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一百二十二章
朱璇饿了,却也是如坐针毡。她先前做菜时不去想过去了的事,但是要做到与刘暄同桌吃饭时还谈笑风生,她功力就差些了。
饭后稍做休息,一众年轻的皇室成员在耳房换了衣服,乘了宫廷四轮马车前往神武宫后方的马场骑马,而年长的人只是做观众当作去户外走走。
本朝流行于上流社会的骑马装不是西式的,而是融合了汉服、胡服元素的衣服,主要的特点是束袖、束腰、下/身短裳、长靴。
朱璇穿着宫廷出品的雪衣红裙骑马装,脚上的长靴也是酒红色的,俏丽娇艳,青春*人。
她跟着明静公主、德亲王世子妃霍思颖、荣表哥妻子徐若飞从神武宫正门一起步行进入,而未婚的明美郡主和明贞县主则落后几步。
正是5月中旬,帝都的天气还不很热。神武宫多梅树,就算是两道旁和小花坛中都有一个个圆溜溜的青梅果子结着,让一帮小辈也看着有趣。
朱璇最是没有讲究,走到半路奔进了一颗梅树边,当下就摘下一个来,拿着帕子包着,然后再摘。
刘昭正同一帮堂(表)兄弟或(表)姐夫们一同走在后面说笑,正说着忽听荣成和表兄指着前方道:“子贤,你媳妇在干嘛?”
刘昭目瞪口呆,讪讪笑着说:“怕是看到果子就馋了。”
刘暄听了不禁心中一涩,她一切如旧,只是身边的再也不是他,但想刘昭占着原本属于他的位置,如今又娶了他喜欢的女人,心中不由得恨极。
朱璇却招了随侍负责茶水的冯女官,问她可否让厨房煮青梅酒,待到活动后,给众成员奉上。
冯女官尴尬地说:“娘娘,以往太上皇是不允许宫里人随意动这梅树,你要我们摘些青梅,我们怕是不敢的。”
朱璇捧着手帕中的几个青梅不禁萌*了,又看看这满宫的青梅,暗想让果子都枯死在枝头是个什么意思呢。
……
宗室年轻人都会骑马,包括身份最尴尬的恭亲王府庶女明淑县君,毕竟这是一种流行于上流社会的运动,不少有身份的人都在土本的公有/集体马场寄养了马匹或在海外省私人马场养有马匹。
这不得不说点题外话,在本土任你出身高贵,家宅占地大,但是在本土基本是没有个人拥有大型私人农场或马场,管理建设的部门是不会批复的这样“浪费”土地的事的,但是可以几家有钱人共同建设一个集体马场,马场为所有出资人共有。而在海外督府下的各省,土地制度不像本土的十督府(比省更高一级的行政区划)30省中的限制土地兼并的“土地国有、平均授田”的制度,私人在海外是可以拥有大片土地的。
当年,太/祖尚武,为鼓励良家子从军,当初海外省土地很大一部分是按军功封给了从军的军官和士兵,而很多将士未去经营的又卖给了一些大商人。就是如朱刚,他退役时刚好是太/宗时期没有及时拿到土地,但是武宗上位后,本是在南洲(澳洲)能得大片土地,他却是换成了帝都的那套宅子,也就是朱璇一家现在住的地方。
这也是因为太/祖的思想,本土是帝国的根基,而王朝一乱一治的根本原因跟什么明君昏君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是土地的问题。但是土地兼并又是人的某些天性,堵着也没有用,这才定下国策,本土实行较为严苛的均田制,而海外省有六成的土地则是不受限制。不过,到了工业化时代,农民又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其具体C作更为复杂,这且先不说。
不过,皇宫地大,又是用马车的,所以是养了不少马的。
朱璇不会骑马,刘昭却是有专属坐骑,是他8岁时太上皇送他的一匹蒙古马和阿拉伯马的混血后代,高拔健硕,毛皮油亮,通体雪白。
刘昭亲昵地揽着她与自己的坐骑熟悉一下,捧了营养草料喂到它嘴边。朱璇手心被马的嘴舌触到,热热痒痒的,不禁咯咯直笑。
正笑间,却见一个挺拔的男子牵了一匹白色骏马过来,削瘦俊脸,凤目凉凉朝他们这边扫来。
朱璇收了笑,只专注地抚了抚马的脖子,刘昭却朝他笑道:“暄哥哥倒是好眼光,居然挑中了‘雪飞’。”
刘昭淡淡道:“如何比得太子殿下从小养的马。”
在华夏本土地界中,“家中”有“私人马场”算是身为皇太子的一项福利,至少恭亲王府虽然还大,但绝对没有大到能开个跑马场。
刘昭却仍笑道:“我也有多时不曾骑马了,到时还怕不是暄哥哥对手呢。”
刘暄忽淡淡道:“太子妃也要上场吗?”
