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雷霆反击 > 第二百二八章

第二百二八章


  574第二次较量,再次占据上风。

  印度北方集团直属的第40高地炮兵团的2个排,正在快速地逃离发射阵地。实际上最后这个撤离截断才是显现出炮兵职业水准的重中之重,在计算机完成大部分火控解算的时代,平安退到后备阵地,对机动炮兵而言意义重大。

  哈里亚曼在每一处阵地上只部署2门火炮,其用意也在于支离破碎的山地上的撤退时不至于混乱,在他眼里,印度炮兵通常都是组织混乱,或者潜在易于陷入混乱的,这种事情和演习场上为上级表演操炮是不同的。有些国家的士兵,在实战时表现总会比演习时更好,有些国家则正相反,这是民族性格的表现。好的指挥官,不应该过分期待士兵的超常发挥,而是能够做到未雨绸缪。

  这些褐色/白色迷彩包裹着的战车咆哮着掉过头来,履带翻动起周围肮脏的雪。

  它们迅速向第二阵地转移,一切井井有条。车长们缩在炮塔内掐着表,这是提心吊胆的一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也许中国人并不是少校担心的那样神乎其神?他们的反击不会来的那么快?

  第一轮反击来自中国军队的远程火箭炮,它们按照雷达数据,进行快速地覆盖射击。火箭弹穿过天穹,呼啸着地从云端落下,准确地落在了刚才自行火炮展开,开火的那一片布满泥泞和脏雪的地上。只一瞬间,空旷寂静的山谷炸成了一团火。巨大的震动即使在几公里外,也能感受到。

  哈利亚尼坐在8公里外,他隔着装甲,犹能听到那边不间断的爆炸声,少校闭着眼睛等待着冗长的攻击过去,心中的疑团差不多解开了。

  敌人的反击即迅猛而又精确,但是好歹自己的兵力毫发无损,显示器上,那些黄色的三角形还都在那里慢慢移动;如果敌人使用榴弹炮,而非火箭弹,反击可能来得更快些,不过另一个担心可以解除,这一带他们没有可以够到如此纵深地带的敌人炮群,那些阴险的39倍口径的155轻型榴弹炮即使通过直升机偷偷躲在高程很大的阵地上也不行,至于散布前线的30倍122炮,更是想都别想。

  中国军队第二轮反击来自于空军。从附近赶来的2架歼16轰炸机,在爹木错克上空盘旋,摄于斯利那加S300的攻击范围,没有敢太过深入。但是他们仍然从远处投下了卫星制导炸弹。中国空军用这种速度缓慢的炸弹,企图对自行火炮可能的退路进行第二次攻击,这种不不计成本的轰炸实际意义却不大;随后,速度更慢的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的无人机穿越山地,赶来确认战果。

  一辆低空补盲雷达车,高高升起液压曲臂,精确监视着空中的每一个动作,只要对手过分欺近,就将遭到打击。梅内亚姆或许不是果断的指挥官,不过他精明的将领,很善于在各种地段,对防线修修补补。斯利那加外围的雷达网,虽然不算完整(在山区地带完整的监视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十分有效了。当然中国空军每天出动的一部分功课,也是在对抗中,试探出斯立纳加头上的防控网的范围和变化,并随时准备找空隙扔几颗反辐射导弹。

  哈尼亚曼可以想象,中国军队的指挥官看到一片炸得乱七八糟的山谷里,竟然没有一个被摧毁的目标时,该有多么的懊丧,不光大量昂贵的弹药被白白地倾泻掉,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这会儿碰上了厉害的对手。想到这些,他还是有了一些小小的得意。

  “不是每一支印度炮兵都是废物,你们等着瞧好了。”

  徐景哲一直在跟随无人机的实时视野,观察刚才远程压制对新出现的敌人火力的战果,他期待看到敌人使用了何种武器。

  调整过位置的炮兵雷,在第一时间发现了飞过监视区的敌人炮弹轨迹,通过对弹道的分析,准确解算出了发射弹药的区域,当然在山区还必须对照地形后,才能精确第标划出目标位置。

