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智愚配 > 第十六章 说棣讲古

第十六章 说棣讲古


  (本章节主要讲述有关燕王扫北和永乐迁民的民间传说,有兴趣的阅读。)

  梅兰花郁闷了两天,忽然觉得自己很傻:感情纠葛是人家三姑娘的事,自己不过是借了人家的身体办自己的事情。更何况这个家里的亲戚们也只见过一面或几面,哪里有感情?又何来纠葛?他们怎么想是他们的事,自己心里清楚也就是了。这么一想,心里开朗了很多,搬个小椅子坐在庭院里看起书来。

  其实,看书只是一个摆设。只要小柳或者家里人不在身边,她就坐在那里愣愣地出神,脑海里闪动的全是呵峰的身影,心里琢磨的是如何才能找到他!

  南屋门一响,长工屈凤来笑笑眯眯地朝她走来。

  这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性。浓眉毛,大眼睛,一张阔嘴嵌在圆盘形的脸上,再加上一双蒲扇似的大手在身上晃来荡去,给人一种粗暴鲁莽的感觉。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很难把他与诗文联系起来。

  真是人不可貌相!兰花心里想。

  “来叔,坐下歇会儿吧。”兰花热情地说道。自墙壁诗以后,她就对他心存了一份感激,虽然没有明说过。

  “三姑娘,这会儿不忙吧。”他如同洪钟般的声音和蔼地说着,坐在小柳先时坐的小板凳上。

  “不忙不忙,来叔,有事吗?”

  “我,我想问你一个字儿。已经问了好几个人了,谁也不认识。”说着递过来一张折叠的粗糙的老黑纸

  兰花展开一看,只见上面歪歪斜斜写着一个“棣”字。

  “这个字念土地地地音。有一种落叶灌木叫棣棠。书写时可以与弟弟地弟通用。”

  “人有叫这个名字地吧?”

  “有啊。明朝时地洪武皇帝就叫朱棣。”

  “我就说嘛。就三姑娘喝地墨水多。认得字多。”屈凤来不无奉承地笑着说。

  原来。他在看一本关于朱元璋地小书。里头好几处写着朱棣。便想把这个字学会了。见兰花在庭院里看书。就凑了过来。

  这时。小柳和吴奶奶做完家务也凑了过来。见他们在说识字地事。也搬个凳子坐下来听。

  “燕王扫北的时候,咱们这里来了一股花子军,见了老人孩子就杀,见了成年男人就裹,把咱这里的人几乎都杀光裹完了,现在的人都是从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底下迁来的。”屈凤来兴致勃勃地说。

  “你知道燕王扫北的由来吗?”梅兰花见他谈起老古,很是高兴。

  “不知道。知道得也就刚才说的这些了。”

  “哎,三姑娘,你能给我们说说吗?”小柳快言快语怂恿道。

  梅兰花笑着点点头。要知道,说古可是她的强项。为了实施自己的计划,又有上次说儿歌的收获,她决定抓住一切机会。

  望着三人投来期待的目光,整理一下思路,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燕王扫北和永乐迁民的故事来:

  燕王扫北的由来

  元朝末期,朝廷的统治十分残暴,老百姓们实在活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朱元璋、陈友俩、方国珍、张士成等人先后拉起队伍,各霸一方。

  后来,为争帝位,几路军又互相厮杀起来。陈友亮和朱元璋展开了斗争,朱元璋一举歼灭了陈友亮的队伍,杀了陈友亮满门。

  陈友亮有个爱妾,姓瓮,颇有姿色,人称翁美人。朱元璋贪她色美,就收留了下来,纳为妾。

  这时,翁美人以怀上了陈友亮的后代,事情一旦暴露,不但腹内婴儿见不了天日,就连翁美人也将死于非命。万般无奈,翁美人除了整天提心吊胆外,再就是烧香拜佛,祈祷上帝保佑她们母子的性命。没人时,就抚摸着腹内婴儿说:“孩子,你如果想活下去,就在娘腹内多待两个月。否则,你我都将被处死。”

  说来也怪,翁美人果然怀胎十二个月,在跟了朱元璋的第八个月份上,生了一对双胞胎。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起了疑心,硬不承认是他的骨肉。连没有开过怀的正室马氏也这么认为。

  正在这时,朱元璋登基坐了皇帝,便把翁美人打入冷宫,活活地折磨死了。朱元璋还想把那对孪生子也杀掉。考虑到江山刚定,又怕错杀了骨肉,就请刘伯温给两个孪生子看相。

  刘伯温看后说孪生子之兄因了朱元璋的洪福而贵不可言。朱元璋这才相信他们是自己的骨肉了,把他们排列到第四第五,取名朱棣、朱肃。封了王位,朱棣被封为燕王。

  一天晚上,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从天上降下一条龙来,那龙围着金殿的柱子转了一圈,便游进宫里。朱元璋不解其意,便召来刘伯温,让他圆梦。

  刘伯文说:“明日上潮,五龙子中抱玉柱的那位就是将来继承帝位的人。”

  第二天上朝,燕王朱棣一时高兴,抱着玉柱打了个转儿。正好被朱元璋看到。心中暗想:“这孩子应了我的梦,莫非这帝位将来是他的了?”退朝后,朱元璋来到后宫,对马娘娘说了此事。

  马娘娘说:“家有长子,国有大臣,岂能轮到他呢?”

