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探 2
第一百六十四章探(二)
这个问题又不可小视的,否则不要多,一两百年后,宗室将成为唐朝新的一大吸血虫。
一路走,一路想,也没有想出来什么好办法。难不成让宗室子弟全部做平民去?实际上有分封制,比如第一代的亲王,到了第二代的嗣王、郡王、公,候,伯,男,子,再到平民。比如汉朝的刘备刘皇叔,人家就是一个平民。还有刘秀,也等于是一个平民。
还没有到那地步。
无论怎么分封,一代接着一代,更多的新人冒上来,这个吸血虫随着李唐立朝时间越长,危害性越大。
不由地挠起头,奶奶的,这个皇帝做得太苦逼了。自己好歹还是后世一个算得上有学问的人穿过来的,可许多的地方,就想不出好的策略。
到了武则天的行宫门口,结果武则天未见。
这一路上也没有冒泡。
虽心里有准备,面结这结果,武则天很失望的。
李威又对太监说道:“你再去通禀一声,就说,母后的几个儿子,孙子全部在此,合家团聚,这也是人伦之乐,还是见上一见吧。”
个太监有些眼生,李威不认识,但一直小心谨慎的回答。东都的事,他也害怕。
回去通禀,还是不见。
李令月有些悲伤的问:“大哥,母后她,她……?”
“小妹,什么也别说。”李威没有解释,想要母亲快乐,很简单,将自己手上的玉玺一交,军国大权一让,母亲马上就快乐了。眼下解决不了。看几年后,母亲性子能不能安定下来。否则想一家快快乐乐的团聚,不大可能。
返了回去。
魏元忠走了进来,说道:“陛下,这里有一个楚州百姓写来的奏折,臣以为陛下要看一下。”
“一个百姓的奏折居然惊动宰相?”李威笑了笑,将奏折打开,马上脸色就阴了下去。奏折写的东西不多,因为文化浅,写得很白。可是直指时政,而且就是他兴师动众的水利之政。
论仁爱百姓,自古以来莫过于陛下也。两渠一开,生民万家。又兴全国水利也,以图开山凿海填湖,广兴陂塘堰渚圩堤防,辟田于民,使民有田可耕,有麻可织。然政令未起,各地豪强侵占湖泊沼泽,圈围为己,塞堤为私。江南之地多有富豪使深湖变成圈圩,臣民又闻河北河南之地,亦有富豪侵占水利之事。今年闻陛下归,此风益炽。臣忧也。江南之地多雨,湖为平田,水少民不得灌,雨多水不得出,长久之,涝灾必显于江南矣。河南河北之地,纵雨水少,豪绅侵占水泊,民之灌溉亦难也。而工程始大,每一圩堰,非是一州县所能为之,国家花费巨浩,所谋利者仅少余人,百姓反受其灾也。
这一段话很浅白,若不是李威数次讲水利,却有可能有许多大臣不懂。
陂,就是山田,或者山边的河田与溪田,有的陟田规模很小,有的陟田规模很大,这个历史比圩田历史更早,春秋时就有陂田出现。
塘,指海边上筑起的大堤,出现的塘田,主要集中在苏北、浙闽。
堰,是指大型水库以及相关的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灌溉农田,这个分布更广泛,从河南河北到关中到剑南,只要有能力,都能带来大量的堰田。最有名的就是都江堰。
渚,就是江中的小洲,有的小洲同样开始开耕出来大量的耕田。
圩主要集中在长江次沿海地区,从润州往西到安庆以东,安徽与江苏一带,淮河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也有大量的临湖临江临河地区,可以开耕出来做为圩田。对后者,李威是最看重的,一是开发晚,即便唐朝在开发,还是原始地带,有大量开发的空间。二是产量高,都是沃土,有充足的水源,还有气候适宜,他正准备到长安后,再从占城引进占城稻,进行育载,改良江南的水稻种子。水稻的产量始终比小麦高梁会高的。
还记得两首诗,一个是杨万里写的,圩田岁岁续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路垂扬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洲。他不是拍马屁的大臣,也写了许多百姓辛苦的诗篇。从这个侧面角度,可以反应宋朝圩田对百姓的造福。并且范仲淹、贺铸都写过类似的诗篇,贺铸在一首诗里明确写出了产量,一溪春水百家利,二顷夏苗千石收。宋朝比唐朝产量略高,在李威指导“勾引”下,唐朝也只是勉强达到一亩地三石,若是扣除放大的田亩,还是不足。宋朝略略有余了。但圩田却一亩地达到了五石。面对如此大的回报,李威不知道罢了,知道了手中还有帝国最高的权利,怎能不心动?
