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谢青
近些年不论台湾还是大陆,研究台湾文学的文章,都很少谈及谢青,所以我有一天在纽约和他邂逅相遇,我压根没想到他是同行,而且二十多年前在台湾文坛很有名气,颇出风头。当时我正坐在一个中文报纸的办公室里等待一个熟人,那熟人正被另一客人拦住说话,那位客人穿着一身皱皱巴巴的衣服,鞋似乎也不合脚,虽说美国不像欧洲,衣着比较随便,但和这屋里编辑们的笔挺西装相比,他这身打扮仍是满显眼。这人说话滔滔不绝,而且有些啰嗦。我想大概这位生活困难的同胞,来找工作的。过了会儿,他们谈完了,熟人朝我走来。刚走到我面前,那客人又追了过来,对我那熟人说:“我这个旅馆,一个月一两万的利润是少不了的。可我实在干烦了,有那么多大生意要作,还想有点头空时重操旧业,耍耍笔杆,哪有精力再顾它?决心卖掉了。这么好的产业,卖给美国人白便宜了他们,所以才找你们。没有便宜我不会劝你们买的。都是中国人吗!你跟你们老板一定讲明白这一点,我谢某人是不从中国同胞身上赚钱的。我只赚美国人的钱。当然,我也是美国人……”
大概是这几句引起了我的兴趣,大概是我的眼神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冲我笑了笑,问那位熟人说:“这位是?”熟人说:“大陆作家邓友梅。你们没见过?”“没有没有,幸会幸会,久仰久仰。”他每个字都重复两次,热情地伸过手来,并递过一个名片,上面写着“全美江西同乡会会长,谢天乐”。接着他主动问我什么时候来的,住在什么地方?我说住在台湾作家C家里。他说:“他家离市中心太远,天天要坐地铁是不是?算了,搬到我旅馆来,我管你吃管你用车,别的事你自己负责,好不好?”我说:“初次见面,怎么好打扰?”他说:“都是中国人么,我以前也写作,我读过你的小说,见面就是朋友了,是不是?我来美国时一个钱都没有,全是在这里挣的,死了又带不走是不是?到我这来住吧。”态度很诚恳。我不久就要去西部,不想再折腾,终于没有搬去,但这个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人既热情又有点怪僻,事后向几个朋友打听,才知道二十多年前他在台湾是很出名的作家。在那个时期,人们论到近年出现的文学新秀,谈小说必提於梨华,写诗就举谢青,也就是这位谢天乐。在短短几年内他连出几本书都得到好评,二十几岁时就担任《中国时报》驻欧洲记者。曾采访过梵蒂冈百年难遇的教会盛典。但他不满足在新闻界的这点成就,既想闯出番更有声色的事业来,老实说也想改变一下文人常有的拮据状态。他来到了美国,耍笔杆同时业余半做起地产买卖来,不知道怎么一来(按他自己的话说是交了狗运。这未免太抽象),三晃两晃,他竟然真发了财,成了纽约有名的房地产资本家了。他挣下了多少财产,尽管人们说法不一,但算得上是个美国财主。这一点则是公认的。可此人仍保留着文人和中国贫苦知识分子的许多脾气。比如说,好交友,爱清谈,生活作风另有一套路数。比如出席上层社会的集会,他浑身高档名牌,绝对美国第一流标准,但居家生活,他的裤子不发现有两个破洞,决不肯丢掉。平时去唐人街,他总是我见到的那一身旧衣,两只旧鞋,连大陆刚来两个月的留学生都当他是打工仔。这又帮他创了另一个奇迹,就是在纽约二十几年,居然没遭过一次抢劫,因为美国的暴徒持有的也是美国人的逻辑,不能想象有钱人肯穿这么一身来糟蹋自己。