  朱元璋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也就没把这当成一回事。

  马娘娘可就不同了。他对燕王是不是朱家的后代一直抱有怀疑,见朱元璋这么一说,更增加了几分担忧、几分嫉妒。凡事都压着燕王一头。后来,大太子、二太子和三太子都相继阵亡,马娘娘的担忧就更重了,生怕燕王争了帝位。正赶上北疆残元闹事,马娘娘就怂恿朱元璋说:“你常说四皇子应了你的吉梦,现在北疆告急,何不命四皇子率领人马去平胡子,也好验证一下他的福份”。

  朱元璋见说,觉得这办法也行。就依了马娘娘所言,下了一道圣旨,命燕王扫北。如北疆残元不平,不准返回。圣旨下后,马娘娘又暗派心腹传令,让给燕王点付五千老幼弱残军(百姓号称花子军)。

  燕王接兵一看,把肺都快气炸了。军师刘伯温看破此事,就对燕王说:“即是皇上旨意,王爷就该承命,不必忧虑。”随即领兵北上。

  队伍离开南京不远,军师刘伯温又给燕王出主意说:“咱的队伍多半是南方人,如今要到北方去打仗。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何不让士兵们都回家探探亲,访访友,七天后再走也不迟。”并如此这般地对燕王一说。燕王依计而行,给士兵们放了七天的假。

  到了第八天,士兵们都6续回来了。这当中,有父送子、子送父的,有兄送弟、弟送兄的,也有朋友送朋友的。可是只能进,不能出,送人的也一律编入队伍当了兵。这一来,军队增加人数不少。起程后,队伍每走到一个地界,地方官除了远接高送外,还必须在本地面上招募一批青壮年参军。不给,就抢、就杀。这样,随着往北走,随着裹人,到了北疆,五千人的队伍竟扩成了五、六十万人的军队。这就是历史上“燕王扫北”和“花子军裹人”的由来。

  明哭老王安夺位

  燕王在北疆平残元期间,南京老王朱元璋驾崩。满朝国公大臣立长孙朱允文为皇帝,改年号为建文。

  燕王闻讯,心想:我虽然排行第四,可以上三个太子都已战死,这帝位非我莫属。如今老王驾崩,乳臭未干的允文继位,这都是马娘娘使得调虎离山记。想起生母翁氏的惨死。不觉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随即带兵南下,演了一处明哭老王暗夺位的把戏。

  南京的允文,听说燕王要回朝奔丧,知他没安好心,就出兵堵挡。两兵相接在我们这一带。战斗十分激烈,各有胜负,来回拉了好几个抽抽儿。朱允文怕落个侄杀叔的罪名,又下了一道军令:只能活擒,不能杀死。这样,要平燕王难度就更大了。

  这样一来,可就苦了我们这一带的老百姓。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夺不说,还硬逼着老百姓参加军队。一时间,凡是能拿得动棍棒的男性都上了战场。士兵伤亡过半,老百姓死伤惨重。那尸,就像谷草个子一样一溜儿一排的倒了满地,尸多人少。哪里还顾得掩埋?再加上天气炎热,尸体腐烂臭,就闹起瘟疫来了。因瘟疫起源于“花子军”,人们又称其为“花子虫”。传说,“花子虫”很小,人们的肉眼都看不见它,可它却很厉害,专往人的口里,鼻子里钻。在人的五脏六腑繁殖、蔓延。人只要一沾染上它,三天之内准死。一时间,整个平原大地都遭了“花子虫”的侵袭,几乎是村村净,家家绝,断了人烟。据说,咱乌由县就只有一个村的一户姓毛的没死。因姓毛的是炸果子的,整日里油薰火燎,把“花子虫”给呛跑了。

  后来,燕王直捣南京,夺了允文的帝位,自己登基当了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为展自己的宏图大志,二番北上,在荒凉的北疆建了京城,就是现在的朝廷所在地。

  茂州官瞎头子

  燕王扫北时,随着往北走随着裹人。走到哪个地界,地方官就得远接高送。

  这天,走到茂州境内,茂州官不但不接,反而四门紧闭。燕王一见,气愤地说:“叫他城头答话!”

  这个茂州官上了城头,可就来了瞎头子劲儿了,他高喉咙大嗓门地嚷道:“我做的是朱家的官,你是陈友亮的儿子,岂能接你?”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这燕王最怕人揭的短处就是这个。如今被茂州的官当众揭出来,又羞又恼,立即下令攻城。并高声向城头上喊道:“拿住你,灭你九族!”