刘昭道:“羲珍也就是玩玩,她哪里会骑马。”
刘暄不咸不淡地说:“太子妃原出身民间,如今嫁得太子这样的万中无一的佳婿,倒是可以好好学学骑马,又可在宫中养自己的马了。人生际遇变幻太快,与从前却是不同了。”
刘暄只凉凉瞧着那个当作看不到他的人,这时说了句外人听着尚不如何的话,连刘昭也只微觉奇怪。
朱璇听了这话却不禁想起当初分手时李子明对她的各种嫌弃,一双漂亮的眼睛淡淡瞄向他,对上他那双带着讥讽的俊目。
朱璇淡淡说:“我自是没甚家世,你们玩的什么骑马S箭我是一点都不会。不过子贤又不在意这些,他若是在意,他早先也不是不能娶个‘贵宾犬’,想必牵着上街定很能衬托他的身份。子贤被我拖累成个俗人,世子想必是不会的,定会挑个什么都配得上你的世子妃。”
刘昭就算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禁感到怪异,也觉朱璇这话不好听,忙岔开话题,说:“看子俭他们都骑上了,羲珍,我扶你上马。暄哥哥,你也自便。”
朱璇在刘昭的指点下上了马,他亲自牵着马去练习,朱璇这时才开心起来,颇有几分顾盼自得,一路和牵着马的刘昭叽叽咯咯说话。
马场旁边搭着凉棚,一众长辈聚坐着当吃瓜群众,就有见皇太子夫妇的,德亲王妃就笑着说:“哎哟,太子和太子妃真好的蜜里调油似的,羡刹旁人呢!”
年代不同,皇后倒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反而若是太子和太子妃相看两厌会让皇室很丢脸,虽然作为婆婆看着太子给媳妇牵马微有些刺眼,只好安慰自己,皇帝年轻时也带她骑过马。
皇后笑道:“他们不都还年轻嘛!”
德亲王妃又看向同辈中的另一妯娌恭亲王妃,笑着说:“话说,太子虚岁也不过二十,这都成亲了,恭亲王世子虚岁也快有二十七了吧,弟妹家何时有好消息呢?”
