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国崛起1857 > 第五百五十五节 绝望之中的灯火

第五百五十五节 绝望之中的灯火


  社会问题是朱敬伦最关注,也是他最有经验的地方,不止是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不止是这个时代的,还有未来的。天『』籁小说WwW.⒉

  第一个生这种现象的国家,当然是英国,英国采取的方法是移民,将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殖民地。当时英国对殖民地的移民政策,严格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故事,说几个街上玩闹的孩童,不小心冲击了路过的国王车驾,结果全都被流放到了北美殖民地。

  当时英国是采用严刑峻法,随便犯点小错误,就有可能被移民。政府不允许流浪汉的出现,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即便没有任何罪行,只是因为在流浪,都可能被流放。

  大明不可能像英国人这么玩,否则第一个出来批评的肯定就是英国人,而且全世界还都会附和英国。这就是世界话语权,英国人现在达了,有能力对国民好一些了,那么别国的国民过苦日子,他就有资本教训人家,而且别国还不能反驳。英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就开始反对奴隶贸易,很快全世界都认为这种贸易违背人道,慢慢禁绝了。

  大明没有适合的殖民地,就一块阿拉斯加完全不适合生存,真的把人民大规模往那里流放,就算英国人不批评,朱敬伦自己都接受不了,因为他的观念比这个时代的英国人还要现代,比如这个时代英国人还不禁止鴉片呢,而朱敬伦对鴉片深恶痛绝。

  可偏偏大明没有大规模流放人口,这几年就是格外的平静。

  大量丝织作坊破产,这是不争的事实,官府补贴的那一点钱其实于事无补,关键是,补贴也已经到期了,可今年纺丝产业依然平静,朝着机器化生产的倾向不但没有遇到阻力,反而日趋扩大。

  朱敬伦让人做过调查,确实有很大一批纺丝工人已经脱离了这个行业,在其他行业从业了,但他们就是没有闹事。

  除了纺丝行业外,朱敬伦原本担心的其实是茶叶领域,他担心大量的茶工会起来闹事,但是向洋人开放了一些茶园之后,怡和洋行、宝顺洋行、旗昌洋行三大洋行的热情很高,他们都是在中国经营数十年的先驱,有资本、有渠道,他们进入之后,直接都是大茶园,最现代的制茶厂,吸引了大量的工人。

  得到放许可的可不仅仅是这些在中国经营了几十年的巨头,还有其他一些值得合作的洋行,比如出于控制福布斯而允许福布斯开辟的茶园,为了打击印度茶叶生产,而给阿萨姆公司放的许可,还给了英国殖民地新哥伦比亚的一家公司放了许可。

  这些大茶园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一个个都野心勃勃,英国的公司,拿着许可,在伦敦股市上很轻松就能融资数十万万英镑,美国纽约的银行家也看好茶叶生产,毕竟茶叶越来越变得普及,茶叶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让大家普遍看好。

  有金融资本的介入,导致这些茶厂大都采用股份制形式,规模变得很大。而极限取决于他们能否找到合适的荒山,但这样的荒山在中国并不难找,于是一家家都号称百万级别。需呀招募的人工也是百万级别的。

  历史上,英国在印度种茶,只用了三十年时间,就开辟了4oo多万亩茶园,雇佣了12o万工人。这个历史上,由于朱敬伦早早开放了广東茶市,导致英国人从中国进口茶叶,显然比在印度种茶成本更低。几年之后,朱敬伦又为了让英国人放弃鴉片贸易,干脆放弃了棉纺织品的关税,作为交换,英国也取消了中国茶叶方面的所有税收。这让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上更有优势,这几年在印度开辟茶园的公司连年亏损,印度茶始终没有展起来,在英国市场上,中国茶依然占据了九成的份额。甚至连阿萨姆茶叶公司都神情来大明开办茶园了。

  现在多达十家的英美公司,在大明开辟的级茶园总面积达到8oo万亩,每年出产茶叶达4oo万担以上,这还都是精品茶,粗茶他们是不生产的,否则产量还能更高,甚至一亩一担。

