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兴唐 > 第九十章 先声夺人 上

第九十章 先声夺人 上


  第九十章先声夺人(上)

  李威立即对这个小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道:“你不害怕?”

  “天可汗不害怕,我为什么要害怕。”

  不称呼陛下,称呼天可汗,小子明明耍了一个小心眼,在拍自己马屁,但李威听得很舒服,拍了拍他肩膀说道:“好样的,你远路而来,下去休息吧,我明天就给你一个答复。”

  “天可汗,我还有一个请求。”

  “说。”

  “我想跟天可汗学习兵法。”

  李威更欣赏了,指了指桌子上的公文说道:“我不是不教你,事务太多,没有时间分身。但用兵法之道,你谨记好下面几点,就可以打胜仗了。一是道义,让民众认可,拥护主上意愿,使他们会有生为主上生,死为主上死的想法,且不怕危险。二是天时,阴阳寒署与四季的变化。三是地利,路途远近,地势险峻平坦,作战区域宽窄,地形对攻守的益弊。休要小看了天时与地利,关羽水破曹军的故事你大约听说过吧,一是特殊的地形,二是关羽知道不日将会下大雨,襄水会猛涨,所以最后大破曹军的。四是将,将帅要足智多谋,赏赐公平,爱抚部属,勇敢坚毅,纪律严明。五是制度,军队体制健全,各级将士的管理,物资的调度,必须有组织有秩序。这是作战的五个要点。再通过七个比较,那一方君王贤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更能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平?有了这七个比较,就能断定这一战是胜是负了。”

  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但看这小子在认真听讲的样子,李威喊来侍卫,拿出一本《孙子兵法》扔给了他,说道:“你在我朝呆了很久,也认识许多我朝的文字,将这本兵书拿去自己揣摩,会对你大有帮助的。我刚才所说的,就在这本兵法第一篇中。”

  “谢过天可汗。”波善活喜滋滋地退下去。

  李威又将王方翼喊来,王方翼听后,也啧啧称奇。很意外的,没有想到这群波斯王室,还有这样勇敢的后裔。俩人再次商议了一下,将计划做了调整,这是第二次修改作战计划了。

  但是第二天天一亮,这个小子顶着一把翻飞的大雪,又找上门来,拿着兵书,问道:“天可汗,这本兵书上说了一句话,凡用兵之法,驰车千乘,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锉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锉锐屈力殚货,则诸候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翻开书,照本宣读。

  李威一摆手,不让他继续读下去,说道:“你是说我们唐朝军队于伊丽河畔大破车鼻施部后,大食人不备,就应当南下,也就是这本书中所说的本义,兵贵神速了?”

  “我知道天可汗是有高明的安排,可我不大明白,想请教一下。”

  说明他还没有看懂,王晙之所以说出这番话,是轻敌。但不会问为什么。因为下面还有一些话,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故智将务食于敌,取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也就是不要二次征兵,一旦出现这情况,定下来前方吃紧了,国内百姓不安,士兵失去士气。粮食也不要多次来回运送,不然会增加百姓的怨言。最好武器物资运之于国内,而粮食取之于敌人。取敌人一钟粮食,当抵从国内运输十钟粮食,取敌人一石草料,当抵从国内运送十石草料。一是节约了消耗,二是节约了人力,三是减少了被截粮的危险。

  此次出征,兵力不会少,唐朝的数万军队,加上突厥人的,吐火罗人的与河中地区的,甚至再加上波斯义军配合。

  然而消耗从哪儿来?难道从长安调来,长安百姓还没有粮食吃呢。

  这是取自于波斯。

  中国的冬小麦就是从波斯传过去的,到了夏初,波斯春小麦就收割了。在之前,还有谋夫等城内的粮食,提供支援。但有缺点,到了夏天,失去了天时,气候对大食人有利。所以王晙要兵贵神速,反正谋夫等城内有大量粮食,不愁供给。可是李威不能仅考虑天时,还要考虑整个大局。

  碎叶移民没有安定下来,他就不能出兵。

  况且方方面面没有准备好,拜占庭人的音讯,河中与吐火罗士兵的初步训练。以及斥候带来更细致的消息。

  要么锉兵钝师,那也不存在的,没有交战,何来锉兵之说。

  不能对波善活言明,搪塞道:“你再看这一段,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但为什么有许多战例,明明是士兵少的一方,却主动出击,还取得以少胜多的战例?因为有将帅的智谋,士兵的士气,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士兵数量虽少,质量却胜过了敌人的五倍,所以才主动作战。可是敌人强大,将帅智谋,这时候以少击多,无疑又是以卵击石了。再看这一段,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败也。首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为什么史上多次出现空城计、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空城计是知道对方多疑,偶尔在特殊的时间与地点下使用,能见奇效。如果对方比自己更聪明,或者是一个木讷的莽夫,反而是抱石头砸自己的脚。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皆是将自己士兵逼上绝路,换取绝路逢生。若是激励不起自己的部属士气,或者对方防守严密,没有了粮食,没有了退路,士气反而很快跌落,那么灭亡起来更快。只要对方派一使者,全军就投降了。”