恭亲王妃李氏一直忍耐着种种辣眼睛和耳朵的事,一边又担心着儿子,这时一听德亲王妃这问题,心中更是恼恨。
李氏面上一笑,眼底却没笑意,说:“子明一心报国,如今不过是刚从南洋战场负伤后的假期,哪有心思想这些风花雪月?不过他没成算不思终身大事,我为人母的却要为他相看着,总想着若是今年能办了才好,到时还是得嫂子帮忙的。”
德亲王妃虽听前一句有些怪怪的感觉,却当下不疑,笑着说:“子明是个好的,宗室下一代中也是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只怕除了太子殿下,也没旁人比得。总要给他挑个好的,家世相貌可不能差了,弟妹有得C心了。”
恭亲王妃打个哈哈,皇后却是有些往心里去了,她是知道皇帝对着德亲王、恭亲王两脉向来是拉拢德亲王一脉而心中防着恭亲王一脉。
因着三十年前皇帝自己在被册封太子时,就有部分人鼓吹着要立恭亲王,说恭亲王是先太宗嫡子之嫡子,太/祖向来讲究个规矩,再者先太子虽不幸身亡,但是生前也是个贤良皇储,并无过错。武宗当初继位是帝国危难之际不能有少帝,且他于帝*功赫赫,且有平定五零政变是奇功,当时百姓思定、将士拥护,得他在政变中解救的各界名望之人也都拥护,这才成就太/祖之后又一位大帝。但是当初的年少的皇子(现皇帝)却也并不会比当时的青年的恭亲王优秀。那时那帮人称:若是武宗“还政于嫡”又促成了一代圣贤之君的佳话。
不过,当初这种提议还没到众议院,就在参议院中就被参议员们驳回了。当时,朱璇的大爷爷朱刚正当着军派参议员,而军派差不多就是武宗(现上皇)的铁杆,朱刚这种武宗老部队出来的就是铁杆中的铁杆。
当时朱刚就登上台代表军派发言,“喷火龙”讽刺着:他觉得那些提倡所谓“还政于嫡”的人非常“有脑子”,是当代礼仪仁智信的“典范”,当代“圣人”。
他还在台上发言时提倡修改继承法——死后所有家产家业由自家的侄儿继承,儿子不得继承一分钱。如果儿子要得到一分钱,就是不“贤良”。如果这样的继承法出来,他愿意当参议员中的第一人陪伴皇上遵守帝国法律,当然作为参议员,在场所有人必须为帝国精神文明和“贤良”做出亲身示范。
当时,整个参议院哄闹一堂,而那部分提议“还政于嫡”的人不禁灰溜溜的,他们自己都有儿女,他们自己都不会让侄子继承家业吧。己所不欲,却要施于皇帝,岂有此理?
事情虽过,现任皇帝还是对恭亲王一脉心生膈应了。而恭亲王和他的幕僚们也看到,要想夺回位置是非常有挑战的,之后恭亲王最大的助力——其妻舅李煦陷于孽情之中无法自拔,为了追求林芳(朱璇之母)闹着和同是大族出身的妻子离婚,后来还死于车祸,李家继承人易主。恭亲王一脉那点实力全被折翼,不禁后十年都没得玩了,只好重点培养刘暄,又策划着给现皇帝下一代弄点事出来。毕竟,看皇帝当年的事,他虽不见得比恭亲王优秀,但是他同样没有过错,没过错要侄子继承机会是非常小的。
不过,恭亲王虽然有这些动作,他面上却撇得还清,当然,皇帝不是傻子。武宗却还是压着皇帝的不满,善待侄子一家。据说恭亲王小时候还被上皇带在身边宠爱过一段时间,他小时候上皇却只是个严父,皇帝有时便觉得自己是个“亲爹不疼的孩子”。
年轻的宗室还在马场上各自活动小跑几圈,只刘昭耐心地教着妻子。他已经试着放开缰绳,让朱璇自己慢步骑着,她还不稳,就像刚学习骑自行车的人一样不太能在一颠一颠的马背上找到节奏和平衡感。
刘昂和堂妹明贞县主骑了马小跑了过来,刘昂一骑漫步在刘昭身边,居高临下笑道:“我的太子殿下,泥够了呐?虽说新婚燕尔,没地这样秀恩爱的吧?平日不会好好教太子妃,偏要当着那么多亲戚的面显摆,啥意思呢?”
刘昭其实是闪婚,而且闪婚后又是回门后就上学了,哪有时间教她。不过这时他也没解释,笑道:“要你管?有本事你也娶上媳妇带进宫来,在我们面前好好教呀?”
:
(https://www.tyvxw.cc/ty151353/304985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