  给这些外国大洋行放许可,本国商人那更是得鼓励,并且将最好的茶区,武夷山整个留作了本国商人的自留地,只允许本国人在武夷山上种茶,千亩万亩的茶园不计其数,但大茶园还只有伍家和潘家开出来了。

  不缺钱的伍崇曜独资在武夷山上开了三百万亩的茶园,他敢这么玩除了有钱之外,跟伍家还有品牌有关系。历史上伍浩官就是一块巨大的金字招牌,算是他父亲留给他最有价值的资产。

  西方人缺历史,却尤为重视历史,就跟后世的中国人总是觉得官方总提历史很丢人一样。

  西方人重视历史,伍家恰好就有历史。他们在英国的广告招贴画上,印刷的是老贵族用着古老的瓷器,旁边放着带有浩官标记的茶叶包装纸。告诉英国人说,这是你爷爷的味道。

  在美国更绝,伍家的茶叶包装上直接印刷着五月花号轮船,意思是从美国建国的时候,就在喝中国茶叶了。更绝的是,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引美国独立的一件大事,而伍家请了大量的专家,考证出当时被茶叶党倾倒的茶叶,就是伍家供应的。他们有大量的账本记录,以及美国博物馆中的实物为证。只要美国孩子学本国历史,就不能不学波士顿倾茶事件,学这个事件,就不能不联系到伍家的茶叶上。

  当然考证历史的目的,可不是还原真相,而是给自家的茶叶打广告。这些当然不是伍家的主意,而是洋人自己的主意,洋人才懂洋人。而作为中国人,这个时代还是讲究节俭的,伍家过去的包装纸是非常简单的,就一张黄纸而已。现在则是彩色高档印刷纸印刷。

  而帮伍家推广的,则是伍家的合伙人,伍崇曜在美国和英国都开设了怡和茶行,但不是独资经营,而是引入了合伙人,在美国就是福布斯,在英国则找了巴林银行。这两家都是懂得做生意的,福布斯更是从旗昌洋行起家的,至今都是旗昌洋行的大股东。

  伍家的茶叶在采用最新式工厂生产,拥有最好的茶叶产地和最优秀的品茶师的情况下,质量确实是世界一流的,以此为基础,在两个懂行的合伙人的帮助下,浩官牌茶叶,已经成为毫无争议的世界最优质茶叶的代名词,甚至在英语语境中,浩官两个字有取代茶叶的倾向:浩官就是茶叶。

  由于武夷山茶区被中国人独占,外国人只能选择其他地方,主要集中在广東以鹤山为中心的五邑地区,以潮州为中心的韩江流域地区,以英德为中心的连江流域地区,甚至有的茶园为了扩大产量将茶园展到了广西,最近他们则将目光盯住了大明刚刚占领的江西。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茶叶产量还将继续扩大,工业化和大种植园的茶叶生产模式,将继续对小农生产造成冲击。

  让人奇怪的就在这里,由于大茶园的出现,导致茶叶价格进来连年下降,已经降到了十八两银子,这让很多小农都生产不下去了,可是茶园依然利润丰厚,因为他们的成本只有十四两,历史上印度茶过中国茶就是因为成本,印度茶在十四两的时候还能赚取利润,而中国茶却在亏钱。

  现在这些大茶园的展,显然已经开始冲击中国茶农的保本底线了,大量茶农破产,可是没有带来社会问题,这之前让朱敬伦百思不得其解。

  这次当他找人调查了几个同样深陷困境的烧窑工之后,朱敬伦突然想明白了,还是移民政策。

  大明这几年一直在推动移民,主要是通过劳务公司推动,劳务公司优先招募家庭移民,因为能留住人的,其实并不是土地,能留住人的是家,能留住男人的不是放在,而是女人。

  通过这种方式,大明在美国加州的移民数量,三年前就达到了三万人,现在已经有了五万多人。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一带,也移民了一万多人。在南洋数量更大,过十万人,在南美也爆了高度的移民潮流。

