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崇祯七年 > 九七四 做得很好

九七四 做得很好


  “对了。”董策问道:“现下窑厂有多少人了?”

  “属下正想说这个事儿来着。”张寒道:“这些时日以来,每每来一批流民,属下就从中遴选曾经在窑厂做过事的人进来,实在是找不到的话,就招些身强力转,身体强健的过来干活儿,现下窑厂有一百五十多人了。”

  董策点点头,这个人数和砖的产量的比例,倒也还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他示意张寒接着说下去。

  张寒道:“第二个差事,是属下管着畜牧养殖司。”

  说到这儿,他脸色就有些发苦,苦笑道:“大人您要求的,在您回来的时候,猪羊之类的大牲口,至少要五百头,鸡鸭鹅之类的家禽,则是要过千。只是万物生发繁衍,自有其规律,属下也实在是无法控制,一个月前,属下瞧着还差一些。是以便着人去周围的村落军堡里四处采买,把能买到的都买到了,总算是把这个额度给补上了。只不过,大人您拨给咱们的银钱,也花的差不多了。”

  董策笑着点了点他:“你这厮,还跟本官哭穷。”

  他忽然话锋一转,道:“待会儿把账簿送来本官瞧瞧。”

  张寒点头应是。

  董策哪怕是再信任张寒,这种银[一][本][读.小说ybdu钱上的事情,他也会看的。这不是信不过手下这些人,而是为了他们好,董策这么时时刻刻的盯着,他们贪墨的机会就会少得多。

  董策看了眼周仲和石进,道:“军中之事,乃是重中之重,咱们待会儿再说。”

  他看向周伯:“周伯,先说你那一摊子事情。”

  “是,大人。”周伯很是沉稳的点点头,轻咳一声,道:“现下属下管的这一块儿,铁匠有二百七十人,木匠有二百人,泥瓦匠有八十七人。王四十六那边制造攻城器械的匠人,则是达到了三十人,这个比较少,因为这等匠人,着实是比较难招。”

  董策满意的点点头:“能做到这个程度,算是不错了。”

  “不过,这个还不是重点。”董策盯着他,缓缓道:“本官当初要求的,五十五斤重的全身铁甲,要打造五百套。鲁密铳,要打造二百支,如何了?”

  周伯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沉声道:“回大人的话,这些新招募来的铁匠,除了原先就打造过火铳的被属下分去热兵器组那边打造鲁密铳以外,其它所有人都被属下打发去打造铁甲了。造甲的人数本来就已经相当之不少,十月初的时候便是达到了五百套,那些原先打造哥萨克骑兵刀和长矛的铁匠,在打造够了数目之后,属下也让他们去造甲,现在冷兵器组那边都在造甲,说来也巧,今日一大早属下刚去问了,现下造出来的全身铁甲已经达到了五百八十三套。”

  “好!”董策拍了拍桌子,笑道:“今日都是好消息,你们都很给本官争气!没有让本官失望。”

  “多谢大人夸奖。”周伯弯了弯腰,接着道:“还有鲁密铳,现下热兵器组那边人也不少了,更增加了许多之前就打过火铳的匠人,您走的时候鲁密铳就有不少,现在数目则是达到了二百六十七支。”

  “好,好,好。”

  董策连着叫了三声好。

  有了这些坚实的全身铁叶甲,有了这些威力十足的鲁密铳,他的许多计划,就可以提上日程来了。

  “还有。”

  周伯继续道:“大人您吩咐要在城内建的一百座要作为封赏的宅院,现下建好了五十座。”

  “行,先就这些吧,五十座,也差不多了。”董策道。

  他之前准备建一百座,但现在感觉这个数儿太大了些,太多了点儿,其实五十座就足够了。毕竟要达到第六等爵位,才能赏赐宅院,而在一年半载之内,能达到这个爵位的,也不会超过五十人。

  “是,属下醒得了。”周伯点头道。他的事儿说完了,便即退下。

  “到你了。”董策冲着王羽道。

  “是。”王羽明显沉稳了许多,眉宇间多了些凝练之气,这会儿的他,已经是很成熟老练的一个官人了。

  “新兵大营已经建好了,足以容纳五千新兵同时训练,里面有……”

  王羽还未说完,董策忽然打断了他,道:“王羽,你的新兵大营,本官还没去过,但是效果,本官已经瞧见了。现下这上百个杀手队的新兵,都是从你的新兵大营里出来的,对吧?”

