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411章 楚国历代君主8

第411章 楚国历代君主8


楚康王(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545年),  芈姓,  熊氏,名昭,楚庄王之孙,楚共王之长子;楚灵王,楚初王,楚平王之长兄。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559年-公元前545年在位。即位五年,楚康王担心"国人谓不谷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出兵伐郑。
  楚共王三十一年(鲁襄公十三年,前560年)秋天,楚共王去世  ,熊招继位,是为楚康王。吴国趁楚国大丧、楚康王新立之机,派兵攻打楚国。
  楚国将领养由基迅速奔向吴军,令尹子庚率军跟随。养由基说:"吴国乘我国有丧事,认为我们不会出兵,必然轻视我们而不存戒备之心。您设置三处伏兵来等我,我去引诱他们。"子庚听从养由基的建议。吴、楚两军在庸浦作战,楚军大败吴军,俘虏吴军将领公子党。
  楚康王元年(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年)秋天,楚康王由于庸浦之战的缘故,派子囊在棠地出兵攻打吴国。吴军不出战,楚军于是返回。子囊殿后,认为吴国无能因而不加警戒。吴军从皋舟的险道上拦腰截击楚军,楚军不能彼此救应,吴军打败他们,俘虏楚国的公子宜谷。
  楚康王二年(鲁襄公十五年,公元前558年),楚康王任命公子午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蒍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橐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为莫敖,公子追舒为箴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以此安定国内百姓。
  楚康王五年(鲁襄公十八年,公元前555年),郑国的子孔想要除掉大夫们,准备背叛晋国然后发动楚国军队来除掉他们。于是派人告诉子庚(名午,字子庚),子庚不答应。楚康王听说此事后,便派杨豚尹宜告诉子庚说:"国内的人们认为我主持国政而不出兵,死后就不能用规定的礼仪安葬祭祀。我即位后,到现在五年,军队不出动,人们恐怕认为我只顾自己安逸而忘了先君的霸业。大夫考虑一下,该怎么办?"
  子庚叹气说:"君王恐怕认为午是贪图安逸吧!我这样做是为了有利于国家啊。"接见使者,叩头然后回答:"诸侯正和晋国和睦,下臣请求试探一下。如果可行,君王就跟着来。如果不行,收兵而退回去,可以没有损害,君王也不会受到羞辱。"
  子庚率领军队在汾地颁发武器。当时子蟜、伯有、子张跟从郑简公进攻齐国,子孔、子展、子西留守。子展、子西两个人知道子孔的策略,就加强守备入城坚守。子孔不敢和楚军会合。楚军进攻郑国,驻扎在鱼陵。右翼部队在上棘筑城,徒步渡过颍水,驻扎在旃然水边。蒍子冯、公子格率领精锐部队攻打费滑、胥靡、献于、雍梁,向右绕过梅山,入侵郑国东北部,到达虫牢然后回去。
  子庚进攻纯门,在城下居住两晚然后回去。军队渡过鱼齿山下的滍水,遇到大雨,楚军士兵大多被冻伤,服杂役的人几乎死光。
  楚康王八年(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夏天,子庚去世。楚康王任命薳子冯担任令尹,薳子冯与申叔豫商议,申叔豫认为楚康王年轻,而且宠臣很多,国事难办。于是薳子冯就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干,楚康王便改派子南担任令尹。
  楚康王十二年(公元前548年)秋天,舒鸠因离吴国太近,实在难以抵挡吴国的攻伐之苦,就乘楚国令尹蒍子冯去逝之机,咬着牙,迫不得已的归服了吴国。闻听舒鸠背信弃义,楚康王怒火中烧,命令新上任的令尹子木率大军前往攻讨。楚军一路势如破竹,轻取舒鸠战略重镇离城(今安徽省舒城县西)。
  舒鸠难挡楚军铁蹄,求救于新主,吴国为保护新入盟的小兄弟,自然领兵来救。楚国令尹子木冷静地命右师先至舒鸠,左师却作战略后撤,伺机寻找战机。楚吴两军在战场上相持不下,僵持了七天七夜。大将子疆认为久居敌方区域不利,应速战,令尹子木接受其"私卒诱之,精兵会之"的建议,派其带领一队人马向吴国挑战,将吴兵引入伏击圈,将吴军打的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一举灭掉了叛服无常的舒鸠。灭鸠设县强有力的打击了吴国对楚国的挑战行为,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楚国在康王之时仍在对吴作战中具有主动地位。
