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万物的兴衰
著名心理学家斯皮勒林说过,毁灭是事物出现的原因。手机端 m.这句话倒是很符合佛的意境,空有不二,对吧。
如果物质按随机分布,没规律可循,如量子世界的测不准原理,或者说薛定谔的猫,那世界更是陷入了不可知的境地。这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明明知道一些事情,有些规律在起作用。我们如果承认不可知,那么,人类一切的明成果,都没意义。
老子说过,道可道。
周易还列出了辩证的,甚至是数学的法则。这个世界,确实有些常数,神秘但起着巨大的作用,如,黄金分割点,那个叫e的常数。
社会,是不是也有些固定的常数呢?
最近,络,已经有耶鲁等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了,这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这个世界,还有一大批如我一样,整天靠空想过日子的人。
我原来所学的,不管是儒释道,还是周易预测,都有一个隐约的理论假设:天人合人。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发现它的,不仅仅应该只是国人。毕竟,络公开课里那些外国大咖们,也神经叨叨的,指不定也有些相似的观点。
我们有公孙龙,别人也有维根斯坦。
综合最近的一些观点,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我发现了另一种可能性。是生物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现的规律,有重叠的部分。这也许,是天人合人的,好的注脚。毕竟,道法自然。
为什么我们出生后身体会快速成长,到了一定时间停止了呢?为什么我们的寿命注定在100年左右,而不是更久?为什么所有的公司都会走向死亡?为什么社会越先进,生活节奏越快?
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一整套复杂的生命周期理论。
小到巴掌大的鼩鼱、大到海洋里的巨无霸蓝鲸,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哺乳动物。我们各自都有过非常不同的自然进化史,在器官、细胞、基因组的差异性,是我们今天在外表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表面看,由于这些哺乳生物的差异极大,如果对它们进行测量,然后把测出的结果绘制在包含动物个头大小参数在内的曲线图,这些结果会合乎常识地呈现随机分布的样态。
但事实恰好相反。我们画一个坐标,假如竖轴代表代谢率,是我们为了维持生命,每天所需摄取的食物和能量。横轴代表自己的体重、大小。
你会发现一切恰好都落在一条直线。这意味着:复杂性背后潜藏着惊人的简单性。
这个坐标表达的其实是生命最基本的特质(新陈代谢),及其最基本的量化指标:新陈代谢率。
它所揭示的另一个重点是:假设不考虑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影响,很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我们将某个生物的大小放大一倍,或者拿它跟它大一倍的动物相较,它的细胞数量当然也会增加一倍”。
也是说,如果体重体型增加一倍,你会很容易地以为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和食物,也需要增加一倍。
如果按照这个假设,坐标斜线的斜率应该是1。但事实它的斜率是3/4。这意味着:随着生物的体积放大一倍,它所需要的食物不是同增加一倍,而是只需要增加75%,即四分之三。
不论是从2克增加到4克,还是从2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对任何生物来说,大小每增加一倍可以节省25%的食物。这是“规模经济”。
事实,这一规律也贯穿于任何生命体、生理量和生命历史事件。每个生物类群都遵循这一25%的节省规律。
心率,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如果把心率与体重为坐标画一条生产线,斜线的斜率是-1/4,负数反映的是心率随着体型的增加而降低。
主动脉是指第一根从心脏出来的血管,负责将血液输送到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条斜线的斜率非常接近3/8。通过坐标斜率,我们发现,它们都揭示了一条规律:斜线的斜率都是1/4的简单倍数。
事实,所有哺乳动物都遵循这条规律。换句话说,我们周围生物界的一切都离不开“1/4”这个数字。
这是“1/4次幂规模法则”。
其实寿命同样遵循1/4斜率的规律,如果把寿命和体型大小做较,你会发现寿命增加的斜率是1/4。刚才关于心率的斜线也显示,心率减小的斜率也是1/4。
如果把两者相乘,其一个增加的倍数正好和另一个减小的倍数抵消了。这也是说,寿命乘以心率的积其实是个常量,这个乘积是一个动物一生的心跳次数。
不管是老鼠大小的鼩鼱,还是足球场大小的蓝鲸,它们一生的心跳次数都是恒定一致的,所有哺乳动物也都是这样,这个数字大约是15亿次。
尽管不同的哺乳动物之间存在体型、种类的巨大差异,它们的进化过程也都不一样,但它们一生的心跳次数却都是恒定一致的,非常有规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所有生命体都有一种维持生命源头的东西,即系统络。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从数学和物理学角度推导,能发现这些络系统之存在一种规模法则。这个法则和构成生命体的络系统,从根本限制了生命演进的方式。
当代入新陈代谢、成长、长寿、死亡、进化速度、细胞更新次数、细胞快速更新这些因素,从数学和物理学层面进行分析计算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因素都是相互关联,并且遵循之前展示的1/4斜率法则。
人通过食物获取能量,身体通过系统络把能量输送给细胞,完成生命体的新陈代谢。但摄取的能量都消耗在哪些地方了呢?
