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渣男的原则
PS:台湾八大片商90年代才成型,1988年还没有,依然这么写,是方便叙事,不必叫真!
……
台湾学者影业的创始人蔡松林和白杨影业颇有渊源。
蔡松林刚刚入行的时候,拍了几部电影都扑街。
痛定思痛,跑来香港来找人合作,请到了袁和平的老爸袁小田,拍摄了一部《怪拳怪招怪师傅》。
结果大获成功,学者影业就此站稳脚跟。
后来,蔡松林又引进和投资了白杨影业不少电影,比如甄子单主演的《笑太极》他就有份投资。
不过那时候白杨影业主要还是和中影合作,蔡松林只能吃到一些边角料。
饶是如此,也足够他吃得满嘴流油了。
白杨影业被封杀后,台湾的片商不敢再和杨叶合作,因为台湾还在戒严,白色恐怖还在,会死人的。
学者转而去和香港其他电影人合作,洪京宝和麦嘉合作的那部《最佳福星》,就是学者投资的。
不过杨叶被台湾封杀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转头就打开了大陆市场。
并且大发神威,疯狂造星,在日韩市场高歌猛进。
香港最优秀的电影人才,电影资源,依旧牢牢地握在杨叶的手里。
白杨影业被封杀后,杨叶、陈龙、林清霞这些大咖的电影全都不能上映了。
台湾的院线收入减少了四成,台湾的片商和院线做梦都想和杨叶合作。
尤其是到了1987年,白杨影业多部电影横扫亚洲,《终结者2》甚至问鼎全球年冠。
台湾片商的眼睛都红了,如果这些电影能进台湾,他们得赚多少钱啊?
其实,就算白杨影业不被封杀,和他们关系也不大,因为白杨影业主要是跟中影合作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随着建丰去世,他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
在福临门酒家的包厢里,杨叶见到了蔡松林。
杨叶开门见山地说道:“蔡先生,不知道你们送这么一份大礼给我,意欲何为啊?”
蔡松林云淡风轻地说道:“《终结者2》是世界级的猛片,横扫香港金像奖是实至名归。听说《终结者2》也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祝愿旗开得胜!”
杨叶夹了一只鹅掌,拿在手里慢慢地啃:“说说你们的计划吧!”
蔡松林道:“我们在帮杨先生你造势!”
“什么意思?”
“杨先生,你是中国人的骄傲,你的电影是享誉世界的杰作,却不可在台湾上映,台湾人民是非常不满的。”
杨叶点了点头,听他继续说下去。
“建丰死后,李正男上台。我们台湾片商就集体谏言,希望能够解除对贵公司的封杀,让贵公司的电影能够在台湾上映。不过正男桑羽翼未丰,胆子太小,不敢答应。那我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你们的办法是让《终结者2》横扫金像奖?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当然有,我们要……制造舆论。既然旧裆路线走不通,我们就去求助新裆。
从《终结者2》横扫金像奖开始,所有新裆媒体都会大肆炒作这件事。
我们要让台湾人民知道,一部中国人拍的,横扫全球的电影,台湾人民却不可以看,凭什么?”
卧槽,有点猛。杨叶道:“你们这是对着干啊?”
蔡松林道:“三十八年了,台湾人早就受够了。这次的事件,是新裆的立威之战,他们愿意全力配合!”
杨叶感觉有点滑稽,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并不喜欢新裆,现在却要借助新裆的力量,帮助他在台湾解封,这叫什么事?
算了,管他呢!旧裆就是个废物,根本不是新裆的对手,他们狗咬狗,跟我有啥关系?我赚我的钱。
杨叶并不会因为旧裆出生于大陆,就对旧裆有感情,那玩意儿是被赶走的,跟它共情?纯属有病!
杨叶把啃完的鹅掌扔在盘子里,擦了擦手,说道:“如果你们把这件事情做成了,想要得到什么好处呢?”
蔡松林道:“自然是希望能够得到贵公司的电影在台湾的发行权。”
“但你们不止一家公司吧,这蛋糕要如何分配呢?”
“这就靠我们内部竞争了,我们只希望得到杨先生的一个承诺,不再和中影合作。这……也是新裆愿意出手的条件。”
“原来如此!”
中影在台湾一家独大,是旧裆的钱罐子。新裆想要和旧裆竞争,就要削弱旧裆的力量。
新裆很勇啊,怪不得能成功,此后几十年,一直按着旧裆的脑袋打,打得旧裆满头包。
“抱歉,我做不到!”杨叶直接拒绝了。
蔡松林目瞪狗呆,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主动示好,还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杨叶居然拒绝了。
而且还是直截了当,都不带犹豫的。
蔡松林哪里知道,对于杨叶而言,新旧两裆狗咬狗他是喜闻乐见的,但他却不想做任何一方的棋子。
杨叶说道:“蔡先生,对于你们的举动,我感激不尽。不过对我们而言,解封固然是好事,不解封也没什么损失。
现在日韩、南洋的片商都在投资我们的电影,我们并不缺投资,也并不缺市场,我们的艺人也有大把的工开。”
蔡先生道:“杨先生,恕我直言……”
杨叶打断他的话,说道:“当然,能够多进入一个市场,是件好事,没人跟钱过不去。
<div class="contentadv"> 只不过,把中影排除在外这件事,我不能答应,旧裆仍旧是台湾的主人,我不想树敌!
