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认识你自己
我有个困惑,老是禁锢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让人别屈于狭隘的空间之中,难道不扭曲人性吗?难道不抹杀创造吗?难道不自虐痛苦吗?
有不是有点找别扭,是不是有点傻?
“先生,按你的办法,是不是感到有些痛苦呢?”我旁敲侧击地问,怕用词太直接,伤害一个老人的心。
他盯着我,还是那种虚浮于空中的微笑。“你内心肯定怀疑了,你不如直接问,我这是不是在自找苦吃,对不对?”
我相当不好意思,但他说得对,我说不出口。
“那么,我问你,即使我这是自找苦吃,我这么大年纪,身体这么差,凭什么就坚持下来了呢?别说我这个没成就的人,说个名人。达摩祖师面壁十年,不跟人说话,不与社会接触,他凭什么坚持下来了呢?如果苦行仅仅是苦的话,如果戒律仅仅是约束,你能自己主动坚持十年吗?”
“我不能。”没办法,他这么多问题,我答不了。不如直接说实话。
“仅有苦,当然是不能。我们都是人,离苦得乐是人的本性,扭曲本性的事,一时可以凭意志力做到,但要长远坚持,恐怕是不行的。人非草木,怎么在找别扭中长存?”
是的,他的回答有人情味,也符合我的感受。
“先生,照你这么说,这苦中还有乐?或者说,在苦中还有坚持下来的另外的收获?”
“当然,学佛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而且,发现真相,也是人的本性。这是得道的最根本特征。为大乐而受小苦,是件划得来的事情。何况,在这苦中,如果修法得当,你会进入到某种法喜之中,自然升起人间所不能达到的快乐境地,这事我不透彻,也不好跟你说。但是,你别以为和尚是可怜兮兮的人,他们经历的快乐和痛苦,你是体会不到的。”
原来有这么回事,以前我根本不知道。在打坐期间,我也曾经享受过平静的感觉,这种平静,大不了相当于某种高效休息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人的头脑清醒,身体精力充沛,仅此而已。原来,更进一步,会有更多的东西。
更莫说,这还与真理真相有关,那会多么诱人。我突然发现,原来还有另一种美,吸引着历代的人,进入佛门并绵延下来。妍子的坚持,我知道,她在戒律和修行中,找到了某种平静的美,也许,是我不能动摇她,家庭不能动摇她,世间的生活不能动摇她的根本原因吧。
尽管,她没有得道,她甚至连真相的边缘都没有接触,却如此坚决地走上修行之路,肯定是有另外的原因的。如这位老先生一样,这个东西,她形容不出来,即使她跟我比喻出来,我也听不懂。夏虫不可以语冰,我就是夏虫。
“先生,就说说你,得到了什么?让你如此严格地遵守这种不自由的束缚。”
“首先纠正你一个概念,戒律并不束缚你的思想和创造力。相反,它是一种对创造力的解放。具体的东西我说不出来,但可以打个比方。创造力拖着我们的肉身和,本身就受到了束缚。把创造力从肉身和中解脱出来,就是戒律。”
我大概揣摩到,这估计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意思。
思想的自由总会受到打扰,如情感如如身体如环境,这在我平时的生活中,自己是有体会的。
“当身体情感之类的东西被约束后,打扰思想的东西越少,创造力就越自由,那么,你会发现智慧生成,如同一丝灯光,越来越亮。”
这是什么境界,我根本没听说过。我思想最自由的时候,大不了就是平时走神的状态。走神是雾茫茫的淡然,根本没有明灯的印象。
老人好像能够读懂我的心灵,他说到:“你没有明灯的体验吗?或许有过,你没注意罢了。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你也不例外。我举个例,你是否有这种经历,在某个选择时,根本没有思维路线,偶尔一个灵感和直觉,你就选择对了,有没有这种情况?”
“有!”我肯定地回答。比如当年在敦煌找决定妈的时候,那时决定下来的,几乎是一种直觉冲动。当然,这个决定,是绝对正确的。
“你有没有这种情形,在毫无征兆的状态下,突然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美丽的预兆或者影像,你确认那不是幻觉,但只有你一人在一个偶然的瞬间看到的?”
