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一百六十九节 思维定势

第一百六十九节 思维定势


  其实英国人也是陷入了一种定势思维之中。Ω网WWLWC

  他们知道中国人并不懂得外交准则。

  但是一份在西方人看来能够代表一千多万人的外交文件摆在面前,并且还会呈递英王,直接让他们蒙圈了,这份沉重的外交文件,让他们立刻带入了西方模式之中,因为跟他们的经常使用的方式实在是太相像了。

  因此,他们一时都把中国人不懂西方外交准则的事情忘到了一边。

  至于说中国人不懂西方的外交准则,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一套体系,那一套体系曾经在春秋战国时期慢慢形成,只可惜还没有完全展成熟,就被秦国的一统天下所中断,之后中国不需要跟平等的友邦搞外交了,因此这套才萌芽出来的一套外交体系就定格在了那里,否则谁敢保证中国不会展出一套自己成熟、理性的外交规范出来。

  在西方历史上,一旦生这种某个地区人民整体不认可中央政府加在他们身上的义务,然后开始独自进行在法律上合法的外交行为后,紧接着一定会是声明自己独立,然后开始寻求其他国家的承认,比如从西班牙统治下脱离出来的荷兰,从荷兰分离出来的比利时,以及跟丹麦帝国分家的瑞典,甚至包括从英国独立出去的美国,都曾经生过这种事情。

  包括额尔金等人一时间完全陷入了思维定势,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地方人民不再认可中央王朝政令的合法性后,还会继续留在这个王朝中,接受这个王朝的统治,更难以理解该王朝还会认可地方人民的这种做法,这完全是不合西方政治外交逻辑啊。

  当威妥玛郑重的将这份文件带回香港后,并且将朱敬伦说的,他们已经派代表去英国希望面呈英王的消息告诉额尔金等人后,他们就开始就他们认定即将生的事情生了争论,那就是一旦广東宣布脱离清王朝后,他们怎么办?是支持,是承认,还是否认,然后对抗。

  至于广東人会不会疡不脱离的情况,他们压根都没有考虑过,文件都出来了,都派代表去求见英王了,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他们都不用讨论,心中都认定,那猩去见英王的代表,肯定会当面提出他们将独立建国的事实,并且寻求英国的承认和支持。

  威妥玛认为,如果广東脱离清王朝,对英国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们可以借机扩大在广東的利益,但需要顾虑的是,如果英国承认了广東人民新建的政府,有可能会惹恼清王朝,对他们刚刚签订的条约产生不利。

  包令则认为,就整个广東乃至整个中国来说,领导这次独立运动的朱敬伦他们想当然认为朱敬伦在领导一次独立运动,事实上他们想的是对的),和他领导的新安政府,是最容易进行沟通和交流的。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包令认为为求长远的利益考虑,英国应该承认这个政府。但是包令建议,为了暂时不激怒清王朝,英国不立刻承认,至少不应该率先承认广東政府,而是等其他国家的态度明确之后再决定。

  同时他建议,英国政府可以跟独立后的广東政府展开合作,就好像在尤做的那样,在跟莫卧儿帝国敝关系的同时,大力展跟地方土邦王公的合作。他们在英国的行为方式,最终为他们赢得了整个尤。

  哪怕朱敬伦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官,他依然不知道因为自己一份文件的关系,让一帮子英国人展开了多么丰富的假设和联想。

  事实上他在后世也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加上尽管对西方外交制度很熟悉,但是骨子里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跟西方人完全一样的思考问题,这是文化根源决定的。

  此时朱敬伦当然也不会坐等英国人的态度,外交就如同战场,主动权很重要,他不等英国人如何决定,已经率先出击了,他找到了赫德这个英国人,此时赫德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中间人,起码赫德的身份在中英之间行动,绝对比朱敬伦直接跟威妥玛或者额尔金谈判,自由度要大一些,也能让双方多一些缓冲。

  “赫德先生,找您来呢,是希望在这个紧张的时刻,希望您能利用您中英间的特殊背景,尽力维护双方的和平。您看到了,贵国对我国领土的野心,已经成功激怒了我国百姓,准确的说是广東核心地区的百姓的愤怒。大家已经在组建自由的军队,决定为捍卫自己的土地而战。”

  赫德很清楚目前的处境,局势确实十分紧张和敏感,和平和秩序脆弱的如同一根丝线。

  赫德跟威妥玛一样,都是功力十分深厚的中国通,但是此时赫德就没有产生广東人要独立的想法,因为他比威妥玛更了解中国人。

  威妥玛是绝对的中国专家,放在任何时代,他都是最顶尖的汉学研究学者,世界上第一套中文拼音,就是威妥玛编制出来的,称为威妥玛拼音,可以说在中国语言和文字领域中,威妥玛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流的专家。

