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繁华退却 > 第44章

第44章


  之后的所有行程,几乎全都被绿色包围着。她很久都没有体验到这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对上海那样的城市已不再留念。汽车行驶至苏北的那个小县城。这里的变化也非常大,以前县城里没有的高层建筑,现在居然也有了。也不知道,苏北的那个小村庄(韦村)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她很迫切地想要回到自己以前的村庄。也许,村民们的生活比十年前要幸福得多。韦村距离县城有三十多公里,她找到了路过韦村的大客车。兴奋地坐到里面,大客车会在距离村子三公里的乡村公路边停下,让要回村子的乘客下车。下车后,会有三轮车等在那里,将下车的乘客接送到各自的家门口。这个小村中的人们出行,历来就是这种方式。小时候,她对这种方式司空见惯,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到自己的村中。下了车,直接坐到一辆三轮车上。以前,脚踏三轮车较多。现在,大多数都换成了电动三轮车和助力三轮车。三轮车大约需要十五分钟到韦村。她已经五六年未回到这里,这次回来显然有了些陌生感。村口有很多孩子在玩耍,都是六岁以下的孩子。她不认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谁。在想,今天是星期一。在上海的街头,不可能出现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孩子。苏北的教育资源仍然比较匮乏。离韦村最近的小镇上,只有一家规模较小的幼儿园。根本不可能满足全镇的适年儿童入园。她非常喜欢孩子,心中产生了一种想要创办一家幼儿园的构想。

  她走到一个孩子面前问道,小朋友。你几岁了?爸爸妈妈是谁?

  孩子说,我今年四岁。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出远门挣钱去了。我可想他们了。过年的时候,他们才回来。每次回来都给我带很多好吃的。

  她说,你想上幼儿园吗?里面的滑梯可好玩了。

  孩子说,想啊。可是我们这儿没有幼儿园。

  全世界的孩子都是很天真的,她希望能永远和孩子在一起。她决定找时间去小镇上看看。拖着行李,来到那个已经很久未归的家门前。惊奇地发现,以前那座破旧的泥草房不见了。她的母亲正从一座两层的小洋楼式的房子的大门中走出来,看见她的归来,面露喜色。并上前迎接,帮她拿行李。母亲说,孩子。这么久了,怎么舍得回来看看我和你爸爸。我们可惦记你了。

  她说,妈!这次回来,我决定不走了。想去镇上找份工作。

  她母亲说,先别忙着工作,休息一段时间再说。这个家多亏了有智信,帮家里盖了房子不说。还从来没让妈兜里缺过钱。

  她说,爸爸呢?她不在家吗?

  她母亲说,唉!别提了,那个老没出息的。兜里有了几个钱,喝酒、赌博没完没了的。也不知道他又疯到哪儿去了。

  她说,爸爸不知悔改,太让人失望了。

  她的母亲是一个很会处理家务的女人,有一间房是专为她而留。内部布置简洁,经常打扫。这次她回来了,这个房间第一次住人。母亲别提有多高兴,将她的行李直接拿到这个房间,接着来到了房间。虽然环境陌生,走进去却感到很舒适。母亲知道从上海回来的途中,舟车劳顿,吩咐她休息才离开。坐在床沿上,拿出了手机。想打电话智信,想感谢其对这个家所做的贡献。可是,她却又无话可说。在某些方面,智信的确比她强。若不是智信,这次回来仍然要住在旧房里。

  她一直停留在自己的房间里,将行李都拿出来。分门别类,放在该放的地方。她用自己的方式装饰着这个房间,这里将是她的避风港。可时不时脑海里还有龙泰的影子。当她孤独的时候,就会想起和龙泰在一起的那段甜美的时光。在苏北,她已经算是大年女青年,并不向往下一个爱情驿站。回到家乡,恍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她躺在床上休息,被楼下父母的争吵声惊醒。原来,父亲的生活习惯与二十年前一模一样。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男人几十年都没有改掉坏习惯。她下楼去,只见母亲独自坐在凳子上,委屈地流着泪。她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在为父亲的不思悔改而绝望。

  她说,妈。爸爸为什么让你这么生气?他去哪儿了?

  母亲用手抹去脸上的泪水。说,这么多年来,他还是老样子。每天都会去酗酒赌博,输了钱回到家就会朝我发火。

  她说,明天带你去镇上散散心吧。我想去那儿办点儿事。

  她不明白,为什么两个经常争吵的人会在一起相守几十年。相反,她与龙泰很少吵架。这段感情却是这么地短暂。

  她并没有遵照母亲的意思在家休息很长一段时间。回到苏北的第二天,就带着母亲来到小镇上。并找到了小镇上唯一的一家幼儿园。与园长见了面,商讨着未来的合作计划。园长名叫金莎莎,是一位五十出头的女人。打扮知性,身材高挑,颇有文艺气质。两人的见面地点是幼师办公室里。此时是上课时间,幼师办公室里只有她们两个。她支开了其母亲。她们的见面都让双方相互惊叹。

  金莎莎说,你叫我金姐吧。建园五年来,我总觉得这个幼儿园太小。

  她说,我是韦智苑。你知不知道全镇有多少适年的孩子没有入园?