“有!”那美丽慈祥的中年妇女的形象,三次出现了。三次都有妍子在,但只有我一人见到。
“假如,那就是真相,如果你在修行中,可以保持这种窥见真相的能力,甚至可以日常运用这种智慧,你快乐不快乐?”
那简直是窥见了另一个世界,那简直是到了神仙的境地,那是让人生伟大的梦境,那是超脱于世间的地方。怎么不叫人激动澎湃呢?
“先生,你看见了吗?”我急切需要找实证。
“我看见了,说不出来。我说出来,你也许不相信。更重要的是,只有你自己经历过,你才会有真的信仰。对不对?”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我真是想知道,是否有人真达到这个境界,是否有一个可靠的方法达到。如果求道能够达到的话,我现在就想去。
“但是,那倒不是修行的目的,那只是幻像,最终是要抛弃的,或者说是超越的,有绝对的伟大的境界,我没达到。这个目标,是不是宏伟?”
他继续说到:“你能够看到的好处,当然是我这个躯体和外在的精神。比如我的身体健康,不像是生过大病的人,我的精神状态好,守半天店子,跟你讲半天话,也不疲劳。如果按你能够理解的境界,也就只有这些了。当然,你不能理解的宏大事业,只有你自己实践后,才能看到。想不想?”
当然了,我所听到的伟大,也不过是超越路上的梯子。那么,最终的境界,肯定是完全崭新的世界。
对了,我想起古代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果真有这个境界,那么,他的命是算不准的。因为不在五行中嘛。那么,他的命运,或许就留住于永恒真理,或自己自由把握了。
“先生,你这样一说,我想拜你为师,你愿意收我这个弟子吗?”
他摆了摆手,说到:“我根本就没有悟道,根本没资格当老师。小伙子,从理论上说,释迦牟尼佛才是所有佛教徒的本师。而所以教你修行的人,必须是过来人,是你的善知识。最根本的导师,是你的内心。你找到、认清自心,你就找到了老师了。”
看样子,他是不打算教我了。“先生,这话比较玄,能不能具体点呢?”
“我不跟你探讨更多的道理了。经典上已经把天下的道理都说遍了,况且,《证道歌》所包含的道理,就已经非常高深了。当你完全理解并体会到它的所有意义,你就已经悟道了。我不会说我那些浅显的有狭隘范围的东西,你也不必听我的讲解,毕竟我没资格当老师。”
“但是,你毕竟是先行者。韩愈说过,闻道有先后。你至少是先闻者,就不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当然,只要你有心,我也会给建议的。但是,如何成功,哪怕是有进展,为你下一世作些铺垫和准备,也是好的。”
这话一说,我吓一跳,难道,这是好几辈子的事?人究竟有没有好几辈子,还是个问题。
“下辈子?先生,我上辈子是谁都不知道。人真的是往世来生吗?”
“小伙子,我不能回答你,因为你问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关于生死。生死轮回学说,你在书上看得到。在《证道歌》里,大师也说他是历劫修行的,并且告诉我们,他说的是真实话。如果他说了假话骗人,他宁愿自己坠入拨舌尘沙劫。”
我虽然不太清楚拨舌尘沙劫的具体含义,但我知道,这比诅咒自己天打雷劈还要狠。
“你现在的关键,是把自己摆在佛学之外,企图通过不入门的方式,来窥探门内的风光,这是不可行的。因为你没有那高的慧根和宿缘,菩萨转世后,要认清自己的来历,也需要经历很多劫难的。”
我不明白他说的具体含义,但我知道,他说我在门外偷窥门内,肯定是不行的。不光说这是小偷和机会主义行径,更因为,没进门的人,是看不见门里风光的。除非这是一座玻璃房。
那么,真要进门,难道要我出家,但我该皈依哪个高僧呢?我该如何找到高僧呢?
“其实,你本身就有个门,在你心中,佛说,心外无法。还说,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修法其实是修心。记住,这个心,不仅仅是道德感情那么狭隘,是你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意思。你这个内心中,本身就是佛,但你没认清它。”
“如何认识呢?”