  “因此这本书中又说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你自己慢慢揣摩。对了,我也安排好了你。”说着吩咐一番,又说道:“我再让朱穹与郑庆泽两名校尉一道随你到疾陵城。他们在军务监都学习了很长时间兵法,有不懂的可以向他们请教。回到缚喝城后,你也常到契苾将军大营中看一看,看他如何训练军队的。两相对比。”

  有意载培这个小子,不然波斯人太弱了,抗不住打,自己一番心血就白费了。

  同时也有意载培朱穹与郑庆泽的。

  汉将太少,若是全部用胡将,很让他不放心。

  然而汉将也是一个问题。

  以前看史书时,恨刘邦与朱元璋杀开国功臣,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到了自己,才明白他们苦心,休说五代十国,看一看南北朝,无论曹操、司马昭,或者是刘裕、高欢、宇文泰、陈霸先,皆是以权臣与名将取代旧王朝的。所以李世民用胡将分解李靖等人给唐王朝带来的压力,宋明索性用文官代替武将。前者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后者直接让国家饱受外侮。

  要么淡化皇权,形成一个原始的民主制班子,使某些人不再垂涎皇位。那样也不行,看到希腊的民主,什么下场。看看大食的哈里发,开始形成父子世袭制了。再看看明朝的内阁制,几乎将皇权彻底架空,除了嘉靖斗得不亦乐乎外,明朝中后期几个皇帝,都成了空架子。够民主的,可实际呢?成了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不仅是阉党,东林党等文人系统,对明朝造成的破坏力更大。

  几乎成了无解之题。

  他也在做一些小范围的偿试,不过眼前最大的一道难关,没有化解。他那个厉害的母亲,离开洛阳后,能感到浑身上下一阵轻松,可早晚还得面对的。

  波善活不知道此刻李威心中竟转过这么多念头,感谢地伏下说道:“谢过天可汗。”

  高兴地离开。

  ……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

  新年到来,碎叶川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但迎来了第一批移民。其实在他们到达之前,已经陆续地用马车接来了许多老人与小孩子。还有一些身体不好的妇女。

  但西域冬天的酷寒,无论一路上准备得怎么充分,每天都有不好的消息传来,陆续地因为寒冷,冻死与病死的百姓达到一千多人。也是无奈的,就没有寒冷,换在其他季节前来,这么多的百姓想一路上不死人是不可能的。

  只是因为数量多,这一数量被无限地放大。

  然而出忽李威意料之外,国内好象没有官员拿这件事做文章。

  不知道父母亲是怎么想的。但这一年唐朝情况很不好,先是关中大灾,甚至蔓延到河南道,然后是兵事不休。阿史那骨咄录危胁北方,吐蕃人在秋后又跳了出来,论钦陵找了几条蹩脚的理由,率兵入寇松、柘、翼三州。不知道吐蕃国内发生了什么事,论钦陵居然能抽出身?

  黑齿常之只好从青海赶到松州,李治又下诏令李孝逸与卫蒲山分兵御之。看到唐朝军队到来,论钦陵撤兵回去了。

  李威倒是猜出他的用意,这是为了***厥崛起,牵制青海兵力的。也是一种对骨咄录一种表态。手中没有证据,很有可能论钦陵与骨咄录搭成了一种默契。

  论钦陵老奸巨滑,入侵规模不大,一侵即退。

  接下来论赞婆又乘黑齿常之前往松州之即,率军借着冰冻的黄河入侵九曲。却被娄师德于宛肃城拒之,数战皆败。但交战的规模不大,论赞婆退回大非川。

  用意与论钦陵一样,不过青海将领中有许多人对黑齿常之,坐视青海吐蕃残众秋天顺利收割表示了疑议,不应当让他们得到大量的粮草。没有粮草,论赞婆有没有胆量入侵?

  黑齿常之不语。

  这也是计划中的一部分。

  更危害的却在北方,击败了张虔勖之后,再次入侵单于都护府北境,破塞上重镇云中都督府治所定襄县,然后转攻岚州,又陷岚州,杀岚州刺史王德茂。然后兵力一转,率近十万突厥人,向并州方向进攻。

  不过阿史那元珍这一次踢到了一块钢板。

  大军到了云州时,与唐朝军队交接,看到旗帜上一个薛字,元珍问了一句,唐朝大将是谁。

  答曰是薛仁贵。

  元珍大惊失色,不相信地问道:“不是听说薛仁贵已经死去了吗?”