  但总的数量依然很少,事实上,相对于历史上的自然移民,甚至都大大打了折扣,历史上这段时间中国往外移民数百万,可按照目前的度,一年最多也就只有两三万人,其中主要还是自己走出去的,劳务公司推动的也就一万多人。

  朱敬伦本来还担心这种因为严密的监管,带来的移民数量和度下降,会将社会压力集中到国内,可是国内相对稳定,所以朱敬伦虽然想过各种理由,但从来没想过是因为移民的原因,移民都不如原本的历史,怎么可能是因为移民而缓解了社会压力呢,这不和逻辑啊。

  可原因恰恰就是一个不合逻辑的原因。

  派出去的人回来告诉朱敬伦说,日子清苦的烧窑工人,确实怨言很大,但是大多数并没有想造反之类的念头,大多数人是一边找其他活干,一边抱怨,其中很常见的一句抱怨是,实在不行老子就去金山种地去。

  听完这些抱怨,朱敬伦茅塞顿开,原因不再挖金子,而是在‘实在不行’四个字上。

  只有实在不行了,他们才会去美洲,只有实在不行了,他们才会下南洋,只有实在不行了,他们才考虑移民。

  同样的道理,只有实在不行了,他们才会造反。

  这就是这几年老百姓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但社会反而相对稳定的原因所在。

  劳务公司是洋务司下辖的机构,在国外他们的管理人员都挂着公使馆外交官的头衔,方便跟各国交涉。

  在国内也得到了官府的大力支持,各地县衙张贴的劳务输出公司的雇工告示常年不动,这让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去国外,就能找到一个不错的伙计,但需要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

  这个时代是中国人最保守的时代,哪怕是去挖金子,他们也不太想离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各种不符合逻辑的传闻,重土安迁的传统文化都制约了他们的行动。

  他们可以不去国外,可这些告示却不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告示告诉了每一个人,在你实在找不到活路的时候,你还可以选择带着老婆孩子离开家乡找一条活路。

  动乱,反叛,这些都是反秩序的现象,让人做出这种行为的,有时候并不是走投无路,更多的时候,其实是他们感觉不到出路,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是因为他们感到了绝望,这时候他们才会造反。太平天国起义前期,石达开等高层很多都是地主,他们也参加了,就是他们看不到出路,在土客械斗中被抢走了土地,官府又不帮他们,如果那时候有人站出来,告诉石达开,你还可以去国外开辟你们新的土地,也许石达开会对造反有所顾忌,至少他没有那么决绝。

  那张告示虽然让绝大多数人都不心动,却成为了这些人心中的一条后路,让他们知道他们始终有一条活路。

  很多人其实对那张告示都不动心,他们不愿意舍弃故乡,舍弃宗族祠堂和祖坟所在的地方,冒着危险千难险阻的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辟。但是那个告示,却安抚了他们的心,他虽然大多数时候不考虑移民,但在他们最绝望的时候,总能想到哪条路:实在不行就去金山种地去。

  在他们没有下定决心之前,他们哪怕依然很艰难,心里却会想着,在忍一忍,看一看,看看能不能好起来,实在不行的话……

  官府公告中的移民信息,就如同一盏绝望之中闪亮的明灯一样,未必能让人得到温暖,可是却始终让他们觉得他们还有希望。

  朱敬伦一声叹息,说到底还是中国的老百姓好,只要还有条活路,就不会造反。

  至于那些烧窑工,他们实在是太艰难了,而砸毁兵工厂砖厂,不过因为一时想不开,是几个窑头和工人喝多了,一次偶然事件。

  可即便是偶然事件,官府也决定严惩,不是他们不知道怜悯,而是因为有旧历在前,锦纶堂砸毁缫丝厂事件,后来流放的人员多达三千人,现在这群烧窑工恐怕也摆不脱同样的命运。


  (https://www.tyvxw.cc/ty1731/397609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