  可是威妥玛对中国的了解,跟赫德完全不再一个方向上,赫德了解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别,是因为威妥玛编制拼音也好,编写字典也罢,他都是在用西方语言学来研究中国语言文字,他是以西方的世界观在解读中国,也许他比任何人解读的都好,可是他依然是用西方的观念在解读,好像走错了方向一样,尽管走的很快,走的很稳,却越走越远。

  赫德不一样,他自身就没有多么专业的西方学术功底,因此他没有专业的解读能力,可是他很耐心很踏实的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学习的也不是西方人编制的汉语词典,而是直接从中国经典入手,他读的是四书五经,读的是老子庄子,他是直接从思想上在阅读中国人。

  所以赫德认为的紧张,并不是威妥玛等人认为的即将有一忱立战争要爆的紧张,而是担心自己的同胞没有认清局势,从而以错误的方式介入,最后导致了跟广東地方的直接冲突,赫德很确信,一旦英国軍队踏上广東的土地,战争一定会爆的,他很清楚在保卫自家土地面前,中国人爆出来的勇气世所罕见。

  “朱先生,对您维护和平的承认,我本人十分敬佩。我十分愿意净份微碑力,能为英国与广東的和平做出贡献,那样的话我将会感到十分光荣。”

  朱敬伦点点头:“那么就麻烦您去一趟香港,先用非正式的方式让对方明白,不谋求割让土地,是我方的最后底线,希望香港的额尔金阁下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考虑一下,我们建立和平的可行性。”

  朱敬伦希望给对方打个底,或者说给可能的谈判定个基调,那就是在保证广東领土完整的情况下,大家在谈其他的。如果对方愿意谈的话,事实上朱敬伦即能摸清他的底线,如果对方不愿意谈,那么就得真的准备战争了。所以说让赫德去,名义上是去转达朱敬伦对谈判的底线问题,事实上是借助赫德去试探一下额尔金等人的态度。

  额尔金是什么态度呢,他自己也弄不清,包令和威妥玛的意见都很有道理,都很专业,让他一时间难以抉择。

  他是一个行政经验很丰富的政府官员,做过加拿大总督,不久后还将做尤总督,可是他真的太不了解中国人了,他太需要一个真正了解中国人的专家帮他分析一下。

  “好了,就先讨论到这里吧。既然中国人的代表回去伦敦,也许我们应该耐性等待一下伦敦的指示。”

  额尔金说完,大家散会。

  不久之后,赫德的到来,让依然对局势没有清醒认识的额尔金如获至宝,立刻邀请赫德当面跟他沟通。

  赫德是一个英国人,他的立臣终是英国人的立场,在他内心深处他以这个身份自豪,他的忠诚是献给英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此赫德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理解的中国局势告诉了额尔金,同时向额尔金转达了朱敬伦的和平诚意。

  额尔金听完异常的惊讶:“您的意思是,新安政府脑朱先生并不想脱离他的政府?”

  赫德肯定道:“就目前的情况,看不出他有反叛的迹象。”

  “可他们的军队已经武装起来了啊!”

  额尔金更糊涂了,在他看来,整个县的人民都开始组建军队,还秘密派人去向英王递交外交文件,然后还不独立?这怎么可能!

  赫德叹道:“他们的乡村社会一直都有很强的自治传统,中国人将这个称为皇权不下乡,乡村武装往往都是临时性的,而且一般作为政府军的补充力量。”

  中国乡村武装问题,额尔金不是完全不清楚,广州那时候四周都是这种乡村武装,但他总感觉到这一次有些不一样。

  “可他们的外交文件怎么解释?”

  就因为有了这一份文件,额尔金就觉得这一次不一样了。

  赫德道:“就他们的文件内容来看,并没有任何表明他们即将脱离政府的意思。”

  额尔金又道:“那他们去秘密拜访女王陛下又怎么解释?”

  何德道:“他们自认为是去跟女王讲道理去的,他们将这种行为称作当面论理。”

  额尔金越来越糊涂:“你是说他们并不是去进行外交行动,寻求支持的?可这明明就是外交行动啊!”

  赫德都有点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额尔金摆摆手道:“您的意思是,他们并没有独立于清政府的意愿,那他们组建军队,完全就是向我们展示敌意?”

  赫德道:“没错,他们认为我们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额尔金不明白了:“可我们只是在争取我们的利益,如果说他们的利益有损失的话,那也是他们的中央政府出让的,他们不是应该先跟他们的政府请愿,然后由他们的政府出面,跟我们进行协商?可为什么他们一点都没有对他们政府的行为表达不满,反而直接向我们展示他们的态度!”