  由于距离较远,潜伏的反击火力无法立即反制(包括各种增程弹药),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般公湖以北值班的火箭炮,这些火箭炮原本用来监视列城,准备在发现敌人表面阵地有调动时,歼灭其软目标的。这样的周折固然显示出了前线C4ISR系统(或者使用其它名词表述的类似系统)的高效率,但是反击速度是打了折扣的。

  无人机远道侦察的结果让徐景哲大感意外,他通过普通光学设备(天色仍然没有完全暗淡下来),看到了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的山谷和山坡,看到了如同被一副铁犁翻过的,坑洼斑驳的区域,火箭炮覆盖了超过30公顷的巨大面积,但是看不到任何被毁伤的车辆,通常它们应该是最显眼的,如果有的话。

  “那些燃烧的车辆在哪里?竟然什么也没有打到?”

  老头子还不记得部队动用火箭炮的反击,有走空的时候,多少应该杀伤到一些目标才对。金属盒烈焰堆砌的风暴散布出去,却没有收获。

  他知道,或多或少,情报部门有一点过失。现在甚至不知道,这次袭击是来自于凯撒系统或者AS90或者其他的系统?或者敌人拥有多少这种系统?而上级正等待着一份报告。当然通过分析,印度的这样可以使用北约弹药,但是机动能和射程不相符合的155火炮可以被排除在外了,但是这样不精确的报告显然是不像话的。

  “上级一定会追问起敌人的武器和指挥的?”他想了想,拿起电话:“告诉无人机,跨过红线,继续沿着山势向西侦察。我要看到具体的东西。”

  红线是指,作战地图上划定,并且经常变更的虚线,无人机一般不跨越这条线,它的进退取决于梅内亚姆防线的实质防空能力,印度中将的部署保守却又严谨,没有什么重点,但是层次分明,所以应对起来,就需要更这边参谋人员更加严谨的态度。

  天色大暗下来,山顶上的锡克族战士终于等到了攻击时间,他们以斗志高昂地排成散乱的散兵线,呐喊着向下冲锋。跨过1.5公里的封冻河流,他们就将冲进山谷,在哪里与中国军队展开作战。

  他们知道中国在很近的地区,可能有一支1500人的兵力,另外可以通过直升机调集几个连过来,而印度印度无法在缺乏制空权的地区利用直升机。也就是说,中国军队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自己,不过即使敌人有一万五千人,他们也视若无物,敌人只是被政治军官驱赶来的,无法适应高海拔地区作战的部队;他们在4500米以上高度,只能气喘吁吁地扶着枪走路,其中百分之六十的人,会在一个月内因为肺部积水抬回3000米以下地区,这是上级说的,并没有多少人结合1962年的历史,考虑过这种说法的可能性。即使这种传言有些夸大,这些士兵天在对手成天的空袭和炮击下,也早就憋闷坏了,都盼着能好好打一仗;锡克部队是有信仰的部队,他们知道勇士牺牲后会有一个归宿,他们渴望战斗。

  查漠的梅内亚姆中将关注着部队的出击,他知道这支部队一定有去无回,甚至未必能冲进山谷地带,不过战争么,就是如此。

  他的亲侄子被炸弹引发的雪崩吞没后,他在诸如用人命来试探敌人部署的行动上,更加的果断,也不再有道义上的自责。

  “将军,他们暴露在无遮挡的斜面上,会有很大伤亡的。”有人提醒道。

  “大惊小怪。战争哪儿能不死人?我更期待着敌人的火力暴露出来。”抢答的不是梅内亚姆,而是奥林德,他一直都是梅内亚姆最凶悍的将领。也是他手下少数几个整天考虑怎么进攻的人,尽管思路与梅内亚姆并不怎么合拍,不过司令官知道,这种人总是用得着的。