一个用来维持已有细胞,包括修复损伤,清理已死细胞,另一个则是供给身体,生产新细胞。
如果我们从数学运算的角度去看待生命体的能量代谢,利用规模法则对其运算时,能预测出某个系统随年龄变化的速度,也是成长速度。
老鼠刚开始时快速成长,之后停止成长。事实,所有哺乳动物的成长过程都是这样,如鸟类、鱼类、牛。运算过程会涉及一些通用参数,这意味着同样的数学方程(规模法则)和参数控制着一切生物的成长。
换句话说,即便改变生物的体型、体重、时间值等因素,按照数学方程,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是,所有生物的成长速度是一样的。肿瘤是一种生长于我们体内的生命体,事实它们也会成长,而且也遵循生物界同样的成长规律。
把生物法则放到公司、城市,怎么样?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地理和化背景,差异极大。尽管看起来如此不同,但它们的区别是不是只停留在大小规模呢?
以美国为例,纽约是放大版的洛杉矶吗?洛杉矶算是放大版的芝加哥?芝加哥算是放大版的圣达菲吗?它们仅仅是其他城市的放大或者缩小版吗?或者也具有生物界的那种普遍性?
谈及城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楼房和路,想到巴黎的林荫大道,想到浦东的摩天大楼。总之,你会先想到城市的外观。但一座城市真正的本质其实是人,城市最首要的意义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从而激发出新点子,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正是这些交流才可能会催生出谷歌、阿里巴巴、相对论、量子力学和苹果手机。
城市是我们发明的、能实现以功能的非凡机器。对应的,城市其实也是两个部分的融合。
一部分是城市的“肉身”,包括它的能量和资源、发展过程、新陈代谢,与“肉身”结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有其的络,如运输、电、燃气管、水。
另一部分是城市的社会经济方面,即社会络,这个部分非常重要。
社会络的标志性特点一个是模块化,我们会组成各种小组,如家庭,如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团队。第二,你与人交流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在一个地方待着。无论你用不用智能手机、不微信,这些东西都存在于络空间,但你必须在地面。这是很重要的。而且你也得走动起来,你要从家里去学校、去办公室、去商店。所以你还要经常移动。
当把这种模块性和移动情况放在一起进行数学运算,会得出一定的结果,会发现社会络的普遍性。世界各地情况都是一样的。虽然在化会有差异,但人类基本都是这样的。
城市越大,节奏越快,工资越高,这是什么原理呢?社会络的根本特点是,我看不见你,但我能指向你,我可以和你说话。
你可以跟一位女士说话,可能是你身旁那位,然后你再跟我说话,我们都在对话,不断得到正反馈,很可能我们谈论的东西没什么意思,可能是关于足球赛,也可能是关于美妆。
这种交流偶尔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社会互动固有的正反馈机制,引发了跟生物界类似的规模缩放。但它有一个新的特质。我称之为“超线性规模缩放”。这意味着,并不是越大,人均规模经济越小,而是说越大,这种正反馈会给你更多的人均量,更多信息和更多想法。
根据常数规律,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后,需要多一倍的加油站。但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后,你只需要增加85%的加油站。也是说,每增加一倍,你可以节省15%。这跟生物界的情况有点不一样。这里节省的是15%,而不是25%。
更有意思的是,社会络和社会互动领域里的超线性行为。工资是城市规模的一个函数,而右边是极具创意的人群、专业人士之类的。这里最有意思的是,它不光是在缩放,而且缩放的斜率是一个大于1的指数,这意味着,城市越大,创意人群越多,人均工资越高。
如果一个城市扩大一倍,或者拿另一个两倍大的城市与之相,你会发现,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指标都会增加15%,财富、收入如此,疾病和犯罪也是如此。
这意味着城市一直扩大,能吸引很棒的业机会,各种令人兴奋的事物,所有的社会经济指标都会系统性地增加,同时总体还可以节省15%的基础设施。从这个意义而不是从幸福感或者满足感看,大城市确实很好,而且规模越大越好。
社会互动正反馈机制还会加快生活节奏,这跟面发生在生物界的情况不同。
生物界的规模经济会减慢生活节奏,笨重的大象移动较慢,老鼠跑得很快。
在社会经济体系,如果你住在一个小城镇,生活节奏缓慢。如果你住在海,生活节奏加速,可能会很吓人。
如果对照之前对生物界生命周期的研究,我们会发城市成长背后的奥秘——社会代谢率。
城市各种各样的活动都会消耗一定的能量和信息,如能源、资源、产品、专利等等。
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已有的进行维护,如维修建筑、道路,还要“维修”你。你得去医院,看医生。你还必须建造新的建筑和道路、新的人。
如果我们同样把社会代谢看作一种数学现象,从数学运算的角度去看待城市的能量代谢,利用规模法则对其运算,同样能预测出能预测出一个城市的成长轨迹。之前我们得出结论,生物在快速成长之后会进入停止生长的阶段。这种规律的增长范式如果同样适用于社会经济学领域,那无疑是非常糟糕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工业革命时期,我们发现了化石燃料,发现了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伟大之处,然后创造出一种社会经济范式,一种无限制的增长范式。这基本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增长情况。
这个范式非常好,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叫做“有限时间点”。在未来的有限时间段内,可能是五年、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社会经济指标会变得无限大。这非常不可思议。因为GDP不会变得无限大,工资也不会无限大。这个理论已经告诉你会发生什么,经过点后会出现停滞,然后暴跌。那要如何避免呢?
