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一时群臣皆无所言,尤其是冯溱,当即便是一副羞愧的样子,并不辩解一句。
但见众人表情,虽面上再无言论,但心中腹诽尤胜,可见怨气未解。
“便是如此,臣亦有话说。”总管宗庙祭祀的端王道,“当年,因着官家婚事乃仁宗皇帝遗旨,是以臣未曾置喙。但现在想起,总是有些不对之处,望官家听老臣一言。”
“叔祖是朕长辈,但说无妨。”赵煦努力使自己表情看上去显得亲切和蔼一点。
要知道,与高宗是一辈的端王,作为总管皇室宗庙礼仪祭祀等事的宗正大夫,平日里不太说话,但最是板正。平时只要皇室中人有一丝不规矩的地方叫他知道,定是要好好哭一哭赵家的列祖列宗的。
只是不知,平日里素来不来早朝的人,今日破天荒的就过来了,想来真的是有什么大事要说。
得到准许的回答,宗正大夫还是犹疑再三,才道:“老臣近来听人提及,后宫的宸妃娘娘,幼时曾被云游的高人断言是天生的凤命,一直到贵人七岁知蒙后,流言方渐渐散去。而且,贵人幼时,一直聪颖剔透,被世人传言的神乎其神。”
“若那位高人的断言为真,恐怕有着天生凤命的萧娘娘与占着凤位的圣人娘娘,两相冲突,恐不安于后宫。”
“老臣亦发现,寿宴出事的那夜,宫中正值花期的植物尽数凋零了,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什么吗?”
言下之意,也是直指宋攸宁与萧清瑜二人命理相冲,同为贵人命格,反而使后宫怀孕妃嫔受到了冲击。
两个命格贵重相冲的人,继续待在一处,下次冲撞可能就不会是妃嫔了,可能会是太皇太后,亦有可能会是真龙。
赵煦坐直了身子,屏息而语:“叔祖多虑了,皇嗣被害乃是人为,与命理冲撞无关。”
若不是要维持自己严肃的形象,他可得好好笑一笑,世上最不信命理之说的恐怕就是皇室了,可偏偏,亦是皇室,最推崇这命格的言论。
“臣倒觉得,端王爷所言不无道理。”俯首跪着的王太常抬起头,道,“后宫之内,恐怕不能再令二人同时待着官家身边。”
“呵呵。”赵煦冷笑,“所以,这是你们要从肆意猜测圣人,开始管起朕的后宫了吗?两位可都是先帝为朕择的,从孝道上说,也不宜照众卿所言行事。”
说罢,凌厉的眼神朝萧城看去。
此时牵扯出多年以前的流言,怎么也不能说萧家毫无干系。
难道,萧家同样觊觎着那个位置?以萧清瑜平日所展现的智谋来说,若她真有此心,当真可以策划出这样细密的,一环扣着一环的“大戏”来。
一直只做璧上观的萧城出列言道:“‘天生凤命’的传言,不过是子虚乌有。当年臣的姑母萧太后还在之时,听说小女出生之时刚好在晚间霞光时,便说了句祝福的话。没想被世人以讹传讹,越说越复杂了去。”
萧城说着,便跪下,叩首道:“臣家从未给萧宸妃娘娘算过命格,望官家知悉。”
声线颤抖,更显出无辜来。
“可为什么老臣听说的版本可不是这样的?”王太常逼问,“宸妃娘娘出生时不是满天霞光吗,那时不是一个过路的老僧说‘此女命格极贵,他日当凤翔九天’,萧大人说是也不是?”
“太常大人说的这样清楚,好似亲眼所见一般。小女生于岭南,敢问大人是如何得知这些细节的?”萧城不甘示弱的反击。
“我是如何得知的,萧大人不需知道,只要回答老臣的问题便可。”王太常紧逼。
萧城未有开口,朱偲品先言:“如今你们各位不想着令死者安息,反而纠结这种无切实的流言吗?”
“朱大人要清楚,此事可能会是一个新的线索。”冯溱立刻接话,“原先是我疏忽了。”
这样的吵闹起来,宛如市井妇人,赵煦只觉心烦,于是道:“朕不管什么,大理寺先将审问完毕依旧扣压着的人放回。至于叔父所提之事,与这事无太大关联,却也算是兹事体大,朕自会命人去查证的。”
“官家不可啊......”端王赶紧出言劝住准备退朝的赵煦,“此事表面上看并无不妥,但是旧日萧太后与太皇太后的旧怨未解仍在,萧家与宋家不和也是周知的事情,而且宸妃娘娘智多近妖,寿宴一案与其相关亦未可知啊!”
