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福星太后来种田 > 第17章 市庸平贾

第17章 市庸平贾


  第17章市庸平贾

  公元前七十一年,宣帝本始三年,天子下诏:那些旱情严重的郡国,免除了其地百姓的租税;居住在三辅地区(汉代三辅地区:京兆、冯翊、扶风)的贫困户,皆免其租税徭役,时间持续到第二年为止。

  这场大旱,上党郡受到的影响小。

  十四个县中只有襄垣因为地处半山丘陵地带,有些农田的谷物没有收获,其他县因其境内都有常流河流经,老天不下雨,农户辛苦些,用河水等浇地,总还是保住了一些苗,虽说减产,可还是有了一些收获。

  襄垣县临着潞县,潞县由于有了新物使翻车,田里的谷物没有被旱情祸害,五月底六月的时候已经开始陆续收割。

  五月的时候,潞县开始出现流民,流民主要来自临县襄垣。

  汉代,特别是西汉时期虽然有着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不过,为了生存,农户们还是会离开自己的土地,去别处谋生。

  对于受灾的襄垣县来说,临县潞县是个最好的选择。

  一则,两县相邻,有些人家沾亲带故。二则,离得近,八月县乡“案比”时可以赶回来参加户口统计,不会被记录为流民。三则,活计应该也不难找,潞县辛安里冯家被天子赏赐百顷草田的事情早就传遍四周了。

  百顷草田,冯家总要雇佣些人干活的吧。

  平时,市庸平贾,由政府部门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每月评定的价格,当“庸”(汉代佣工的称呼)一个月有三百钱,现在,咱们要求着人家给些活干,一个月也不要三百钱了,只要管饭,就行。

  潞县城门有兵卒把守,辛安里的里门处也有门监,冯家的大门处不好去,可以去县城外河水东岸的冯家草田上找人问问啊。

  当第一户父子两人出现在冯家建好的土坯墙的大门外的时候,被冯媛通过大父冯遂任命为冯陂管家的老仆人冯清就把这一情况汇报到辛安里冯家主宅。

  为了和辛安里的冯家住宅区分别开来,浊漳河水东岸的冯家草田和建筑区被取名为“冯陂”,陂有山坡、斜坡、水岸之意思。

  冯陂的管家冯清将临县农户来冯家草田找活干的事情汇报回来,冯遂与儿孙们主要是小冯媛商议后,让冯清将来找活计的农户们都安排到还没有开垦的草田区域。

  百顷草田,冯家的劳力不多,除了二十顷的竹草和紫花苜蓿外,大豆等豆科植物,冯家全员下地,最后也只赶种了三十顷。余下的五十顷草田,五千亩荒地只好先放在那里。

  现在有临县的人过来打短工,正好雇佣他们去平整余下的那五千亩草田,如此一来,农户找到了活计,有钱可拿,冯家也可以赶在今年九月时种植些谷物,而不用因为劳力不足让地继续荒在那里。一举两得,双方受益。

  住的地方好解决,现在是夏天,天气炎热,况且,冯陂里有冯家早在年前就建好的庐舍。

  从殷周时期,就有“春令民毕出于野,冬则毕入于邑”,“在野”居住于庐舍内,“在里则聚居也”。

  来到冯陂找活的农户们,如果人多了,可以让他们自己建些简陋的庐舍,他们居住的时间不会长,一般八月份就会离开。

  工钱嘛,大男(十五岁以上成年男丁)是管饭加每日两斗粟,冯家不能坏了“市庸平贾”的行情。

  饭食上可以用心些。天气热,人还要干体力活,朝食和夕食之间可以加一顿午食。多备些绿豆汤,用来解暑。冯家收了不少鸡,还买了些鱼,雇佣的农户们的饭食中隔三天加一顿肉食。

  冯氏族人和冯家自己的奴仆们从前一年的秋天开始就已经是一天三顿饭食了。

  冯家一天三顿饭食,连奴仆都吃三顿,此事刚传出时,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冯家才有了些钱财就不知道做家,不会节俭持家。

  时间长了后,羡慕的人多了起来,特别是冯家的翻车出来后,议论冯家一天三顿饭食的声音立刻消失不见了。

  当冯家雇佣人手整理草田的条件传出后,先期来探风的襄垣县的农户快速地派自家的子弟回去,呼朋唤友来冯陂。

  大家都受了灾,农户们有自己的小心思,甲和乙沾亲带故,有活计做,且条件不错的好事,自然要招呼乙。甲和丙不熟,自然会先瞒着丙。

  冯家也就五千亩草田,能用得了多少人手。三五天的时间里,来冯陂的农户激增,冯家和百余名襄垣县的农户签了雇佣券书。当农户们拿到两份券书中自己持有的那一份后,心都放到了肚子里,只要自家好好做活,有了这几个月的收益,今年就不会因为大旱而难过。