但为了避免那种情况,得在到达点之前做出重大创新、重大的范式调整,或者说是重塑自己,这样才能重新设定时间,重头再来一次。
但这里还有一个陷阱。所有这些曲线越往前发展,生活节奏会越来越快,这也意味着创新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小。发明的速度必须越来越快。
为了让这种情况在任何层面都能维持下去,你得加快创新周期——电话的问世花了四十年,而互联只需要三年。西方学有一个著名神话叫做《西西弗斯》。这个人做了坏事,神跟他说:“你沦为永世的罪人,必须得把巨石滚到山顶再滚下来,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我们的情形和西西弗斯一样。我们身处这种体系,得不停地去重新创造。
但我们要处理的问题西西弗斯更棘手。因为他只需要每次以同样的速度把石头弄山,但我们每次都得加快速度。
这一切可持续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公司的亚线性规模变化像生物界的那种一样,先是迅速成长,然后会停止,然后死亡。这是典型的公司生命历程。可以看到,新公司成长得非常快,也是著名的曲棍球杆曲线。老公司成长很慢,保持水平状态。最终,所有公司都停止成长,走向死亡。
这是对美国所有市公司做的长时间分析,它们的平均寿命是十年。所以当你到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能不会有谷歌,或者微软、阿里巴巴……
充满争议的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写道:“所有成功的人都站在摇摇欲坠的地面。”早在熊彼特之前,著名心理学家萨宾娜?斯皮勒林已经发现这一点。她说:“毁灭是事物出现的原因。”
最后是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约翰?冯?诺伊曼。他在60年前说过:“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在往前迈进的过程不断接近于某些重要点,但正如我们所知,超过这个点之后,人类社会会停止。”这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我们需要接受这个事实,搞清楚如何往下走。
按这个理论思路,我可否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类社会的命运,可以从观察自然界生物体的规律得到?
最近看到一些资料,其一种特性,可以佐证另一个推论。当高速粒子按合适的速度,打信亚克力板时,让电子放电后,电子所烧蚀出的图像,简直跟普通树木长得一样。
这让我联想到相似形和分形理论。也是说,事物在微观运动层面,也许是随机的和混沌的,如同墨西哥湾的蝴蝶与大西洋风暴的联系,或许有,但无法预测其发生机理。但在宏观层面,却有相似的结果。
那么,推论二:生物界的规律与基本物质的规律,也参照着相同的数学法则?
参照运动,起点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参照预测,态度方法和目标,是易经的思路。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统一呢?
如果说,生物学法则意味着地,物质基本运动规律意味着天,那么人也与这两个法则相似,这不是天人合一吗?
有人说,国没哲学,只有思想。因为不太善于运用逻辑。其实逻辑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而国人喜欢偏好归纳,没有扩展演绎的习惯,所以,逻辑学不完整。
不完整的逻辑,发展不出完整的数学思想。而数学是科学之母,所以国尽管有科学发现,却五千年里,没建立出一套科学体系。
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不管擅长归纳还是演绎,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相似的。因为,世界的真相只能有一个唯一解。
但从现代科学对世界的巨大改变来说,我们也必须检讨自己思维的不足。我暂且把思维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类法。类法相当粗糙,适合于原始的思维方式。
国人,翻开四书五经,类法皆是。人们在写章时,也大多使用类法,我在看《古观止》时,有这个印象。这种思维方式,为什么没有在国几千年的明史有所进化呢?大概缘于安于农业社会的稳定态,没必要罢了。政治鼓励,生产保守,也阻碍了思维更新。当然,不是我们没有聪明人,明代的徐光启,是数学大师。但他一个人的声音,引不了全社会的关注。因为不需要,所以没弘扬。
类法更先进的是逻辑思维。但国人的逻辑思维,已经受困于习惯,只在归纳下功夫,演绎者虽有,但同样没受到重视。公孙龙的理论虽然产生较早,但却成了儒家知识分子嘲笑的对象。
当然,更先进的,是数学定量分析法,数学思维模式,只有到了高等数学,才能够明白它的美。而今天,大部分没接受过大学高等数学教育的民众,根本不理解。
大众不理解的东西,社会总是有一股拒绝的力量。
况且,对于国很多大学生来说,高数是他们的一道坎,不是不感兴趣,是学不进去。这恐怕与从小接触的思维习惯有关,不习惯按那种思路去理解数学。
数学不是算术,而是一种高档次的思维方式。我想,恐怕要等到下一代人后,大学生们占社会父母的主流时,才会有崭新的面貌吧。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https:////x.html
(https://www.tyvxw.cc/ty169251/500866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