  梅内亚姆一直不做声,继续看着面前的几面显示器,等待山头观察所的消息。这些显示器总最大的一块在指挥所正面,随时提供部队部署态势双反战线信息,作为指挥部的核心,它其实不怎么变化。它取代了那些需要参谋爬上爬下用红蓝铅笔不停修改的纸质等高线地图。侧面是空情信息,上面有大大小小弯弯曲曲的闭合线,代表己方的防空火力包线,以及一些已知的敌人防空火力范围。移动的符号,是敌我双方的各种飞行器。如果己方飞机飞过,上面会有框型的番号显示;如果敌方飞机被探测到,也会有预判型号的信息显示。

  “他们无人机的侦察优势,在夜里要打一些折扣。”奥林德抱着手,不无得意地说道,“前沿炮火的观察能力也一样。所以,夜间攻击也不失为有利。”

  “老弟,也必须要考虑到夜间的严寒,给部队造成的伤害。”司令官慢慢说道,显得比奥林德稳重和仁慈些。

  “如果中国军队以为我们死不起人,他们就会更加的肆无忌惮。”奥林德的回答,显示他有一些不服气。

  晚霞消失后,前沿的中国军队,已经转用微光夜视设备对冲锋的敌人展开了侦察。在雪山地带,星光的反射可以使得背景更清晰。炮兵观察员,紧张第握住通话器,他不需要指示火炮射击范围,需要等待的只是时机,等待敌人自己走进标定好的矩形区域内。从队形山看,敌人士气不错,而且行动能力没怎么受高原影响,确实如同情报显示的那样,是一支在5500米以上的地区(锡亚琴冰川),经受过磨练的部队。

  后方隐蔽中的122毫米牵引火炮终于得到敌人进入目标区域,立即展开反击的指示。很快隆隆的炮声响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飞行后,炮弹落到了稀疏的散兵线附近,前方观察员可以从夜视仪中,可以看到敌人纷纷趴下来,有一些随后站了起来,继续冲锋,有一些则不再站起来了。

  对于炮兵连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一方面新的敌情表明,敌人在距离前沿30公里还要靠后的地区,拥有可以打到前沿的精确火力,以及更靠后部署的,精度不足的龙卷风火箭炮。另一方面,让敌人冲下山来,进入到山谷地带又是绝不能容忍的。这意味着,印度将窥破整个部署,而山谷里的中国步兵同样处于敌人炮火可能射击到的位置。122火炮尽量选择了平直弹道,这样如果敌人的炮兵雷达部署不当,就无法探测到其位置。

  徐景哲在大约2分钟前,在打给首长的电话中表明,目前情况下使用前沿火炮十分不明智,当然他也给不出很好的取代方案;他只能建议,部队应该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好抛弃装备退入坚固掩体内;另外,还应该调动师输的45倍口径自行火炮,接替这一地区的主要炮群,第一个建议显然具备实际意义,而第二个建议,则是对眼下局面毫无助益的空谈。而此刻,般公湖以北的火箭炮部队也正处于退出阵地,重新集结,并重新装填冗长作业中,无法投入作战。

  哈里亚曼一直在等待暗藏的炮兵侦察雷达反馈信息,即使军一级指挥部还在使用上一代的装在拖车上的辛柏林雷达,而他已经使用了装甲底盘的眼镜蛇雷达,英国人固然越来越小气,但是在配套问题上还是满足了印度的请求。目前这部雷达正处于静默待命状态中(以防对手空中火力察觉)。如果开机,需要短暂的,大约20秒钟的磁控管预热时间。

  在叠木错克的高地上终于有人报告,看到了东面山后面有闪烁的辉光后,少校立即下令炮兵侦察雷达进入扫描状态。他知道敌人不会只打区区几轮,他们向来下手狠毒,所以自己有足够的时间。

  当火炮进入到第4轮射击时,少校准确获得了想要的主要信息,并且将大致目标区域缩小到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照地形看,敌人很好第利用了反斜面的遮挡,而且阵地很分散却有条理,似乎有永备工事(卫星未察觉到);通过弹道,他可以大致猜到敌人使用了122毫米火炮,规模约一个连,他暂时不知道是不是自行火炮。如果中国军队依仗着全面的优势,将老掉牙的旧式火炮也投入到了战争中,这倒并不让他感到意外,敌人在信息上的优势,使得他们在部署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575抢修工作