  金莎莎说,少说也有两千。我也无能为力,扩园,是需要资金的。我们这个镇太落后了,我至今也没有得到政府或者民间的任何援助。曾经向有关部门写过申请,至今也没有得到答复。别的镇子里,都相继设立了公立幼儿园。镇上的那些干部和有钱的人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里去上幼儿园,全然不顾百姓家的孩子。说实话,我们这个镇上的教育资源是全苏北最落后的了,这真是我们的耻辱。

  她说,我拿出一千万,帮你们扩园。我们一起干,让全镇所有的孩子都入园。

  金莎莎说,行。到时候,你就是园长。我是副园长。全镇就只有这么一家幼儿园,一定要把它办好。选址扩建园就由你做主。

  她说,一言为定。尽快办完一切手续。

  从此,她们经常见面,主要是在一起商讨扩建幼儿园的一些事宜。拿出了自己仅有的一千万积蓄。这些是她从龙泰给她的作为生活费的钱中节省下来的。在上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龙泰给她的钱怎么也花不完,因此就积攒了下来。拿出这笔钱之后,她将身无分文。未来,幼教工作将是她的核心,并耐心地等待着。年底,扩建的新园终于完工。她和金莎莎将会非常忙碌。她们想让全镇的适年儿童都入园学习。离春节有一段时间,她们一边布置教室一边雇人做开学入园的宣传工作。她们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等待她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未来。

  原幼儿园只有十名幼师,新园的规模是原来的十几倍。最节省的预计是还要请三十名幼师,这项工作已经在进行中。新生入园后,部分实行寄宿制。寄宿制主要针对较偏远地区的孩子。新园还准备投入十辆校车,负责接送孩子们。所有的投入加起来预计已经超过了一千万。金莎莎向银行借贷渡过难关。春节前夕,所有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的家长相信和肯定她们的工作。这些只有等到开园之后才能揭晓。她们将学费定在一千五百元一学期。包括,生活费、校车接送费、书本费。留园住宿的孩子学费是一千八百元。这是根据苏北地区的生活水平而定的,与其他乡镇的幼儿园的收费是统一的。

  春节长假刚过,新园开始接待前来报名入园的新生。扩建后,老园也要搬迁到新园。老园的房产抵押给了银行,也是为了要办好新园。她和金莎莎一早就来到园内的报名处。这天,由她们接待新生,在写字台旁边坐了下来,准备了□□。等候着家长们带着孩子前来报名。扩建后的幼儿园可容纳一千五到两千名孩子。幼儿园也成了小镇上最漂亮的建筑。绝对是孩子们娱乐和学习的天堂。

  她说,很久以前,我的理想就是从事教育工作。可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好了,我会很努力地将这份工作做好。

  金莎莎说,教育工作是一个国家的大计。幼教又是教育的基础,一定要自觉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她说,任何工作都需要创新精神。我们要用全新的方式教育孩子们。

  金莎莎说,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你在他们身上播种什么就一定会收获什么。我们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她说,聘请的幼师都接受过质量较高的培训。可能我是这里唯一没有幼师证的人,会不会对工作有影响?

  金莎莎说,不会。只要你愿意学习,一定能做好这份工作。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儿领着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向招生处走来。老头儿四处张望,笑容可掬地来到她们的面前。我是来给我的孙子报名的。说完将小男孩拉到写字台前,接受两位园长的检阅。爷孙两儿来自二十里以外的山区,小镇的边缘。老头儿多年前,死了老伴,一直过着孤单的晚年生活。小男孩是一个从一岁多就扔在家里的留守儿童。其父母都在上海的日本汽车厂工作。在精神上,爷孙两总是相依为命。

  她拿着笔,准备着报名用的票据。问道,叫什么名字?

  老头儿说,姓陈,名爽。五岁了,你们让他上大班吧。

  金莎莎说,这孩子从未上过幼儿园。上大班恐怕不行,中班吧。

  老头儿说,也行。就是年龄会不会大了点?

  陈爽说,爷爷。我不上幼儿园,跟你一起回家行吗?

  老头儿说,那怎么行?别的地方,像你这样大的都上几年幼儿园了。

  老头儿将准备好的学费交到她的手中。她开了一张单据给老头儿。说,拿好这个。正月十六就凭这张单据入园。你们可以回去了。

  老头儿走了没多久,又有一位年轻女子带着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到招生处。经过她的详细询问,女子是女孩的小姨。女孩叫刘玲。父母离异,刘玲成了归属不明的苦孩子。前段时间跟着父亲,现在被父亲送到外婆家。原因是,其父又要结婚了。其母在上海工作,很久才回家一次。只能让小姨来帮刘玲报名入园。其父曾经说过,婚后回来接刘玲回家。刘玲和继母能不能和谐相处目前还是一个谜。经过她们的安排,刘玲也将在幼儿园中班学习。刘玲外婆家离小镇较远,家庭环境不太好。安排其在幼儿园里住宿。入园那天,刘玲将带着行李过来。

  时间慢慢过去,前来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个上午过去了,她们一起统计了一下。报名的孩子有一百多个,很有成就感。幼儿园的工作居然会进行的这么顺利。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工作不久,就有孩子前来报名。一起来的有十多个孩子,全都是韦村的,从三到六岁不等。有人告诉她,韦村的孩子全都来报名了。直到正月十四的那一天,报名工作已经进行到了第六天。基本上就已经差不多了,有一千多个孩子。生源相当丰富,不久他们将集体入园。到那时,园内所有的幼教工作者将面临着考验。


  (https://www.tyvxw.cc/ty16008/126293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