若是全部开发出来,十万平方公里总是有的,也就是一百五十万顷地。唐朝能有几个百万顷耕地?不用全部开耕,仅是开耕一半,就有可能达到近百万顷田地,还是一等一的良田。看看青海挤来挤去,也不过挤出来了几万顷地。这些新地一顷仅打算收三百石粮食,就有可能养活现在唐朝所有人了。当时与狄仁杰说过后,狄仁杰眼里都闪起了绿光。
账不能这样算,到了那时候,若是人口猛烈繁衍,增加了一倍,这个优势又会失去。但若是没有这个粮食呢?到时候民以食为天,没得吃,又有这么多百姓,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所以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大施身手。
但这封奏折无疑是一个当头棒喝。
若真象奏折上所写的,那个问题可大了海去。
水利最大的关健就是出水与储水。
再怎么圈,也要保持大量的水库、湖泊存在,水势浩大的时候,它能起来储水作用,减少涝灾。为什么史书在宋朝以前,很少记载到江南的涝灾,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了,大量的沼泽湖泊,怎么可能有涝灾产量?干旱时,它又能起到灌溉补充作用。往长远说,还能对环境有着很好的保护。
所以李威再三说勘测,不能随便圈。
第二个就是出水。一旦大修水利后,汪洋变成平地,再怎么留,大量的肯定不存在了。水势一大,那么河流里的水流量会增加,甚至比圩田能抬出几米十几米高的水位,比如后来的破圩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么这种情况下,不但有保留大量的储水湖泊存在,还要保留足够的河流,甚至在挖宽挖深,能迅速将河里的汛水泄流到长江去。
但若是象奏折上所写的,一个个豪强伸出手来,那么湖泊淤塞,河道堵埂,没有了蓄水的空间,没有了泄水的通道。只要雨水大,汛期长,会出大事情。北方好一些,可是豪强们将手伸出来,也必然会带来不小的影响,并且对灌溉影响更大。
将奏折合上,看了看名字说道:“魏卿,替朕草拟两道诏书。”
“喏。”
“楚州民司万清上疏有功,迁为尚书工部水部员外郎,以此疏颁发天下。并诏令长于农稷生产、水利之学官民,各赴县州,亦或朝廷,上书己见。若有切中时宜者,国家纳采,即赴赏赐,有大功者,赐于官职。”
魏元忠有些讶然。
但随着释然,开始书写。对司万清升迁得太快,有可能是唐朝建国史上最快的升迁,一个平民老百姓一下子跃成了从六品的官员。不知道进入朝堂后能不能适应。
可考虑到若没有此人的上疏,下面各给官吏也畏于列强,会知情不报。一旦动工后,实际情况却被各个列强瓜分,那么最后局面,就会变成皇帝与所有列强,豪门与地主硬抗。这个结果,就是太宗皇帝都不愿看到的。这时候加入的人不多,还能及时阻止。这个升迁也就不那么重了。
“再诏,自今以后,凡是所有陂塘堰渚圩堤防,各地官吏必须详细调查,绘制成图,说明兴修具体策略与方法,报上级核实。所以新田,由朝廷分配,还于百姓。凡自调露年朕议兴修水利后,私自筑围、埂、堤、坝者,勿论望门庶族、权贵宗室,一律收为国有。由户部核实,分配于贫地与佃户,以均天下贫富。”
魏元忠擦了一把汗,均贫富?