  问题到了这个层次,即使是赫德也不明白,他也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社会的地方阶层,在这种情况下,竟然不疡向他们的政府表达不满,甚至他觉没有一个中国人觉得他们应该向政府表达态度,大多数中国人完全将他们的损失归咎于洋人。

  分明是他们的政府没有尽到保护他们的义务,可他们组建军队也不向政府施压,而是直接面向英国,至于他们的政府吗,赫德本能的感觉,他们的政府很支持这种民间私下对抗外敌的情况,对此他也很不理解,因为这意味着地方势力对政府权力的削弱。

  赫德叹道:“也许是他们的政府和他们的人民之间,有某种特殊的社会契约关系,他们的政府从来不把主要的目标置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上,而他们的人民也从来没把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寄托在他们的政府身上。”

  额尔金叹道:“那么说来,他们现在组建军队,并不是在谋求建立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政府,而是在向英国出挑衅吗?”

  赫德一听这话,立马感觉到额尔金似乎有采赛事行动的心思,马上解释起来。

  “也不能这么理解,总之他们的行为不太附和外交惯例,但也不是向英国挑衅,他们以为自己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之所以组建军队,不过是在向我们施加压力,就好像缩成一团,露出自己浑身尖刺的刺猬一样。”

  额尔金道:“这是威胁?他们在恐吓我们!”

  赫德知道这次额尔金领会对了,但是却不能这么说。

  赫德道:“这不是威胁,而是恐惧,他们感到了恐惧。”

  额尔金点点头:“您是说他们在恐惧,那么如果我们采瓤硬态度,他们有可能妥协?”

  赫德苦笑道:“不,那样真的会引起战争!”

  对自己政府加在自己身上的义务不满,却不尝试组建新的责任政府,向对方君主呈递外交文件,却不是去进行外交活动,组建军队,却不是为了威胁对方,但如果对方坚持维护他们的利益,却真的可能引起战争。

  这样的国家和民族,让一个只有在加拿大当总督的经验的额尔金如何去理解?

  “但我们必须维护我们的利益。”

  额尔金态度坚决,哪怕因此引起战争。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额尔金问道。

  赫德叹道:“也许我们应该耐心的向他们的朝廷施压,在管理中国人方面,只有中国人的官府才最有经验。”

  额尔金点点头:“我也这么认为,是的,按照正常的外交程序,我们应该向他们的政府进行抗议,抗议他们没有履行条约义务。”

  额尔金的观念是,条约中清政府答应割让九龙给他们,英国已经取得了九龙的利益,那么就必须维护,更何况还有政府的训令,伦敦让他在法国不反对的情况下,取得九龙的管辖权,他做到了,但是当地人却不肯答应,法理上让当地人接受割地的义务,应该是清政府来承担的,而不是他们。

  至于说放弃条约上得到的利益,让当地人满意,然后跟英国人和平相处这种事,额尔金根本就没有想过,不是他不知变通,而是既然取得的利益,为什么要放弃,而且他在负有政府训令的情况下,又私自放弃了已经取得的利益,这个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第一任港督义律曾经在香港大肆卖地,被伦敦政府认为没有履行政府训令而解职,额尔金确实不想在中国工作,但他绝对不愿意以这种方式结束在中国的职责,这身关到他的荣誉。

  但一想到又要跟北平政府打交道,递交照会,然后扯皮,甚至再次进行谈判,谁知道还会引什么想象不到的问题,而且要去谈判,他就想到了他弟弟普鲁斯,上次去跟僧格林沁谈判,最后竟然会被人俘虏,等交还他们的时候,很多人竟然成了零件,为此额尔金烧了北平的三山五园。

  那么这次去谈判,难道又要把军队派去,不派军队去的话,对方会不会不谈判!

  越想额尔金就觉得这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难道就没有一种办法,能够在不采赛事行动的情况下,维护我们的利益吗?”

  赫德叹了口气:“很难,除非他们愿意放弃占有九龙领土。”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额尔金叹道,讨要九龙司是政府的训令,他不能不遵照,取得了利益后,又要放弃,那更是麻烦,除非在打一辰争,然后英国战败了,可这也是不可能的。

  赫德也没有什么可以解释了。

  沉默了片刻,额尔金道:“不知道巴夏礼先生现在情况如何了?可怜的巴夏礼是否恢复精神了呢?你要跟我一起去看望一下巴夏礼先生吗。”

  他们这次想尽办帆巴夏礼从北平带了回来,但可惜的是巴夏礼竟然疯了,把他从北平救出来之前,就已经疯了。(未完待续。)


  (https://www.tyvxw.cc/ty1731/381325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