所以我的意思是,无论你们怎么闹,都与我无关,什么时候我可以去台湾了,我就去。
我欢迎台湾的朋友投资、代理我们的电影,我明年的新片也可以给你们一半投资份额!”
……
尽管台湾那边搞得轰轰烈烈,杨叶的反应却比较冷淡。
坚持“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原则,尽显渣男本色。
他给出的承诺不过是欢迎台湾的片商投资白杨影业的电影罢了。
杨叶不想惯着台湾片商,尤其是这个蔡松林。
蔡松林的学者影业起步较晚,却在短短十多年间成长为台湾最大的片商,手段了得,魄力也很大。
自从取得台湾“金马”和“大世界”两条院线的排片权后,此人就开始大规模的投资香港电影。
蔡松林的投资以商业题材为主导,突出香港影星号召力,放弃台方主导制片的形式,变为纯投入成本,由香港制片公司全权拍摄。
这种手段,很快被其他人效仿,台湾的同行将其奉为运作台资港片的“既定模式”。
在台湾片商有力的金钱支持下,香港的大明星们纷纷脱离大公司,自组电影公司单干。
为了打破新艺城、嘉禾等大公司的垄断,蔡松林还撺掇陈荣美等人创立新宝院线,为这些单干的导演、明星提供院线支持。
巅峰时期,香港有六条院线同时运行,有两百多家电影公司,一年能够拍摄三百多部电影。
明星的片酬水涨船高,周闰发、周星池先后突破两千万,香港娱乐业呈现出极致的繁荣。
但高潮之后,便是陨落,蔡松林也终于自食恶果。
蔡松林极度信赖明星效应,王家卫那厮曾经拿着林清霞、张国容、梁操唯、王组贤、张曼钰……等一大堆明星的片约去找蔡松林。
他告诉蔡松林,我要拍一部金庸武侠大片。
蔡松林一看,卧槽这么多明星,还是拍金庸,这不得赚疯了咯哇?
我踏马投!投!投!几千万就砸了下去了。
那部电影就是大名鼎鼎的《东邪西毒》!
蔡松林等啊等啊,等了好几年,片子都没拍完,差点吐血。
蔡松林又曾经迷恋周星池,和另外一位大片商王应祥花2400万港币购入《大话西游》上下集。
结果电影在台湾上映后,票房扑街,两部加一起只卖出四千多万台币,血本无归。
在这种模式下,台商大把撒钱,港星自然漫天要价。
结果钱越投越多,电影却越拍越差,观众不买账,投一部赔一部,最后一拍两散,大家玩完。
……
杨叶并不想助长这种风气!
几年前,他就做出了一个根本上的改变。
当初新艺城成立的时候,杨叶主动接纳了雷觉坤,让他入股了白杨院线。
几年后,邵氏要停产了,新艺城打算脱离白杨,自组院线。
杨叶却快人一步,提出了“院线联盟”的模式。
这一招,让邵氏的院线活了下来,新艺城也没有再自组院线,后来德宝成立,也没有去组建院线。
香港的院线整合成了一块,如果想在“院线联盟”之外成立一条新的院线,简直难如登天。
1985年,犹太商人纪爱华在香港成立UA多厅影院,尽管财力雄厚,他还是主动选择加入“院线联盟”。
……
院线联盟的存在,增加了大导演、大明星出来单干的难度。
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要一定程度上抑制台湾片商这种瞎几把投资,哄抬逼价,搞乱市场。涸泽而渔的做法。
曾几何时,小巷子里花两百块也能找到青春年少的姑娘。
后来呢,动辄两三千,镶金的啊?
明星的片酬可以高,但不能离谱。
后世的中国明星,片酬比好莱坞明星还高,这像话吗?
有人可能不服,凭什么就不能比人家高呢?
废话,人家多大的市场,你多大的市场啊?
这帮他妈的台湾片商,就是罪魁祸首。
……
电影其实是一种工业,靠几个明星的小作坊模式,是搞不起来,也长久不了的。
邹文怀曾在晚年感叹:香港不再有大公司了,不再有大的片场了,延续性和归属感好像都没有了。
没有一家公司有长久计划,不说百年大计,十年大计都没有。
其实大的片场是非常重要的,电影业发达的国家,像美国、日本都有大的电影公司。
大公司可以储备很多技术人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一部电影的质量。
拍片模式也非常灵活,可以自己拍,可以给钱找人拍,有好的剧本可以投资拍。
在电影业繁荣的年代,一个演员即使没有演技,是“花瓶”,但通过拍很多烂片,也会有慢慢磨练出来的机会。
后世的演员,都是一个个的工作室,自己找活干,几年都拍不了一部电影,就算磨练出了演技,也老了。
(https://www.tyvxw.cc/ty11780292/12107868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