  少校早已将炮兵团拆的七零八落,分散在各个山谷地带,这是用来对抗敌人侦察的,当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旦可以形成反击时,不是每一个阵地都处于比较理想的射击区域内。这里的复杂地形,无法在每一个方位上都获得理论射程上的反击可能;而炮兵效率也较之集中使用要大不少折扣。

  眼下,他有2个刚刚完成射击的排还在机动中,其余各排中的大部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地理遮挡射界、射程不足,或者通讯不理想),处于无法射击的状态。

  他在显示器上圈定了所有射界良好的4个排8门炮投入反击,通过车际数据链以及空中的情报中继系统,他可以在大约650平方公里的多山区域内,控制自己的所有部队;车际通讯无法到达的部分,通过一架英国无人机实施;当然由于部署地区太过广袤,始终有一些车组处于无法通讯的状态,好在他事先部署时对这种情况留有余地。

  少校将各车射击的次数,从预设的4次,压缩到了3次,这将大大降低打击能力,但是鉴于前一次射击后敌人反制的速度,减少一次射击似乎更加稳妥。总的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能够进行火力投射的火炮数量不足,却又不能通过增加发射弹药的数量补足;但是他不是一个贪心的人,他知道撩拨强势对手得有分寸,那样容易把自己的老本搭进去。如果第40团遭到毁灭打击,英国人是要哭鼻子的。

  待命中的印度炮兵接到命令,迅速开始投入到反击当中,当然不可能用精密法进行射击,只能快速将火力向目标区域投射出去,考虑到目标可能有装甲防护,少校另外修改了弹药,他没有使用高爆弹药,而是选择携带预制破片的,可以侵彻轻装甲的多用途弹药。

  隆隆炮声中,印度炮兵发射出的底部排气弹,利用接近45°弹道飞过一半路程时,即被中方炮兵侦察雷达发现。还没有来得及计算出其落点,警报声就响彻在122毫米的炮兵阵地上空,这是徐景哲刚才提出的,增加警戒级别的建议起了作用。当然,投入这样盲目的,上级也一直担心着敌人的反制。作为无法经常更换阵地的部队,切实可行的是先保住人员。

  炮兵预先已经知道,一旦警报响起应该如何应对,这是他们平常训练的一部分,而中国军地在战时的表现,总是比演习时要好一些,

  他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躲进几年前修建的坚固的地下掩体内(火炮就是从这里面推出来的),当然把火炮推回去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阵地上的士兵们没有惊慌失措的表现,他们丢下所有东西,进行躲避炮火覆盖的动作,没有人惊慌失措,作为炮兵他们也知道,炮弹飞行需要不短的时间。

  炮弹以高抛物线弹道在空中飞跃40公里的过程,确实是一个相当漫长(不少于80秒)的过程。第一批的8发炮弹差不多和最后一批士兵退进掩体的时间重合。

  巨大的爆炸,从远处传来,随后的几声爆炸要近一些,第4枚落地的炮弹,落点更准,掉在了堆积的发射药包附近,顷刻间引发连锁爆炸,将暴露在阵地上的所有东西摧毁。火炮东倒西歪地留在了原地,大部分严重损毁,处于不可能修复的状态。这几乎是整个战争爆发至今,印度陆军表现出的最专业高效的一次反击。

  印度锡克营的第二支部队的冲锋已经展开,他们不紧不慢地冲下山(高原地带无法跑太快),很快路过坑坑洼洼的地面,这是刚才中国军队炮击的地区,但是他们没有遭遇到强大的火力反制。头上始终有飞机飞行的声音,偶尔可以看到飞出云层飞机的喷火尾烟,不过中国空军在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内效能不足,白光和夜视设备作用距离都不太理想。

