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769章 河内克复,三权分立

第769章 河内克复,三权分立


第769章  河内克复,三权分立

河内,乃是中原大郡。

其坐落于黄河北岸,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北缘太行山,东邻冀州,自先秦以来就是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尤其是在东汉,由于关中没落,首都东迁,三河之地被朝廷重点经营,是朝廷的主要税源与兵员产地。

河内郡的收复,对苏曜来说,不仅意味着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税收来源,更象征着他对洛阳周边地区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什么?王太守兵败被斩?”

“怎么会这么快?!”

“那大将军不就只带了两百人来吗?”

河内郡辖内的朝歌县令一脸震惊。

随着消息的传播,王匡的迅速败亡,就如同一块多米诺骨牌,很快在河内郡内引发了连锁反应。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世家大族、郡内官员还有各地县令们,纷纷见风使舵,宣布归顺朝廷,表示愿意配合苏曜的各项政策。

苏曜深知,河内郡的平定只是开始,想要真正稳定朝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对地方的控制。

于是,他立刻着手对河内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苏曜废除了河内郡原有的太守制度,分行政、司法和军事三权。

行政权归郡长,司法权归郡丞,军事权则交由当地卫所指挥也就是本地卫军中郎将负责。

这三者皆由朝廷直接任命,且相互制约,共同维护河内郡的稳定与发展。

郡长负责郡内的日常行政管理和民生事务,确保政令畅通,百姓安居乐业;郡丞则负责司法审判,维护公平正义,打击违法犯罪;卫军中郎将作为当地卫所主官,行兵帅分离。

平时,他们在地方屯田练兵,寓兵于农,守屯结合,以最大限度节省兵粮消耗。

战时,他们则接受中央大将军府的调令,由派出的统兵将帅带领,执行作战任务,负责抵御外敌,开疆拓土。

这样的三权分立制度,不仅加强了朝廷对河内郡的控制,也有效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可能导致的腐败和滥用职权问题。

同时,苏曜还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由锦衣卫与御史台的分署负责,对地方官员的政绩和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仅加强了朝廷对河内郡的控制,也极大地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至此,即便苏曜不在此地,河内郡再想如王匡这般,凭太守一念之间就行割据之事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了。

苏曜深知,制度的变革只是基础,真正要让河内郡长治久安,还需要有一批忠诚可靠、能力出众的官员来执行这些政策。

因此,他在挑选河内郡的官员时,可谓是煞费苦心。

这些官员有的是他曾经的部下,有的是在讨董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勇士,还有的是吸纳接受的来自朝廷中的精英。

郡长牵招,乃是刘备的挚友,之前随苏曜闯荡辽东,在讨董之战中也屡立战功。

不过,由于苏曜麾下能征善战者众,而且兵员从未满编,牵招在军职的晋升上速度就显得慢了一些。

这次收复河内,苏曜知牵招文武双全,出师名师,故而直接把牵招转职郡长,掌本地行政。

牵招接过郡长的任命,心中既感激动又觉责任重大。

他深知,河内郡作为中原大郡,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如今自己能够肩负如此重任,为苏曜大将军分忧解难,为百姓谋福祉,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大将军,牵招定不辱使命,定当竭尽所能,治理好河内郡,为大将军分忧!”牵招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向苏曜郑重承诺。

苏曜微笑着点头,拍了拍牵招的肩膀,道:“牵郡长,我相信你的能力。河内郡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除了牵招外,苏曜还任命了宋宪为当地卫军中郎将。

没错,郝萌没有拿下这个职位。

虽然郝萌确实帮助他拿下王匡,但是苏曜认为,这家伙是被自己突入帅帐后才顺势而降的,忠诚度存疑,远不如自己并州的好兄弟们来的值得信任,还需要在未来继续证明自己。

于是乎,河内郡当地军事长官的正职就落到了宋宪身上。

不过郝萌作为河内本地大将,苏曜也没有亏待,让他继续担任原职校尉,作为宋宪的副官,两人一同掌管河内军务。

最后,河内掌司法的郡丞一职的人选,苏曜也没有太费脑筋,直接委托给朝廷让他们选派一个精通汉律的官员。

在任命了这些重要官员后,苏曜还特意召集了河内郡的各级官员和世家大族代表,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

会议上,苏曜首先阐述了朝廷对河内郡的改革措施和未来发展规划,强调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和治理的重要性。

接着,他鼓励各级官员和世家大族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河内郡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以及敦促鼓励众人,积极参加日后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等等。

这时候,之前归降的张承和苏曜带来的司马朗就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两人身为河内本地知名世家,其以身垂范的支持起到了良好的表率。

不支持也不行。

司马朗的老爹还当着洛阳令,自己也在御史台里八面玲珑,虽然他们对苏曜的种种变革心存疑虑,但苏曜的兵威确实给朝廷尤其是洛阳周边带来了稳定。

这与后世董卓乱政时,中原一片大乱,司马家等中原世族纷纷逃离形成了鲜明对比。

故而,纵是他们心存疑虑,有所不满,但远远不到为此舍弃家业,公开反对的程度。

司马家如此,张家亦然。

张承本人几乎就是战场上被俘,对于苏曜的威名和手段,他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认知,万万是不敢反对的。

君不见,那向雄就是因为投降慢了,闷头逃跑,最后在后门处被擒还胡言乱语,落了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回想起向雄那悲惨的下场,张承等本地世家就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苏曜虽然年轻,但手段雷厉风行,对敌人绝不手软。

对抗是死路一条,合作还有一线生机。

既然如此,那么大家此刻自然就是一团和气,吹的是花团锦簇,全力表示支持苏曜的改革和政策。

对于这些人的小心思,苏曜其实心里也有数。

不过这不要紧。

只要这些人表面上愿意合作,能够执行他的政策,不进行武装暴动那就足够了。

毕竟,真正的权力,从来都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而是靠实力和手段去掌控的。

等到他的政策生效,局势稳定后,这些人再想反对,那他们也就只能是螳臂当车,不值一提了。

“诸位,本将军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苏曜站起身来,目光深邃地扫过在场的众人,声音沉稳有力,“河内郡的未来,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大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负大将军所望!”众人纷纷拱手行礼,表示将全力支持苏曜的改革和发展规划。

苏曜微微点头,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他深知,虽然河内郡已经平定,但天下的局势依然动荡不安。

各地诸侯割据一方,屡有争斗,如王匡这般心怀野心,对中央命令阳奉阴违者不知凡几。

而朝廷现在不但中央军的力量没有恢复,还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苏曜必须与时间赛跑,在各地的反对浪潮形成之前,建立稳固的根基,保持强大的军力。

为此,在下令于河内筹集钱粮物资,并将其解运洛阳,暂解燃眉之急后,苏曜没有选择回京,而是直接将目光放到了西侧的河东郡上。

这个朝廷的盐铁基地,现在正被白波军撕裂,当地太守王邑困守郡府安邑,数年不得寸功。

这个太守既解决不了当地白波军的动乱,也无法向朝廷钱粮与物资支持。

现在王匡授首,河内克复,是时候解决河东郡的遗留问题了。

(本章完)


  (https://www.tyvxw.cc/ty12047827/4801509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