不过并吞之风太烈了,虽然郑家带了一个好头,仍然有大量的地主与望门在继续并吞,长久下去,对国家也没有好处的。那怕就是将几万里海外的什么美洲占领了,象这样吞并下去,几百年也吞完了。
李威继续说道:“凡有阻拦者,一律惩戒,轻则没收田产,重则流放,若是带头兴师动众反抗者,斩无赦。地方官员包庇者,一律免去所有官职,终身不得录用。”
李威真的动怒的。你们还真当我是神马仁爱,一个老好人,好欺负。
又说道:“自咸亨三年起,自朕为了福泽于民,与先帝倡导多方耕种养殖以来,侵占废弃沼泽者不究,然侵占河渠水道湖泊,影响灌溉者,一律退耕返水。又,勿论何人,不得私自侵占江河湖泊,谋为己用,勿令者,一律严惩不怠。又,竹纸兴起,多有作坊侵占江河溪渠,谋己力,害水利,自诏书起,全部退返。缺水者,于荒地经地方官员核实后开塘,适度引水,否则查没作坊所有资产。又,关中河南之地,以至全国,多有大户人家,占水设碾,舂磨粮粟脂粉,以为己利。各地官员即诏书日起,核实灌溉用水之量,确认设碾数额,多余者,全部酌情查没。违令者严惩不怠以上若是官吏处置不公,当地民众可以上疏朝廷,以求公正。”
后面李威都想到过。原来准备各个大户代表到长安后,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协商解决。
然而司万清的上疏,让他气坏了。
水利可以说是国家的根本。就是放在后世,也十分重要的,况且现在这种脆弱的生产方式。
可是魏元忠头脑很清醒,他没有往下写,而是说道:“陛下,且听臣一言。刚刚臣看了司万清的奏折,感到事情很严重,并且实际的,有可能比司万清写得更严重。”
“嗯,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写起来会有忌讳。”
“就是他有的不敢写出来,可仅凭他一人之言,恐难信服天下。以臣之见,不若让臣派出一些可靠的官员为使者,到各道察看,然后快马回京,将实情向陛下禀报。这样,向天下颁发诏书,也会更有理有据。”
李威沉思了一下,说道:“好。不过将第一道诏书颁发了吧。另外派出使者,不可让地方官吏知道,改用其他的借口。以免被地方官吏误导。”
“喏。”
魏元忠离开后,李威怒气渐解。
刚才是生气了,然而想一想,无论那一朝一代,那一个国家不是有一大堆麻烦事,无法解决的。
自己是地主阶级的头子,反而率领贫困阶级,在向地主阶级作斗争,算那门子事?
PS:关于水利的事,若是懂,写起来很精彩的。不过主角不适合皇帝,而是地方官员才好。有可能下本书会写到水利的细节,放在宋朝写也更合理一些。刚刚看到一个故事,长乐女钱四娘前往将军滩前筑陟,溪流横溢,陟辄坏,钱四娘愤而投水死。好节烈的女子。这本书简单粗犷的带过了。但李威只要真的将这些事务做好了,就是不发展航海,一个更完美的唐朝也必然出现。
再说一件有趣的事,某县官接到小民报案,我的菜园被某某捡到,前去认领不给,请县大老爷做主。此县令糊涂了,这不是其他东西,菜园子怎么捡?这就是葑田,下面的烂茭苇等草根,上面架木排浮泥,种稻,甚至种蔬菜。不过注意了,得用绳子栓紧,否则一夜过来,就飘到某一处地方。这也说明了古代人的智慧。
第一百六十四章探(二)
第一百六十四章探(二,到网址
(https://www.tyvxw.cc/ty174979/1116216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