  最终,天上的歼16选择向着地面部队发射的热焰信号弹指示区开发射火箭弹。但是印度部队非常的分散,攻击无法阻止敌人从很宽的地带冲下来。从坑道里撤出来的中国军队,距离敌人前锋大约有1公里,不断地将敌人突击到的区域,向上级汇报。但是始终没有预想中的反复炮击出现。

  徐景哲一直在与空军沟通,希望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敌人步兵上,必须优先解决敌人后方的炮兵,这是最大的隐患。但是从已经暴露踪迹的敌人炮兵位置看,它们躲在了太过靠后的区域,而斯利纳加似乎藏着什么新的东西,那是足够让徐景哲更加担心的东西。

  目前能够使用的最稳妥的办法,仍然是利用区域外弹药进行攻击,但是面对一支由滑头指挥官控制的,退却很快的部队,那些滑翔炸弹根本不可能获得机会。

  “我就不信敌人完全没有通讯,你们监听组能不能听到有用的通话?我需要详细的信息。”少将提起电话问道。

  “主任。战场通话十分庞杂,目前稍有眉目。截获到了基于北约JTIDS通信系统,与常规的印度使用的设备和通讯协议不太一样,我们还在跟踪。”

  “就是说你们什么也不知道?”他严厉问道,上级施加给他的压力,他也必须转嫁到下面。

  “从终端特征看,信息分发系统属于英国,但是接收机的情况较为复杂,暂时可以确定有其他北约国家的系统存在,发现了有2个指挥部层级特征的地面信号源。我们还无法跟踪完整的调频信号,也无法破译,但是随时无人机进行几种干扰。”

  “不,现在不能干扰。你得想想其他办法,确定其指挥系统的位置。”

  徐景哲打断了下属的建议,破坏敌人的通信,固然有吸引力。但是无助于彻底解决问题,他想要的是彻底消灭地面部队。

  “我们一直能监视到敌人的一架特殊的无人机,在纵深地带盘旋,极可能作为炮兵部队中继通讯的一部分。”

  “把目标数据发过来我看看。”

  他挂断电话,迟疑了一下又握起另一部红色电话。

  “首长。我的人已经做了充分的评估,我仍然无法给出使用空军深入攻击的建议。有迹象表明,除了北约的火炮系统,还有一些我们不熟悉的,北约防空武器部署在了前沿地带,目前处于雷达静默状态。从欧洲的情报来源看,情报是可以对照的。我需要天亮后的进一步卫星侦察核实情况。”

  显然情况空前的负责起来。要对付敌人手上的新式的炮兵,只能继续等待其开火,并暴露出位置,从炮兵雷达已经截获的印度炮兵的阵地信息看,这伙敌人部署的很分散,也就是说需要高度的指挥协调,才能够做到配合默契。从一架蹊跷的无人机上,当然无法确定太多的东西,但是有一些细节,总比没有好,好歹可以对上面交代一下。

  电话那头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建议,深入空袭只能推迟到白天。

  哈里亚曼等着对手的反击,但是这一次来的迟得多,而且并不是雷厉风行的反击,只是空军扔过来的卫星制导炸弹,这些炸弹到达的速度不足以执行预想的战术,并且在梅内亚姆的布设的干扰地带,其导航精度多少都受到破坏。

  少校知道,以上迹象显示出敌军的反击能力在下降,另一方面,敌人的空军对距离战线40公里区域目标非常忌惮。白天偶尔接近,夜晚则躲得更远。

  斯利纳加坐镇了新的防空部队指挥官,据说在阿萨姆经历过不少攻防,此人与前任不同,大部分时候他的制导雷达都不开机,只有远程的2D远程警戒雷达保持工作,但是有意思的是,这样松散的防御,竟然对敌人空军形成更大的威慑。从以往的战例看,中国空军的的每一个编队都带着反辐射导弹,一直都寻隙攻击雷达,但是雷达静默了,他们反而不敢深入的更多。当然,中国空军熟知S300的特征,他们突然谨慎起来,应该不会是单纯的原因。哈里亚曼期待,斯利纳加的防空部队指挥官是一个机智的家伙,不要在这场斗智斗勇的攻防中,漏出什么破绽,不要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少校,中继无人机总是远离我们,导致很多车组都联系不上。”

