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天眼:鉴宝无双 > 第714章 精致的帽筒

第714章 精致的帽筒


赵轩感觉自己的屁股老值钱了,他都不敢用力坐。

谁底下坐着几千万的东西,也会如他这般小心的。

先不说自己现在有多少钱,但他估计现在就算是世界首富,也没他坐的椅子值钱。

落座之后,看着大家笑道:“有好物件就拿出来吧。”

“来,先看看我的。”

这是京城开超市的老板,赵轩记得姓王,是跟胡宏深他们一拨的人,也算是一个爱藏之人,

赵轩帮他看过两三次东西,眼力可比晋省的那个王总好多了。

王总将东西放在面前的台子上,赵轩这才上手。

这是一个小尊,属于文房器之一,高度在八九分公,平口圆腹,

他看了一眼底足,突然笑了。

“王叔,您这是盼着我说这是仿的吧,这样我还得十倍赔给您差价。”

听他这样一说,众人也就明白了,皆哈哈大笑起来。

尊底还贴着九歌售卖的标签。

王总笑着道:“我知道是好物件,只是我就是搞不懂,这和宋哥区别在哪里?”

赵轩点点头,这是一个清仿哥釉的民窑小尊。

其实瓷器的新仿鉴定不难,现今的人急于求成,模子倒出来的胎体,与以前的手工拉胚区别很大,

只要稍懂一些的,就不会打眼。

但如果是老仿,因为本身就有年代感,而且很多老仿的工艺精湛,差不多完全复古工艺,这就给鉴定带来了困难。

当然,真正了解的人,还是一眼可辨真伪。

“王叔,宋哥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紫口铁足,但后仿的一般烧不出紫口,如这件小尊就看不到此口,而铁足往往烧得也不自然,

其二则是聚沫攒珠,因为宋哥施釉肥厚,所以会出现大量的釉中气泡,若隐若现,这类气泡后边也仿不出来。

其实仿哥窑的技术,元代做的最好,但元时期粗犷,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瓷器上,

明时期除了以上所说的两点,在开片上又有了变化,整个开片相较宋时期更小。

而清时期就更好断了,外表的乳化油脂感也没了,虽然看上去胎质更细腻洁白,但恰恰这一点就说明有问题了。

因为选用的胎土与宋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了。

判断官仿与民仿也简单,一是底款,清时期官窑几乎全部带款,二是胎土较官仿较差,而且修胎草率。

您看这一件,底部还出现了火石红的现象,这都是民窑的佐证。”

赵轩本想尽量说的通俗易懂一些,但很多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依旧有些模糊。

不过,如果对瓷器稍懂的人,那是一听就明白。

接着,唐爱国拿上来的是一个玉把件。

“小轩,看看我这件,之前逛琉璃厂买的,花了7000块,你看值不?”

赵轩拿起,没有急着看,而是握在手中搓了两下,这才看起形状,这是一个玉虎,

高度在三公分,长约六公分左右。

他没拿放大镜细看,就笑着道:“不亏。”

听到不亏,唐爱国嘴就咧了起来,笑着道:“我看像是秦汉时期的。”

“唐叔,这是和田戈壁料青白玉,玉质还算不错,不过您要说秦汉我可看不到。

这是典型明时期的东西,所谓的粗大明,在这个把件上完全体现了出来。

明雕有微工,比如陆子冈和王毅等人,但大部分的雕工还是以粗线条来强调动物的骨骼感。

七千不贵,完全值了,过两年兴许能涨不少。”

将玉件还给老唐,接着胡宏深将自己的物件给拿了出来。

赵轩只看了一眼,就大喜道:“胡叔,这是哪来的?”

这是一件瓷器,样式其实还蛮多见的,长筒状,高足有近三十公分,直径约在七公分。

通体粉彩绘插花图案,瓶体镂空,口微撇。

在靠近底部处,有两个小小的铜制扣环,正面相对,一个扣环是死的,焊卯上去,

而另一个扣环,则是活动的,用力拉一下,可以拉出一个小小铜皮抽屉。

制作的不仅美,而且极巧。

胡宏深看他的表情,就知此物是买对了,同样喜道:

“前段时间到杭州出差,逛花鸟市场买的,花了四千三,小轩值不?”

“太值了,胡叔,您知道这是干嘛的吗?”

胡宏深一怔道:“笔筒啊。”

赵轩和旁边坐着一直没吭声王老对视一眼,随即大笑起来,这算是歪打正着吗?

现场有识货的人也没忍住笑出声来,边笑还边道:“老胡,你这是走了狗屎运。”

胡宏深被笑得有些迷糊,这就是笔筒啊,有什么好笑的。

当然,这样的笑更多的是打趣,是对老胡同志运气的认可,毕竟连东西都认错了,还能捡到好玩意,这运气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而且,这可不算是小漏。

“胡叔,这是官帽筒。”

“啥,装帽子的?”胡宏深都懵了,这玩意能把帽子塞里?

赵轩忍着笑意解释道:

“清时期的顶戴花翎,有两个后摆,所以不能叠压着放,通常都需要悬挂起来。

而且古人也有言‘冠不落地,鞋不上桌’,所以就专门制作了一个帽筒,将帽子放在瓷筒之上。

看上去像是笔筒,但相较笔筒可高多了。

就像眼前这一件,毛笔要是装进去,用时还得将它反置倒出来,毛笔可没那么长。”

胡宏深喜道:“这么说,是不是比笔筒还要贵?”

赵轩摇了摇头,其实帽筒存世量不少,萌发于康熙,到清晚期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早期是官员在用,但因其实用性,渐渐地,稍有资财的家里都会有,

发展到清末时期,已经列入了婚嫁习俗之中,如嫁妆瓶一样,作为陪嫁之物。

不过,存世量大并不代表就一定价值低,关键还是在精之一字上。

“您这个帽筒,与清晚期还有些不同。清晚期多是一体成形的实体,图案繁杂就不多说了。

在我看来,您这一件能到清中乾隆。

粉彩始于康熙,精于雍正,而真正官民窑皆用,大面积烧制则在乾隆。

您这个之所以说精致,就在这小抽屉的设计上,这个原本口沿处应该还有一个镂空的铜网。

抽屉中放置一点木炭,再将帽子放上,可以有效的驱除因长期佩戴而产生的异味,烘烤出里面的汗气。

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最精致的官帽了,胡叔,能上拍了。”

“哈哈哈,你小子都说好,那我就更舍不得卖了,改天寻摸一个顶戴花翎,咱放在一起摆着。”


  (https://www.tyvxw.cc/ty17271630/4752757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