  楚国在东面与吴国的争霸战,不仅威服了吴国,也为楚国在中原与晋国争霸起了配合作用。为晋楚弭兵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说胜吴灭鸠之战充分证明了楚国在康王时期在淮河流域中游具有绝对控制权,那么,在争夺战中一箭射死吴王诸樊,则更是打出了楚国的威风和霸气。
  诸樊是吴王寿梦的长子。楚共王三十年(公元前561年),寿梦死,诸樊继位为吴王,由此可见,他比楚康王早一年登上王位。为了挽回楚国灭舒鸠一役中的败局,重新找回吴国在江淮地区的控制权,吴王诸樊赌徒似的想做垂死挣扎。
  楚康王十一年(公元前549年)冬天,他亲自率领吴国军队赴向楚国的巢邑(今安徽瓦埠湖南),想用武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弥补失去舒鸠的损失。面对浩浩汤汤的吴国,巢邑守军知道硬拚不行,只能智取。

  于是,一场比诸葛亮早近600年的空城计就在楚国抵抗吴国进攻的战争中上演了。巢邑守军大开城门,诸樊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早已垂涎三尺的巢邑,正当他得意非凡之时,埋伏在一段短墙后面的巢邑守将,箭法十分高超的牛臣突然出击,只一箭就将诸樊当场射死。诸樊被斩首,吴军大乱,埋伏的巢军发起突击,吴军乱成了一锅粥,落荒而逃。楚国再次扞卫了祖国的尊严。
  巩固政权鄢陵一役,楚国兵败,中原霸权地位失落,楚共王曾引为终身遗憾。康王登基为王,痛中思痛,认真反思,为了吸取公族势力增大,  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产生"二卿相恶",不利于楚的局面,决心大刀阔斧地对行政管理和军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楚康王二年(公元前558年),他利用令尹子囊病逝于伐吴之途的机会,开始实施改革计划。
  首先任命楚共王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叔父,楚公子午(子庚)为令尹,同时增设右尹一职,任命公子罢戎担任。任用蒍子冯为大司马,又分别增设右司马和左司马两个职务,分别派公子橐师和公子成担任。再令屈到为莫敖,公子追舒(子南)为箴尹,屈荡为养由基为宫厩尹。
  他不仅对行政管理和军事管理体制进行规范,就连马政管理也是日趋完善配套。由于当时处于冷兵器时代,战马在行军打仗和日常交通中处于重要地位,我们从楚康王时代设立的大厩、中厩、宫厩等管理车马机构和设有"监马尹"主掌马政中可以看出,康王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进行整顿治理的。
  通过改革,重新对权力进行配置和再分配,有利于权力制衡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互相监督制约,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为了防止大夫专权,王位弱化,楚康王重拳出击,无情打击。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记载了一个康王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斩杀贪权者的故事。
  楚康王八年(公元前552年)夏天,当了6年令尹的子庚病逝。康王想任命蒍子冯为令尹。但子冯接受了好友申叔豫"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的建议,以身体有疾推辞。康王便任用子南(公子追舒)为令尹。
  子南虽有功于楚,但其手下有许多门客,当上令尹后,更是出则前呼后拥,入则高朋满坐。子南有个亲信叫观起,没有得到楚王的赏禄,但却拥有数十匹马和数十乘车。子南的行为举止让康王忧心忡忡,他担心尾大难掉,对自己的王权形成挑战。便找了个借口在楚康王八年(公元前552年)杀子南于朝,车裂观起。此事如同一场政治大地震,在当时楚国的各级官员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杀掉子南后,康王再次任用蒍子冯为令尹,蒍子冯为了防止自己走子南的老路,一上任,就辞退了自己所宠爱信任的那些如同观起一样,有才华,但却"无禄而多马"的8人。康王见子冯辞退了心腹之人专门辅佐自己,自己心中才感到安心。才觉得他才是自己可以托付国事的人。
