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 第196章 我不适合作为这篇论文的审稿人

第196章 我不适合作为这篇论文的审稿人


第196章  我不适合作为这篇论文的审稿人

        宁晨对这件事情也是有一些印象的,毕竟要是给每一个老师都直接分房,学校的支出就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这种方式也确实算作一个实打实的福利,能比外面便宜一半还要多的价格,买下这套学区房,没有哪位老师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聊完了宁晨要留校的事情后,徐洲问道:

        “宁晨,现在你都在做什么课题呢?”

        “嗯……现在暂时还没有做什么课题。”宁晨如实回答道。

        “你那个数学课题,和铁基超导的课题,都不继续做下去了吗?”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研究课题解决了一部分,投的那篇论文还没有结果呢,之后如何继续开展我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思路。铁基超导体这块儿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我现在正在研究,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切入点。”

        其实这种科研空档期,对于科研者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更何况宁晨现在对于课题的选择标准还是很高的,除非是研究价值比较高,或者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课题,否则的话,是不会轻易的开启一个课题的研究的。

        “是这样啊……没关系,反正你都做出那么多研究成果了,稍微调整一段时间也是正常的。”

        过了一会儿,徐洲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对宁晨说道:

        “宁晨,我这有一个研究方向,伱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切入点。”

        徐洲平时并不会经常给宁晨推荐课题,因为宁晨平时几乎总有研究不完的课题,徐洲更多的都是给宁晨自由研究的空间。

        听到徐洲的话,宁晨倒是来了些兴趣。

        “嗯,徐老师,那就请你给我讲一讲吧。”

        “好的。我之前做过一些关于纳米材料的研究课题,其中一种纳米材料叫做TiO2纳米管阵列,我感觉可以研究的方向还是比较多的……”

        对于“TiO2纳米管阵列”这种材料,宁晨也并不陌生。

        作为材料学的研究者,宁晨对于各种纳米材料肯定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而且这种材料徐洲之前发了几篇论文,宁晨也都研究过,知道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

        TiO2纳米管阵列,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尺寸的阵列结构,由排列规则的TiO2纳米管组成。

        这些纳米管的直径通常在十几到几十纳米之间,长度则在几百到几微米之间。

        在电化学储能、电催化、超级电容器、电分析化学载体、电化学传感、流体力学测试等多个领域中,TiO2纳米管阵列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听完了徐洲的介绍之后,宁晨说道:

        “徐老师,我也觉得这确实是个不错的研究方向。这几天我认真研究一下有关TiO2纳米管阵列的知识,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好的灵感。”

        “好的,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些相关的论文,你回去先自己研究一下,有什么问题也都可以随时问我。这个研究方向虽然不好发《Nature》、《Science》主刊,但只要成果足够突出,发个材料学的顶刊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宁晨也不是每一篇论文都要发《Nature》、《Science》的主刊,其实这两家学术期刊只是影响力比较大,在专业程度上未必比其他更学术期刊更高。

        晚上回家之后,宁晨便找到徐洲推荐的那些论文,自己研究了起来。

        ……

        水木大学。

        静斋楼。

        早上,秋成同习惯性的打开自己的邮箱,想要处理一下自己积攒的邮件。

        这些邮件有学生发来的,其他老师发来的,也有一些期刊要求秋成同作为期刊的审稿人。

        因为自己的每天的工作实在是很忙,秋成同不得不拒绝了很多期刊对自己的审稿邀请。

        而就在这个时候,秋成同发现了一封来自于《米国数学会杂志》的邮件。

        打开邮件之后,秋成同发现,这是《米国数学会杂志》对自己发来的审稿人邀请。

        “《米国数学会杂志》吗?看样子,这应该是一篇不错的论文了。”

        虽然还不知道论文的内容到底怎么样,但只要论文能够通过《米国数学会杂志》期刊编辑的初审,至少说明编辑对这篇论文还是比较看好的,至少整体水准上绝对不会太差。

        秋成同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多接触一些当下最新的数学研究课题,以让自己时刻与前沿的研究相接轨。

        <div  class="contentadv">        想到这,秋成同决定,接受《米国数学会杂志》的对自己作为审稿人的邀请。

        在秋成同回复邮件,表达自己愿意作为审稿人后不久,《米国数学会杂志》就将这篇论文的原稿发送了过来。

        带着期待的心情,秋成同打开了邮箱附件中的这篇论文。

        “《一种特殊类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

        看到这个论文标题之后,秋成同总感觉有一些巧合的地方。

        因为在几个月前,秋成同曾经跟宁晨说过,建议宁晨可以尝试研究一下有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研究课题。

        秋成同心想,总不会这篇论文就是出自于宁晨之手吧?

        但秋成同又觉得,这样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因为正常来说,期刊在邀请审稿人的时候,会尽量避免论文作者与审稿人有太过密切的关系。

        秋成同和宁晨虽然不是同一个来自同一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但毕竟秋成同可是给《米国数学会杂志》写过对于宁晨的推荐信的。

        就算他们不知道两人之间的关系,至少也知道他们俩是认识的。

        为了保证这篇审稿的公正,这篇论文是隐藏了作者的名字的,秋成同便不去想这么多,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论文的内容上面。

        不知不觉中,秋成同便沉浸在了这篇论文的内容之中。

        秋成同意识到,这是一篇研究水准极高的论文,即便是自己,读起这篇论文也会有些吃力。

        另外,秋成同也总觉得,这篇论文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一些行文方式好像与某个人相同。

        直到秋成同终于浏览完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之后,秋成同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了。

        “这篇论文……恐怕真的来自于宁晨之手!”

        除了宁晨之外,秋成同很难相信,当今数学界还有哪个数学研究者,能够写出这样的一篇论文了。

        再加上其他的种种原因,秋成同觉得,八成以上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宁晨。

        如果事实的确如此的话,秋成同显然不适合作为这篇论文的审稿人出现。

        想到这,秋成同给《米国数学会杂志》回复了邮件过去,询问这篇论文的作者是否是宁晨。

        ……

        米国数学会杂志社。

        期刊编辑阿比·莫伊尔在收到秋成同回复的邮件之后,也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秋成同教授居然看出了这篇论文是来自于宁晨的……这样的话,审稿工作就很难继续进行下去了。”

        其实阿比·莫伊尔一开始也并不想邀请秋成同作为这篇论文的审稿人,因为之前秋成同给帮宁晨写过推荐信的关系,在审稿的时候还是应该避嫌的。

        但在审稿人进行审稿的过程中,阿比·莫伊尔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情况。

        除了西蒙·唐纳森之外,阿比·莫伊尔邀请的其他审稿人,都表示无法对这篇论文的成果进行评估。

        因为这篇论文的内容实在是过于晦涩,以他们的能力,并无法准确的判断论文中的各种研究成果是否正确,因此只能遗憾的放弃了审稿的工作。

        要知道,这两位审稿人,也都是属于数学界的专家了。

        虽然他们不至于像西蒙·唐纳森那样,是菲尔兹奖的获得者,但也是世界顶级高校的数学教授,能力上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无奈之下,阿比·莫伊尔只好寻找一些能力更加强大的数学专家,因此秋成同才进入到了阿比·莫伊尔的选择范围之内。


  (https://www.tyvxw.cc/ty16967716/12289748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