓜葛,那也是不对的。

  他老子吴,可是赵宋重臣。

  崇宁二年,徽宗和高丽正式修好,时任给事中的吴奉令出使,从此,高丽和宋来往不绝。

  吴自高丽回国后,任开封府知府,进升为工部、户部侍郎,后调宛邱知府,政绩出色。

  其先后历任苏州、陈州、河中及成都府知府,政绩都相当不错。

  明军抵达开封时,吴以兵部侍郎留守开封。

  结果不用多说,自然是被生擒活捉。

  然而吴也是硬气,宁愿坐牢杀头,也不出仕。

  方天定无奈,只得放其归乡。

  后来内阁扩增,因吴熟悉高丽,有益于攻略其地,方天定便再三延请。

  许是热血未冷,最重要的是姓方的确实比姓赵的能干,因此吴接受任命,成了内阁一员。

  当然,吴激能成为翰林,和他老子关系不大。

  吴激本身书法俊逸,绘画得其岳父米芾笔意,十分出色,文名传天下。

  因此,吴激进了国史馆。

  两人夜间聚在一起,也不是探讨文学,而是为了修撰宋史。

  曾经,宇文虚中以赵宋未灭,不同意修撰宋史。

  毕竟赵佶未死,国统尚存,不能说赵宋已经灭亡了。

  吴激却不以为然,坚持现在就开动。

  他认为,寄人篱下的皇帝,不能叫皇帝,叫亡国之君更合适,赵宋事实上已经灭亡。

  为此,两人已经吵了无数次。

  本来,两人各带着小弟们,刚刚吵了一架,正要不欢而散,外面却传来了衙役们的通报。

  吴激按下激动,道:“宇文叔通,宋夏联军再次大败,已然没了五万余人,你还有何话可说?”

  宇文虚中能说什么,只能骂赵佶、李乾顺不争气咯。

  当然,他也不想李乾顺太争气了。

  若是明国真的折戟于西夏,他也不会开心。

  总的来说,左右为难。

  吴激不理宇文虚中的复杂,只问道:“赵宋事实已灭,赵佶不日非死即擒,我以为,现在就可以修撰宋史了。”

  “罢了。”宇文虚中叹了口气,道:“那便修吧。”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赵宋毕竟是汉家正统,修史时当力求公正,勿要抹黑才好。”

  吴激冷笑道:“太祖起兵之因,实乃赵佶倒行逆施,我等便是实事求是,后人定然也会怀疑我等故意抹黑。”

  宇文虚中更加郁闷了。

  说到底,方明飞速崛起,都是赵佶的锅,怎么也甩不掉的。

  “盖棺定论,我等据实而写,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判便是。”

  说完,宇文虚中起身,向外走去。

  内心实在复杂,唯有一醉解千愁。

  吴激不管,只和同僚商议,该如何编撰宋史。

  易代修史,可借鉴得失,亦可说明前朝已亡,本朝乃是唯一正统。


  (https://www.tyvxw.cc/ty194822/851481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