  为了增加国力,发展生产,楚康王十二年(公元前548年),楚康王推行了"量入修赋"的经济改革,对楚国的国土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地调查分析,依各地生产力之高下,分清土地的类型和档次,根据收入多少,制定出征收车马、车兵、徒卒、甲木盾之数,公平地征收军赋。
  这次军赋整顿与改革,无论是对楚国,还是后世中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影响后世的商秧变法早许多年。
  北伐中原地外中原核心地带的郑国,在晋楚争霸的年代,一直饱受战争之苦,楚共王时,晋楚两国为了争夺对郑国的控制权,交相征伐,郑国无以适从。
  无赖中只好选择了"唯强是从"的策略:楚兵攻来就服楚,晋军前来再附晋。共王未年,晋国突发奇兵攻占了郑国东南边境的战略重镇虎牢关,扼住了郑国的咽喉,郑国只好死心蹋地的服了晋国。
  楚康王即位后,一边积极地东向拓地,在江淮地区与吴国争雄,一边积极谋划再上中原,力图重新控制郑国。就在他苦心积虑的寻找机会时。机会自己找上了门。
  楚康王五年(公元前555年),晋国为了打击屡次攻伐自己盟国鲁国的齐灵公的嚣张气焰,率兵攻齐,郑简公竭尽全力为新主子效劳,亲自领兵参加讨伐。
  留守国内的子孔是亲楚派,想借国内空虚之机消灭亲晋的子展和子西等大夫,便派亲信赴楚求援兵。主持国政的令尹子庚开始并没有同意,但志在北方的楚康王却认为这是个重图中原,再控郑国,实现自己称霸中原,匡扶社稷的千载难逢之机。再加之齐国是楚国的盟国,面对晋国的攻打,齐国已派人向楚国请求楚国出兵相助。
  客观而言,楚康王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楚兵挥师北上,既可消灭郑国亲晋力量,重新掌握郑国,又可牵制以晋国为主导的联军对齐国的进攻,可谓是一石两鸟,一箭双雕。令尹明白了康王的战略意图后,坚决拥护,马上按照预定的战略战术依计行事,很快就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其兵锋直指郑国都城,欲以子孔为内应,一举攻克郑国,将其纳入囊中之物。

  遗憾的是郑国的子展,子西得知子孔的企图后,加强了防守和警戒,两者无法联络,而郑简公得之郑国正在被楚进攻,心急如焚地找到晋定公,晋定公折转兵锋,回师来救。子庚得知消息,为了免于陷入夹击之中,只好撤兵回国,在经过现为平顶山的一个山头时,突遭暴风雪袭击,久居南方的楚兵水土不服,冻死冻死无数。
  康王此次伐郑虽然遭受到了一些挫折,但其善于抓住机遇,北图中原的雄心壮志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康王第二次伐郑是在楚康王十一年(公元前549年)。目的是从西边策应盟国,缓解晋国对齐国的攻打。
  当时晋国刚刚消灭了叛逃齐国,并借助齐国力量潜入曲沃发动内乱的栾盈,平息了内乱。齐庄公因资助栾盈反叛,并派兵乘机侵入晋国纵深地带以报平阴一战之仇,担心晋国报复,想与楚康王会盟,以便联络力量共抗北晋。
  康王便派大将蒍启强随齐国使者访齐,与齐国订立会盟的时间和地点。适在此时,齐庄公听说晋国在夷仪大会诸侯,马上就要讨伐齐国,忙派大臣陈无宇随同就要返回楚国的蒍启强再到楚国,以求借兵抗晋。
  应齐庄公之邀,楚康王马上就组建起了楚,蔡,陈,许四国联军再次杀向郑国,以缓解齐国所受的军事威胁,晋国只好放弃了正在进行的攻齐之战,率军回救,楚康王见战略意图已经达到,就撤军回国。
  楚康王十三年(公元前547年),也就是向戎弭兵,豪门之会的前一年。那年春天,楚国与秦国联合向东攻打吴国,军抵雩娄,见吴国戒备森严,防守有道,便兵锋一转,洁洁汤汤地杀向郑国。
  一举攻克城麇,俘获了郑国的印堇父、皇颉两位大将。印堇父被作为战利品献给了秦国,皇颉则被楚国囚禁。关于俘虏皇颉一事,后来还演绎出了一个"上下其手"的故事。
  公子围(后来的楚灵王)与一个县尹穿封戌同时攻打皇颉,皇颉抵挡不住,滚落下马,公子围欲上前活捉,穿封戌已捷足先登,公子围索要不得,先告于康王,说是穿封戌贪念军功,抢了他的俘虏。善于献媚的太宰伯犁州受康王之命当庭审理。
  他当着皇颉的面将手高高地指向公子围,恭敬地说:"这位是王弟公子围!"又用手低低地指向穿封戌,高傲地说"这位是我国边境之地的一个县尹!你说,到底是谁先俘了你?"精于察言观色的皇颉从其手指的一上一下,言辞的一恭一卑中早就凡心知肚明,洞晓一切,一口咬定是公子围俘了他。