  得知冯家一天管三顿饭食的条件后,有些家中有老幼病弱的农户,打定注意,准备把自己的饭食省些出来,派人送回家中,留在家里的人混着些野菜等物也能饱肚。

  襄垣和潞县是邻居,夏天五六月份,天气虽然热,不过,把粟饭等放在凉水里放个一两天还是没有问题的。

  夏天天亮的早,黑的晚,几家小竖子们结伴,一大早出来,赶到冯陂,还能蹭父兄们几口饭食,下午就能赶回家去。

  时间长了后,冯家雇佣农户在冯陂做活的条件传遍了四周的几个县,有些农户虽然也心动。不过,因为,一想到冯家也就那些草田,听说已经雇佣了百余人,再加上自家受灾情况并不严重,听过,心动下,也就罢了。

  而有些农户,特别是受灾的襄垣县一些离潞县远的亭里(汉代农村基层民户编制,【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农户们,有的心存一点盼头,也来到了冯陂,看看能不能找到活计。哪怕是没有前面那些农户的好条件,只要有活计做,有饭吃,就行。

  冯陂的五千亩荒地已经有百余人打理,六月底七月初的时候,冯家草田上开春种植的大豆、绿豆等豆科植物还没有到收割的时候,田地里没有需要额外雇佣劳力的必要。

  这些来找活计的农户都只是做个把月最多不过两三个月的短工,等到秋天,他们会返回自家的土地上去劳作,是属于典型的临时工。

  冯家缺乏人手是缺长期的劳力,临时工已经足够了。不过,考虑到这些农户的不易,冯媛与家中的长辈们主要是和大父冯遂商议后,让冯陂的管家冯清安排这些后来的农户们割青草换钱粮。

  襄垣县多山地丘陵,田里的谷物受大旱的影响减产甚至于绝收,不过,山坡上荒野里的草还是很多的。

  往年朝廷收税时,县寺收够所需要的刍稾税后,余下的刍稾折算成钱,一石刍按照十钱征收。

  朝廷征收的刍是可以喂养马、牛、羊等牲畜的牧草。

  冯家收草只是用来做田里的绿肥,不需要非得是牧草才行。一石青草给钱八枚,青草比干草有分量,农户们割些草挑来冯陂,换些钱或者等价的粮食回去,总能渡过这段困难时期。

  大旱导致了今年一石粟谷的价钱比去年涨了一倍多,据说有些旱情严重的地方涨了能有三四倍。

  潞县等地好些,一石谷也就从去年的三十钱涨到五六十钱。每人每日两斗粟做佣直,冯家又给做庸的人管饭,做上三四个月,所得的粟谷带回家去,留到秋冬,一家人省着点,也能过了。

  农历七月底,冯家春天在谷雨前播种在田里的大豆、绿豆等豆科植物叶子已经脱落,茎秆也变黄了,用手晃动豆荚时能听到里面的豆子发出响声,按老农的说法,豆子可以收割了。

  清早,叶片上还带有露水的时候,冯家人和雇佣的农户们就下地了。

  男人们将割倒的大豆轻放到地上,避免籽粒的散落。女人们则帮着把大豆运回去,及时脱粒,去除杂物晒干后收入仓房储存。

  脱粒后的秸秆储存起来,可以作为饲料留着喂养牛羊等牲畜。

  收完豆子后,襄垣来的农户们纷纷结算剩余的佣直,带着辛苦劳作得来的谷物回家去,县乡的“八月案比”户口调查要开始了,赶回去接受“面阅”,就是面对面地将登记在案的个人材料与本人进行比对,然后,作为下一年度缴纳税赋的凭证。

  农户们在与冯家的僮仆们闲聊时得知,豆子收获之后,冯家准备在九月种植宿麦。

  有些家里田地属于的下田的农户就动了心思。他们的田今年因为大旱,夏季没有收获,田亩的地力又不行,一年也就能种一茬庄稼。

  原本还在发愁以后几个月怎么办,得知冯家可能还需要雇佣人手,这些农户们在离开之前就与冯陂的管事人员打好了招呼,等案比结束后,就再来冯家帮着种宿麦和做一些其它的农田里的活计。这样再干上几个月,等到入冬时节,田地里没有活计可做的时候,再回家去。今年的冬天和年也就不难过了。


  (https://www.tyvxw.cc/ty15696/125946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