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国崛起1857 > 第六百二十五节 穷途末路

第六百二十五节 穷途末路


  可柏贵的见识是看不懂这些的,而且就算懂外交,他们也猜不到这里去,因为清廷上下绝对不会认为大明有这么好心。

  他们哪里想得到,朱敬伦不但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甚至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综合看待这些问题的。大明守在云南,可以阻挡洋人渗透,守住这里的利益,不但为民族保住了利益,而且为大明商人争到了利益。

  外人多一分,自己人就少一分,朱敬伦以及受朱敬伦影响的大明高官,现在都把那些不在大明统治区的其他中国人同样看作自己的子民,所以他们能够理解大明替满清守利益的一些做法,比如在青岛、大连提前抢占口岸和抢修铁路的事情。

  但是柏贵不理解,他真的认为可能这的确是朱敬伦的好意,看来因为背叛了自己,背叛了大清,朱敬伦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愧意的。

  知道再也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对方不要钱,只要地,换了大清也一样,哪里有卖国土换钱的道理,想要对方占领的土地,那就必须同样拿土地来换。

  于是柏贵直接表态:“此事干系重大,本官不能做主,待回禀了太后老佛爷和皇上后,在给贵国答复。”

  说完拱拱手就告辞了。

  曾国藩就是一头豪猪,就只知道往前拱,既然确定了方向,他的执行力惊人,他才不管朝廷跟大明谈判的结果,不管谈成什么样子,他都要往天京方向走,他要去占领哪里,他要去亲手灭掉这些破坏人伦的匪徒。

  当年他就是这样,洋人打广東他不动,洋人打北亰他都不动,现在大明攻略宁国府一带,只要不碍着他向天京进攻的道路,他同样可以不管。

  于是他继续带兵往前拱,大胜关前三次大战,太平军三战三败,大胜关不足为持,巨炮轰鸣之下几变齑粉,况且还有洋人水师绕到其后,断了太平军的退路,让这场胜利,变成了一场大胜。

  湘军在八月正面攻破大胜关,四万多太平军残兵退往天京,却被湘军水师携带湘军精锐健卒拦截,在双闸构建营垒,截住大胜关溃兵,在大胜关和南京外城凤台门之间,楔进去了一颗钉子。

  就好像重复过多次的情况一样,太平军多次出城救援,但湘军死战不退,湘军的营垒,在太平军的面前还是那么的坚不可摧。最后三万溃兵眼睁睁被湘军两面夹击歼灭在长江边,而下一步湘军将直面天京之敌,他们对面要地,就是雨花台,又一次天京之战开始了。

  随着湘军再次将攻击的利刃对准天京城,已经攻占了浙江和皖南大多数地方的明军,也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也许跟太平军的作战,在战术上没有多少难度,但却是一次很好的实战机会,在低烈度的战争那也是战争,比任何演习和训练都要来的真实。

  攻占宁国府后的明军,大有一种刹不住闸的架势,从天京西南方进入了江宁府地界,守城兵力被抽调一空的溧水县开城投降。李秀成派来增援的一只偏师倒是跟明军在溧水附近进行了一次野战,结果不敌退走。镇江府则发生了混战,汪海洋部不算精锐,但是纪律性差,反而连整齐划一的投降都做不到,或者说各自为政太过严重,有的要降,有的要战,因此有投降的,可是不降的也不少。还有假投降的,总之明军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拿下了主要的城池,乡下的散兵游勇一时间无暇顾及。

  从江西出发的陈济世部从陆地进兵的界限就到了这里,他收到了兵部停止前进的命令,接下来的苏锡常地区,明军要从水路进攻。

  苏锡常地区在这个时代,也是江苏最好的地方,尤其是苏州,那更是重中之重,李秀成的长子在上海县守卫,守卫苏州的则是他的次子。

  攻打上海的主要是大明海军,海军北上,调集了二十余艘铁甲舰,都是吨位比较小的内河战舰,最大吨位也只有一千多吨,因为太平军水师多次被清军重创后,已经失去战斗力,也是因为吸取太平军水师的经验教训才只派了这些小船来。

  太平军水师中的主力,是十艘5000吨级的铁甲舰,这样的铁甲舰无论如何都不适合作为内河战舰来用,但是当年太平军坚持要大炮巨舰,他们主要看重了大明的仿克虏伯大炮,小船根本就架不起这种巨炮,至于军舰大小,只要能开进长江,抵达南京,太平军要求越大越好。

  历史上,曾有万吨级的美国游轮抵达武汉的记录,后来修了南京长江大桥后,丰水期能通过的船只只有三千吨,因此上游的重庆等省市总提出要炸掉大桥,而南京不同意,因为有大桥卡着,万吨以上的国际远洋轮船就得在南京停泊,有助于南京发展转运业务。