  气得穿封戌七窍冒烟,拔了剑就要杀向公子围,最后还是康王出面,同时对两人进行奖励,宴请,才得以调停。
  楚康王十三年(公元前547年),仍然臣服于楚国的许国与已附晋国的郑国发生冲突,许国国小兵微,耐何郑国不得,许灵王亲赴楚国请援兵伐楚,楚兵未出,许灵王却病逝于楚,楚康王信守诺言,于10月统兵伐郑,"师入南里,堕其城,涉于乐氏,门于师之梁",伐郑一战取得辉煌的胜利后才归楚,葬许灵公。
  纵观楚康王的伐郑之战,有时是为了与晋争夺对中原一带的控制权,有时是为了替手下的附属国报仇雪恨。
  有时是为了从侧面缓解盟国所受到的军事压力,其战虽并不激烈,场面并不宏大,但却将一个挚着向上,疾恶如仇,奋发有为的楚王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在我们的面前。
  远交近攻东有吴国侵扰,北有强晋挤压。由于政治环境的险恶,楚康王不得不限于两面作战的险恶境地。为了彻底打破晋吴联手制楚给楚国带来的不利局面,他以牙还牙,采取了"远交近结"的外交策略。
  在西面,楚康王借助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晋国率八国联军讨伐秦国,再次与秦结仇之机,与秦国建立起了牢固的同盟关系。
  在东面,晋定公于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主盟溴梁之会,组建联军全面攻入齐国,楚康王派军讨伐郑国,迫使晋国兵退齐国。齐灵公对楚康王危难之时出兵相救,心存感激,两国再建友好联盟。
  楚康王巧抓历史机遇,"西结秦,东联齐"不仅有效地打破了"晋吴联手制楚",致使楚国两面受敌,疲于应对的不利局面,而且给予晋国以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晋国在制定对外政策,兴兵伐楚时,不得不考虑秦国和齐国的态度,从而大大的缓解了楚国的军事压力和政治压力。
  鄢陵一役,贯于见风使舵的诸侯国曾一齐倒向晋国,即使是臣服楚国多年的陈,蔡,郑,许等国也是时叛时服。为了安抚陈,蔡,许等国,使其坚定地留在自己的麾下,康王煞费苦心,殚精竭力,即使要面对很大的政治风险也在所不惜。楚国在东面与吴国争夺江淮流域的统治权方面得心应手,心想事成,但是,在北上与中原各诸侯国的争霸战中,初期却似乎有点力不从心。

  楚康王三年(公元前557年),一直臣服于楚国,且被楚国已迁到叶县的许国国君许灵公,见刚上任的晋定公在溴梁大会诸侯,晋势强盛,而且楚国也被吴国打败,有心归服,请求向晋国方向迁都,得到了晋国的同意,但是康王马上就加大外交力度,通过楚国扶持的亲楚势力,有效地阻止其投入晋国的怀抱。晋国为了教训许国的出尔反尔,联合已叛楚附已的郑国,陈国,卫国前往讨伐,并顺道讨伐楚国。
  楚康王令公子格带兵御晋,却在湛阪(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北)被晋军击败,晋兵乘胜向楚国纵深地带进攻,因受楚国方城所阻,只好后撤,见许未迁,复又伐许而还。湛阪之战是楚康王与晋平公之间发生的一次正面冲突,楚国虽然兵败,但这次战争只是局部性的,晋以一国之军独进,楚国却并没有出动主力,而且许国最后仍然留在了楚国的阵营内,所以楚国的势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楚康王七年(公元前553年),蔡国担任司马一职的公子燮,借口楚国对蔡征发无常,想策动蔡国投入晋国怀抱,康王得之,异常恼怒,向蔡国立即施压,那蔡君虽然沉溺于貌美无比的儿媳之色,整天想着如何在儿子不在时去偷情,但面对繁杂的政务,却还是十分理智的,他从蔡楚两国若干年的外交关系中早就得出一个结论:由于自己距离楚国近,无论如何努力,是永远也摆脱不了楚国的手掌心的。
  为了巩固蔡楚同盟,表示自己对康王忠心不二,他在楚康王的要求下,及时捕杀了公子燮,有效地剔除了对楚的离心力。这边蔡国刚定,那边陈国内斗又起。
  陈国庆氏二兄弟庆虎,庆寅与公子黄不和,欲剪其党羽,削其权势,使出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他们派人向楚康王进言:"陈国公子黄与蔡国司马公子燮是一丘之貉,欲离间国君去楚附晋。"
  视维护同盟国稳定为大政方针的康王立即兴兵征讨,公子黄无奈之计下只好弃城而逃。待康王得知真相,已是三年之后。


  (https://www.tyvxw.cc/ty16234736/4801545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