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深层心理学 > 第0章 重复1

第0章 重复1


  /

  ,精彩无弹窗免费!  他经常梦到自己悬在半空之中,仅仅依托着一根摇摇欲坠的柱子。

  眼下是一片空旷而深远的场景。

  他感觉脚下一片虚空,心脏更是无所依托,似乎就要掉出来……

  这是一个悬空的梦。

  相信大多数人都做过。

  梦中的感觉实在令人惊恐,仿佛命悬一线。

  据做梦者描述,梦醒后,他的心脏有一种真实的回落感。

  由此可见,悬空梦给人的感觉只有惊险,而无任何乐趣。

  要说乐趣,只能说是梦醒后的一种庆幸感和踏实感。

  如果根据“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个概念。

  悬空梦也不外乎是做梦者的一个愿望。

  但是,乍一看起来又实在不敢相信——谁会以这种惊险为愿望?

  诚然,现实中有很多寻求刺激的人。

  他们往往喜欢冒险,喜欢感受那种紧张和刺激感,以此冲淡生活的平淡和无趣。

  就像人们在游乐场坐过山车和摩天轮一样。

  如果从角度看,悬空梦的含义仅是寻求一种刺激。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层意思。

  那么这个梦就没有太大价值。

  因为寻求刺激并非时时刻刻拥有的常态快乐。

  也就不能恢复做梦者那种源源不断的本真快乐。

  所以,应该更深一层地了解悬空梦的含义。

  弗洛伊德曾经把“人在梦中爬楼梯”的含义解释为“欲望的高涨”。

  也许,有些人无法理解。

  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比喻,而并无从考证。

  的确,在弗洛伊德有关梦的解析中:山川、河流、云彩……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但一般人看来这些东西和欲望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甚至有些学者嘲笑他的联想匪仪所思。

  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所说:到底这种象征意义是否真实存在,只能由做梦者或患者自我本能地判断;

  而不是依靠学者的科学推论。

  就像一个人快不快乐,只有他自己知道。

  根据一些恐高的普通人,或者心理疾患者的描述:人在高空往下看时,臀部的隐秘部位会收缩;而当他们某种欲望来临的时候,也同样是那个部位收缩。

  所以,弗洛伊德所述的那种象征意义是真实存在的。

  但请不要用科学的严谨性来批判这是一种巧合,或者说不具有必然性。

  如果大家充分了解并认同前面那些心理分析的内容。

  就可以得知:科学的解释是一种后天的教育,是意识的;而本能的感觉是先天的,潜意识的。

  根本无关哪一个更精确。

  而是哪一个最重要。

  心理疾患者正是因为潜意识的本能感觉丧失太多,而意识教育接受太多,而形成混乱和冲突。

  因此,把悬空梦理解为一种本能欲望的表达就变得合理了。

  而且这也是与事实最接近的。

  因为,根据一位心理疾患者的描述:他在经过心理分析,了解了悬空梦的含义后;突然找到了与之匹配的真实记忆。

  那就是——他在小时候,经常带着一群小伙伴从一个两米多高的平台上,往下跳。

  感受那份悬空的刺激感。

  具体来说,这种刺激感就是:先是在空处往下看,吸气骤停,而腹部没有充分膨胀,臀部也没有充分收缩;只有在降落地过程中,吸气才开始继续,然后落在草地上,开始呼气,腹部收缩,臀部扩张。

  整个就是一个畅快和连续的呼吸过程。

  也就是人类最本能的一种欲望或者快感。

  所以,克服恐高的办法就是在高处努力使臀部“隐秘处”膨胀。

  但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因就是:他的呼吸在此之前就已经处于一种延迟或者瞬间“中断”的病态。

  只有借助降落才能连通呼吸。

  但不要简单地把这理解为一种正常现象。

  认为普通人的呼吸在某一时刻“中断”或“延迟”的现象太常见了。

  就比如说当人们吃惊的时候。

  但是,之所以说他的呼吸病态。

  是程度超过常人的、不合时宜的。

  那就是——当他被人欺负时,或者说他的家庭利益受到外界的破坏;不管对方的行为有多容易制止,他都无法大声喊出来,反抗欺负他的人。

  就像喉咙里卡住了一样东西,无法呼出。

  整个人就瞠目结舌地呆在那里。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S男家中闯入“入侵者”,危胁到他的家人;他当时也是这种感觉,甚至无法发出反抗的声音。

  这种本能反抗的意外受阻,直接导致了他以后所有复杂的心理症状。

  因为一个人的本能突然压制,心理会发生微妙地变化,变得向外界妥协。

  就像某人A,要抵抗B的攻击;但本能的反抗意外受压制,他就只能向B妥协。

  而妥协的结果可能就是——生硬地接受原本要反抗的、B的观念和人格。

  而导致自己的人格变得陌生。

  再回过头来看上面那个例子:他瞠目结舌地呆在那里,不敢发出反抗地声音。

  除了呼吸“中断”之外,眼睛也发生了异样,而变得瞳孔放大。

  因为“瞠目”的含义就是如此。

  瞳孔放大的后果就是:对外界的视线扩大,恐惧也扩大。

  何以这么说?

  先回到那个“悬空梦”:他经常梦到自己悬在半空之中,仅仅依托着一根摇摇欲坠的柱子。

  眼下是一片空旷而深远的场景。

  一个恐高的人,之所以惊恐,是因为眼下的场景显得很广阔,而自己很渺小。

  这种感觉相信不需要多余的解释。

  随便从一个恐高症者那里,就可以轻易获知:他的恐惧,是否还有对眼下广阔场景的恐惧。

  做一个假设:如果是一个50米高,直径一分米、可以见底的深洞。

  让一位恐高症者从高端往底端看。

  相信绝大多数、甚至所有恐高症者是不害怕的。

  因为他的视线已集中在这个直径一分米的范围之中,没有了那种空旷感。

  但也不要简单地理解为:那是因为这么小的洞,他根本掉不下去,所以不会害怕。

  因为在有高护栏的天台,他一样也是不可能掉下去的。

  但只要往下看,他仍然是害怕的。

  了解到此,如果大家有较强的联想力,应该可以明白:“广场恐惧症者”恐惧的原因了;还有“选择恐惧症”也源于此。

  还有心理疾患者的“昼重夜轻”,普通人喜欢夜晚的宁静,厌恶白天的喧嚣,也是因为夜色收缩了人的视觉范围,使瞳孔处于一种宁静的收缩状态.

  最后,大家应该还能够感觉到一种先天的本能:深入吸气时,可以收缩瞳孔。

  自然也就把“呼吸”和“视觉”连为一体,给悬空梦一个较完整地答案了。

  当然,大家要从动态和全面的角度看问题。

  就像前面所述“四肢的僵硬与乏力”一样,瞳孔自然收缩后,还有一个自然扩张的过程。

  就像一个人平静的时候,瞳孔收缩,惊讶和兴奋的时候,瞳孔扩张;要连贯起来才是一个健康的过程。

  如果过度收缩,就是一种抑郁式的安静;过度扩张,就是一种强迫式的躁狂。

  患者有时对创伤记忆的无法释怀。也是因为瞳孔运动的关系。

  创伤事件和场景在脑海中的不断涌现,就像是一场“电影”。

  而这场“电影”是人的眼睛拍下来的。

  人的眼睛就好比摄相机的镜头。

  瞳孔的运动方式,直接导致那些场景和事件究竟是动态的“电影”,还是静态的“照片”。(。)


  (https://www.tyvxw.cc/ty18688/626452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