  现在的长江航道,虽然没有经过后世那么正规的疏通,但同样也没有后世淤积的那么严重,所以万吨级巨轮驶往武汉应该也没问题,能驶往武汉没道理到不了南京。所以五千吨级的铁甲舰是能够到达天京的,但问题是,这条航道可以让巨舰通行,可没有条件让巨舰在这里翻江倒海。

  所以就存在一个掉头不灵活的缺陷,之前清军水师跟太平军水师的技术差距太大,太平军是怎么打怎么有,这个不灵活的弊端就被遮掩住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前不久清军水师在天京以西接连重创太平军的铁甲舰,大明一开始很纳闷清军是怎么做到的,后来了解到清军悄无声息的购买了一只数量众多的铁甲舰,而且是洋人操控。但这时候海军还是很纳闷,即便是英军亲自出马,也不可能用几百吨的铁船,击沉铁甲舰啊。

  废了一番力气他们才打探到,原来英军也是吸取了教训,几年前他们出于威慑目的,将引以为傲的铁甲舰派到了黄浦江,可是调转不便,甚至掉头还得用拖船,结果没有威慑住太平军,这群二愣子真的敢打英国軍舰,用仿克虏伯大炮将勇士号铁甲舰击伤在黄浦江。

  这次英国人利用了这个弱点,反过来利用太平军的调转不便,将太平间舰队重创。而他们使用的武器,是一种新式武器,白头鱼雷!

  当太平军水师习惯性的压制湘军水师轰击的时候,以清军身份参战的英国水兵,架势鱼雷艇接近这些巨舰,近距离释放了鱼类,将多艘铁甲舰送入了江底,如果是在大海上作战,这些鱼雷艇未必有机会靠近,即便靠近了也不一定打的中,因为军舰可是会规避的,但在长江上,太平军的巨舰没有规避的习惯,也不知道对方的底细,结果在他们并不知道的武器,鱼雷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吸取了太平军水师和清军雇佣的英国舰队的战况后,大明海军立刻做出调整,派出千吨以下的内核舰队赶赴上海。

  用这些小船也足以掌握江口一带的制江权了,掌握了制江权,就有机会从容的运兵,在上海租界聚集的明军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五万人,这时候已经对上海县的李荣椿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李荣椿在上海只有一万人。

  朱敬伦给軍队下了命令,希望尽可能的迫降李荣椿,因为朱敬伦觉得能活捉李秀成的长子意义更大。

  所以上海的明军之前一直在跟李荣椿谈判,希望李荣椿能够投降,告诉李荣椿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投降的话,大明会保护他,让他回原籍,广西藤县安居。但李荣椿始终不答应,也不是狠话,就是拖着,显然是在拖延时间。

  明军没那么多耐心,李荣椿的主力集中在上海县跟租界的明军对峙,明军干脆分兵抄袭周边各县,松江府各县也算繁华之地,但跟应天府一样,兵力都抽调到了上海县,尽管守卫这里的大都是李秀成的嫡系,作战意志较为坚决,让明军每一座县城都要争夺,但进展还算顺利,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扫清了上海周边的障碍,而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援兵可派。

  之所以紧邻的苏州无兵可派,因为攻占了整个浙江的邓世才手笔很大,分别从嘉兴府、湖州府,以及从太湖经水路,三路进发,同时向苏州、常州两府展开了进攻。水路进发的第一路军,直接攻占了无锡,切断了苏常两府之间的联系。

  另外两路大军经过一番苦战后,攻取了大部分地区,苏州之战,守苏州的李荣发守了十天之后,突围而出,得知上海还没有陷落,打算突围到上海,打破明军包围,跟上海的哥哥汇合。

  可是到了昆山,就再次被明军追上,再次被包围。

  又坚持了十天,这次李荣发没能突围,反而被手下出卖,绑了他向明军投降。

  明军很有气度,邓世才很有礼貌的接见了李荣发,没有将他当俘虏对待,给他吃了一顿好的,了解了他的打算之后,派人将他完好无损的送到了上海,跟他的哥哥团聚。

  这一招也很狠辣,是攻心之计,上海已经被包围,把李荣发送进去,只能起到向李荣椿证明明军形象的作用,让李荣椿相信投降明军不会受到伤害。至于他们不肯投降的话,上海就被包围着,他们是不可能守一辈子的。

  李荣椿兄弟就这样等于被关在了上海这座监狱,而他们的父亲,忠王李秀成,此时却被包围在了天京,不但太平天国危急了,他们李家的命运,似乎也跟这个国家的命运一样,到了穷途末路了。

  此时在广州,满清代表和大明政府终于在云南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可是在另一个地方,却又产生了新的分歧,大明希望在归还江南之后,能够得到上海的统治权,可是满清坚决不能同意。


  (https://www.tyvxw.cc/ty1731/401364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