和谢青成为朋友之后,我曾问他这种作风是有意识采取的呢还是习惯成自然,改不了在中国,在贫困时养成的**惯?他说是有意采取的,不过人们对他的动机不大理解就是了。衣着是为人服务的,不能叫它管着你,这点中国人就比老美聪明。参加上流社会活动,美国人要看你的衣装估量你的地位。派头不够,礼仪不周,人家连理都不愿理你,还想和你谈什么作生意?当然要衣冠楚楚。唐人街是另一个世界,多半是自己人,越随便越好,大家相处亲切。这就叫入乡随俗。到哪里成为哪里的一员,才不显得特殊,不引人注意。越不引人注意才越能作出事业来。由此又引出他许多感慨,他说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机会,但真要取得成功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要在一个方面取得成功常常要在另一方面付出很大牺牲,他在经济上这点成就,就是用牺牲文学抱负换来的,这很令人辛酸,但对谁说谁也不信,人家反以为他在说俏皮话。文学界朋友们聚会,他常常不积极参加,人家以为他忙于赚钱。其实是自己有种失落感。当年同时起步的人,如今著作等身,名扬天下了。他自己却被读者忘却了。但他并不死心。他想过一二年就从商业事务退休,重新投入写作。他不相信缪斯已永久弃他而去了,经过几十年的生活磨练,他想会比以前写得更踏实些了。这两年稍有空闲,他就要拿起笔写点散文随笔之类,作为热身……
这话说过,也就放下,我并没太认真,而且我以为,一个在商战中连连取胜的武士,发些感慨是可以理解的,若真让他弃商从文,怕也积重难返的。
不久前,他突然来到北京了。他打电话约我见面。我问他来作什么?他说是来谈生意,我去看他时他却意外的拿给我一本散文稿,说是他近一年的试作,拿来听听我的意见,看他这种写法国内的读者能否接受?
我说,看来你生意也在做,笔杆也又耍起来了。他说,本来他对做生意已不感兴趣了,可目前中国有困难有关方面要找我合作。我能出力的地方怎好不出力?中国有缺点不假,可再有缺点也是我的祖国。我还是爱她,儿不能嫌娘丑是不是?我投资不是来挣中国人的钱,我和中国合作,在国外做生意,挣外国的钱。他们有钱,我们有他们需要的东西,可是中国对外国还有许多不够了解的地方。常常把可以赚钱的生意也做赔了。我来经营,比国内一些人有把握。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何乐不为呢?我这本散文,也是有的放矢的。我认为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也是个伟大的国家,可是这两个国家互相对对方都太缺乏了解。我在中国和在美国都生活了几十年,我有责任帮助我的两个祖国互相沟通。以前中国一些文章,把美国说得毫无是处,眼看就要灭亡,这当然不正确;可是现在有些人又把美国想得一片灿烂,遍地黄金,也不是事实么。这两种误解都会误事。我这文章写的是一个普通老华侨的眼睛看到的美国。我不谈政治,看的全是凡人小事、日常生活,但全是真实生活。不妄加捧场也不吹毛求疵,没一件事没根据,绝对叫美国人看了也服气。
我把稿子带回家中,连夜读了一遍,读的中间我就有了结论:这是本难得的好作品,思想内容,文采和可读性都独具一格。这不是到美国浮光掠影转一圈就下笔的即兴之作,也不是只有生活体验而缺乏文学经验的枯燥文字。我甚至认为,即使是文学里手,如久居美国书斋,一帆风顺,没有亲自在下层社会挣扎过,没在商业圈子奋斗过,要写出这样有血肉,有情趣的作品也不大容易。作者在美国生活久了,也感染上了美国式的幽默,文中充满了嘲讽和调侃却不带火药味,读起来诙谐有趣又引人深思。如果只看文章,人们或许会以为作者是个尖酸刻薄,玩世不恭的人。其实错矣。他的热情是令人吃惊的。他偶而来一次北京却很少有机会去参观旅游。除去正事外,他还揽许多杂事。他听电视上教英语不大理想,就马上打电话给电视台反映意见,人家约他到电视台去谈谈,他马上答应。我一个朋友想到美国开发点事业,想请他给提点建议,他为此又拿出一个下午,而且不论是旧识新交,谈起意见来爽快坦诚,决不敷衍客套……
对谢青的简短介绍到此我看差不多了。也许读者会问,怎么关于他的文章没谈什么?我主张文章让读者自己去阅读,去评判,不需别人多嘴。所在关于文章的话我就不再多说。
(https://www.tyvxw.cc/ty19148190/1192304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