“哦,你们这是怀疑完圣人又怀疑上了朕的宠妃了是吗?”赵煦厉声呵斥。
即使他从来在群臣面前表现的强硬,但是这样子直接呵斥的情况到是第一次出现。
“你们对朕的家事当真在乎的很啊!”
“官家!”方渝唤了声,提示赵煦作为一个帝王,已经失态了,“官家,天子无家事。老臣恳请您谨记。”
赵煦平复下心中隐隐上升的怒火,也不想在这点小事上多做沟通。
猛的站起,一挥袍袖,道:“天子无家事无错,但是后妃亦不是前朝可以妄议的存在。这点,前朝难道不该知悉吗?对于寿宴见血所带来的不吉,圣人监察不力,已被太皇太后有所惩处。”
“你们何必狠揪不放?今日连宸妃都被拉了出来,之后呢?之后是不是昭仪、婕妤等挨个都要拉到前朝议论一番不成?在你们眼里,难道朕的后宫就是一个修罗地狱?”
“朕早有所言,此事真凶浮出,定给王、朱两家一个交代。怎么,现在,你们是不信朕这个皇帝了?”
最后一句实在是过于严重,众臣皆跪首于地,口呼:“臣等不敢。”
“冯溱,朕原本不想质问你,为何后宫有嫌疑之人多半,你却单单只将椒房殿的人给提完。如今,人你也已经提了,朕只问,你问出什么了?十八个酷刑,你上了几个?又真的问出了什么?圣人的亲信,又有几个还活着?”
“你给朕,一五一十的,在堂上都给说出来!”复又坐下。
匍匐在地的冯溱一直抖着,头上象征着地位的束冠也抖落在地,支支吾吾说不出一个字来。
宣室殿明明已经燃着暖烘烘的地龙,可是,却比外面大雪融化还要冷上几分。
事情如他们所想的不断扩大化,已经不可能被轻易揭过去,无端因着一个旧日流言被拖入局的萧家,势必要恨上幕后的那个操作者,而此刻的萧城眼里,操纵的人就是那个试图为圣人洗清嫌疑的宋家。
世庶之间的争斗重新被挑起,盛况一定是空前的。
只是,如今官家明显被激怒,有道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即使赵煦不是那种无道昏君,这事也不可能善了了。
但,这正是他们所要的效果。
王太常低着头,余光观察着立着的赵煦。
倾长的身形萧萧瑟瑟的站着,殿外的风吹进,卷起明黄色绣龙纹的衣袍下摆,身后金黄的亮色,使其周身似有淡淡的荧光环绕。
天子的威仪,这个年轻的帝王显然已经具备了,亦与那万人之上的身份十分之契合。
赵煦等了许久,冯溱依旧未曾开口,于是道:“冯大人说不出口来,显然还有几分的羞耻之心。刑官审讯过程,历代皇帝皆不曾过问,但今日朕不得不问,否则日后还不知有多少的冤魂枉死在刑律之下。”
“圣人还未被废呢!你便如此行事,难道在冯溱你的眼里,圣人与朕不是一体的吗?你的眼里还有没有皇权了!”
椒房殿被提三十余人,活下来的尽只有一半,其中攸宁近侍唯半夏、谷雨以及沛香活了下来。他都不知如何去与攸宁说,在自己的默认下,那些伺候她无过有功的侍女们都玉陨了。
因着这点,才真正令他看清了大理寺审讯之严酷残忍,便是女子亦不放过。此事完结之后,也该整顿整顿这里面的刑罚问讯了。
“臣--”冯溱低头,语气懊恼,“知错。”
“臣当时只想把差事办好,忽略了圣人为尊,臣甘愿领罚。”
“念在以往大理寺都是如此行事,朕不罚你,但是,之后的调查你别接手了,全权交给慎刑司。”赵煦抛下最后一句话,直接就离开了前殿。
众臣依旧跪着不敢动,直到吉祥公公那尖细的嗓音响起--
“退朝--”
众人方才舒展膝盖,慢慢站起身子,退出了殿外。
散了后的众人,不知的是,赵煦刚刚回至内殿,便唤了声:“十一可在?”