  “是。”王羽应道。

  “不赖,都很不赖!想来,你这个差事干的不坏。”董策道:“这新兵大营啊,你就别跟我说了,我自己去看。回头咱再说。”

  “是。”

  王羽没有多说,点头应是。只是神色间也是多了几分喜色,董策亲自去看,自然便代表了格外的重视。

  他这儿说完,便是说完了。

  新兵大营以及军中的事情,董策会跟石进、周仲、王羽另说。

  纪长运今日没来,本来他是应该来的,这会儿他早就不用再在他哥哥那里帮忙做事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将磐石堡军的后勤这块儿事务给支撑起来。不过他昨日回家了,今日还没来得及回来。

  估计他现在还不知道董策回来的消息。

  “还有一个问题,咱们不若一并讨论了。”

  “现下咱们磐石堡以南,洢水河以北,甘河以西的这片土地,容纳这三万多百姓,几乎已经是到了头儿了,再多来,就塞不下了。若是再有流民来,咱们已经是无地可分。”李贵道:“属下请您的指示,接下来再有流民来的话,该当往哪儿安置?”

  董策沉吟片刻,道:“这个且不着急,这几日,本官四处走走看看,瞧瞧哪里合适。”

  “是。”

  李贵应了一声。

  董策忽然开口道:“有个事儿,得跟大伙儿说道说道。”

  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他。

  董策道:“国朝数百年,素来都是皇权不下县,朝廷法令,到县这一层,便算是到了头儿了。县下面还有官府么?没了!基本上都是靠着乡间的士绅、宗族、乡老在维持,没有官府在直接管着。这样有好处么?有!朝廷要少养许多官员胥吏,可以少发许多俸禄,节省国库开支。但是弊端呢?要我说,这弊端也是极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因着县下面没有官府的机构,导致咱们大明朝的动员能力,都是极大的下降!”

  “动员能力?”大伙儿听了这个词,都有些发懵,搞不懂什么意思。

  “本官知道,这个词儿你们不明白,不过没关系,待会儿咱们再说。”

  董策接着道:“本官在这儿打个比方吧,朝廷政令到了县那一级,县里要再往下传,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传呢?无非是要靠着衙役胥吏们去下面传话,或者就是把士绅乡老给召集来,告诉他们,然后再通过他们告诉所有人,多麻烦?多慢?”

  “这还只是传达政令而已,若是要打仗,要征兵,要加征赋税,加征徭役,怎么办?还是只能这么办!”

  “这么办的话,想要把事儿做成,就得给那些乡老们施加压力,或者是派衙役下乡催逼,这都不是什么好法子,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效果还不好。往往折腾出不少事情来,结果最后却是没把正事儿给做成。”

  “本官再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你们原先也都种地,是不是会发现,许多当年挖掘的沟渠,灌渠,后来都慢慢淤塞了?”

  “是。没错儿。”

  大伙儿纷纷应是,这个他们是有切身体会的。

  “不但你们有这体会,本官也有。”董策道:“蓑衣渡旁边有一条沟渠,是洪武年间开凿的,听老人儿们说,后来淤塞了。后来万历年间,说要重新开凿,然后光定这个事儿就定了好几个月,大伙儿吵吵嚷嚷的,谁也不听谁的。最后把事儿定下来,再各家出银子,再召集大伙儿来干活儿,到最后把沟渠重新挖通,整个过程竟是用了三年多!后来那灌渠又淤塞了,现在还淤着,现在也没人管。”


  (https://www.tyvxw.cc/ty16485/156760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