  “你以为那加飞机只是为我们工作?”哈里亚曼神秘地笑了笑。这让与他一起指挥的副手,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猜想,梅内亚姆新到手的紫菀30系统,应该就在背后了。中国人太了解我们以往的防空武器,所以中将的用心是十分值得赞赏的。”

  “怪不得,最近他们的空军最近有一些退缩了。”

  “所以我说,箭只有在弓弦上,才最具备威慑力,中国人则最吃这一套,他们对陌生的东西总是小心翼翼。”

  哈里亚曼侃侃而谈起来,作为一个与中国军队交手两次,还没有损失一辆战车的指挥官,他确实有了总结战争感想的资格。他自信自己的禀赋不错,算是第一批在与中国作战中,悟出对应策略的指挥官,印度自从1962年交战以来,还从未在于中国军队对阵时,在战术层面讨到便宜,更遑论战略上了。不过,即使印度人不太善战,但总还是一个聪明的民族,他觉得应该有一批人涌现出来了,但愿自己不是唯一的一个。

  到了夜间9点,印度地面部队在有气无力的迫击炮弹不断袭击下,已经到达了谷底,并展开新的队形。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只是在一系列战场偶然因素起作用后,侥幸到达这里。锡克士兵们认为,只是自己的勇敢发挥了作用。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看清楚一张中国人的脸,敌人退得很快,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气喘吁吁走不动道的情况。

  副营在寒风中长吩咐各连清点人数,投入攻击的4个加强连近700人,还剩下500多人。较为严重的问题在与折损了2名连长,这样的损失原本可以避免,但是连长们坚持在炮弹呼啸而来的时候,昂着头前进,这是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宝贵传承,但是实际上意义不大,尤其在夜里,士兵们根本不清是哪个缺心眼没有卧倒,结果挨了炮弹皮。

  与大部分印度军队不同,这支部队的每一名士兵,都配发了微光夜视仪。在这一带,夜视仪具有先天的优势,看的更远一些。士兵们有理由相信,自己完全可以依仗这些东西夺取胜利。这样关键地带的胜利,可能撬动敌人的整条战线奔溃。显然敌人并没有显示出强大,他们以往的胜利,大概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碰上锡克族老兵?

  交战区域2公里外。贺凡正带着厚实的防护面罩,手中握着等离子焊枪。他手中喷射出一道耀眼的电弧,撞在坦克底盘上变成了灿烂的火星。

  他正在给坦克修补发动机挡板上的破洞,还有侧面翼子板的破损。机修排人手不足,完全不赶趟。好在他是全能的坦克专家,这会儿还能打打下手,修理一些小部件。

  他的另一名排长,正在给底盘座圈上跟换滚珠并涂抹油脂。自锻破片在坦克内乱飞,造成了千奇百怪的破坏。

  贺凡已经接到了要出击的任务,敌人大约不到500名,也许有一些反坦克武器。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将这样微不足道的任务交给自己。打赢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步兵,对他而言毫无挑战性。这里有1万兵马,却要打出自己这张王牌,难免让他心里不舒服。不过上级偏偏认为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这种情况倒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贺凡换了一个角度想这件事,就如同在阿萨姆,林淮生离开了自己,几乎就不会打仗了。

  起吊架上,修复的炮塔慢慢降下。最终合拢后,坦克看上去完整了。贺凡脱下厚厚防护面罩,将焊枪丢到一边。山谷外的枪炮声已经可以听见了,听上去交火并不算十分激烈。他跳上自己的坦克,倚在炮塔上,里面有人递上一个通话器,他与上级进行了沟通。上级建议他用所有能动的5辆坦克并排展开,后面跟随几个连的部队,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击退敌人。

  贺凡立即否决了这个想法,他说他的坦克不能充当掩护步兵的移动炮台,并且这么打可能要磨蹭到天亮,他另有计划,可以做到更快漂亮。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tyvxw.cc/ty19472/326255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