  那茂州官不以为然地答道:“灭我十族也是如此”。于是,他传令把当今万岁朱元璋的牌位立了满城。这一来,燕王就不敢攻了。因为打了万岁牌,就是打了皇上,有欺君之罪。更何况,燕王是谁的儿子,人们一直有争议,经茂州官这么一喊,燕王更不敢轻举妄动了。一是怕落个不忠不孝的罪名,二是怕被人说成是陈友亮的后代,将来继承帝位有非议。他见不能攻城,就恨恨地说:“等我平北回来,一定拆你的城,一销我恨!”

  南京老王朱元璋驾崩,长孙朱允文继位当了皇帝。燕王在北疆闻讯,立即带兵南下,明哭老王暗夺位,废了朱允文,自己登基,建立了永乐王朝。这时,燕王又二番率兵北上,到北疆去建京都。当队伍走到茂州城时,燕王下令,让士兵们一人扒一块砖,拆了茂州城,拿了茂州官,灭了他的九族。又想起他在城头上喊的“灭我十族也是如此”的话,就决心灭他十族。可是,怎么凑也凑不够,就把他老师的坟给灭了。这才凑够十族。从此落了个“茂州官瞎头子”,以后谁也不愿做茂州官了。

  提起茂州官,还有段传说哩。这个茂州官是个进士出身。在他中进士那年,乡里的亲戚朋友、地方官员都来贺喜。进得门来,自然都要拜见太老夫人。于是,就请出老太太来。未等庆贺,老太太先了言,说:“我提个要求,如果你们答应了我,我才承当这个太老夫人的尊称,否则,我绝不承当。你们贺你们的喜,我还回家当我的乡间老太婆去”。大家说:“今天是大喜之日,您老有话就说,有要求就提,哪又大喜之日驳您的理儿?”老太太说:“我儿得中进士,不是他祖辈的阴德。他家是九世屠户,全凭杀生害命求财,有啥阴德?这是我娘家门的阴德。我娘家世世是读书种地良民,从无欺人犯法之过。我死后,另外给我修坟立墓,不能和他父亲埋在一个坟里。”大家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言。老太太一看,说:“算了,这太老夫人我不当了。”大家心里一合计:答应了她的条件,就得给她另立坟墓,这在风俗习惯上是不允许的。不答应她的条件,她就不当太老夫人,死后也和太老爷子埋不到一块儿。万般无奈,就答应了她的要求,权当一时。哪知,老太太又提出了要求,说:“我活着的时候,你们听我的,我死了就由不得我了。这事儿咱还得立字画押,省得以后犯口舌。”于是,写了证书,亲友们都画了押,县太爷盖了印。老太太把证书接过来,交给她娘家侄子,让他照书办理。后来,老太太死了,人们遵了她的遗言,给她另立了坟墓。

  茂州官在城头上耍了气瞎头子,惹恼了燕王。燕王在灭他十族时,因他娘另立了坟地,没有动着。

  永乐迁民

  燕王登基当了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在北方建了朝廷。我们这一带是朝廷的脸面,又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明成祖为了加强他的统治,也为了改变他眼皮子底下的荒凉景象,在永乐二年,下了一道圣旨:由山西、山东往我们这一带迁民。规定两股迁一,迁小不迁大。

  俗话说故土难离,老百姓谁也不愿迁移。那兄弟俩以上的人家到处躲藏。官府就用了一计,让官兵的家属们散布说:别处的都迁,就是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村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人们听说了,信以为真,纷纷向那里跑去。当人们去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官府就派官兵把大树底下的人们围住,不论大小孩牙,一律集结上路,迁往乌由。

  押解的官兵怕移民逃跑,就把他们用绳子捆住双手,然后再串联起来,让人们一个跟着一个的鱼贯而行。

  旅途漫长,移民们要想大小便时,就得请求官兵把捆着双手的绳子解开,便后再重新捆上。时间久了,移民们要想大小便时,便简单地呼叫“我要解手”,这样,“解手”这个词就在这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生活方式下产生了出来,沿用了下去。不仅在移民中使用,连移民经过的各个省份也都辗转流传。直到如今仍在通用。

  自此以后,我们这里才又有了人家,繁衍成了村庄。移民们一家一户占一个地盘,这便形成了张、王、李、赵等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名。经历了三百多年,形成了现在的乌由县。

  梅兰花讲得津津有味,屈凤来、吴奶奶和小柳听得聚精会神。

  “原来是这么回事”。见梅兰花讲完,屈凤来高兴地说,“老人们讲起来,都说自己的老祖宗是从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村的大槐树底下迁来的。方圆几百里都这么说。我就想过,一棵大槐树底下能盛多少人?敢情是官府使得花招!”

  “那茂州官的老娘也真有先见之明”。吴奶奶感慨地说,“那老太太之所以这么做,是看透了夫家的德行。人这一生有好多迫不得已的事,只要心放正了,就有好报。”

  吴奶奶说这话时,眼睛始终望着梅兰花。好像是在感叹自己的人生际遇,又好像在劝说梅兰花。兰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微笑着向她直点头。

  小柳则一脸的烂漫。高兴地嚷嚷道:“那天说了那么多唱儿,今儿又讲了这么多老古儿,三姑娘,你真神了。”


  (https://www.tyvxw.cc/ty175027/1140004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