梁上跳下一个人影,做普通的侍卫打扮,简易的天青色缎布,唯一不同的是袖口衣边皆绣着帝王菊的花纹。
与太皇太后所培植的无名暗卫不同。每代帝王都有专属的影卫,从一至四十九,或混在禁卫中保护帝王安危,或被派出调查明面所不能查之事,平日里看不出有任何的不同之处。
“你去查一查,整件事,与曲台是否相关,任何细节都不可放过。”
刚刚跳下的梁人,接收到命令之后,又无声无息走了,甚至不知他是如何走的。
唯有淡淡的菊香,显示出刚刚有人来过。
对于萧清瑜,赵煦无法否认,有一瞬间被她的彗黠灵动所吸引过。但是,若他对于她的惜才之心养大了她的欲望的话,这是无法容忍的。
或许,萧清瑜有能力走到最后,如太皇太后一般可以成为当权的太后。自然,他也不否认萧清瑜有那样的谋算远略。
但是,他是赵煦,不会是高宗。他的继承人,也不能如仁宗般早夭,也不可是无能的恭帝。
至于那些人背后的小动作,只要不干扰到大局,他是乐见其成的。
只有相互的制衡,才能有一个平稳的朝局。
他翻转着手里刚刚收回不久的鹰符,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了不是?宋衍已老,北漠边境的军权迟早还是会回到中央的手中的。
接下来,只有太皇太后手中的虎符了。
积雪不断的消融,渐渐露出了大地原本的沧桑。那些斑驳不一的痕迹,染着融化的雪水,似大地流出的眼泪。
为什么流泪呢?人间何悲?
萧清瑜收到自己也被牵扯进去的消息时,只觉哭笑不得。当年流言疯传之时,她费尽了不知多少精力说服了萧太后与萧家众人,只恐日后因着那种不切实际的流言给人猜忌,被人做了筏子。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只是不知那人,是否能够如相信宋攸宁一般的信任她萧清瑜。
待到积雪全化,大地露出了所有的真面目,这场血腥的真相也该被揭开了。
“你觉得恐怖吗?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那日朱氏的血液染红地上的薄雪,是谁在她耳边呢喃了这句呢?
数十年如一日,后宫的争斗从未止歇,这是比修罗地狱更可怕的战场,上一世宫斗剧中的小打小闹就像是笑话。
未央宫的地面是后宫女子的鲜血铺就的,她们,是一步一步踩着白骨走向的长乐宫,稍不留神,就成了别人脚下的白骨。
就像,兰林殿再次传出的那种畅快淋漓的笑声,空洞、悲凉、乏味,只余一种类似大仇得报的酣畅。
王淑妃受的打击,似乎真的不轻。
依着赵煦早朝所言,冯溱刚回到大理寺,便令人将所有受询之人还回宫中去,那些尸体也放到西偏门,专门停置暴毙的宫人的地方。
半夏等人是被抬到长乐宫的,满身的血痕,奄奄一息。
苏嬷嬷看在眼中,不由就想到当初的自己和姊妹们,不停的忍受着那些狂徒的折磨,求死不得。
看半夏、谷雨的情况,当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皇后的亲信,好像都要经历过这样艰难的一关。
“扶下去好好养伤,先瞒着圣人。”交代好后,苏嬷嬷方撩帘进去伺候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正在练字,见她进了来,问了句:“想到以前了?”笔锋未顿,继续写着。凑近些,便可看见其写的是一个“静”字。
明心静气,方得善始善终。
她娴熟的上前伺候着笔墨,照顾太皇太后的事,她已做过无数遍,如进食一般的刻入灵魂中,成了本能。
“那年是哀家无能,保不下你们。”最后一个竖勾,笔力回旋。
太皇太后将笔搁在砚上,感慨了句。
端来净手的盆盂,苏嬷嬷答:“奴婢们受娘娘恩惠,万死莫敢辞。何况当时形式那般,奴婢们都是自愿的。”
想到刚刚半夏等人的惨状,苏嬷嬷顿了顿,还是说出了口:“若当时圣人的态度可以强硬些,韩嬷嬷她们,就不必......”
她还未说完,就被太皇太后截住了,只听她无力的声音道了句:“都是命数。”
那时攸宁被冯溱一句“若没官家口谕,下官是万万不敢来椒房殿拿人的”惊扰了心智,如何还强硬的起来?就叫那个奸人给得了逞。
这也是这几天太皇太后一直待攸宁冷淡的原因之一,若那青梅竹马的感情当真演化为扰人心智的爱情,那么她绝对有必要在死之前打醒攸宁。
诚然她也希望帝后两相宜,恩爱似民间寻常夫妻。可是帝后注定要承担更多,感情中的不纯粹更多,交出了心无疑是交出了弱点,由着别人折磨的弱点。
如此,她怎么允许自己死后,攸宁陷入的那样的绝境。
身为皇后,最忌讳的就是爱上帝王。
一旦爱上了,如何可以大度的起来?劝着帝王雨露均沾?广纳妃嫔?如何可以用正确的眼神看待那些非己出的皇子?
最后的结局,不是变做一个谁也不识得的毒妇,将帝王越推越远;就是生生将自己熬成一个满身哀怨的妇人,使帝王越加的厌弃。
毕竟,但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再大度的人,心眼也会变的狭小不堪。
(https://www.tyvxw.cc/ty157563/885565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