  薛仁贵脱去面甲示之。

  元珍与众胡相顾失色,下马列拜,率军退却。

  造成这原因,是薛仁贵在南方战绩不突出,南诏一战,对于各国来说是一场小战役,没有人在意。青海一战中,薛仁贵只是攻击了诸羌,骨咄录与元珍反叛不久,情报掌握得不多造成的。

  而且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薛仁贵天山一战,坑杀十几万铁勒战俘中。所以一听这个杀神到来,一个个吓得列拜撤退。

  李威对北方战事并没有干涉太多,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行驶,因此再次出现古代战争中一场罕见的奇迹。

  薛仁贵率军追杀,此役杀敌近万人,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牛马羊三万余头。经此一役,北方才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和平。

  但是这一战并没有击败突厥人的主力,北方的危胁仍然存在。

  可发生了这么事,李治也不好意思用开耀这一年号,又改成了永淳。

  交通的不发达,得到这些消息,已经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份。

  直到二月末,最后一批百姓才抵达碎叶城。比李威预想的还慢了半个月时间。将百姓安排下去,另外就是清点府兵。沿用了青海的规矩,凡是府兵者,每户拥有唐朝标准的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这一百亩的均分田与因战功赏赐的封田,不征纳任何税务。想多种,那就要交纳税务了,以十取一纳税。这是在做小规模的改革,强行将唐朝以丁纳税向以地纳税扭转。为什么保证士兵作战时勇敢,又定了一条规定,凡是府兵牺牲于战场之上,亲属享有二十年免征税务时间。保证牺牲将士后代有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成长。

  不过与青海略有不同。

  青海移民就是为了征兵的,每户无论部曲或者佃农贫农,必须保障有一壮年男子。但碎叶城却是以移民为主的,有少数百姓家中没有壮年劳力,那只好征税了。地税的十取一,少量的劳役。

  因为是移民,每户人口少,二十几万移民,多达近六万户,征府兵五万多人。将这些府兵集合起来,进行简单的训练,发放武器。再次让他们回家,还要继续修房屋、耕耘以及到河中搬粮食去。

  离安定下来,还是十分遥远。不仅是粮食,各种生活物资,与军用物资武器,碎叶城严重匮乏。这只能从两条道路获得,一是继续向中原讨要,二是从战争中掠夺。

  大约地处理了一下,张仁愿带着拜占庭的使者,这才返回碎叶。

  带回来的消息不太理想,听说唐朝愿意与拜占庭联手,大多数权贵还是表示同意的。可是常年战争,拜占庭国家负担沉重,各个军区最高将领一年收入仅十个到四十个金磅,普通士兵仅十二个到十八个索里德(一金磅等于七十二个索里德)。百姓不堪忍受重税,纷纷逃避税务,国家财政赤字更是很严重。所以有少数教廷神职人员和权贵,看到大食人求和,他们也不想再战了。

  君士坦丁四世接见了张仁愿,招待很热情,但说了一些意味深长的话。第一是希望唐朝能提供一些武器,但话音是交换,而不是购买,大家是盟友了,你不好意思再向我这个穷国家要钱吧?

  李威冷哼一声,没有言语。

  然后又说道,我们会出兵的,但我要一一说服国家所有反对的人。你们唐朝先发起进攻,我才有说服力。意思是想让唐朝做枪头,吸引大食人的主力,拜占庭在后面好捞油水。

  李威再次冷哼一声,召见拜占庭的使者,将地图拿出来,说道:“看一看,我们唐朝的长安在什么地方,离大食有多远。你们拜占庭在什么地方,君士坦丁堡离大食有多远。此次我们唐朝将会出动军队三十万,也是你们拜占庭唯一的机会。一旦战事不顺,我们唐朝会主动放弃河中地区,那么你们拜占庭就等着大食元气恢复过来,让大食慢慢瓜分切割吧。”

  三十万军队是忽悠的。不过若是打起来,河中的军队、吐火罗的军队与唐军,还有突厥人的联军,以及波斯的义军,是有可能达到三十万的数量。

  又说道:“你立即回去禀报你们的国王,马上我们唐朝就要与大食交战了。若是三四个月后,我还没有听到你们拜占庭人的动静,我会主动撤军,与大食搭成和议。”

  都没有款待,就将拜占庭的使者赶走了。

  张仁愿迟疑地问道:“陛下,是不是慢怠了一点?”

  虽然此次出使,没有达到想像的目标,然而大食对他招待是十分热情的,每一次宴会都将他当作了座上宾,皇帝态度是不是有些粗暴?

  “不过份,这个皇帝性格多疑,认为此次出战,我们唐朝得到了好处,他想打,可是拿不定主意,”李威可不相信,君士坦丁四世能看穿他的长远布局,继续说道:“我越是生气,他反而越会相信。”

  说完了,开始写信,写给萨勒姆的,我们唐朝要发动圣战了。


  (https://www.tyvxw.cc/ty174979/1116209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