“那看你是高手还是低手了。或者说,你前世今生的功德和基础如何。你愿意听吗?”
“请先生赐教。”
我郑重地向他鞠躬,他合什还礼,并示意我坐下。
“如果是大功德者来世,当他遇到自己的机缘,只需要一个偶然的触发,便会让自己的真心打开。这就好比灵感。一个深具慧根的人,当他通过各种方法寻求人生真理时,总会觉得处处的路都是绝路,处处的思想都不究竟。当所有路被证明断绝之后,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自心中佛,当看到自心中佛时,他就明白那是不二法门,自然走上佛道了。”
这是排除法,像现代医院各种体检,考察各种指标,然后再确定你的病症。但这种排除法,也需要经验和知识,也需要穷尽一切思路。如果不是一个极为智慧的人,穷尽人生道理万分之一的思路都不可能。我相信,自己根本没那能力,在人生真理上使用排除法。
智力上不允许,脑力上没容量。也许,那些高手,前许多世,已经排除了人生思路的大部分了。最后几个障碍点去掉,唯一正确的路径就会在今世显示出来。
“我承认,先生,我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想都不敢想。”
“你是个诚实的人,小伙子,仅凭这种不自欺的态度,我相信,你会有收获的。那我就说中智之人的做法。中智之人,受情感支配。在情感的过山车经历了起伏后,你会发现,你依然会落在平地。你仍然摆脱不了地心吸引力,对不对?”
这个比喻高啊。过山车,亏这老先生比喻得出来。当过山车开动时,巨大的心理冲击,因为身体的状态,让你体验巅峰和坠落,有某种超脱的兴奋和坠落的恐惧,在极度的情感体操中,你似乎得到了某种超越现实的体验。但终究,你无法离开现实,因为你还是要回到地面。
“你观察自己的情感,首先把情感放到不同的极限位置去对比。比如,发现自己最讨厌什么最喜欢什么最害怕什么最享受什么,在对比中,找到自己情感的边界。你会发现,要突破这些边界是很难的。其实,真正要突破边界,是认识到情感的虚幻性,不是要你压抑它,而是要你认识它,它是空的,它是不可靠不恒定的,它不是单独属于你的,你从来没真正拥有过它。你会发现,情感定义不了你时,你会产生茫然的感觉。”
没有选择,那我该怎么办呢?随风飘摇?
“此时,你需要善知识的引导,让你认清自己的情感。不管是情感还是本质还是身体还是所见所闻,仅从一点深入,真正认识到任何一个东西的空性,你就得到了所有空性。一门深入的办法,是过来人才会有的。况且,你更适宜于深入哪一门,也得有相适合的师傅引导,就看你有没有缘分了。”
“先生,假如此生我没有缘分遇到这师傅,该怎么办呢?”
“不用着急,小伙子,一个真正求法的人,发誓要用无数生死的时间来追求,这辈子没到下辈子嘛。何况,菩萨不放弃任何一个求法的众生,他们发了誓言,他们就做得到。”
这又比较玄乎了,我有点不太明白。
既然不明白,那我就问:“我认为,我是下愚之人,并不指望天降神仙来引导我,只是打基础,一点点地前进,该怎么办呢?”
“从步骤上来讲,总体上有闻思修三个阶段,当然这所谓的三个阶段,有时是混在一起进行的。我们暂且把它当成三个方面的内容。闻,当然是闻正法。但是,你不知道正法在哪里,谁给你的法是正法,怎么办?这一是看缘分,你有向道心,自有引道人。二是看态度,向道为众生,就是菩萨道。三是看戒律,凡是得道者,戒律必森严。向他们请教或学习,其中有可能有你的善知识。”
“要说思,不是指你习惯的推理逻辑或者类比,也不是数学的计算和哲学的名实。这种思是反闻闻自性的意思,是在禅定中的直觉,是内心光明的自然显现。当然,如果你连定境都没有,大乐都没尝试过,你无法真理解。”
“要说修,可以暂时分为前行、加行和修行之区别。前行是准备工作,比如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态平和身体安泰精神良好思想端正,这类似的基础。为达此基础,所作的所有努力,都是前行。加行是功德之行,是对修行的加强,是倍增器,是啦啦队,是补给站,是催化剂。当前行加行足够,你就会很快达到真修实练的境地,那就是修行了。修行是用全部身心,进入涅槃智慧海,是进入心一境性,是六度万行。”
我对其中的专有名词不太理解,他说得多,而我接收得少。我不得不找出我最疑惑的问题,来提问了。
“先生,你就说,按我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做呢?”
“小伙子,你该怎么做取决于你想怎么做,你想好了,做法也就有了。当然,我没能力传法,因为自己并没得法。但是以一个经历者,我大概可以告诉你一些经验。”
我正是要他这种经验。
“对善知识,如果你们真有缘分,你见到他所产生的感情,是不同的。要么敬畏要么喜欢要么崇拜,总是一种正能量,就像磁场的s极、n极”。
一般我们说磁场,说南北极或者正负极,他说s、n极,估计是与他长期的专业工作有关。
“找到你的善知识,这是一个线索。判断他,就用我前面所说的三种标准。况且只要你找,很可能找得到,因为菩萨有百千万化身,众生遍满,菩萨也遍满,包括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小伙子,要有信心。”
他看着我,仿佛看透了我的心。“小伙子,你在犹豫徘徊和漂泊,但菩萨估计也在看你。只要你下定决心向道。菩萨尽早都会感应,来到你的眼前。”
当他说到犹豫徘徊时,已经把我的心理状态说准了。当他说漂泊这个词时,已经准确地说出了我现在的真实状态。
“小伙子,你是有慧根的。你很可能有不一般的经历,与普通人不同。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绩,你自己要追求的却不是那些东西。所以,你是追求真理的一个人,这世间满足不了你,所以你要求道。或者,有某种暗示,让你趋向佛道,对不对?”
这完全是相面大师了,把我的心路历程,说得清清楚楚。这样一个刚认识的老头,在异乡,仅凭一些对话,就完全掌握了我的心理。这还是他自己说,他不够资格当法师,他自己没悟道的情况下。
世上如果真有得道人,那该是多么神奇?
“小伙子,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好了再走。走着走着,路不就有了吗?何况,本师说,八万四千法门,总有一条路适合你。你不走,怎么知道呢?你放心去找,去试,去求,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正法的。”
“真的吗?”我有点怀疑,如果按试错法和排除法,我这一生怎么有机会穷尽呢?
“当然,你不要怀疑。因为我知道你与佛法有缘,有缘的人,菩萨迟早会出现。如同母子相见,总有神奇的力量,把你们拉近的。大胆去试,像邓总说的,大胆去闯,摸着石头过河。只要你真想过河,河水就淹不死你。你怕什么,大不了死了再来,对不对?”
这话激起了我的勇气,我如果活得没价值,那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谢谢先生,你让我有了勇气。但是,我要问,假如有一天,我的法师站在我面前,我拿什么确定呢?假如有人说他已经悟透正法,我该如何判断呢?”
“用理判断,有三法印。”
“哪三法印?”
他慢慢站了起来,走到书架最里层,给我抽了一本书,递给我,说到:“拿去吧,算我送你的。这是基础知识,你暂时只需要看这本书就够了,就知道个大概方向了。具体的、真实的东西,只有在你的心中,才能最终体现。”
我接过书对他想鞠躬,但转念一想,还是合什好,给他一个合什礼,他也还了礼。
我正要看这本书的封面,他又开口说话了。我放下书,看着他。
“彻底悟道者,当明三世因果。”
他把我放在椅子边的书又双手捧上递到我手中,继续说到:“道是走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当然,这是基础知识,也不妨作入门读物。”
我低头仔细看了看书名,也是弘学的著作。名字很正规:《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
我问到:“先生,我往哪里走呢?”
“依从内心向导,你有慧根和缘分,总能够找到的。小伙子,你把这本书和《证道歌》读了后,也可以读或者背诵简短的经书,你就可以上路了。”
我知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老先生总在这样提醒我,肯定有他的道理。
与他告别时,他没有回应我的挥手,笑容慈祥且淡然。
(https://www.tyvxw.cc/ty169251/499389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